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2861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采访简答题整理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也包括从当地招聘的外籍记者。

4.一名合格的记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职业素养?

一、新闻敏感P3

(%1)含义:

即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又称为“新闻鼻”“新闻眼”。

1.观察识别能力:

2.预见新闻的能力:

(1)预测事物未来发展;

(2)预见可能出现的新闻:

3.去芜存精的能力:

4.挖掘隐含事实的能力:

(%1)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P4

1.提高政治敏感:

即“政治洞察力”。

2.加强受众意识:

不怕采访报道“小事”。

具有人文主义眼光。

P11

3.积累知识经验:

丰富自己,才有内容、有思想。

4.时刻保持警觉:

对突发事件有准备。

♦根本途径: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社会责任感P6坚决杜绝有意泄密

1.具有政治上的敏感与立场。

2.甘冒各种风险:

自然界风险、政治风险、战争风险。

3.警惕泄密:

(1)多请不,多汇报。

(2)不抢先。

(3)口头也要保密。

三、专业主义精神P8

(%1)强调新闻的客观性:

全面、客观、公正、平衡地报道。

1.客观报道的含义:

事实选择不带偏见;

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

不发表评论;

努力做到公平、平衡。

2.报道实践中往往有偏见。

原因:

民族利益;

阶级和种族原因;

政治原因;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3.如何力争报道客观:

(1)从权威方面获取信息:

建立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2)通过议程设置影响舆论:

要辟谣而非传谣。

(3)适当刊载不同观点:

有助于提升媒体公信力。

(4)增强现场感:

多用直接引语,多用现场声画。

(%1)强调新闻的独立性:

记者必须善于且敢于独立思考。

1.不同价值取向下的新闻报道:

(1)冷战时期:

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差异。

(2)中美建交到20世纪80年代末:

有意淡化意识形态差异。

(3)90年代之后:

新一轮偏颇的报道。

(4)新世纪以来渐趋公正独立的报道:

仍有立场。

2.如何在表现价值取向和独立公正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一用事实说话。

(%1)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阿道夫•奥克斯:

“报纸应是纯粹的新闻工具,而不是流言蜚语的学校!

1.假新闻的危害:

(1)有意假造:

后果恶劣。

(2)非有意:

调查不清。

例:

《火星人入侵地球美国上下惊慌万状,一片混乱》

(3)部分失实:

更难把握。

5.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试阐述。

(1)将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等同。

(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报道政治新闻时常犯。

(3)知识不足,真假难辨:

要博览群书。

(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5)追求生动,细节想像。

(6)急功好利,夸大事实。

(7)以偏概全,牵强附会:

部分真实不等于整体真实。

(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3.具体要求:

(1)六要素真实:

不同于文学创作。

(2)细节真实:

不排斥用文学艺术手法如描写等提高可信度。

《布热金卡: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原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3)资料真实:

资料准确,权威性。

注意保密。

(4)心理真实:

少采访即时性心理活动,可采访阶段性心理活动。

一一注意现场观察。

(5)用语真实:

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四、职业道德修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与新闻事实的关系:

一切以事实为准。

2.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广泛接触,广交朋友。

(1)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2)与受众的关系:

3.与同行之间的关系:

(1)单位之间:

A.怎样抢独家新闻:

积极竞争,正当竞争。

B.对同行失误的态度问题:

正确对待失误,对事不对人。

(2)单位内部:

整体观念。

6.一名合格的记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素养?

7.记者的知识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试分别加以说明。

一、丰富的知识修养P11

(一)具备丰富知识的实际意义:

1.提高采访活动效率:

有效打开采访通道。

2.满足读者求知欲:

“以知服人。

3.提高米写能力:

4.避免犯常识性错误:

(二)知识修养的范围:

P12

1.哲学知识: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政治经济学知识:

经济报道比重大。

3.法律常识:

保护自己,保护采访对象。

4.新闻学专业知识:

5.其它各科基础知识:

回到常识,不犯错误。

(1)知道什么是新事物:

(2)懂得多,才可能写出预测性新闻。

二、健全的心理素养P13

(一)具备出色的思考能力:

1.特殊的思维方式对记者的重要性:

三、多种技能修养P15

1.方言土语:

2.外语:

3.摄影录像:

4.交通工具:

自行车、摩托、汽车、汽艇、雪橇、直升机、骑马、骆驼……

5.现代化通讯:

电脑、手机、步话机、发报机……6.野外生存:

7.公关修养:

(1)有信誉:

(2)采访前后态度一致。

(3)不谋私利:

8.加强体能锻炼:

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条理的工作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专业的写作能力P10

1.良好的文字功底:

2.探索新的报道形式:

8.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试分别说明。

(一)真实性“报纸应是纯粹的新闻工具,而不是流言蜚语的学校!

