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6073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7.《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

福州靠近盛

产红茶的武夷山;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

结果。

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8.右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情景发生于甲午战争期间

B.他们的斗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C.粉碎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企图

D.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

9.佩弗在《远东》中说: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B.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专制独裁

D.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10.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D.护国运动

11.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九十年的历史进

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12.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巴黎公社得以建立的原因的是

A.普法战争激化了民族矛盾

B.临时政府的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C.马克思等工人领袖的策划和鼓励

D.政府军企图解除巴黎人民武装

13.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

的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14.右图为电影《秋菊打官司》剧照,剧中叙述:

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赢了官司。

秋菊打官司能够成行和能够打赢官司,说明该故事反应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D.20世纪80年代中期

15.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中能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6.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17.宋代诗人范大成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C.商品经济的发达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18.《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19.马克思曾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20。

1882年,商人何琨山计划在广州创办自来水公司,结果因为‘有伤风水’而未建成,这种情况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帝国主义束缚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封建主义束缚

C.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束缚

D.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可能

21。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

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D.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2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3.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24.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理解是

A.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B.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

C.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D.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

25.2010年是中国电影业起步105周年。

1905年,中国自行摄制了第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

它的出现不能说明

A.中国电影制作事业的序幕被揭开B.国粹艺术被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C.一种新的传媒形式在中国出现D.中国的电影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26.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27.下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

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躺在地上。

这反映经济危机

A.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关税壁垒严重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28.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29.下面是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表上述数据说明()

A.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B.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务国

C.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表,在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D.战后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30.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做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更引人注意,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

“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

”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全球化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全球化带来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31.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32.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3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34.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手周杰伦深情演唱了一曲《兰亭序》。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兰亭序》阼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

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之说

C.柳公权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

35.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这些成就不包括

A.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B.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C.小说的出现和繁荣D.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昌盛

36.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

“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

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

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

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B.主张维新变法

C.赞成民主共和D.倾向民主革命

37.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3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39.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案例共同表明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D.“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4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其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革命主要力量的强弱

C.社会性质的转变D.领导力量的更新

41.“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这段话出自

A.《论十大关系》B.《论联合政府》

C.《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2.以下对我国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扫盲教育是建国初教育的重要内容

B.20世纪90年代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D.1979年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

43.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过渡性的策略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留下了经验和教训

44.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同志,在1950年学成回国,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所参与的科研活动不包括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核技术的和平利用D.神舟号飞船成功发射

45.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却被任命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军队,他只会给那些他所不愿毁灭的人带来毁灭,同时使他自己也蒙受羞辱和痛苦”。

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

A.韩非子:

“废常尚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

B.孟子: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C.墨子:

“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D.黄宗羲:

“缘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4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皇权威

47.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主要是为了表彰他

A.深刻提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

C.证明了空间、时间和质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D.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突出成就

48.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

A.有线电报B.电话C.无线电报D.信件传递

49.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日心说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

50.“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

这种表现技法当属

A.古典派B.荒诞派C.印象派D.现代派

51.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现实主义刨作原则的是

A.德拉克洛瓦:

“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库尔贝: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贝多芬:

”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D.华兹华斯:

“春意盎然的丛林刺激人的心智,让他更具人文情怀,更能区别道德的善恶。

52.二十世纪中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电视和电影B.铁路与飞机C.报纸和广播D.网络与漫画

53.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

“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

……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

”这表明色诺芬

A.否定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主张将神人性化

54.不属于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

A.对教育进行长远规划B.加强应试教育,提高学生整体质量

C.教育向两头延伸,实行终身教育D.推行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55.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提出了对新三民主义的几种评价。

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其实就是“三大政策”

56.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中,最本质的是

A、由分裂走向统一B、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C、诸侯林立兼并战争频繁D、由学派出现到百家争鸣

57.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有人认为

58.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5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B.宋代王安石变法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北魏孝文帝改革

60.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市易法D.免役法

二、材料分析题:

61、(16分)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中国理念”“中国作用”受到世界深度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连续出席四大峰会,向世界阐述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发展观”、“安全观”、“经济观”。

材料一22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

胡锦涛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

材料二23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亮相,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讲话。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胡锦涛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四点主张——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

材料三25日,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题为《全力促进增长 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

“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

”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余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列举相关的历史事件?

(2分)概括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的?

(3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使全球变暖的几项发明。

(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曾发生滥伐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

(1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经济观”、“发展观”所体现出的“中国理念”?

(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当今新形势下的“中国作用”?

6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

戈德斯选《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

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

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转。

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

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