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2740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

《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章护理心理评估Word文件下载.docx

1.心理评估的概念,临床心理评估的目的

2.心理评估的方法,每一种评估的主要功能及内涵

难点:

1.量表分数的转换及测验结果的解释

2.常模的建立过程

通过举例、讨论,比较等方法解决。

参考资料

 

《医学心理学》第三版,姜乾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心理学》第一版,戴晓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施情况小结

课后有学生反映内容较多,较抽象,不易理解。

大多数同学掌握了本次课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

改进措施:

课本上有的内容,授课时尽量精炼,多联系临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绵竹市人民医院教案续页

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复习:

常见的心理危机有哪些?

怎样对其进行相应的危机干预?

(5min)

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20min)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assessment)是指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二、心理评估在护理工作中的功能

(一)筛查心理护理对象

可筛查出病人的心理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给予主动、及时的干预,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

(二)提供心理护理实施依据

可帮助进一步了解病人心理问题的引发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三)评估心理护理实施效果

评价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了解心理问题是否解决及恢复进度。

若干预措施有效,病人之前存在的负性情绪反应强度会显著降低,反之将持续存在,进一步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

三、护士实施心理评估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实施原则

1.动态性原则因时而异,动态评估。

2.综合性原则

(二)注意事项

1.尊重病人权益,保护病人隐私

临床心理评估需要病人自愿合作,评估者需要向病人告知评估的目的、内容及意义,得到病人的认同,以保证评估的真实性。

评估者不可将病人的隐私作为谈资或提供给其它无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心理评估的职业操守,做好心理评估资料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2.对心理评估者的要求

评估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两个基本条件:

有较高的智商水平和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二节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30min)

一、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是指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条件下,对个体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行为观察法是属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心理评估方法。

(一)行为观察的设计

1.观察的目标行为在心理评估中,行为观察内容包括仪表、体形、人际交往风格、言谈举止、注意力、兴趣、爱好、疾病认知态度、应对方式和应变能力等。

评估者根据观察目的、观察方法及观察的不同阶段选择观察目标行为。

对每种准备观察的行为应给予明确的定义,以便准确观察和记录。

2.观察情景

可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进行,也可在实验室进行,还可在特殊环境中进行,如医院。

确定观察情景应注意:

①观察护士的位置能保证观察的现象全部清晰的落在视野内;

②保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

③注意同一被观察者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行为的不同。

3.观察时间

确定每次观察持续时间和每天观察的次数。

每次观察的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根据需要,观察时间可以更长些。

观察次数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1日内多次观察,应分布在不同的时间,以便较全面的观察被观察对象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如果观察期跨越数日,则每天观察次数和时间保持一致,每次观察具体安排在什么时间,应根据影响目标行为的时间因素来确定。

4.观察记录的方法

(1)叙述性记录可采用笔记、录音、录像或联合使用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2)间隔性记录又称“时间间隔样本”,是指在观察中有规则的每隔同样长短时间便观察和记录1次,这种方法能准确反映目标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3)评定性记录根据评定量表的要求进行观察和记录。

评定量表需要记录被观察者是否具有某些行为及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如总是、经常、偶尔、很少、从不等)。

(4)事件记录又称“事件样本”,是记录在一次观察期间目标行为或事件的发生频率。

这种方法常与时间间隔记录相结合,较多用于控制条件较好的观察和实验中。

(二)行为观察法的注意事项

①尽可能客观、完整和准确的观察事件或目标行为。

②注意被观察者的行为如何被他人的语言、非语言因素及周围环境所影响或改变。

③记录某一事件的发生及其全过程;

观察记录中使用日常用语,少用术语;

采用描述性记录目标行为时避免使用解释方式。

④观察者应认识到自己对被观察者的整体印象,评价自己的这种印象可能会对观察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⑤在观察和评估过程中,观察者要经常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特别是自己的感觉和反应。

⑥观察者要控制自己,不对那些与目标行为关系不大的特殊行为和突发事件发生兴趣。

⑦对于与自己年龄或文化背景相差悬殊的人,在分析结果时尽可能从被观察者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

⑧对观察到的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合理探索和解释。

(二)观察法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

(1)观察的资料比较真实

(2)简便,易于操作不受任何时间、场景、条件的限制。

(3)应用范围广泛

(4)特殊人群的应用

2.缺点

(1)不易定量,结果差异性大

(2)受观察者因素影响

二、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概念与分类

访谈法-是护士与病人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交谈,通过交谈,可以了解病人心理异常的症状及其性质和原因,为临床心理护理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结构式访谈是由访谈者事先设定好严格的访谈结构及程序,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然后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

优点:

效率高,缺点:

操作过于程序化,容易遗漏信息。

例如:

你现在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或麻烦?

