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2408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

《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docx

微观经济学垄断案例

案例研究1:

广告与眼镜的价格

广告对一种物品的价格有什么影响呢?

一方面,做广告比不做广告使消费者认为这种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别更大。

如果是这样的话,广告就减少了市场的竞争性,而且使企业的需求曲线更缺乏弹性,这就使企业能收取较高价格。

另一方面,广告使消费者更易于找到提供最优价格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这就会使市场更具有竞争性,并使企业需求曲线更富有弹性,从而使企业降低价格。

经济学家李·宾哈姆(LeeBenham)在1972年发表于《法与经济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检验了关于广告的这两种观点。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各州政府对配镜师做广告有极为不同的规定。

一些州允许为眼镜和验光服务做广告。

但是,也有许多州禁止这种广告。

例如,佛罗里达州的法律规定如下:

任何个人、企业或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对治疗或矫正用镜片和镜架、完全治疗或矫正用的眼镜或任何验光服务做广告,无论是否有确定或不确定的价格与信用条件,都是违法的……这项规定符合公众健康、安全和福利的利益,而且对其条款应予以充分解释,以实现其目的和目标。

专业配镜师热烈地支持这些对广告的限制。

宾哈姆把各州法律的差别作为检验关于广告的两种观点的一个自然试验,其结果令人惊讶。

在那些禁止广告的州中,对一副眼镜支付的平均价格是33美元(这个数字并不像看起来那么低,因为这是1963年的价格,当时所有的价格都比现在低得多。

要把1963年的美元折算成现在的美元,可能需要乘以5)。

在那些不限制广告的各州中,平均价格是26美元。

因此,广告使平均价格下降了20%以上。

在眼镜市场上,也许还在其他许多市场上,广告促进了竞争并使消费者得到了较低的价格。

 

案例研究2

OPEC和世界石油市场

我们关于小镇水市场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如果把故事中的水变成石油,把Jack和Jill变成伊朗和伊拉克,这个故事就接近于真实了。

世界上大部分石油是由少数国家——主要是中东国家——生产的。

这些国家一起组成了一个寡头市场。

它们关于采多少石油的决策与Jack和Jill关于抽多少水的决策一样。

生产世界上大部分石油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卡特尔,称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在1960年最初成立时,OPEC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

到1973年,又有其他8个国家加入:

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和加蓬。

这些国家控制了世界石油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

与任何一个卡特尔一样,OPEC力图通过协调减少产量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并努力确定每个成员国的产量水平。

OPEC力图通过协调减少产量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并努力确定每个成员国的产量水平。

OPEC面临的问题与我们故事中Jack和Jiu面临的问题大致相同。

OPEC想维持石油的高价格,但是,卡特尔的每个成员都受到增加生产以得到总利润的更大份额的诱惑,因此OPEC成员常常就减少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又私下各自违背协议。

1973--1985年,OPEC最成功地维持了合作和高价格。

原油价格从1972年的每桶3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每桶11美元,然后在1981年又上升到35美元。

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各成员国开始就产量水平发生争议,OPEC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了。

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回落到每桶13美元。

近年来,OPEC成员继续定期开会,但这个卡特尔在达成和实施协议上再也不那么成功了。

尽管2005年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但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市场需求增加,这主要是来自高速增长OPEC和世界石油市场的中国经济,而不是来自限制供给。

而且,根据总体通货膨胀调整的原油价格,从未达到1981年的最高水平(按今天的美元,1981年的原油价格约为每桶90美元)。

OPEC各国之间缺乏合作损害了产油国的利润,而有利于全世界消费者。

案例3:

囚徒困境的其他例子

我们已经说明了如何用囚徒困境来解释寡头面临的问题。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情况。