(二)时间性:

树立抢新闻的意识。

1.学习西方的优秀传统。

2.注意坚持真实性。

3.注意新闻时效范围:

避免拖后、冒进、打提前量。

(三)思想性:

不仅指政治倾向,也指人类共有的,向上的精神力量与精神导向

怎样坚持写有思想的新闻?

1.首先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

2.选择新闻要有独立性:

全面、客观、公正、平衡。

3.报道新闻要增加可读性。

(1)含蓄有技巧:

hidetongue

(2)知识说服人:

(3)增强趣味性:

(四)用事实说话

1.含义:

即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

2.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2)事实胜于雄辩。

用事实:

用事实程度超高,可信度越高。

说话:

寓意于事。

注意:

不能掴苗助长。

9.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现象主要有哪些?

试举例说明。

(1)认识上的错误:

A.滥引讲话、条文等。

B.用议论代替事实。

(2)技巧上的错误:

A.大量平凡的事实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事实。

B.只写事实,但未用事实表达思想。

10.怎样做到在新闻中用事实说话?

(1)精选事实:

敏锐的新闻目光。

(2)巧述事实:

多细节、少议论。

不正确用语:

他因跳窗自杀而死不正确用语:

因自窗口跳下而死

(3)多做解释:

针对术语。

(4)再现场景:

包括背景、人物。

《我看见历史在爆炸》

11.针对不同人群,新闻具有怎样不同的功能?

试从受众、政党政府和媒体自身的角度分别阐述。

(一)对普通受众:

故事

1.故事记录的对象:

(1)大事件:

(2)日常生活:

2.故事对受众的价值:

1)故事能更好地展现事件或现象:

2)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3)方便记录新闻事件:

3.注意事项:

“故事化”写作过程中要保证新闻真实性。

(二)对政党政府:

话语

1.关于新闻政策:

即各国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界限的规定。

我国尚无新闻法,原计划2010年可出台,结果又搁浅.

2.媒体立场与意识形态:

3.媒体话语:

既要符合新闻政策,又要保持媒体的独立性,缺一不可。

P9

三)对媒体自身:

产品

1.面向受众的产品属性:

(1)经济产品:

A.内容为王。

B.形式为金。

(2)精神产品:

2.面向广告商的产品属性:

(1)一次售卖决定二次售卖。

(2)二次售卖影响一次售卖。

12.新闻价值主要包含哪些因素?

试阐述之。

P28

1.时新性:

(1)时间近:

即时效性。

(2)新鲜感:

从内容看。

2.重要性:

从社会意义层面看。

3.接近性:

时代、国别、民族。

4.显著性:

引人注目。

5.趣味性:

突出表现在社会新闻中。

6.人情味:

重点是在新闻报道中塑造人物形象。

P32

13.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1.政府机关发布:

♦常见形式:

(1)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2)政府公文、公报、会议纪要等。

2.他人提供:

(1)基层通讯员:

特约报道员。

(2)一般受众:

报料。

周恩来“到茶馆去”的建议。

(3)新闻线人:

培养自己的关系网。

P50

3.自主发掘:

(1)耳闻目睹:

A,闲谈不'

'

闲P53B,善于联想。

C.对比出新D.关注细节

(2)其它媒体:

P45-P50(3)查阅资料:

14.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面对哪些情况时,尤其需要记者做好充足的准备?

1.重要人物:

(1)高层:

领导、名人、演艺界人士等;

(2)典型人物:

生平、事迹的概况。

2.重大事件:

(1)重要会议:

(2)重大预知事件:

(3)重大突发事件:

3.陌生情况:

(1)陌生问题:

了解相关领域知识。

(2)陌生地点:

包括在国外采访。

15.采访对象的访前心理各不相同,从表现形式看有哪些常见类型?

对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记者又该如何应对,以采访成功?

