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541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是营销能力水平。

除以上因素外,公司过往承接的大项目背景等都构成公司的重要竞争要素。

企业承接工程项目中,创新优质的工程案例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吸引客户今后采用其解决方案或设备引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2)智能建筑区别在于个别子系统和参数设计

根据我们调研情况,无论是智能医院、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政府、智能学校等智慧城市组成部分,在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安防系统、消防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方面有着想通之处,而在某些系统或参数要求上有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3)智能建筑市场参与者众多

智慧城市的内涵非常丰富,参与其中的企业分为三个梯队:

第1梯队为三大通信运营商(电信、移动和联通),拥有强大的物联网等网络基础建设能力和资源。

第2梯队为IT服务提供商和设备提供商,技术团队强大、资金储备丰富。

代表企业有华为、中兴通讯、IBM、西门子、霍尼韦尔、江森自控。

第3梯队为智慧城市细分领域的耕耘者,从应用层切入,主要提供行业的综合解决方案,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

代表企业有银江股份、达实智能。

有些企业则跨越第2梯队和第3梯队,如同方股份、浙江中控,既拥有设备研发能力又提供行业综合解决方案。

二、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驱动因素逐渐积累成质变

1、客户需求升级是核心驱动因素

智慧城市是未来长期发展的愿景,目前仍需要立足于政府和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去寻找真正的市场。

举例而言,智能家居提出二十年来,发展较为缓慢,原因在于需求不支持行业的快速发展;

智能城市中的安防监测,对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有利,则发展非常迅速;

等等。

总体而言,智慧城市包罗万象,需要真正地挖掘客户需求,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比,才会有真正的市场空间。

新市场的出现不是几家公司努力就行的,真的要有客户需求、政府推动、技术可行才可以。

政府、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是智能建筑市场的长期、核心驱动因素。

根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2012年为861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3.2%。

政府和消费者对智能化要求不断提高,最近出现的智能医院市场,未来在智能政府、智能学校、智能社区等领域逐渐形成市场。

举例而言,以前人民大会堂都拿地下水来降温,上世纪80年代才有真正的空调,之后在做空调的自控,这是不断进步的,也反映出需求的升级过程:

先是没有温度的概念,后有空调,又有空调自控,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着整个行业发展。

2、目标并购有助行业龙头巩固核心竞争优势

智能建筑市场三家国外巨头分别是西门子、霍尼韦尔和江森,三者水平比较接近,他们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收购一些在某细分领域有独特优势的小公司,被收购公司的主要问题是打不开市场。

霍尼韦尔自身技术非常强,例如美国波音公司和中国大型石化公司均是其客户,不过产品存在被模仿的问题,给整体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西门子沿袭传统坚持做软件和硬件的技术保护,产品很难被模仿。

江森初期做车轱辘和婴儿用品的,智能建筑目前是他的第三大业务。

以江森为例,江森的发展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断收购的历史,如下图:

从西门子、霍尼韦尔、江森三个龙头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收购一些在某细分领域有独特优势的小公司,使得龙头企业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从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强化在行业的竞争地位。

3、节能环保是智能建筑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立足点

(1)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相生相伴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交互体现了智能化工程给建筑带来集成设计、灵活便捷控制、舒适的室内环境、高效工作氛围、节能、自动气候调节等绿色体验。

智能建筑在此基础上确保用户安全,并提供即时的通信系统。

未来建筑的发展朝着绿色与智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即BrightGreenBuilding。

(2)投资效益实证分析—节电和节水投资回收期远小于建筑寿命

智能建筑一方面提供保证住户安全和便利的通信功能,一方面实现节能节水和减排。

因为前者难以实现量化,我们重点以节能减排分析,即绿色建筑实现的目标。

以位居8个城市(北京、唐山、上海、武汉等)的9个绿色建筑(5个住宅和4个公建)项目分析,涵盖一、二、三星绿色建筑评级。

9个建筑项目,平均每天节省(按360天计算)6000多度电,平均每天节省145吨水,每天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3吨。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注:

增量成本=绿色建筑成本-基准建筑成本

9个项目的增量成本构成如上所示:

其中,增量成本主要来自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利用;

中水利用较多,但增量成本占比很小,室外铺装有的项目增量成本为负。

对增量成本节电和节水效率比较,增量成本节能效益幅度为0.12-2.5kwh/(元·

年),而增量成本节水效益则从0.01-0.22m3/(元·

年)。

在节能上,最有效的是深圳住宅项目。

每1元增量成本可以每年节省0.35元电费,而节水效率最高的也是该项目,每1元增量成本可以每年节省水费0.48元。

在考虑的幅度内,节能经济效益显示为:

电费幅度在0.20-0.35元,而节水经济效益为:

