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1510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

《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规划师实务答题个人经验Word文件下载.docx

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

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实例一:

莲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我国东部城市的总体规划,规划人口规模35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

是其所属地域范围内的一个中心城市其东南方向为某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北面约200公里,是其所在省的省会大城市。

该市两条主要河流的交汇处,一区西侧有两处省级风景区隔江相望,北面、东面有两个主要山系的余脉,使城市处于一个小盆地中,静风频率高,城市热岛效应较强,污染不宜扩散。

有一条高速公路从城市西南侧绕城而过,东南是铁路及站场。

试根据该城市总体规划对本方案进行综合评析。

(注:

“综合评析“不是专项规划或某一功能也不是单纯论述优点或缺点,而是指对方案全面评价,包括优点,缺点、提出解决办法。

此类考题是最复杂的类型)。

方案评析:

一、优点:

1、根据该城市周围用地条件及环境来看,采用紧凑的城市格局比较合理,由于受河流分割,形成两个组团,结构比较合理。

2、城市主要功能用地分区比较明确。

3、道路网布置清晰,功能明确,特别是结合地形布置。

4、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组织比较有特色,特别是西河北岸留出了充足的滨河景观带。

5、该市处于一个盆地,静风频率高,城市污染难以扩散,为此,城市新工业区选址在西南角,盆地以外,并在主导风向方向规划了一个楔形绿地,以改善城市小气候。

二、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1、三类工业用地不应布置在风景区的附近,且位于主干河流上游,应迁到支干河流东岸组团,集中布置。

2、支干河流东岸的工业组团与支干河流之间应留出防护绿带,既起到防护作用也可创造较好的景观岸线。

3、二类工业区不应布置在城市上风向,对城市环境有一定污染,应迁到支干河流附近。

4、国道穿越城市中心区,对城市造成很大干扰。

应外迁到城市北侧,形成北外环路,再接到高速公路出口处。

5、污水处理厂西侧的桥梁设有功能要求,可以去掉。

6、城市新建大型电站,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根据规划法中关于城市规划区划定的意义,应列入城市规划区内,因此应扩大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将城市新建电站包括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

实例二:

杭西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概况:

该市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的一个中心城市,城市性质为该市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现状人均用地规模89m2/人,规划城市人口22万人,用地24km2,其中工业开发区用地9km2.

城市东南侧有高速公路通过,河流两岸各有一个国家级风景区(含保护范围)

试对该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析,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文字叙述即可)

解析:

该方案为综合评价方案,既要对方案的合理部分给与肯定,又要指出方案中的问题,并按题目要求以文字形式提出解决方法。

一、方案中合理的内容:

1、方案中用地功能分区明确,路网结构合理,与周边山水地形结合较好,充分体现出山水风景为特色的旅游城市特点。

2、城市布局中充分体现了生活及景观岸线设计概念,充分利用了条件良好的河流岸线,为城市创造了较好的城市景观。

3、方案中结合山丘、地貌及城市设计构思,保留了大量绿化用地,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

并形成独具有特色的城市布局。

二、主要问题:

1、该城市现状人均用地89m2,按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规划人均用地不应超过104m2/人,而规划人口22万人城市用地24平方公里,人均109m2,超过用地标准双因子控制的要求。

主要原因是开发区规模太大,应减少开发区规模。

使城市人均用地标准低于104m2。

2、城市东南侧有一个风景区,方案中有两块工业用地布置在了风景区中,这显然不符合风景区保护及管理要求,严重破坏景区环境,也不符合一个以“山水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的最基本的布局原则。

应迁出。

3、220千伏变电站不应布置在城市中心位置,其出线需要留出较宽的高压走廊,一方面对城市用地和布局产生许多影响,同时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环境。