这些困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非结构式访谈又称“自由式访谈”,访谈的内容和过程比较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问题格式或顺序,容易掌握病人真实的心理体验,但缺点:

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容易在访谈中顾此失彼。

3.半结构式访谈需要访谈者准备粗线条的访谈提纲,但无严格的提问顺序。

在访谈中,访谈者对访谈过程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允许被访者积极参与,近年来运用较多。

(二)访谈技巧与策略

1.建立良好的关系

访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者与被访者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建立良好的关系:

①维持适当的目光接触。

②用平静、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不慌不忙的交谈。

③访谈者与被访者交谈时不要以裁决式口吻。

④努力使访谈成为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

⑤若非必须,不要随意中断与被访者的谈话。

⑥对被访者的谈话应当表示出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访问者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⑦适当的自我暴露。

2.提问恰当的提问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

访谈者在提问时,要使用被访者易于理解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模棱两可的词汇;

询问时表述要清晰准确、简洁易懂,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仅凭主观印象下结论;

问题不宜过长或含多个提问,以免被访者遗漏其中地某个问题或只回答部分问题。

提问的方式主要有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1)开放式提问

是一种没有固定答案的提问方式,没有限定回答的内容和方向,

通常使用“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能不能、愿不愿意”的句式,例如:

你是怎样看待这次生病的?

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伤心?

开放式提问获得的病人信息更全面,较常用,但控制不当,会使访谈过程变得松散。

(2)封闭式提问

有固定答案的提问方式,通常使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句式。

你头痛吗?

你失眠吗?

封闭式提问回答简单,节约时间但由于限制病人的回答内容,会遗漏很多重要信息。

3.倾听一个有效的倾听,应该能够向病人传达这样的信息,如兴趣、理解、接纳。

倾听时应把握四个要点,即距离姿态、举止和应答。

距离要要适宜,身体稍前倾,适时点头、微笑、注视,并不时的给予简短的赞许和肯定性语言。

4.记录记录要尽量详细、完整,结构性访谈只需要在提纲或问卷相应位置填写或做标记即可。

半结构和非结构式访谈则要做较多记录。

在记录过程中需注意处理好记录与听的关系,不要只顾记录而忽略给予被访者适当的反馈。

记录方式可采用笔录、录音机、采访机。

记录的内容分为:

①内容性记录-记录来访者所说的话;

②观察性记录-记录访谈者所观察到的内容,如来访者的姿态、表情等;

③内省性记录-记录访谈者的个人因素可能对访谈产生的影响及自己在此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

5.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首先要注意搜集到的资料是否符合事先规定的要求,有无遗漏项目。

其次注意搜集到的资料能否说明问题,有无答非所问现象,若不能补救,则应在整理过程中剔除。

最后根据所获资料类型进行整理。

(三)访谈法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

(1)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访谈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问题的多少、决定时间的长短。

(2)易于接受由于访谈是口头语言的形式,对于不适合书面语言的对象来说,更为恰当和容易被接受。

(3)能深入访谈者的内心时间访谈便于来访者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所想,使得访谈能够获得更多完整的资料。

(4)可以现场判断被访者回答的真实性。

2.缺点

(1)访谈的“偏好效应”

(2)访谈者因素的影响

(3)访谈方法难度大,资料复杂:

特别是非结构访谈

(3)易受环境限制

三、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一种依据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以客观的,标准化了的程序对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数量化的测量和确定,以判定个体差异的工具。

多为定量的心理评估方法,具有数量化、标准化、客观化等优点

第三节护理中常用的心理测验(30min)

一、心理测验概述

(一)心理测验的概念

心理测验是指在标准情景下,对个体的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该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行为样本取部分代替整体。

2.标准情景测验的实施条件、程序、时段、操作时间、计分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等基本一致。

3.结果描述分为数量化和划分范畴两类。

4.心理测验工具一种心理测验就是一套工具或器材,每套工具应包括测验材料和使用手册。

(二)心理测验的分类

通常按其目的和功能可以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临床评定量表和职业咨询测验等。

1.能力测验:

包括智力测验、心理发展量表、适应行为量表、特殊能力测验等,包括智力测验、心理发展量表、适应行为量表等。

2.人格测验:

用于测评个体的一般人格特征和病理人格特征,如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等

3.神经心理测验:

用于评估正常人和脑损伤病人的脑神经功能(主要是高级神经功能)状态的心理测验。

4.临床评定量表:

是一种对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他人行为的客观观察进行量化描述的方法,最早始于精神科临床。

5.职业咨询测验:

主要用于职业人才选拔及个体就业指导。

(三)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标准化测验是指通过一套标准程序设计测验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固定实施方法、具备主要的心理测试指标、达到国际公认水平的心理测验。

标准化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

1.常模是指某种由标准化测试结果计算获得、供比较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1)样本取样时应考虑影响该测验的主要因素,再根据人口资料中相关因素的构成比,采用随方法获得常模。

(2)常模形式常模即比较标准,由有代表性的样本产生。

常模的形式包括平均数、标准分和百分位数等。

1)均数:

即标准化样本的平均值。

2)标准分:

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能说明受试者的测验成绩在标准化样本的成绩分布图上居何位置。

3)百分位优点是不需要统计学的概念便可以理解。

一般得分排列为差者在下,好者在上,计算出常模样本分数的各个百分位范围,将受试者的成绩与常模相比较。

4)划界分

5)比率

常模的意义:

参照其他个体评价成绩,直接比较同一被试在不同测验上的相对成绩。

2.信度信度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信度检验结果用信度系数表示,其值在-1—+1之间(取绝对值)。

绝对值接越近1.0表明测验结果可靠;

绝对值越接近0,表明测验结果越不可靠。

检验信度通常有以下几个指标:

(1)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分半信度

(1)(4)评分者信度

3.效度

效度(validity)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出的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正确程度,即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根据估计效度的方法不同,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3类。

(三)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

1.心理测验的选择遵循原则:

(1)根据实际不同,进行多种组合。

(2)选择常模样本要能代表受试者条件的测验。

(3)优先选用的测验。

(4)引进测验再修订。

(5)选用熟悉的测验。

2.熟练掌握实施和计分方法

(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熟练掌握心理测验的实施方法,并严格按方法进行操作。

3.坚持保密原则测验材料的保密和测验结果的保密。

4.正确看待测验结果对测验结果不可绝对化,过分怀疑,过分依赖;

也不可草率下结论,要进行追踪测验,横向比较。

二、护士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

(一)人格测验

评估个体人格的技术和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结构不明确的投射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主体统觉测验、语句完成测验等;

另一类是结构明确的问卷或调查表,如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卡特尔人格16项问卷(16PF)等。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EysenckH.J.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广泛。

EPQ分成人和儿童两个版本可分别对成人(16岁以上)和儿童(7-15岁)的人格特征进行测评。

该测验包含三个维度四个分量表。

1.内—外向维度(E量表):

测量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

2.神经质维度(N量表):

又称情绪性,测量个体的情绪稳定性。

3.精神质维度(P量表):

又称倔强性,测量与精神病有关的人格特征。

4.掩饰量表(L量表):

测定受试者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朴实、幼稚水平。

EPQ结果根据受试者在各量表上获得的总分(粗分),按年龄和性别常模转换成标准T分,依据各维度T分高低判断人格倾向和特征。

还将N维度和E维度组合,进一步分出外向稳定(多血质)、外向不稳定(胆汁质)、内向稳定(黏液质)、内向不稳定(抑郁质)四种人格特征,各型之间还有移性行。

(二)临床评定量表

1.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由90个反映常见心理症状的项目组成9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附加因子以反映睡眠和饮食为主,主要检查有无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1)SCL—90各因子含义

1)躯体化:

包括12项,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呼吸道、胃肠道等。

2)强迫:

共10项,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表现及一些比较一般的认知障碍的行为特征,如“记忆不好”等。

3)人际关系敏感:

共9项,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与自卑感,尤其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为突出。

4)抑郁:

共13项,反映忧郁苦闷的情感与心境。

5)焦虑:

10项,指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

5)敌对:

6项,从思想、情感及行为三方面反映敌对的表现。

7)恐怖:

共7项,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呼吸道、胃肠道等。

6)8)偏执:

共6项,主要指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妄想、被动体验和妄想等。

7)9)精神病性:

共10项,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与自卑感,尤其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为突出。

8)10)其它:

共7项

(2)SCL—90的统计指标SCL—90的统计指标主要有两项,即总分子和因分子。

(1)总分:

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

2)总均分:

总分/90,表示从总体情况看,该受试者的自我感觉位于1-5级间的哪一个分值程度上。

3)阳性项目数:

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受试者无症状的项目有多少。

4)阴性项目数:

单项分=1的项目数,或(总分-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表示受试者在“有症状”项目中的平均得分。

6)因子分:

将各因子的项目评分相加得因子粗分,再将因子粗分除以因子项目数,即得到因子分。

(3)SCL—90因子总分解释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意因子分超过2分,需进一步检查。

2.抑郁自评量表(SDS)

该量表由二十条项目组成用于反映有无抑郁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操作简便,应用广泛,但仅用于抑郁症的自评提示,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总分超过41可考虑筛查阳性,即可能存在抑郁,需进一步检查。

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分值越小越好,分界值为50。

一般来说,抑郁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

50-60者为轻度,61-70者是中度,70以上者是重度抑郁。

抑郁严重指数=总分/80,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反映抑郁程度越严重。

3.焦虑自评量表

该量表用于反映焦虑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总分大于40分即可能存在焦虑,需进一步检查,分数越高,反映焦虑程度越高。

4.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该量表适用于住院的成年精神病人、特别是慢性的精神病病人。

(1)评定方法:

由经过量表评定训练的、最好是病人所在病室的护士担任评定员,通过护士对病人的连续观察与交谈进行评定。

(2)评定时间: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三周和第六周各1次。

(3)评定要求:

每一病人由两名评定者观察评分,计分时,将2名评定员的结果分数相加,若为1名评定者则将评分结果乘2。

(4)结果分析:

病情总估计分越高,则说明病情越轻,反之病情总估计分越低,则说明病情越重。

小结:

1、心理测验的定义

2、心理测验的分类

提问

结合实例讲授

讲授法

结合护理研究学知识讲解

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