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7568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技术交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环境类别

板、墙、壳

≤C20

C25-C45

≥C50

20

15

30

25

二a

-

二b

35

40

 注: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2条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

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

对板类构件为-5~+8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二、总体要求

1、钢筋骨架的要求:

(1)钢筋表面无锈蚀与焊渣,主筋应顺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他损伤;

(2)双层或多层钢筋间应有足够的支撑,骨架不得变形、松焊和开焊,具有足够的刚度;

2、垫块的要求:

(1)垫块采用专门供应商定制的混凝土专用垫块,标号不低于主体混凝土标号,由于各构件保护层厚度要求不一致,在定制前,对垫块供应商进行交底,明确各构件需要的垫块尺寸及需求数量;

(2)垫块的数量必须满足保护层合格率的要求;

3、检测仪器的要求:

必须是经过标定、现场比对试验过的仪器进行检测;

4、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对钢筋保护层检测,根据相关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合格率应在80%以上。

三、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对不同的构件可采取不同厚度的保护层垫块;

垫块的强度要求与构件主体同标号;

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在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和讲解;

在交底时,不仅对钢筋组提出要求,还要对模板组、砼组等相关班组提出要求,强调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化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2、合理安排各工种的施工顺序。

(1)钢筋骨架质量控制:

1)钢筋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

2)为了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固性,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绑扎及焊接的质量;

3)骨架安装工艺要合理、科学,骨架安装完成后,要对骨架位置尺寸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位置准确,不符合要求,要进行纠正处理;

对结构复杂的构件,合理安插主、次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4)钢筋骨架的固定措施必须得当,固定必须牢固,防止在浇筑砼时发生移位;

5)骨架在运输过程中也要防止骨架变形,必要时对加强箍筋进行加密。

(2)模板制作及安装影响因素

1)模板制作要规范,确保模板平整度、强度及刚度符合要求,避免成型构件局部保护层存在偏差;

2)模板安装位置准确;

3)模板固定及限位措施到位,避免模板在砼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移位现象;

3、钢筋保护层的垫块设置采取专人负责和专人检查验收制度。

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是要避免垫块设置的数量不够,导致钢筋下沉或垫块被压碎、变形的情况。

根据施工合理布置垫块,现场根据情况还应适当加密垫块的间距。

二是垫块应合理、准确地绑扎在受力钢筋上(主筋)上,而不应布置在非受力筋上,固定要牢固,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和滑落;

混凝土浇筑前全面检查垫块是否缺少或损坏。

4、混凝土的浇筑要有专人指挥

浇筑砼时要尽量减少对钢筋的冲击。

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在安装好的钢筋上踩踏。

浇筑砼的操作人员要采取施工措施以避免踩踏钢筋,如在钢筋上加铺木板,在钢筋下适当设置支撑等。

在浇筑砼时,派专职钢筋工进行护筋,发现钢筋被踩踏移位时,及时进行修整。

杜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

对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

5、实行四级检查验收制度

各道工序完工后,首先是工班自检、签字,合格后上报项目部专业工程师,由专业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四、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一)、涵洞工程 

1、涵洞台帽钢筋的固定措施 

施工台帽时,绑扎安装钢筋骨架,并在准确定位后用铁丝吊在上部钢管或拉杆上,防止钢筋因砼振捣发生下沉;

台帽前沿侧向钢筋保护层厚度可采用焊接钢筋头来控制,钢筋头与模板的接触面应切成斜面,按一个沉降缝左、中、右不少于三点设置;

靠背墙一侧同样用钢筋焊住与背墙模板顶死,控制钢筋骨架偏移。

 

2、预制盖板 

盖板钢筋绑扎成型后,在底板及两侧安放符合要求的塑料垫块(或合格的砂浆垫块,必须与钢筋绑死),骨架上部采取固定措施,防止钢筋骨架上浮。

(二)、桥梁工程 

a、桩基础 

钢筋笼绑扎制作好以后,应按设计要求将保护层钢筋均匀安装在钢筋笼外侧,并点焊牢固;

钢筋笼顶部应临时增设一个内箍,内箍与外露主筋焊死,在钢筋笼安放到位后通过顶部内箍和护筒进行固定,确保桩基砼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不发生偏移。

一.钢筋笼加工、存放、移运及吊装控制

钢筋笼制作下料前,详细认真复核图纸设计尺寸,深刻领会设计意图,特别是钢筋笼加劲箍直径,其误差大小直接影响保护层合格与否。

尺寸复核主要推算出图纸标注的尺寸是钢筋中心到中心的还是边到边的距离,据此确定箍筋长度。

同时,半成品、成品要存放在枕梁或枕木上,枕梁或枕木必须水平。

1、箍筋加工盘直径控制

由图纸标注的箍筋直径推算出加工盘的外圆直径,在20mm厚的钢板台座上找一中心点作为加工盘圆心,以外圆直径按弧长10cm在圆周上焊接直径25mm的螺纹钢筋,作为制作加劲箍的固定点,其长度为12cm,每根必须垂直钢板台座。