应根据负荷及电网布局迁到外围合适位置。

4、在城市中心位置恰有一条公路穿过城市,尽管留出了很宽的保护绿带,但仍旧对城市用地产生很大的分割和干扰、特别是使公路两侧的城市道路联系非常困难。

应将公路走线进行调整,可在城市北部外缘通过。

实例三:

航天市城市总体规划

该城市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中国航天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务基地。

规划人口50万人。

城市周边群山起伏,东南有东海(高原湖泊),是一个风景区和风景旅游地,根据风景区及生态园建设和保护要求,沿海岸线8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城市的对外交通有一条高速公路、108国道、电气化铁路及机场。

城市结构呈“两片四点”放射状城市组群。

两片是指构成中心城区的两片,四点是分散的四个组团。

指出该方案中的主要问题。

1、根据城市概况,该城市虽然是大城市,但人口规模刚好50万人,对于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的城市来讲,城市布局呈两片四点的放射结构,过于分散,使城市面貌难以形成规模,同时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增大城市建设压力,应适当集中。

2、从方案中发现,沿高速公路的三个组团均布置了工业用地,从表面上看,工业似乎放在了交通非常方便的地方,实际上,高速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出入口在中心城区西侧,在三个组团并没有出入口,工业运输并不能方便地利用高速公路,同时工业用地布局过于分散。

而且沿高速公路过多地布置工业区,对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形象不利。

3、城市中心区不明确,用地分散,难以起到带动城市区片发展的作用。

作为一个大城市,并且是我国着名的航天城,城市中心结构应当清晰,并达到一定的规模。

4、体育场不应布置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位置。

5、沿东海沿岸旅游用地及娱乐用地过多,从局部利益看,海滨用地环境很好,但开发量过大,极易造成景观的破坏,不利于风景区的景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保护控制要求。

对滨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应进行控制,不可大肆开发占用,特别是应将东海与其北侧生态园之间的旅游及娱乐用地迁走。

6、在中心城区南,生态园西侧安置了许多工业,对生态园造成污染,这种布局明显不合理,应将工业用地迁走。

城市中心区的工业也应迁走。

7、根据城市工业用地布局的基本原则,工业用地应相对集中,不宜过于分散或将城市包围。

本案例中,工业用地布局明显过于分散,且用地过多,对城市环境及景观均会带来不利影响,与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务基地的城市性质亦不符。

实例四:

某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城市概况:

该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一个综合型港口城市,北部有一条江,城市人口300万人。

中心城区东部是海港,城市用地选择在山系与海港间过渡的相对平缓地带,由于受周边山地限制,城市布局呈分散组团模式,由中心城区加三个组团构成,在中心城区江北规划了两个城市组团,东部靠海边一个组团,城市西侧、北侧有高速公路通过,铁路客运站位于城市西南角(客货混合),东部沿海有一民用机场。

建有工业码头和客货混合码头若干处,另有国道、省道等经过城市。

道路系统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未绘出)。

试指出该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问题。

注:

该城市为一个大城市,交通系统组织比较复杂,且包含了水、陆、空各种交通方式,通过该案例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规划要求(设计要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该方案中绘出的路网是城市主、次干路,没有绘出支路级道路,因此可不考虑支路规划问题。

一、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铁路客运站距离市区过远,将加大城市内部交通流量。

该市是一个特大城市,根据大城市铁路站场布置要求,铁路客运站须深人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或距市中心在2~3公里以内,应把该站场向中心区移,方便使用。

2、位于城市西南角的客货混用铁路站与城市之间没有城市道路联系,必须增加一条至中心城区的主干路。

3、过境交通穿越城区,对城市用地及布局造成较大影响

4、机场选址靠近市区过近,对城市造成噪声污染,且对城市安全不利。

5、公路汽车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近,并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

在城市布局中应有意识地结合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形成城市对外客运与市内公共交通客运相互转换的客运交通枢纽。

