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26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力的作用效果

(1)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高空。

(3)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近地面。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PB大于PA大于PD大于PC

(1)基本气压场的判读

①低压: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②高压: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③低压槽:

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

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

④高压脊:

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

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

⑤鞍形气压场:

简称鞍,是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2)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

①判断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

~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北半球):

②判断风速

a.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

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b.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反之,风速越小。

③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a.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

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b.判断南北半球:

向右偏?

北半球;

向左偏?

南半球。

c.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斜交——近地面;

平行——高空。

【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或海洋(湖泊)

夏季:

等压线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相反

2、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

【注意】

近地面等温线与等压线弯曲方向相反!

2.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2.2.1气压带和风带

1、分布、性质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0、30、60、90,低高低高相间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因素形成

副高、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形成

低压------气流上升--------湿润

高压------气流下沉------干燥

西风湿润、东风信风干移动

2.2.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点北带北,点南带南”: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偏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偏南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

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俯视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

2.2.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

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

3.影响我国的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的大气活动中心与亚洲季风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冬季,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

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太:

夏威夷高压)(大:

亚速尔高压);

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太:

阿留申低压)、(大:

冰岛低压)。

5、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地区

东亚(东亚季风)

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

气候

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风

夏季风

西北季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季风(源地:

亚洲大陆)

东南季风(源地:

太平洋)

西南季风(源地:

印度洋)

【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

1月份(夏季),西北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随气压带风带难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的西北风。

7月(冬季),东南风,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类似:

几内亚湾热带雨林成因】

2.2.4气候类型

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 纬度因素:

主要影响气温

2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季风。

主要影响降水

3 海陆因素:

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

内陆降水少;

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

近海一般降水多。

4 洋流因素:

暖流经过,气温高,降水多;

寒流经过,气温低,降水少。

5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

人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 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纬度

2 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海陆位置

若冬季明显偏高------地形阻挡

夏季明显偏低--------地势高

3 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洋流

4 相距较近的两地------地形

3、造成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 大气环流不同

2 相距较近的两地----迎风坡、背风坡

3 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大气环流、洋流

一、世界气候类型表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气温、降水指标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o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马来群岛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最冷月>15℃,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

冬季信风带

最冷月>15℃,年降水量:

750-1000mm

北纬10o——南北纬25o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

全年气温高,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1500-2000mm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o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中西部

全年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

信风带控制

最冷月>15℃,年降水量<25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o——35o之间

大陆东岸

前者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后者分布于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前者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降水也比前者均匀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800mm-1500mm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o-40o之间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西南角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等地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

300-1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

西欧、新西兰、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盛行西风控制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

700-1000mm

北纬35o——50o之间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

500-6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o——60o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最热月>20℃、最冷月<0℃,年降水量<400mm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o-70o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冬长严寒

夏短凉爽

纬度高,且居内陆,

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最热月<10℃、最冷月<0℃,年降水量:

200-500mm

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降水少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控制

最热月<10℃、年平均温度低于0℃,年降水量:

100-250mm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陆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全年酷寒,降水少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最热月<0℃,年降水量约100mm

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

1、?

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2、?

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

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

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

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6、?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

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9、?

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

(见下表)

七大洲

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

缺少的气候类型

亚洲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冰原气候

非洲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三种季风气候:

亚寒带、寒带所有气候类型、温带所有气候类型

欧洲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热带的所有气候类型、三种季风气候、冰原气候

北美洲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南美洲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大洋洲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南极洲

除冰原气候外的所有气候类型

三、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

数据法

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

A、?

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五种: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气温指标

最冷月>15℃

最冷月>0℃

最冷月<0℃

最热月<10℃

最热月<5℃

需要掌握气候类型

4种

2种

3种(温带海洋气候最冷月>0℃)

1种

B、?

从降水上看,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四种:

降水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

季节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地中海气候300-1000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250

温带大陆性气候<400年降水量少,集中在夏季,其他三季基本无降雨

八字方针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步骤如下:

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

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再以降水定型(气候类型),锁定目标。

三、世界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红色棕钙土,红色栗钙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黇(tian)鹿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黄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地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极地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温  

度  

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气候类型答题模板】

1、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

1 气温: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

2 高温、凉爽、温和、寒冷

3 降水:

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变化

4 气温和降水的配合情况

2、回答气候相关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气候特征:

气温特征、降水特征,突出特征

2 回答季节变化大的气候特征时,一定要突出季节差异

3 结合图表

4 回答气候成因时,一定要结合图中给定的条件等实际情况回答。

2.3常见的天气系统

2.3.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大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只出现在锋前

天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暴

甲:

冷锋  乙:

【锋面经过一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形成降水】

2.3.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比较内容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东部:

偏南风

西部:

偏北风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垂直剖面图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2.3.3准静止锋

  华南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

2.3.4锋面气旋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

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锋面气旋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

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为: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

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流在此相遇。

(2)锋面类型的判断:

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a.确定气旋气流运动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同。

如上图中OA、OB两锋面均作逆时针移动。

b.确定冷、暖气团:

一般来说,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为暖气团。

如上图中①和③气团为冷气团,②气团为暖气团。

c.确定锋面类型:

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

如上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

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d.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

冷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

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宽广。

[特别提醒] 

(1)反气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这是因为反气旋的气流向四周辐散。

(2)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冷锋。

(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看暖气流的前进方向,暖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南半球锋面气旋图】

2.3.5雨带推移规律

4、5月份南岭南,  6、7月份江淮间

7、8月份华、东北, 9月撤离江南岸

2.4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

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分类:

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现代气候变化

(1)变化特征:

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2)主要原因:

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CO2。

2.4.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2.4.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1 改变能源结构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控制农田、垃圾场甲烷排放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1 植树造林

2 保护原有植被

3 固碳

(3)适应气候变化

1 培育新品种

2 调整农业结构

3 建防护堤坝

(4)政策手段

1 直接控制

2 经济手段

3 公众参与

(5)技术手段

1 节能技术

2 生物能技术

3 固碳技术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克服思维定势】

✓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

✓气候变暖不是百害无一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