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5904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益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25%,提高15个百分点。

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市拥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746个,比“十五”末增加479个。

着力打造精品名牌,克明面业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大通湖大闸蟹、益华水产、顺祥水产、阿香果品、辣妹子食品、口口香米业、白沙溪千两茶、湘益茯砖茶等4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

4、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大力实施良种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绿色植保工程,大力开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和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十一五”期末,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

猪、禽、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由“十五”末的84.5%、79%、30.2%和49.6%提高到95%、90%、40%和60%;

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75%,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65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

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市完成全程承包面积101万亩,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低于5%。

实施“阳光工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培训农民13万人。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提高10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5、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亿元,带动农民投入9.6亿元。

“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88万千瓦,年均递增6%,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4%,比“十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7%。

农机工业产值18亿元,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1453个,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24亿元。

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确保了农机生产安全。

6、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加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认证,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一五”期间,全市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5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13个;

建立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1个,示范面积125万亩;

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58个;

优势农产品生产面积全部实行产地认定;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达419个,比“十五”末增加278个;

大米、蔬菜、茶叶、生猪、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

7、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0元,比“十五”末增加2465元,年均递增12.9%。

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外出务工收入持续增长,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工资性收入提高到2199元,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0.5%,比“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

经营性收入2569元,占农民总收入的47.3%,比“十五”末提高18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图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农业发展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也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更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时期,益阳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

同时,“十二五”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益阳农业发展又面临诸多挑战。

(一)重大机遇

1、基础地位更加突出。

工业化水平越高,越需要农业为其提供优质原料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越需要拓展农村市场;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化、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更加重要;

农产品价格几乎是整个物价的“晴雨表”,农业对稳定物价的影响举足轻重,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2、政策支持更加有力。

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标准将逐步提高,农产品保护收购和贮备机制将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将逐步改善,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

3、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随着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将不断改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能力将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逐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体系将更加健全,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将逐步提高,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将得到合理保护,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牢固。

4、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

经济发展方式的整体转型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益阳对接“长株潭”城市群,为我市农业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先后出台了加快粮食、生猪、蔬菜、茶叶、水产和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决定和意见,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挑战

1、发展机制不适应。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尚不具备城乡对接条件,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升级。

农业投入缺口仍然较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对农业生产支持力度不够,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快速扩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2、产业体系不健全。

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家庭经营比较明显。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不少,但加工水平较低,带动能力不强,传统型的初级加工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

3、服务体系不完善。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到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较弱,大多数农户的生产缺乏组织引导,缺乏产前、产中和产后社会化服务,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4、物质装备条件差。

农业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势头没有明显改变;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薄弱,存在的稳患较多;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自主发展能力弱。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农民接受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大多数农民缺乏一技之长,创业意识不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加,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三、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绿色益阳方略,加快构建具有益阳特色的现代农业。

以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攻,以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抓手,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确保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二)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按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六大战略,推动六个转变。

1、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从以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联动发展转变。

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体,以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功能拓展为两翼,推进农业产业由单一型扁平化向复合型立体化升级。

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纽带,大力推行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龙头实力,重点突破加工环节,努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加强产销对接,加快市场升级,鼓励发展物流配送、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提高流通服务水平;

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创新农业经营业态,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加快构建战略产业与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实施主体提升战略,推动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组织化、专业化转变。

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坚持转移和引入并举,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新型主体发育,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业,鼓励工商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产业延伸、品牌嫁接等途径投资开发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资本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支撑。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培育和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跨区域成立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

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促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平台、种子种苗生产基地、产业带动载体,增强农业园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循环化转变。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要求,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积极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应用农牧结合、水旱轮作、立体种养等新型高效农作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改良生态环境、培肥耕地地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树立“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低碳绿色农业理念,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农牧结合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和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秸秆养畜、秸秆气化等,大力推广高效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强化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严格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

加强农业湿地保护。

4、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

注重把优质良种培育、优良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藏保鲜等技术开发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重点,依托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农科教紧密协作、院企紧密合作机制,加强联合攻关,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良种和集成配套技术。