该市长途客运站应移至火车站附近,而且,根据该城市地规模,应设2-3个长途汽车站。

6、由于城市工业区用地过于集中,到工业区的道路只有一条,形成明显的单向交通,对这两条路压力过大,应增加与工业区联系的道路或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分散工业用地,调整工业区布局。

7、该城市交通系统包括了水、陆、空三种方式,方案中没有很好地组织水、路、空联运关系。

二、城市道路网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主次道路网分工不明确,路网分布不均匀。

2、中心城市主干路过密,且不均匀,而江北两个城市组团路网过稀,两个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市联系只有一座桥梁及道路联系,不符合城市交通与安全的基本要求,同时造成联系道路和桥梁交通压力过大。

必须在两个组团分别增加与中心城区联系的道路,使每个组团与中心城区间不少于两条干道。

3、根据项目概况介绍,本城市是一个综合性港口城市,货运码头必然承担重要的货物转运作用,应有顺畅,快捷的疏港交通道路。

而方案中港口码头没有一条顺畅的城市干道,道路网的规划显然不合理。

4、道路规划中畸形路口过多,不利交通组织。

5、道路线型较复杂,道路结构不明确。

6、方案中布置了一个大型货物流通中心,位置靠城市中心太近,不合理。

货物流通中心应布置在城市外围环路与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相交的地方,或结合铁路站场和水运货运码头布置,有利于货物流通的经济合理和货运车辆的集疏,并减少城市中心地区交通的混乱。

实例五:

某城市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周边环境、条件:

该方案为某城市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组团。

地处丘陵台地,地形较复杂。

东侧隔铁路与老城相望,北侧城市干道60米,与高速公路相接,南侧也是60米的城市干道,地段呈三角形。

规划范围内有西山风景名胜区和历史古迹建筑群,一所中专学校,少量村庄民宅,环境良好,区位方便,总用地约3.2平方公里。

二、方案构思:

强调城市建设与环境地紧密结合,尽量保留山丘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土方量。

规划实行总量控制,结合自然环境及行政中心区用地性质,不追求大城市中心高楼林立、处处钢筋水泥的高强度开发模式,而力求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环境舒适、尺度宜人、布局独特的城市新形象。

1、对方案进行简单地评述。

2、列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地内容。

3、绘图补充实例五附图中03-06地块控制内容。

(见实例五附图)

三、问题解答:

1、对方案进行简单地评述:

(1)方案功能分区明确,结构清晰,用地安排合理。

(2)道路等级、结构清晰,特别是与此行结合较好,并根据需要规划了步行系统。

(3)绿地规划结合地形特点,既保护了自然特点,又创造了良好的绿化环境,并为突出方案布局特色奠定了基础。

(4)在方案南侧,风景区公园脚下规划的工业用地不合理,也影响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城市形象。

(5)本规划区是城市行政中心区,并且是一个相对独立组团,规划的商业用地比例过高,与此地块的主要功能不太适宜。

实例六:

某城市居住示范小区详细规划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是我国北方城市某居住区。

居住区总用地约56公顷,居住人口约1万人,居住户数约3200户。

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东南边缘。

北侧是城市快速路,南侧有城市主干路,西侧有一条城市支路,东侧是一条国道。

居住区公建设施分为两部分,一是靠近北侧城市快速路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整个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试对该方案进行评析。

对方案进行全面评析,包括方案的优点、问题及修改建议等(修改意见可以文字方式叙述)。

二、方案评析:

1.居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基本呈“井“字骨架,将住宅组团均匀划分开,形成明确的“居住小区―组团”的两级居住单元结构,整个小区结构清晰,简洁,结构形态均匀,各组团规模约500户左右,便于管理。

2.居住区内的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行的方式,避免了相交干扰。

增加了小区内部交通安全性,同时在每个组团周边基本保证有地方停车,解决小区内停车问题,保证小区有良好的环境秩序。

3.多层住宅以两排或四排为一组排列单元,围合出组团中心,住宅布局错落有致,丰富了住宅景观,使整个小区空间协调有序,舒适。

满足了居住区最基本的功能要求。

三、主要问题:

1.交通组织不够合理,城市的中心区位于该居住区的西北方向,显然这个方向的交通流量(人.车)会较大,而该规划路网中,在城市北部快速路上设有道路出口,使区内机动车只能集中于该居住区西侧的城市支路上,或绕道东侧国道再转向市中心区,显然不合理。

2.道路网规划上有问题,规划一路东端连接到了小区内一条支路上,明显交通不畅。

3.居住区内绿地结构组织不明确,分布不均。

4.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某城市,但在布局中,靠近小区南侧城市主干路布置了较多的东西向住宅,使住宅的日照卫生条件大大降低。

5.小学布置位置过偏,不符合小学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

6.靠近城市快速路布置了居住区公建,但公建布局与小区人流活动不一致,因此布局不合理,无法方便地使用。

7.小区内的一条景观轴线缺少与内部空间及外部环境的呼应,显得不够有机。

8.方案中有三栋建筑超过160米的长度,不符合防火规范设计要求。

四、修改意见:

1.在城市北部的城市快速路上至少增加一个道路出口。

2.规划一路东端应连接到城市快速路上。

3.应适当增加绿化用地面积,建议围绕中心湖区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同时增加组团内的绿地。

4.靠近居住区南侧城市主干路的东西向住宅应调整为南北向住宅,保证住宅的日照条件。

5.应将小学校调整到靠近中心湖周边的配套设置用地中,如中心湖北侧。

6、居住区公建应调整到中心湖区附近。

7、景观轴线的位置及布置应重新考虑或取消。

8、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沿街建筑长度超过160米时,应设不小于4米乘4米的消防车通道,通道间距不大于80米。

根据上述要求对三栋超过160米的住宅调整设计。

实例七:

某居住小区详细规划

该小区位于我国华北某市,占地约20公顷,安排居住人口约7900人,小区北邻市区交通性主干路,西侧是城市生活性主干路及该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东侧为农村民房。

南侧有一条河流通过。

小区规划采用了组团—小区的结构模式,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小区,八个组团,组团向心布置。

试对该方案进行评价。

二、方案优点:

1.该小区规划布局完整,结构清晰。

2.住宅的布置合理适用。

3.小区道路等级,结构清晰,交通组织基本合理。

4.小区在中心位置布置了一个大的绿地,又在每个组团中都保证一个小的绿化组团,绿地布置均匀,等级明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措施:

1.小区公共设施配置不完善,小区居住人口约7900人,相当于一个小区规模,应配建小学,幼儿园,而方案中只配建了一所中学,因此应在中心绿地附近补上。

2.小区级公建配置设施位置不当,应布置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与小区居住日常活动流向符合的位置,本方案中应布置在中心绿地或湖后附近较合适。

3.小区北侧对城市主干路开口过多(3个)其间距远远小于150米,应保留中间位置小区主路开口,封闭小区支路在城市主干路上的开口。

4.北邻城市主干路的建筑过长,已超过160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间设消防通道,显然不符合防火要求,应在中间位置加设不小于4*4米的消防车通道。

保证消防通道距离不大于80米。

5.小区南部通向河滨的路是一条尽端式道路,根据图中比例尺已超过120米,不符合居住小区道路规划要求,应将这条道路与小区东侧道路环起来,或缩短长度,并设不小于15*15米的消防车回车场(兼做回车场)。

6.人工湖西侧有两栋多层住宅距离太近,小于6米的防火距离要求。

同样靠近小区南侧边缘的高层住宅间距离也不满足高层之间13米的防火间距要求。

必须加大其间的距离,满足防火要求。

7.小区南侧有一条河流,但小区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滨河绿地来设计小区的景观环境和绿化。

可以通过借景手法、设置垂直于河滨的景观绿带与小区联系,为小区创造一个较好的景观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