下面我们考虑利己阻止了合作,并导致双方不利结果的两个例子。

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很像囚徒困境。

为了说明这一点,考虑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关于建立新式武器还是裁军的决策。

每个国家都愿意拥有比另一国强大的军备,因为军事力量强大才能对世界事务有更大的影响。

但是,每个国家也喜欢生活在一个不受另一个国家军备威胁的环境中。

图6—4表示这种致命的博弈。

如果苏联选择军备,美国做出同样选择以免权力丧失,美国状况就会变好;如果苏联选择裁军,美国选择军备,美国状况会变好,因为这样做会使美国更强大。

对每一个国家来说,军备都是占优策略。

因此,每个国家都选择继续进行军备竞赛,这就引起两国都处于危险之中的不良结果。

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企图通过军备控制谈判和协议来解决军备竞赛问题。

两国面临的问题和寡头在力图维持卡特尔中遇到的问题是相似的。

正如寡头争论产量水平一样,美国和苏联争论允许各国保留的军备数量;而且正如卡特尔在执行产量水平时会遇到麻烦一样,美国和苏联都担心另一国会违背协议。

在军备竞赛和寡头的情况下,无情的利己逻辑使参与者得到各方状况变坏的不合作结果。

公有资源在第11章中将会我们说明,人们倾向于过度使用公有资源。

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囚徒困境的一个例子。

设想两家石油公司——Exxon和Cheyrton——拥有相邻的油田。

在这些油田下价值1200万美元的石油由它们共有。

钻一口井要花100万美元。

如果每个公司钻一口井,每个公司就将得到一半石油,并赚取500万美元的利润(收益600万美元减成本100万美元)。

由于油田是公有资源,各公司都不会有效率地使用。

假设两个公司都可以钻第二口井。

如果一家公司在三口井中有两口,这个公司就得到2/3的石油,这就带来600万美元的利润。

另一家公司只得到1/3的石油,获得300万美元利润。

但如果每个公司都钻第二口井,那么,两个公司又是平分石油。

在这种情况下,每家公司都要承担第二口井的成本,因此,每家公司的利润只有400万美元。

下表示了这个博弈。

钻两口井是每个公司的占优策略。

这两个博弈者的利己又使它们得到了不利结果。

Exxon的决策

钻两口井钻一口井

Cheyrton钻两口井各得400万Exxon300,Cheyrton600

钻一口井Exxon600,Cheyrton300各得500

 

案例研究4:

一次违法的通话

在寡头市场上,企业有勾结起来以便减少产量、提高价格和增加利润的强烈激励。

18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已经深刻认识到这种潜在的市场失灵。

在《国富论》中,他写道:

“同业者往往很少聚在一起,但这种集会的结果是针对公认的合谋,或者某种提高价格的计谋。

为了用现代的例子来说明斯密的这种观察,下面考虑一段20世纪80年代初两个航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电话谈话。

1983年2月24日的《纽约时报》报道了这段电话交RobertCrandall是美洲航空公司(AmericanAirlines)总裁,HowardPutnam是布拉尼夫航空公司(BraniffAilways)总裁。

CRANDALL:

我觉得我们在这里拼个你死我活,但一分钱也没赚到,这是很愚蠢的。

PUTNAM:

你有什么高见吗?

CRANDALL:

有,我有个建议。

将你的票价提高20%,明天一早我也这么做。

PUTNAM:

Robert,我们……

CRANDALL:

你能赚更多的钱,我也是。

PUTNAM:

我们不能谈论定价问题!

CRANDALL:

哦……Howard。

我们想谈什么就能谈什么。

Putnam是对的:

《谢尔曼法》禁止相互竞争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哪怕仅仅是谈论定价问题。

当Putnam把这段谈话的录音带交给司法部时,司法部立即对Crandall先生提出起诉。

两年以后,Crandall和司法部达成一种解决方案。

按这个方案,Crandall同意对他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限制,其中包括他与其他航空公司官员的接触。

司法部说,该方案的条款将“防止美洲航空公司和Crandall通过与竞争者讨论航空公司服务价格,以垄断任何一条航线上乘客飞行服务的任何进一步的企图,以保护民航业的竞争”。

 

案例研究5:

微软案

近年来最重要,而且最有争议的反托拉斯案件是美国政府在1998年对微软公司的起诉。

它使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和世界上最有力的监管机构(美国司法部)对抗。

为政府作证的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MIT的教授FranklinFisher。

为微软作证的同样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MIT的教授RichardSchmalensee。

生死攸关的是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电脑软件)中一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微软)的未来。

微软案的中心问题涉及搭售——特别是,是否应该允许微软把它的因特网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起来销售。

