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227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3.耀斑发生在图2太阳大气层中的

A.①日冕层

B.②色球层

C.③光球层

D.④光球层

4.有关超强太阳耀斑发生时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A.长江水位上涨明显

B.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C.全球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

据此完成5~6题。

5.上述材料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6.图3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图3

图4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

7.下列四个城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A.武汉B.成都C.上海D.兰州

8.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②太阳辐射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和生物的活动

③太阳能量巨大而且集中,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

④目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图5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序号的是

A.①B.②C.③  D.④

10.关于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研究内部圈层

B.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地壳层中的软流层

C.地幔层的范围是图中④,位于地壳层之外

D.地核层的范围是图中①,位于地球最外层

图6为“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表示大气圈的是

A.AB.BC.CD.D

12.关于图中水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图6

B.水圈是一个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

C.水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D.水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图7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旅游景观与图示地貌相类似的是

A.长江三峡B.桂林山水

C.黄山怪石D.天涯海角

14.该地貌的显著特点是

A.冰碛物质多

B.山谷呈U型

C.地下有溶洞

D.岩石呈球状

图8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A.甲—河口三角洲

B.乙—冲积扇

C.丙—风蚀蘑菇

D.丁—冲积平原

16.若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对区域环境主要影响是

A.入海泥沙量增加

B.河流径流变化减小

C.上游降水量增加

D.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图9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图9

17.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

图10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的曲线图是

A.①B.②

C.③D.④

20.图中③河流1至2月断流的原因是

A.降水少

B.气温低

C.用水量大

D.地下水补给少

图11为“某测站测得的某河流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22.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23.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水汽  B.臭氧C.氮气  D.二氧化碳

24.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物质位于

A.逃逸层B.直流层C.中间层D.平流层

图12为“徐州市2017年12月9日至18日气温变化图”,图13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日期是

A.9-11日B.13-14日C.15-16日D.17-18日

26.据图13判断,10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A.白天①强,夜晚④弱  B.白天②弱,夜晚③弱

C.白天②强,夜晚③弱  D.白天②强,夜晚④弱

湖陆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

图14为“洞庭湖东北部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7~28题。

27.该日湿度最低的时刻是

A.08:

30~09:

30

B.10:

00~11:

00

C.12:

00~13:

D.13:

00~14:

28.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图14

A.湖陆的湿度差异

B.湖陆的面积差异

C.湖陆的海拔差异

D.湖陆的热力差异

图15为“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图”。

读图回答29~30题。

29.该日图中各地风力最小的是

A.上海B.北京

C.昆明D.三亚

30.该日风向为东北风的城市是

A.昆明B.成都

C.三亚D.北京

(二)双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3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B.大气圈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全部和水圈的顶部

D.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图16中abcd四点间存在环流,根据下表提供的四点气压数值,读图回答32~33题。

32.若abcd四点间形成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处气温低于d处,所以c处气压高于d处

B.a处气压低于b处,所以b处气流流向a处

C.b处气温高于d处,所以b处气压低于d处

D.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c处气流流向a处

33.关于abcd四点间存在的环流,判断正确的有

A.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则d为城市

B.产生四点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C.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c为海洋

D.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山谷地区,则d为山顶

图17为“同一地点天气阴晴状况下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图18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4~35题。

34.由图17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

C.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D.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3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直接导致图18中

A.①作用增强B.大气吸收②减少

C.③作用减弱D.④作用增强

二、判断题:

请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涂黑;

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涂黑。

(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36.空气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7.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38.对陆地水体更新有重要意义的是陆上内循环。

39.人类目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40.“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太阳辐射少。

三、综合题:

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41.图19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分)

图19

(1)图中表示小行星带的是▲(填字母),其位于▲、▲(填天体名称)两大行星之间。

(3分)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性、▲性和▲性的特征,这为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

(3)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1分)

A.变为寒冷的“冰球”B.体积将会变小

C.变为炎热的“火球”  D.大气层将会消失

(4)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和▲。

42.图20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0

(1)图中A代表▲层,B代表▲层。

(2分)

(2)A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原因▲。

(3)有利于高空飞行是▲(填代号)层,其原因是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以▲运动为主,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

(4)C层中的▲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5)云雨雪大风等天气多出现在▲(填代号)层,其原因是▲。

43.图21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位于高空的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填序号),气压最低的是▲(填序号)。

(2)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会由▲(填序号)流向▲(填序号),从而形成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3)在垂直方向上,由于近地面A地空气▲(受热/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下沉)运动,而B地正好相反;

至此在A、B两地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热力环流。

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B两地近地面▲。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市的是▲。

理想状况下,城市和乡村降水概率较大的是▲(城市/乡村)。

44.图22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2

(1)水循环环节对应图中的字母分别是:

蒸发—▲,地表径流—▲。

(2)图中丁→甲→丙→丁形成的水循环类型是▲循环,该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能。

(3)丙图景观中的地貌名称是▲,其主要特点是▲。

(4)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

南水北调可以改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人类对水循环▲(填字母)环节的改造。

(5)简述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31

32

33

34

35

BD

AB

AC

BC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36

37

38

39

40

三、综合题(共40分)

41.(10分)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3分

D(1分)火星(1分)木星(1分)

(2)

同向(1分)近圆(1分)共面(1分)

(3)

1分

A(1分)

(4)

有适宜的温度(1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1分)

有液态水(1分)

42.(10分)

2分

对流平流

降低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B水平

电离

(5)

A该层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1分);

且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1分),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云致雨

43.(10分)

④(1分)⑤(1分)

④(1分)⑤(1分)水平气压梯度力(1分)

冷却(1分)下沉(1分)冷热不均(1分)

B(1分)城市

44.(10分)

AC

海陆间太阳辐射

河口三角洲(1分)

地势低平,水流分叉较多,冲积岛屿较多(任答1点1分)

CC

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动态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任答2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