1.积极配合型:

(1)原意谈+善于谈:

A.记者较为熟悉的采访对象。

B.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人:

要注意真实性。

(2)原意谈+不善谈:

消除紧张心理,巧妙提问。

2.一般协作型:

3.蓄意应付型:

不愿谈。

(1)错误、犯罪等行为:

查明真相;

(2)谦虚、有顾虑:

鼓励;

(3)战俘、罪犯等:

打开心理防范;

(4)高傲:

平视。

4.特殊群体:

新闻发言人。

有时积极配合,有时一般协作,有时蓄意应付。

★其它采访对象也因事件性质和记者的态度不同而在不同的场合下有表现差异。

16.怎样在采访中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一)划定采访范围:

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

只访问当事人是不够的,还要访问与当事人有关的人。

(二)选择适宜的访问时机:

1.不适当的访问时机使采访失败:

2.选择时机的方法:

(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A.注意指向。

B.守信心理。

(2)双方事先约定:

甚至把提纲给对方,使之有条理。

(3)不允许另选时机的处理方法:

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

(三)选择合适的场合:

1.非正式场合:

2.采访对象熟悉的场合:

3.能激发采访对象灵感的场合:

4.不易被干扰的场合:

(四)设计得体的仪表:

1.赢得对方注意:

2.赢得对方好感:

3.原则:

得体、大方、适宜。

(五)摆正合理的相互关系:

邵飘萍“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

1.采访对象的平等交流者:

(1)尊重对方:

A,启发式提问:

B,注意礼貌:

(2)尊重自己:

2.采访对象的质疑者:

(1)从常识出发,从常理出发。

(2)不要触及采访对象人格的底线。

3.公众的代言人:

(1)了解受众的关注点。

(2)促使采访对象解答受众可能的疑问.

17.记者在采访前应进行怎样的准备?

一、平时准备一一精神准备P65

2.平时准备的内容:

(1)新闻学专业知识:

(2)理论知识:

(3)政策知识:

(4)其它领域知识:

1.平时准备的意义:

(1)有助于捕捉线索与事实。

(2)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的交谈。

(3)有助于提炼深刻的主题。

二、临时准备——技术准备

(一)明确采访目的:

2.扫除采访对象的不信任感。

2.明确是否被报过,报到何种程度。

4.了解采访地风土人情。

1.减少采访的盲目性。

(二)搜集采访资料:

1.熟悉新闻事件背景。

3.了解采访对象的专业领域。

(三)熟悉采访对象:

寻找突破口。

(四)准备采访方案:

P73(作业)

18.新闻采访常见提问类型有哪些?

请按问题涵盖范围、答案确定与否、是否隐

含记者态度等不同标准分别进行说明。

一、按问题涵盖范围分:

1.原初性问题:

指一个问题引发或改变了话题,将访问引入一个新的内容领域。

这类问题通常是在制定采访计划时设计好的,不应随意更改。

2.从属性问题:

指为已经开始交谈的话题寻求更多、更详细信息的问题。

这类问题比较灵活,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临时更改,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

◊判定从属性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是:

采访对象回答完全部的从属性问题之后,是否能自然得出原初性问题的答案。

例子:

原初性:

请谈一下文学院迎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了?

从属性:

教学方面?

教改成果?

论文情况?

学生工作?

学风建设?

从属性:

教学方面还可以谈课程设置情况怎样?

上课情况?

教师进修?

学生是否有自主择课权?

……

二、按答案确定与否分:

P96

1.封闭性问题:

其限定面较窄,采访对象不易回避,又只能具体作答,又称“限制性提问”。

一般较尖锐、紧凑,适用于深挖某些问题,获取具体材料,以及纠正某些事实和看法。

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访问气氛。

员工们给您提过意见吗?

(是/否)您是否同意这些意见?

(是/否)

2.开放性问题:

P98其限定面较宽,采访对象回答时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和灵活性。

一般较缓和、自然,适用于创造和谐的气氛和获取概括性的材料,但容易使谈话松散、空泛。

请谈谈你们公司是怎样扭亏为盈的?

3.把开放性问题变得具体化的方法有:

(1)给出一些限定性的要素什么事情让你决定做一名关爱爱滋病孤儿志愿者?

(2)适当重复:

(我飞快地跑过去。

停。

)你飞快地跑过去?

(3)加强细节:

(然后我开始志愿者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

(4)及时厘清:

您的意思是?

三、按是否隐含记者态度分:

1.中性问题:

指允许采访对象按自己的意愿答出任何答案的一种问题形式。

一般能得到较为客观、公正的材料,且显示了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信任和希望。

适用于需要全面了解对方意见和情况,或记者本身对事实不想做评价的时候。

请问您喜欢哪个频道的节目?

