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178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3、通过操作活动感知角的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评价任务

1、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及一幅街景图入手,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折角和摸角的动手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借助三角板中的直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3、通过比一比、猜一猜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对角有更直观、更整体的把握,结合课件的逼真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认识生活中的角

5分钟

活动一(5分钟)

1、出示五角星,让学生指出它的五个角。

2.课件出示各种角,揭示课题。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

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初步认识角。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建立角的概念

14分钟

活动一(4分钟)

1.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角

活动二(10分钟)

1.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说说角的特征。

2.再现市区街景图,找出数学中的角。

比一比,谁找到的角最多?

借助课件、实物建立角的概念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认识角的特征

10分钟

活动一(10分钟)

1.让每个学生动手折一个角,摸角。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记法和读法。

3.认识学生自己准备的三角板中的各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通过折角和摸角的动手体验活动,认识角的特征。

环节四

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6分钟

活动一(6分钟)

1.分组比赛,每人做一个活动角

2.比较角的大小。

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评价目标三)

环节五

作业

5分钟

1.判断题。

2.我会填。

3.分辨锐角、直角、钝角。

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评价目标二)

附: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

∠1记作:

∠1

读作:

角1

《认识角》作业设计

适合对象:

二年级学生

1、判断题。

(设计意图:

旨在考察学生对角的特征、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2)角有大有小,直角也有大有小。

(3)把一个角放在10倍的放大镜下,这个角就放大了10倍。

(4)任何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我会填。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我知道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 

)没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叉得越开,角就( 

)。

3、请家长画一些角,然后请你说一说这些角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旨在考察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掌握情况。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

设计教师:

一、学情概要

经历了一年半的小学学习生活,此时的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上已具备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后续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了的基础。

他们的心理也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

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有一定的自主能力。

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有意识地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更不完善。

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除法”

1.地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除法竖式的抽象过程,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等实际操作活动,体会有余数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会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数感。

第五单元“加和减”

1.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进行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3.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七单元“时、分秒”

结合钟表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1.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本地情况,根据路线图会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单元“测量”

1.分米、毫米、千米;

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会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计一些物体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直角、锐角、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

会按要求在方格线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2.比较、测量、归纳,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设计图案,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

1.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2.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3.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并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

例如:

  1.到操场上看一看,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什么。

  2.贴一贴。

希望小区示意图。

  3.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4.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5.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

100米大约有多少步?

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6.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长度。

  7.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再摸一摸。

  8.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9.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10.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除此之个,还有独立设置的实践活动“走进乡村”“美丽的植物园”。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单元

序号

专题

知识点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单元导航

除法

1、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其试商方法;

3、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1、分苹果

2、分橘子

3、分草莓

4、租船

5、派车

6、练习一

1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和“除法的认识与用乘法口诀求商”;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上册“一位数除两位、三位数的除法及实际应用”。

方向与位置

1、辨认八个方向;

2、会用八个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1、辨认方向

2、认识路线

3、练习四

二年级上册“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四年级上册“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和“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生活中的大数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2、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其大小的比较;

3、会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1、数一数

2、拨一拨

3、比一比

4、练习五

2

一年级下册“百以内数的认识”和“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

测量

1、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2、会进行分米、毫米、千米等之间的简单换算;

3、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铅笔有多长

2、1千米有多长

3、练习六

一年级下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米”,“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加与减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

2、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买电器

2、回收废电池

3、小小图书馆

4、练习七

3

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

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乘除两位、三位数的乘除法及其应用”。

1、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1、认识角

2、练习八

3、长方形与正方形

4、平行四边形

5、欣赏与设计

一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直观认识”;

四年级上册“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认识平角和周角”,“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四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1、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捐书活动

2、运白菜

3、买洗衣机

4、练习九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及其应用”;

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法及其应用”;

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乘、除三位数及其应用”。

1、会读统计图表;

2、认识条形统计图,;

3、对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1、读统计表

2、讨论

一年级上册“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象形统计图与简单统计表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

四、实施策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本册教学,可以这样: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

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

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坐8人,小汽车限坐3人。

可以怎样派车?

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在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如用表格的方式:

大车/辆

4

小车/辆

9

6

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

又如,在探讨“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与边的长短没关系”时,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挪动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的边;

用两块不同大小的三角尺比较它们的对应角,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一知识。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

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

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

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如,计算102+129=?

学生在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后,在进行实际计算时,有多种方法,都应受到鼓励。

如:

102+129102+129102+129=231

  =102+130-1=100+120+11

  =232-1=220+11

=231=231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观察数目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进行验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学习“买洗衣机”这一节,研究“如果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620元的洗衣机,需要几个月?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也可能有多种做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加以鼓励和肯定。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充分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过程。

五、评价策略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例如,实践活动“有多少片树叶?

”在进行这一活动中,我们首先考查学生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估计和设计数数的方案,能否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

在数叶片时,根据叶片分布情况,学生可能三十、三十地数;

五十、五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都是可以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进步的历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适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的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重点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

例如,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数出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

可以数小正方体,数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指定一个数,在小方格中涂色等活动。

又如,考查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几何图形是否有所认识,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等。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学生提的问题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看是否有价值。

例如,有的学生得到“熊猫寿命25年,东北虎寿命28年”的信息,提出“熊猫和东北虎的寿命一共多少年?

”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

本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结合具体情境,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给予定性评价。

另外,本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结合具体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在活动中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