政府声称,微软把这两种产品捆绑在一起是为了把它在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市场力量扩大到不相关的市场(因特网浏览器)。

政府认为,允许微软把这些产品与操作系统组合起来,会阻止网景(Netscape)这样的新软件公司进入市场和提供新产品。

微软的反应是指出把新特点融入老产品中是技术进步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今天的汽车包括音响和空调,这些东西曾经是分开销售的,而且,照相机也有内置的闪光灯。

这些道理对操作系统同样正确。

随着时间推移,微软把许多特点融入以前是单一产品的视窗上,这使电脑更稳定、更容易使用,因为消费者会信任同时运行的各个组成部分。

微软认为,因特网技术的整合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

关于微软的市场力量程度是一个分歧点。

政府注意到新个人电脑中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超过了80%,认为该公司已有相当大的垄断力量,而且还有扩大之势。

微软申辩说,软件市场在时刻变动,而且,微软的视窗一直受到竞争对手的挑战,例如苹果和Linux操作系统。

它还认为,对视窗收取的低价格——50美元左右,只占普通电脑价格的3%——是市场力量受到严重限制的证据。

与许多大的反托拉斯诉讼一样,微软案使立法陷入困境。

1999年11月,在长期审讯之后,法官Penfield.Iackson判定,微软有极大的垄断力量,并非法地滥用这种力量。

在2000年6月,他在听取了可能的补救措施之后,命令微软分为两个公司——一个销售操作系统,另一个销售应用软件。

一年后,上诉法院驳回了Jackson的拆分命令,并把这个案件交给一个新法官。

2001年9月,司法部宣布,它不再要拆分该公司,并想尽快结束这个案件。

最终,一切在2002年11月得到解决。

微软接受对自己的经营业已进行的某些限制。

政府同意浏览器仍然可以作为视窗操作系统的一个部分。

但这种解决方案并没有结束微软的反托拉斯麻烦。

近年来,该公司遇到了几起私人反垄断诉讼,以及由欧盟认定的各种反竞争行为引起的诉讼。

寡头市场小结

寡头喜欢像垄断者那样行事,但利己使他们接近于竞争。

因此,最终寡头可以更像垄断,也可以更像竞争市场,这取决于寡头市场上的企业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如何合作。

囚徒困境的故事说明寡头为什么在即使合作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时也不能维持合作。

决策者通过反托拉斯法管制寡头的行为。

这种法律的适用范围一直是一个争论的主题。

虽然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勾结显然减少了经济福利,应该是违法的,但一些看来减少了竞争的经营做法,如果目标不明显仍然可能是合理的。

因此,决策者在运用反托拉斯法的实质性权力限制企业行为时,需谨慎从事。

 

垄断竞争市场小结

垄断竞争,顾名思义,是垄断和竞争的混合。

正如垄断者一样,每一个垄断竞争者都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因此,收取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但它又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样,存在许多企业,而且,进入与退出使每个垄断竞争者的利润趋向于零。

表1总结了这些结论。

 

表1:

垄断竞争:

在完全竞争与垄断之间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垄断

这三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最大化规则MR=MCMR=MCMR=MC

短期中能赚到能能能

经济利润吗?

垄断和垄断竞争

共同的特征

是价格的接收者吗?

是的不是不是

价格P=MCP>MCP>MC

能生产福利最大化能不能不能

产量水平吗?

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

共同的特征

企业数量许多许多一家

长期中能进入吗?

能能不能

长期中能赚到经不能不能能

济利润吗?

 

长期中能赚到经济利润吗?

 

 

由于垄断竞争企业生产有差别的产品,所以,每个企业都要靠做广告打出自己的品牌来吸引顾客。

在某种程度上,广告控制了消费者的偏好,促成了非理性的品牌忠诚,并抑制了竞争。

在更大程度上,广告提供了信息,建立了具有可靠质量的品牌,并促进了竞争。

垄断竞争理论看起来描述了经济中的许多市场。

但有点令人失望的是,这种理论并没有得出简单而实用的公共政策建议。

从经济理论家的角度来看,垄断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也不是完美的。

但从实际决策者的角度看,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