水费幅度在0.15-0.48元。

9个项目的节电和节水增量成本静态回收期,在分析时对较高和较低的极端数值不作考虑,可看到除部分较特别的项目外,大部分项目的单位增量成本节省电费的静态回收期为3-5年,节水的静态回收期为2-7年,均远小于建筑的生命周期(一般在25年以上)。

以市场承载力=项目增量成本/项目市场价值(建筑项目的市场售价)来判断额外支付成本的比例是否可被该产品的价格承担。

总的来说,所有项目的增量成本都在售价的4%以下;

同时大部分项目的增量成本都不超过售价的1.5%,有些项目的比例接近零(即增量成本对售价没有影响)。

因此在节能节水效益上,智能建筑的市场可行性很强。

(3)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调研资料,节能化改造客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售楼获取利润为目的,对节水节电不是很关心;

一是自己经营楼宇,会考虑节水节电的,如果设立相关指标的话,执行智能化改造会更积极。

4、加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将“需求”变为“有效需求”提供了可能性

(1)物联网实现智能建筑能耗数据全面采集和反馈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用户端延伸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终端获得的各种数据通过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网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

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实现业务和应用。

通过物联网强大的智能感知,实时全面地采集和获取智能建筑各部分的能耗数据,以供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2)云计算促使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更加高效

楼宇自控系统(BAS)和信息通信技术(ICT)等结合形成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将建筑产生的大量能耗数据(BigData)上传至云服务器端(分布式)。

借助SAAS(Softwareasaservice;

软件即服务)模式,不需购买软件,直接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识别监测运行低效和耗能较高的区域,及时进行维护运营。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作为APP移动应用,能实现分立系统的数据集中,更加实时高效,实现远程控制管理。

(3)欧美将逐步实现智能电网与智能建筑的融合

大部分国家的智能建筑从早期的简单集成过渡到中央集成管理,实现5A系统的统一。

我国和印度目前暂处于这一阶段。

发达国家在智能建筑的技术应用上领先,日本和韩国已朝着通信协议更加开放和共享发展,从而实现实时数据接入和远程控制等。

欧洲在能源战略计划中先行一步,05年开始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建设,核心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并实现并网,同时大力推广智能电表的使用。

美国则是在09年开始将智能电网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将旧有电力设备全部进行改造升级,并增加新的技术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中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将连入智能电网,实现需求响应(DemandResponse),根据差别定价,让用户实实在在体验到节能的效益。

当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完全融合,智能建筑行业将迎来成熟期。

(4)国外需求响应(DemandResponse)逐步转向自动化控制

需求响应(DR)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应用,当电力批发市场价格升高或系统可靠性受威胁时,电力用户接收到供电方发出的诱导性减少负荷的直接补偿通知或电力价格上升信号后,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达到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保障电网稳定,并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

美国在需求响应市场份额占世界第一。

西欧和亚太地区将进一步加快增长。

目前需求响应市场仍为手动控制用电的时段和时间,而随着公用事业和供应商寻求强化需求响应系统对电网的管理更加有效和可靠,国外需求响应市场将逐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Auto-DR),方便用户的节能和减少用电支出。

我国有能源负载管理和负载控制,电力体制改革不到位,需求响应在我国市场上还是零。

(5)智能电表在智能建筑中有新机遇

智能电表作为建筑能耗的计量工具,从发电端到用电端实现全过程计量。

还具有用电信息存储、双向多种费率计量、用户端控制、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

欧盟规定自2010年起,所有新建现代化楼宇都必须配备智能电表。

80%家庭到2020年要安装智能电表。

据PikeResearch预测,智能电表技术和服务的全球市场容量2012年达7.71亿美元,到2020年将增至15.8亿美元,CAGR达9.4%。

其中,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共占全球85%的市场份额。

5、建筑智能行业从未面临如此优越的政策环境

(1)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大

05年开始节能减排已在政策文件中体现,虽然政策上很早就开始强调公共建筑的节能,但我国节能的重点还在商业建筑中。

近几年,尤其是12年以来,节能减排已提升到列为十二五规划里的专项内容,13年年初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年中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为新的支柱产业,可见政府对节能的高度重视。

长远来看,智能建筑在正面环境中必将快速发展。

(2)智能建筑受益于智慧城市和信息消费

2006年我国开始构建平安城市,重点布局安防。

2009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是智慧城市的最初版本。

2010年我国布局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开始物联网的研发,南京邮电大学建立全国第一所物联网学院,专注物联网的产学研结合,承担了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的总体规划工作。

2013年年初和年中分别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节奏和数量超出市场预期。

2013年8月,信息消费也随之提出,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规模超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

总之,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聚焦在新兴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