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示范体系。

围绕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建立“以产业为主线、以产品为单元的首席专家负责制”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重点实施良种工程,依托我市科技优势,加快选育一批粮油、蔬菜、花卉、林果、畜禽、水产等优良新品种,加快发展种业。

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整合科技力量,组织攻关一批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等重大技术,突破一批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能等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适应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新机具。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健康养殖等新技术,加快推广高效种养新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积极转变部门职能,不断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农业的管理和调控,切实顺应农民的新要求、主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5、实施服务支撑战略,推动农业服务从单纯依靠政府公共服务向公益性、经营性服务有机结合转变。

注重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两手抓,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业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能。

进一步强化农业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全方位、系列化、专业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支撑。

重点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在全市建设具有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功能的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强化农业专业化服务,支持发展种子种苗服务、统防统治植保服务、动物防疫服务、农机作业服务等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水平;

强化供销服务,大力发展为农综合服务社,加快建设放心农资连锁经营网点;

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主力军作用,以信用担保和政策性保险为主要内容,构建金融服务平台;

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以“农信通”服务为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需求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服务。

6、实施强基固本战略,推动生产方式从传统作业模式向机械化、设施化转变。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强县乡河道疏浚、灌区改造、山丘区水源工程、圩区治理、小型泵站改造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排标准,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加快研发新型适用农业机械,重点突破高效设施农业机械。

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积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农机作业服务。

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进标准菜园、果园、茶园建设。

(三)主要目标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益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现有发展基础和条件,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主要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加。

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70万吨,年均递增1.9%;

棉花总产量8.4万吨,年均递增7.5%;

油料总产量30万吨,年均递增5.2%;

蔬菜总产量600万吨,年均递增16.1%;

茶叶总产量10万吨,年均递增14.9%;

肉类总产量55万吨,年均递增6.7%;

禽蛋总产量20万吨,年均递增16%以上;

水产品总产量35万吨,年均递增5%以上。

2、农业整体效益不断提升。

到2015年,力争实现农牧渔业总产值350亿元(其中养殖业195亿元,种植业155亿元),年均递增9.7%,增加值210亿元,年均递增12%以上。

3、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到2015年,全市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比调整为45:

55,养殖业调高5个百分点;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产值比调整为40:

60,经济作物调高5个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3:

4、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总值达1000亿元,年均递增35%以上,实现增加值26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00个,覆盖60%以上农户。

5、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

到2015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5%,提高10个百分点。

6、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

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提高3个百分点;

生猪良种覆盖率98%,提高3个百分点;

水产品良种覆盖率80%,提高5个百分点。

7、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到“十二五”未,蔬菜、大米、水果、茶叶农残超标率控制在4%和三个2%以内,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控制在0.5%以内,水产品药物残留检出率控制在2%以内。

“三品一标”认证总数突破600个。

8、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

到2015年,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490万千瓦,年均递增4.8%;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提高6个百分点。

9、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到“十二五”末,全市打造规模以上休闲农庄600个,实现休闲农业产值10亿元。

10、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到“十二五”未,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570元,年均增长12%。

“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递增(%)

粮食产量(万吨)

棉花产量(万吨)

油料产量(万吨)

蔬菜产量(万吨)

茶叶产量(万吨)

肉类产量(万吨)

禽蛋产量(万吨)

水产品产量(万吨)

246

5.85

23.25

284

5

39.8

9.5

27.4

270

8.4

30

600

10

55

20

35

1.88

7.5

5.23

16.14

14.87

6.68

16.05

5.02

农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

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比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

220

45:

49.3:

50.7

1:

1

350

40:

60

45:

3:

9.7

--

科技贡献率(%)

农机总动力(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生猪良种覆盖率(%)

水产品良种覆盖率(%)

388

54

95

75

65

490

98

80

[10]

4.78

[6]

[3]

[5]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

蔬菜农残检出率(%)

大米、水果、茶叶、水产品农残检出率(%)