您抽烟吗?

2.诱导性问题:

P103其本身已经提供了一种或几种答案供采访对象选择。

较容易使采访对象做出符合记者意愿的答案,很难准确反映采访对象的认识和态度。

适用于对采访对象的谈话和态度进行确认或概括的时候。

你如何反应?

你生不生气?

意外是发生在他们离开酒吧之后吗?

你是结婚还是单身?

(都不是,我离婚了。

19.新闻采访常用的提问方法有哪些?

请指出并分别说明它们各自适用于哪一类采访对象。

一、正面提问:

开门见山法、正问法。

P101适用于积极配合型采访对象。

1.正面提问的类型:

P92

(1)陈述引题:

提问前铺陈相关资料。

好处:

A.表明采访意图。

B.提供思考线索。

C.限定回答范围。

D.提示模糊记忆。

E.证实材料真伪。

(2)直接提问:

事先应有充足准备。

2.防止出现的问题:

(1)提问不切题:

防止对象只谈条条框框,大而空。

(2)提问太直白:

易引起米访对象的反感。

(3)谈话总跑题:

礼貌地引回原题。

或改题?

二、迂回提问:

迂回婉转法、侧问法P102适用于一般协作型采访对象或针对某些敏感问题。

三、追问:

步步为营法。

P106适用于各种采访对象。

四、设问:

内含结论法。

P106适用于一般协作型采访对象。

五、激问:

激将法、反问法。

P107适用于蓄意应付型采访对象。

六、错问:

以误求正法。

P108故意扭曲事实,以激发采访对象说出真相。

★激问和错问都可能造成采访对象的误解,因此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必须说明原委,以免留下后遗症。

七、插问:

重复法。

P109强调或促使采访对象补充关键性事实。

八、借问:

委过于人法。

P109

★六种形式与八种方法相结合,随机应变,灵活使用。

20.新闻采访提问应注意运用哪些技巧?

1.简洁:

“报酬递减率”:

提问越长,回答越少,甚至有去无回。

◊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

(1)不用长句。

(2)不用倒装句。

(3)不用否定语气提问。

(4)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

(5)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

2.具体:

把一个原初性大问题分成几个从属性小问题。

3.间接:

有策略,注意分寸。

(1)寓庄于谐:

(2)欲抑先扬:

(3)分而问之:

(4)使用婉语:

4.深刻:

有深度,不等于艰深。

5.自然:

水到渠成。

6.节制:

(1)得体、贴切:

不问忌讳问题。

(2)有分寸:

保密观念。

7.适度的沉默:

21.运用主持座谈会的方法进行集体采访,应注意哪些问题?

1.精选人员:

(1)具代表性身份:

孩子、家长、老师。

(2)最好有不同意见的代表:

(3)可以并愿意为报道提供材料。

2.严格控制人数:

三、五人——七、八人,不可超过十人。

3.做好会前准备:

4.不可轻易下结论:

5.与个别采访相结合:

22.记者常用观察方式有哪些?

并指出其中哪几种方式属于隐性采访。

1.参与性观察:

(1)进入式:

不公开身份。

(2)介入式:

公开身份。

2.非参与性观察:

(1)隐匿式:

不露面。

采访对象不仅不了解记者的身份,甚至根本感觉不到记者的存在。

(2)旁观式:

露面。

如多数体育报道。

其中“进入式”与“隐匿式”属于隐性采访范畴

23.试述隐性采访四种常见方式及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

1.观察式隐匿式)。

2.体验式(e进入式)。

3.诱导式。

4.偷窃式。

二.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

P141

1.程序正当:

在法律法规的许可下进行。

(1)必须取得所在媒体的支持。

(2)尽力取得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与协助。

2.为了公共利益:

所揭示的现象已经侵害了大众利益。

P142

3.平衡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关系:

先做人,再做记者。

4.显性优先,隐显结合:

隐性采访不能成为常态,仅做备选。

5.保护记者人身安全:

P143

6.规避法律风险:

法律看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

(1)维护国家集体权益:

不得泄密,不得妨碍司法。

P144

(2)维护被采访者权益:

A.保护公民隐私权。

B.保护公民肖像权。

(3)维护记者自身权益:

A.身份扮演有禁忌。

B.不得使用诱导式、偷窃式暗访方法。

C.注意搜集和保存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