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细胞,发展势头很强。

6、驱动智能建筑发展的其他因素

(1)我国行业标准不断规范,完善智能建筑的发展环境

从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前期设计、工程施工建设到后期的运行维护,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运行维护的费用占到全部费用的60%-70%,而我国在运行维护方面依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使得很多智能建筑项目后期运行停滞。

运维规范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中建协智能建筑分会与太极计算机同牵头申报住建部2013年《智能化系统工程运行维护技术规范》已正式获批,7月进行南北调研,若制定过程顺利,将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共同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运维一系列过程形成规范,保证智能建筑可持续性发展。

三、智能建筑行业市场的规模仍在快速增长通道中

1、整体及主要细分市场判断

根据调研资料,我们对智能建筑市场有以下经验预判:

(1)建筑智能化投资占建筑物总投资比例在2%左右、毛利率为15%-25%

对于一个新建建筑而言,机电项目占总投资额的20%,智能建筑是2%左右,这个比重大概是十比一的关系;

机电项目的毛利率约为10%—13%,建筑智能化项目约为15%—25%,甚至30%,后者相对前者不透明,且门槛较高。

(2)智能建筑各个类型均有共通之处,关键是突破各类型特殊要求的技术

从智能楼宇进入其他智能领域,如智能医院、智能学校的难度:

正如前面所述,智能建筑各个类型有很多共通之处,也各有特别要求。

如果这些特别要求的技术难度(主要是行业标准)突破之后,进入新的领域就相对容易了。

(3)就目前情况而言,节电节能改造市场规模处于发展初期

一是,实际投资需求较少。

虽然绿色建筑、节电节水是国家倡导的大方向,但真正投资的人很少。

2001—2005年大量的EMC项目因为回款不畅,公司经营出现困难。

二是,中国节能节水效果较为有限。

不像欧美国家,原来考虑舒适度、耗能水平很高,改造后节能节水效果显著;

中国建筑设计时就会考虑节能,改造后效果不像欧美那么显著。

(4)相较于装饰行业,建筑智能化投资弹性较为有限

建筑智能化设计将智能建筑的构成标准化,点数确定后,投资占比也随之确定。

一般来说,新建楼宇智能建筑投资大概比例1%到2%。

2、智能建筑市场容量测算—主要考虑新建建筑

智能建筑产业下游为建筑业及房地产业,发展与其景气度息息相关。

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目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应用,二是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

根据我们调研材料,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市场较小,且难以测算。

我们暂不对这部分需求测算。

新增建筑面积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占据了市场的主要需求。

近年来虽受房地产调控影响,未来随着城镇化的改革的发展,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保持较快的增速。

测算过程如下:

假设:

(1)我们使用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作为投资总体,其中包括了住宅、商业地产等;

(2)2012年和2013年前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16.2%和19.2%,根据年度策略报告我们假设未来每年增速为15%;

(3)我们假设智能化工程投资占投资额的1%、2%、3%三种情景。

那么我们得出结论如下:

如果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每年保持15%增速,

(1)如果智能化工程投资占投资额1%,那么智能化工程投资总额2013年在830亿左右,2015年为1100亿左右,2020年将达到4400亿左右。

(2)如果智能化工程投资占投资额2%,那么智能化工程投资总额2013年在1600亿左右,2015年为2200亿左右,2020年将达到2200亿左右。

3、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行业景气程度较高,未来朝三个维度发展:

(1)智能电网与智能建筑逐步融合,朝着绿色节能方向发展

从国外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智能电网与智能建筑的融合是趋势和潮流,核心在于提供更节能的建筑,既有利于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更在于给用户切实的节能体验,享受节能带来的实在的差别电价、减少电费支出,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这也是智能建筑得以全方面市场推广的核心所在。

(2)智能建筑由商业建筑逐步延伸至社会公共建筑和住宅

美国以智能建筑为依托实现节能已从商业建筑领域延伸至社会公共建筑MUSH领域。

(MUSH主要指市政机构(市政府和州政府)、学校(含大学)、医院等)。

我国则主要集中在商业建筑领域。

未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的不断推进,节能范围也将逐步扩张至社会公共建筑领域,目前业内公司业务开始向医院、博览会展等渗透。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开发和成熟,如ZigBee,WIFI,无线互联家庭成为可能,成本比有线更低廉,促使智能家居的市场推广掀起新的浪潮。

(3)国产设备研发商延伸产业链,逐步参与到提供行业综合解决方案

国外行业内主导公司是设备供应商,而提供解决方案以及能源服务的公司则占很小的市场份额。

我国由于在设备技术研发上与国外存在差距,目前只是集中在智能设备的集成上,大多数还是采用国外的设备。

随着我国技术逐步实现更大范围的自主创新,像华为、同方、浙江中控,在设备的研发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将延伸产业链,切入到具体行业的解决方案中去。

