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7626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11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1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

但是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

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

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

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

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

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

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注意问题

一:

识字、写字

完成认字任务主要靠学生自查自学,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检查,少数字作指导。

要求写的字,要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课内有比较从容的时间,不要把写字作业留到课外。

二:

阅读课

1.要练习朗读和默读,注意检查效果,不流于形式。

2.根据课外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

3.还要注意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4.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5.要向课外扩展延伸。

三:

口语交际

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四:

习作

1.写实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写想象习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

综合性学习

1.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

2.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中,要时时关心,了解开展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3.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

本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理念,本单元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课文之间联系更紧密。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主学习相关课文,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提高理解能力。

三、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

预习课文,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字识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模块二:

理解内容,熟读课文,以“奇”字为突破口,找出四处自然景观神奇的地方。

模块三:

领悟表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阅读课文和整本书,以及假期旅游的所见所闻,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自然景观,愿意进行口语交际。

再加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和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成语,习作不再困难。

模块五:

积累与检测

四、学习目标:

积累语言: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

(要求准确听写)

3.能正确读出“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背诵要求不丢字、落字,流利有感情。

学习读书:

1、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3、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

练习写作:

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

课题

1观潮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

你看到什么潮?

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

……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

 

 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

指导朗读)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模拟“沸腾”。

“人声鼎沸”。

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

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

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

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

   5.小结: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

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

(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

(课件演示:

由远及近)

  2.师生分读。

(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

  六.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

(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看着屏幕)

  4.小结:

背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

  七.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八.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

  3.学生交流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

学得不错。

下节课……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

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我想,光看和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揣摩品位出语言和想象画面。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

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

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

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

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

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

本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的教学,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在一起。

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在学习本课时以寻找贯穿全文的线索——雅鲁藏布江的奇异景观来作为重点。

还可让学生背诵重点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提纲式)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

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课题

3鸟的天堂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

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

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

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

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

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

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

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

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较难的课文,在讲解榕树时,抓住远看和近看,远看象许多株,近看只有一株。

“好像把它的生命力全部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让学生感受到大榕树的枝叶茂盛。

让学生明白两种写作方法。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课题

4火烧云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

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

(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课题

语文园地一

个性化修改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