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9116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创设情景:

分析火力发电体系中的各种要素。

1.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

2.我国目前和未来发电总量构成。

3.火力发电的原理分析。

4.火力发电利与弊分析。

5.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建立新思路:

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提出新的研究任务:

研究“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教育资源利用: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动的事例说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巨大作用。

2.以分析“燃烧取暖、烧火煮饭”的能量转化关系为切入点,利用学生的“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背景知识启发学生理解火力发电的原理。

3.采用图片、图表、录像等直观材料和相关数据来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

思考与交流

思考问题:

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

1.学生活动形式:

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2.挖掘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中的能量转化。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的有关问题(怎样实现上述想法?

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选择什么物质?

它们怎样给出和接受电子?

等)。

4.鼓励学生画出装置图并与同学交流

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1.Cu-Zn原电池实验:

①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②Cu、Zn同时插入稀硫酸中,但不接触。

③将Cu、Zn用导线连接起来。

④在Cu、Zn导线之间接电流表。

⑤将Cu、Zn导线互换再接电流表。

2.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3.Cu-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4.Zn-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5.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6.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7.Cu-Zn与一个西红柿进行实验。

8.Cu-Zn与两个西红柿进行实验

组成课堂学习小组按要求进行分组实验。

2.组织学生按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和要求做实验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电池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3.向学生提供几种电极材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水果、蔬菜等实验用品。

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各种尝试,使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要注意给学生思考空间,不要过多的限制学生。

4.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数据处理

和分析

1.表格化处理:

将上述实验及现象以表格对比的形式呈现出来。

①两极材料不同的各种现象。

②不同溶液的各种现象。

③电极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中的现象。

2.化学用语化:

将上述各种成功转化实验中的反应,用电极反应式和总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呈现出来

自发组成课堂学习小组,按要求对实验事实进行整理。

2.让学生填写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和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编制的表格,两种方式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处理化学事实的能力。

3.组织学生书写反应式,通过书面表达,训练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

形成概念

1.归纳、概括形成原电池概念: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总结归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3.抽象出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各个课堂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有关原电池的各种观点。

2.设计一系列题目进行交流:

①电极材料的选择,名称、功能、发生的反应、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质量变化等。

②电解质溶液的选择,功能、质量变化等。

③整个装置怎样形成闭合电路?

3.给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实际应用

1.社会应用:

将原电池转化成技术产品──化学电源。

①干电池:

锌锰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②充电电池:

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③燃料电池:

H2和CH4燃料电池组成、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创新应用:

几种水果、蔬菜、果汁原电池的制作

1.采用图片、图表、录像等直观的内容呈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化学电源。

2.组织学生利用课堂内外的活动时间,积极参与各种水果、蔬菜、果汁原电池的制作过程。

3.利用教材和课外等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等

评价

反思

反思评价过程:

1.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反思:

①化学电源在当今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②化学电源的使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2.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和反思:

①对原电池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掌握的程度。

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哪些方法,各种基本技能有没有提高。

③在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合作情况 

学生活动形式:

1.以自己的方式总结,如默写、编制知识框图,与同学交流等。

2.完成形成性练习(多媒体呈现)和课堂同步检测(书面呈现)。

3.自我评价或同学互评。

①依据知识总结和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自我知识评价。

②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实验、推理、判断、分析、归纳、抽象等技能方法进行评价。

③思考:

过去所学的哪些知识对你在本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认为最有用的方法是什么?

学习中你是怎样与本组同学进行合作的?

等等 

本节课可划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是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概念,初步了解原电池组成。

第二课时是展示自己制作的原电池,抽象出原电池工作原理;

了解化学电源的应用和发展;

进行反思评价。

二、活动建议

【实验2-4】

实验要点:

1.实验中使用铜片的面积要大一些,便于学生观察。

使用的锌片越纯越好,这样可以减少锌片上的气泡。

2.如果使用物理示教电流计,应选择好量程,使指针偏转较大同时又不烧毁电流计。

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电流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过程:

实验序号

步骤要求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一小粒纯锌粒

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

程式解释

思考问题

寻找答案

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电子?

哪种物质得电子?

2.Zn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H+的?

3.想什么办法使Zn与H+分开,不让H+直接在Zn表面得电子?

列出你对

问题3的

想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一小粒纯锌粒,再将一根粗铜丝插入试管,观察一会儿,使铜丝与锌粒接触,观察现象

程式解

释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3.H+得到的电子是Cu失去的吗?

Cu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4.想什么办法让这种电子的转移变成电流?