目前同方下面的全资子公司同方泰德主营业务即为楼宇自控设备的研发销售和建筑节能专业解决方案。

浙江中控和华为也是。

行业主流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强化自身服务提高行业竞争力。

四、行业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

1、行业投资策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升级,建筑智能化在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快速的发展:

一是广度方面,建筑智能化逐渐由商业楼宇智能向住宅楼宇、医院、公共安全、学校等领域快速扩展,同时对每个领域而言,建筑智能化的比例不断上升;

二是深度方面,单体建筑的智能化不再仅仅是装配空调、消防、照明、电梯等传统控制系统,逐渐向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系统发展,单体建筑的智能化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有望进一步上升。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方面,我们看好建筑智能化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此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院”等概念的提出必须要有实际建设方案才能落地,建筑智能龙头企业聚集了大量人力资源和营销渠道,从一个集成的概念上,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行业龙头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在资质、品牌、研发、资金、渠道、施工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同时我国建筑智能行业已经进入到了并购整合阶段,龙头公司将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看好汉鼎股份、延华智能、达实智能等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的长期投资机会。

2、重点公司简况

(1)汉鼎股份

公司一直致力于智能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在传统业务上,公司以建筑智能化、暖通业务、公共安全领域为重点发展方向,未来公司将向智慧城市业务全力发展,其中包括正在大力发展的移动互联领域。

①布局移动互联,产品与渠道双轮驱动

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是智能技术综合开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这项技术在以往的智能化工程项目中已有所应用。

公司在2012年9月份分别成立汉鼎手游科技和汉动信息科技,分别作为渠道平台和产品制作平台,这意味着公司开始切入到移动互联应用领域,从更长远地发展来看,有利于公司朝智慧城市移动终端应用的方向发展、培养新的增长点。

②拟实施股权激励,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实现

根据公司股权激励草案,公司拟授予400万股票期权,其中首次360万,授予对象涉及公司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根据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计算,2014—2017期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0%、30%、20%、20%。

该股权激励方案的后续实施,有望稳定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

③后续可能会有一系列并购扩张公司业务

根据公司公告,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公司后续仍可能在不同业务领域寻找优质目标公司,通过并购,扩大公司规模,做大做强,提高综合竞争力。

④风险因素

经济快速下滑,预期中的行业整合没有出现;

公司并购、新业务推进等低于预期。

(2)延华智能

①加大绿色智慧医院等高端市场投入

目前来看,绿色智慧医院、银行金融系统、智慧交通、高星级酒店等高端智能化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绿色智慧医院,公司在智慧医院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一是先发优势,在国内率先提出绿色智慧医院;

二是专业优势,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

三是平台优势,依托延华智能获取咨询、设计、施工、人才等资源支持。

根据调研资料,规模较大的三级医院,信息加智能合同额基本在4000-8000万,包括绿色智能建筑、绿色优质医疗、绿色高效管理。

②通过并购与增资控股增强综合系统集成能力

公司并购方面,公司收购了做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琦昌建筑(上海)公司、做消防工程系统的上海震旦消防工程公司、做多媒体影音系统的深圳嘉柏电子工程系统公司等行业专业系统公司。

公司增资扩股方面,公司分别为东方延华节能、上海多昂电子进行增资扩股。

其中,东方延华节能业务发展迅速,根据公告,已获得上海黄浦区、杨浦区、嘉定区等多个重点领域公共建筑监管平台项目。

多昂电子专业从事安防产品引进和推广,与多个国际品牌霍尼韦尔、博世、西蒙等均有密切合作。

公司通过一系列并购和增资控股等运作,对增强综合系统集成能力、构建多专业交叉融合技术支撑体系,集智能、节能、机电、消防、影音多专业拓展智慧城市各领域业务。

③拟实施股权激励,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实现

根据公司股权激励草案,公司拟授予611.8万股票期权,其中首次551.8万,授予对象范围较广,涉及公司高管,各子公司、事业部和区域中心管理层及骨干人员,根据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计算,2014—2016期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0%、28.6%、22.2%。

高端智能化市场业务拓展进行缓慢;

类似武汉的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最终主要取决于政府业主方,这块业务尚难形成合理预期。

(3)达实智能

公司持续专注于建筑智能化与节能业务,内生发展与外延并购相结合。

内生方面,坚持“行业拓展,精耕细作”的经营策略;

外延并购方面,通过寻找产业链上的并购目标及合作伙伴,通过整合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

投资风险主要是地铁工程项目承接速度放缓;

EMC模式转型或调整低于预期。

五、主要风险

设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工程延伸,加剧行业竞争力,使得行业利润率和增速下降;

经济下滑较快,龙头企业自身经营受到较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