瘦肉精检出率(%)

“三品一标”认证

6

2

419

4

0.5

[-1]

[-2]

[0]

[-0.5]

[181]

培训农民数量(万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3

5430

9570

[7]

12

注:

带[]的为五年累计数

(四)重点产业

根据市场需求,按照突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原则,优先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比较优势明显的粮食、蔬菜、生猪、水产品、茶叶、油料、棉花等7大产业;

鼓励发展资源优势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草食动物、家禽、水果、花卉、药材等5大产业;

适度发展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苎麻、甘蔗、烟草等3大产业。

1、粮食:

到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15万亩,其中水稻生产面积555万亩,双季稻面积稳定在505万亩,发展优质旱粮生产面积60万亩,力争水稻单产增加30公斤,粮食总产270万吨。

优质稻发展到45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3%,其中高档优质稻面积160万亩,占中晚稻生产面积的50%,提高30个百分点。

按照粮食产能工程建设规划,重点扶持赫山、资阳、沅江、南县、桃江、安化、大通湖7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建设,建成50万亩高标准绿色水稻原料生产基地。

大力推进粮食规模生产经营,支持种粮大户发展,到2015年,全市20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到2万户,流转面积120万亩,分别增长44.2%和90.2%。

粮食规模生产水平达44%。

重点抓好兰溪粮食加工园、口口香米业60万吨精选大米等项目建设,实现粮食加工总产值264亿元,增加值66亿元。

2、蔬菜:

到2015年,全市力争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60万亩,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要求,产量突破600万吨,增长112.7%。

突出抓好6万亩城镇蔬菜基地;

7个1000亩以上蔬菜标准园;

10个5万亩以上特色蔬菜基地;

1个辐射面广、功能较全的蔬菜物流园;

200万平方米设施大棚蔬菜;

培育10个蔬菜龙头企业。

重点建设好南县10万亩榨菜、韭菜生产基地;

大通湖区6万亩南瓜、辣椒生产基地;

沅江6万亩大蒜、芥菜生产基地;

赫山5万亩豆角、萝卜和1000万菌棒香菇生产基地;

资阳8万亩马铃薯、丝瓜生产基地;

桃江5万亩黄瓜、辣椒生产基地;

安化10万亩野生蔬菜生产基地。

重点抓好辣妹子食品、世林食品、乡里香土菜、湖南乡土农业、益阳丰莲农场等蔬菜加工项目建设,实现蔬菜加工总产值55亿元,增加值10.5亿元。

3、生猪:

到2015年,全市年出栏生猪650万头,增长35.4%;

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提高到60%以上。

重点打造赫山、桃江、安化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养殖大县,全市建设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75%。

重点抓好颐丰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肉制品4万吨和三星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肉制品1.5万吨等项目建设,实现肉类加工产值55亿元,增加值10亿元。

4、水产:

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8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5万吨,分别增长6.2%和27.7%,其中名优水产品产量21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60%。

重点建设好南县1万亩商品龟鳖;

大通湖区、沅江、资阳区、赫山区16万亩河蟹;

沅江、资阳3万亩鳜鱼;

南县、沅江1万亩乌鳢;

安化、沅江2万口斑点叉尾鱼回网箱养殖;

大通湖、南县、沅江、赫山10万亩珍珠养殖等6大特色渔业生产基地。

重点抓好益华水产7.5万吨水产品深加工系列项目,顺祥水产2万吨鱼虾、熟食罐头加工项目,洞庭渔郎1万吨鱼品加工项目、广益水产3万吨水产品加工项目等建设,实现水产加工总产值58亿元,增加值18亿元。

5、茶叶:

到2015年,全市新扩生态良种茶园10万亩,茶园面积发展到35万亩,增长40%;

茶叶生产加工总产量达10万吨,增长100%。

重点建设好安化库区、资江两岸生态环境好,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32个乡(镇)茶叶产业带,每个乡镇建立1万亩高标准优质茶园基地,其中安化、桃江建立5万亩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

重点抓好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等8家茶叶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