每个固定点焊好后,在其外侧10cm处再焊一个加强点,采用直径25mm的螺纹钢筋,长度为6cm,加强点钢筋必须与固定点在同一直径上,加强点钢筋与固定点钢筋采用直径25mm的螺纹钢筋横向连接。

特别要注意,固定点钢筋必须在同一圆周上,其横向连接钢筋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偏差大,直接影响加劲箍成品尺寸。

2、加劲箍制作

钢筋一端放在加工盘横向钢筋上,令一端由两人进行逆时针或顺时针绕加工盘转动。

另外,有两人站在加工盘两侧观察,主要注意加工的钢筋必须与固定点钢筋贴紧,并在尽量靠近横向钢筋,避免钢筋悬空造成加劲箍不圆顺;

在钢筋搭头时,尽量延长搭接长度,避免接头扁平不圆顺。

接头搭接圆顺后,用电焊进行点焊固定,然后切除剩余材料。

为预防加劲箍局部受热变形,加劲箍接头焊接可在与主筋焊接完成后,再进行双面焊。

3、钢筋笼制作

纵向主筋必须顺直,与加劲箍焊接前在每一个加劲箍上按主筋跟数均匀布点,并用粉笔做好记号。

加劲箍与主筋必须垂直,特别是与第一根主筋焊接时,必要时可采用线锤,用三角尺校核。

3、钢筋笼存放、移运

为预防钢筋笼存放时变形,必须存放在水平的枕梁或枕木上。

枕木或枕梁间距一般4米一道,根据钢筋笼直径大小,可适宜调整,枕梁或枕木位置最好和加劲箍重合;

钢筋笼移运至现场,必须采用平板车,钢筋笼每端悬出平板车的长度不宜长于钢筋笼长度的1/4。

4、钢筋笼吊装

桩基钢筋笼的安装采用吊车就位,吊装时选好吊点,防止钢筋笼变形。

具体吊装方法为:

在钢筋笼两头各使用一根钢丝绳,两端同时起吊,吊装时应缓慢,钢筋笼顶上升速度要比笼底上升速度快,待达到竖直后缓慢吊到放样墩柱钢筋笼位置处。

再使用人中进行细部调整对中,确保与桩基顶面事先放好的墩柱中心点竖直对齐,以保证墩柱的垂直度。

二.桩接柱施工控制

1、桩头破除检测合格后,调制桩基预留钢筋,在桩接柱渐变段上口加设一道墩柱加劲箍,加劲箍内侧通过圆心垂直焊接两根直径12的螺纹钢筋,并在箍筋中心系上线锤与桩基中心点进行对中;

对中后,对称调整桩基预留钢筋4根,并与箍筋焊接固定。

固定焊接后,再进行对中校核,校核合格后,把桩基剩余主筋对称焊接在加劲箍上。

确保加劲箍的中心与桩基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2、桩基钢筋笼吊起后,要调整钢筋笼的垂直度,可以采用线锤、钢卷尺进行校核。

垂直度合格后,再缓慢下放到桩接柱位置,并与桩基预留钢筋一一对应,然后,用两个自制钢筋扳手把墩柱钢筋与桩基预留钢筋搭接部分进行固定焊接。

焊接时要采取对称焊接(通过圆心互相垂直的四根对称主筋)。

所有主筋焊接完成后,钢筋笼必须再次与桩基中心进行对中校核。

3、桩接柱混凝土浇筑后,其顶面边缘要收光找平,以便确保墩柱模板安装后的垂直度。

b、承台、系梁、墩柱、盖梁、梁板钢筋施工 

结构钢筋首先应保证钢筋加工时尺寸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同时骨架绑扎成型后要求线形直顺 

、整齐、稳固,必要时需搭设钢筋固定架,以保证钢筋整体性。

骨架安装时工人尽量不站在钢筋上进行施工,可搭设简易操作平台。

实际施工中因为施工队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使得钢筋安装质量很难保证,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控制:

2.1、钢筋下料尺寸不准确,绑扎成型效果差 

现象:

在进行绑扎时,尺寸时大时小,过大放进去无法与主筋密贴,过小放不进骨架中;

危害:

无法真正让骨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影响构配件结构受力 

防治方法:

设计钢筋下料卡具、模具和定位器,提前计算和规划好下料尺寸,确保下料批次钢筋几何尺寸一致,消除人为误差。

2.2、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往模内安放时发现放不进去,或钢筋划刮模板。

使钢筋在混凝土中无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甚至造成结构承载力降低。

预防措施:

制作钢筋骨架加工模架,对每种规格的钢筋实行间距定位,模架的外形必须满足设计的钢筋外形尺寸,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绑扎过程中必须绑扎牢固,进行整体吊装,适当可将钢筋模架设计的比钢筋骨架外形小1cm左右。

2.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保护层厚不足现象:

(1)预制板及箱梁底板、顶板、腹板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厚度不足。

保护层厚度过小,易事受力筋过早锈蚀,危及结构安全。

(1)检查砂浆或者塑胶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模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偏差。

(3)建议采用工厂生产的专业垫块用于施工控制,同时要人为对已合模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需要加垫块的地方,主要检查仔细即可。

2.4、露筋 

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

钢筋露出,使受力筋没有了保护层,危及结构。

(1)砂浆垫块应垫得适量可靠,竖直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

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

(2)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

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水泥砂浆堵抹。

为保证修复砂浆与原混凝土可靠结合,原混凝土用水冲洗、铁刷刷净,表面湿润,水泥砂浆中掺适量的环氧树脂加以修补;

重要部位露筋经技术鉴定后采取专门补强方案处理,不合格的应进行报废处理。

2.5主筋、分布筋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绑扎不顺直。

主筋分布筋因间距掌握不好,有大有小,且纵横不成直线。

使结构混凝土因受力钢筋不直,分布不均而不能有效抵抗主拉应力,而发生裂缝。

在模具上成型,配合卡具等定位器进行安装,然后逐点进行绑扎。

3.钢模板施工控制

模板采用的是定型钢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因为钢模要进行周转、起吊、运输及混凝土灌注时要承载,如果没有足够的刚度,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易变形。

同时,模板在制作时要严格其几何尺寸,几何尺寸过大过小都将直接影响保护层的厚度。

特别是模板拼缝处,如果模板加工厂家技术不过硬的话,一般很容易出现扁平。

1、在模板使用前,要进行试拼,试拼后用钢卷尺校核其直径。

对于钢模圆弧面的校核可根据墩柱的直径,用竹胶板做一个同直径的一段扇形面,在墩柱内侧面板上进行滑移检测其是否圆顺。

2、定型钢模验收合格后,进行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后,其底部根据自己以往经验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固措施,一般是预埋钢筋加木楔;

钢模上部采用缆风绳,对称布置四根,每根上设置一个花杆,可随时调整缆风绳长度。

3、钢模下部先对中固定,然后在钢模上口通过圆心垂直设置2根12mm的螺纹钢筋,并在圆心处系一线锤,长度离桩接柱顶2~5cm,根据线锤与桩接柱中心的偏差,前后左右调整模板上口位置,模板上口位置可以通过缆风绳松、紧来调整,确保模板上、下口圆心与桩接柱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4、模板安装完成后,用线锤及钢卷尺在钢模内侧进行模板垂直度校核。

四.保护层垫块的布置

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保护层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采用高强度水泥垫块,每块上有四个支撑点,避免混凝土浇筑后留有痕迹。

当垫块与模板线接触时,可避免垫块外露缺陷和形成腐蚀通道,并确保垫块凹槽与钢筋能紧密接触,易绑扎牢固,不易脱落。

布设间距0.8~1m设置一只垫块,如果钢筋直径较小或在变截面上,则还应适当加密垫块的间距。

五.砼浇筑控制

为减轻混凝土入模冲击力对钢筋与模板间垫块的影响,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大于2m时采用串筒或加长混凝土输送泵车的软管,必要时设置减速板。

另外人员上下通过专用梯子,禁止通过攀爬固定完毕的钢筋。

振捣时严格控制振捣棒的落点位置在距离钢筋10cm~15cm处,禁止振捣棒碰触钢筋。

c、桥面铺装钢筋 

3.1、桥面铺装钢筋网片由于面积大,所以不容易固定,建议梁板预制时在梁顶预埋门形筋(高度、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埋钢筋可经设计增加;

3.2、铺装钢筋网片安装时与预埋门形筋焊接固定,以保证上部净保护层为准,最后整个桥面钢筋形成一个整体平面,无论是站人还是施工中都很难被扰动,因此可以有效控制保护层厚度。

d、防撞墙钢筋 

4.1、防撞墙钢筋在应边梁预制时预埋连接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扰动教大,位臵偏移后使得防撞墙钢筋保护层无法保证,造成防撞墙砼表面裂纹较多。

4.2、建议在边梁预制时将防撞墙钢筋绑扎成形,取消连接筋后直接与大梁翼板钢筋焊接固定,顶端用固定架进行固定,确保线形顺直,尺寸准确,梁板浇筑砼后钢筋自然稳固直顺,且可以免掉防撞墙钢筋焊接工序,使防撞墙质量更有保障。

五、组织管理方面控制

1、在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和讲解;

在交底时,不仅对钢筋组提出要求,还要对模板组、砼组等相关班组提出要求,强调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化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化被动防护为主动防护。

2、合理安排各工种的施工顺序,避免其他工种在安装好的钢筋上踩踏作业,如无法避免,则采取防护措施,可以在钢筋笼内设置临时爬梯。

3、严格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制度,即第一级为班组初检、项目部质检部复检,第二级为监理报检,用多重检查手段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