问题4的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写化学方程

式或解释

2.电子从Zn到溶液中H+经历了哪些途径?

3.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4.你怎样才能知道导线中有电子流过?

怎样才能知道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

组内交流

列出想法

步骤

要求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反接电流计再做实验,观察现象

实验

现象

解释实

验现象

3.电流计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4.你认为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是怎样的?

组内讨论交流和小组之间汇报总结。

【科学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探究。

[活动形式]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探究活动组织]

1.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用品,如Zn、Cu、石墨棒、Fe、稀硫酸、乙醇、CuSO4溶液、ZnSO4溶液,导线、西红柿(或其他水果)、电流计等自己设计对比实验。

2.让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实验信息,然后将化学事实用化学式表达出来。

3.活动总结汇报。

说明:

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和编制对比表格。

例如:

原电池构成部分对比一

解释或写化学方程式 

稀硫酸 

Zn 

石墨 

Cu 

电流计 

原电池构成部分对比二

Fe 

乙醇 

电流计

原电池构成部分对比三

 

原电池构成部分对比四

插在一个

西红柿中 

插在两个

西红柿中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1】

在电学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输出电流的一极是电源的正极,而流入电流的一极是电源的负极。

在原电池中,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入原电池的正极。

关于原电池的两极的名称和判断,在课堂探究实验中引导学生结合电学知识学习。

经过对几种原电池的研究后,总结出原电池两极的判断方法:

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池的负极;

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发生还原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子→原电池的正极。

【学与问2】

锌锰干电池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几乎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使用过锌锰干电池。

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或听说过由于锌锰干电池的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关于锌锰干电池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汇集一些实例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锌锰干电池的使用方法和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交流】

对于原电池的组成条件,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在尝试了几种组合实验后自己总结出来。

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两极一液一连线。

具体是:

四、习题参考

1.化学电池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反应的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用。

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

3.从电极材料判断:

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

从发生的反应判断: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4.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

废电池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

据报道,全国的电池年消耗量为30亿只,因疏于回收而丢失铜740吨,锌1.6万吨,锰粉9.7万吨。

另外,普通干电池里含有镉和汞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若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就会发生“水俣病”(汞中毒)和“痛痛病”(镉中毒),这两种工业公害病,都在日本发生过,造成很多人死亡。

为防止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把废旧电池与其他垃圾分开,集中回收。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废旧电池的回收,如德国的很多商店要求顾客在购买电池时,同时要把废旧电池交回商店;

日本的分类垃圾箱里有一种专门放废旧电池的黄色垃圾箱,垃圾箱的投入口有三个,分别标有普通电池、纽扣电池和其他电池。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3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及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过程:

【引言】

  大家都知道现今生活中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程度,可以说现在要是没了电我们现在的大生活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近两年电力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今还处于紧缺的状态,那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获取电能的主要方式又是什么?

我们从教材的我国电力总量构成图中可以看到,火力发电仍然将近81%,再来想一下,这种发电的原理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

结论: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再来分析:

在转化过程中:

设备的投入,机械效率等问题。

提出新问题:

能否实现从:

化学能→电能的直接实现?

【新课】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问题探讨: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如何截获电子?

4、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

学生活动:

[实验]学生自己组织实验

锌粒表面有气魄产生

用离子方

2H++Zn=H2↑+Zn2+

未接触时新表面有气泡,铜丝无明显现象,接触后铜丝表面有气泡

锌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铜片 

2H++ 

2e-=H2↑(还原反应)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或发光二极管),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锌粒表面无气泡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二极管发光或电流计偏转

锌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铜表面发生,有电流产生(形成原电池)

解释或写化学方程式

溶解无气泡

Zn-2e-=Zn2+ 

偏转较大

气泡

2e-=H2↑

无明显现象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偏转较小

溶解无气泡

Zn-2e-=Zn2+

偏转

气泡

2H++ 

无现象

无偏转

溶解气泡

溶解气泡

溶解

气破

二、原电池及电极反应

3.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化学能→电能

【作业】每个同学利用家庭条件,自制一个简单的原电池

第二课时

[提问复习]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检查学生自制电池情况

[引言]大家现在知道了,从理论上讲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而从中获取电流,但是从技术上而言这一理想又有很大的距离。

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电池的用途。

[板书]二、化学电源

1.干电池

2.铅蓄电池

[展示]干电池和铅蓄电池实物。

(由学生和教师分别讲述这两种电池的构造和用途)

[阅读]课本中3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