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16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_精品文档.doc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下面是长沙马王堆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下面从三个部分给大家进行讲解。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

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

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但根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

究竟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圭人是谁呢?

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

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堀,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官的神秘面纱。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秩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号、二号、三号。

其中一号、二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

一号墓墓曰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墓口南北长19 ̄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 ̄5米深。

自墓口向下有4级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

墓中共出土漆本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倮存十分完整的女尸。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余200余件文物。

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

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

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米,年龄30岁左右的男性。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斗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

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

白膏泥的学名叫微晶高岭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

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三号墓出土的这支纪年木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

"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卜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奋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呈主藏郎中。

主藏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唱读和验收,最后将结果启奏主葬君。

"在这支给墓主人去阴曹地府开具的"通行证"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记录。

经考证指的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就是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日期。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驮侯家族的墓地。

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软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皲侯、长沙国丞相利苍。

他生于战圄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

早年利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初他升任长沙圄丞相,极力巩固中央政权,维护祖圄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驮侯。

f社,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

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平、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

但是由于利苍处在长沙国的位置独特,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得到厚葬。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

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锥心之痛,于汊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

根据女尸和T形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复原了一个中年驮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篇二: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

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

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

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

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

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

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

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

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

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

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篇三:

长沙马王堆游记

  今年年初,我与妈妈来到了湖南省博物馆参观。

我一进门,琳琅满目的瓷器、淘器、青铜器、古人用过的物品和我叫不出名字的文物都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跟着讲解员游了整个博物馆。

出了博物馆,我和妈妈都不说话,因为我们心里都为博物馆里每一样物品暗暗赞叹、惊讶不已。

我以前去过西安汉阳陵,那里气魄也非常雄伟,但感觉里面的东西都和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大不相同。

  让我讲讲这两个同样是汉朝陵墓的不同特点吧。

西安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

异穴的合葬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有190多个葬坑。

陵园平面呈不规则的葫芦形,东西长约6公里。

南北宽3公里。

在这个陵园里出土了大量陶俑,有武士样的、有女仆、文官及大臣等,还有陶塑家畜,如猪、牛、羊、马、鸡鸭、鹿等。

大的有约一米长大小,小的只有手掌大小。

这些物品都是皇帝死后的陪葬品,并不是生前用过的东西。

讲解员告诉我们,这说明汉朝当时是蛮富裕的,皇帝死后也希望在地下物资丰富、生活富裕。

汉阳陵跟兵马佣坑非常相似,都是死后带无数的陶泥做的人物、动物来陪葬。

可湖南马王堆就不一样了。

马王堆挖掘出土了三个汉墓。

其中一号墓是利仓妻子的墓,三号墓是利仓儿子的,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

侯利仓。

  三座墓坑中一号坑最大。

南北19。

5米。

东西宽178米,深16米。

对于一个墓坑来讲,所占的面积是巨大的。

更精彩的还是此坑出土的"千年女尸"。

大家应该都认为,在地底下埋藏已久的尸体一定会完全腐烂。

可是,这个"千年女尸"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面目还像刚死的尸体一样。

当考古学家在一号坑中发现这个"女尸"的时候,"女尸"的身上尽然包着20件衣服。

经过一星期的努力,考古学家把这"女尸"的衣服一件件小心地脱了下来。

当真面容呈现出来时,所有的考古学家都目瞪口呆:

那不像一具千年女尸,而像一具新鲜尸体。

她的皮肤是淡黄色的,按下去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活动。

这是中国历史上出土的第一具完整的千年"湿尸"。

  在国际上都很有名的。

另外还出土许多墓主身前使用过的日常物品,如碗筷、梳妆用品、钱币、食物等等。

西安汉阳陵和湖南马王堆,两个陵墓,前者占地面积巨大,墓坑多,后者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三个墓坑;前者多出土陪葬陶俑,后者是真实的尸体和当时使用的东西。

这就是两个陵墓的最大不同点。

当然,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千年女尸"感兴趣吧,那么什么时候你们也去看看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