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120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

1883年,比耐特在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时观察到,受精卵中有4条染色体,而精子和卵细

胞中都只有2条,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子代。

演示马蛔虫受精过程的动画过程(建议用板画替代PPT)提问:

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有什么特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遗传物质有什么特点?

体细胞中呢?

教师总结:

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体细胞中遗传物质也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精子和卵细胞中2条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来自精子(父方)的每条染色体一般都能在来自卵细胞(母方)的染色体中找到一个与之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人们把()称为同源染色体。

提问:

马蛔虫受精卵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人的体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到,无论动物或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引入课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我们以精子的形成为例,讲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新授:

动画演示,共同探究师:

请大家回答:

哺乳动物精子在什么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的是什么细胞?

该细胞有何特点?

适时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总结:

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减少一半的?

又是减少了怎样的一半?

提示学生仔细观察马蛔虫精子和卵细胞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形态并结合有丝分裂的知识推测减数分裂可能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猜想,动画演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教师提问: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有没有复制?

精原细胞进行了几次分裂?

最终一个精原细胞形成了几个精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

下面我们分步详解减数分裂过程。

1、动画演示:

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观察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数量和DNA含量如何变化?

2、动画演示:

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提问: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

教师点拔:

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教师讲解交叉互换指出其在遗传学上有重要意义

3、动画演示:

减I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I后期同源体分离

减I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

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4、动画演示: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教师点拔:

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5、动画演示: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

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

含量,染色体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提问:

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

突出比较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提问二者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总结:

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进一步说明减数分裂本质。

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征与精原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精

子寿命很短?

精子还能再分裂吗?

总结:

精子形成需要经过变形,丢弃大量细胞质,仅保留了细胞核和极少量细胞质,所以精子寿命短,精子不再分裂,因此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

7、再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

提问:

减数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

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复制、联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等三、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视进度而定)

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设计意图:

通过多引

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动脑、动口、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什么是减数分裂?

引导学生分析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细胞、时期、过程、结果,从而总结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四、教学反思:

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示,培养识图和判断能力;

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勺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动手用橡皮泥模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道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

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

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象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

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为了掌握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可以用以下的记忆口诀:

有丝同源不配对,减n无源难成对。

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I。

板书设计: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

精巢(睾丸)

2、过程:

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细胞4►个精子

3、几组数据

染色体(2n)

DNA

染色单体

体细胞

2n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4n

次级精母细胞

n

精细胞

精子

 

4、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精子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先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

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冋源染色体分离、非冋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

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

八、、

分开。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

两次细胞质分裂为不均等分裂,结果

成四个精子,再经变形而形成四个精

一个卵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

子。

没有变形。

、受精作用

、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需要1课时来完成。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

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配子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阐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难点:

生物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法定教法,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

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体验,组织交流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动手动脑相结合,自主创新学习。

二、学情和学法、教法: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1、知识基础: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能力基础:

模型建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

对生物多样性有感性认识,体验过合作学习的乐趣。

同时考虑到高中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我将学情综合归纳为以下几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

过: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而学法的确定还要依据学情,因此针对不同的学情特点我确定了不同的学法和教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型及操作流程

采用“问题一一活动”式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理论与具体事例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试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开展他们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操作流程为: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t合作交流,活动探究t自主小结,归纳提升t应用迁移,回归主题。

这个流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意图

设疑

【多媒体展示】你几岁了?

学生带着疑惑和好奇,争先恐

往往最常见、最

导入

后的回答。

简单的问

【提出疑问】大家可以发现同

题,给学生带

一年出生冋学在回答这个问题

来的疑惑最大,

的时候,答案虽然并不统一,

利用疑惑激起学

但在答案的误差上却惊人的统

生学习得兴趣

一一一那就是只差一年!

⑴受

精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

到底哪种回答才是正确的呢?

卜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在今

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答案

通过对生物体发

用的

天的课堂中寻求答案!

育起点的回顾,

定义

【多媒体展示】思考:

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再次思考解

让学生利用已学

1.新生命的形成起点是()

决课前疑问

知识,解决古今

A.婴儿的呱呱坠地

对生命现象阐述

B.受精卵的形成

上的差异,并理

2.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

解其共存的合理

3.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

性。

的?

学生利用问题总结受精的定义

2.受

阅读课本P7并思考回答相关问

通过问题引导学

生学会自主学

1.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场所?

习。

场所

2.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精果?

卵巢?

还是都不是?

3.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到达输

卵管壶腹部?

4.精子利用尾部提供动力进行

运动,那卵细胞是借助什么动

力进行运动的?

观察课本P7并思考回答相关问

3.受

【多媒体展示】

1.在输卵管的壶腹部一个卵细

胞遇到了一个还是多个精子?

过程

2.在受精卵形成时,一个卵细

⑴卵细胞的结构

胞是与一个还是多个精子结

合?

3.那一个卵细胞在输卵管的壶腹部遇到多个精子的时候,卵细胞如何选择的?

什么结构决定卵细胞有这种选择权?

【多媒体展示】卵细胞的图片

1.在卵细胞的什么位置上存在什么物质可以使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

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P9自学卵

细胞结构的的相关内容并思考

教师提出的问题:

⑵受精作用的过程

2.在卵细胞的什么位置上存在什么物质可以使卵细胞只与一个精子结合?

【多媒体展示】阅读课本P9

自学受精作用的过程,并思考: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课本P9自学受精作用的过

【多媒体展示】精子和卵细胞

融合的过程,思考:

4.受

1.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来

源?

用过

2.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来源?

程中

3.受精卵中遗传物质的来源?

染色

4.绘制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体的

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坐标

数目

曲线。

变化

学生自住绘制坐标曲线,并分析所绘制的曲线,思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5.减

数分

裂和

受精

作用

的意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⑶能力方面: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方法:

列表比较法、对话法、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

教学意

问题探

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提示〗这个替换似乎可行。

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冋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

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

基因。

阅读思

引入新

一、萨顿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学生亲

的假说

基因

染色体

考回答

自实践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

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保持相对稳定

的形态结构

填表

萨顿假

说的发

在细胞的存

在配子中,成对中的一个

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同左

现过程,体会成

在万式

体细胞中的

来源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功的喜

形成配子时的行为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思考与

讨论P28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填图

思考填

体会萨顿假说

类比推理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类比推理

阅读理解

学生学会类比推理

二、基因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作答。

(如果学生的学习有困难,

依据实

经过分

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1•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

为什么?

2•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

是否与性别有关?

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

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

4•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

5•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

何设计?

〖板图〗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XWXWX白眼XwY

XWY红眼XWXw

红眼XWXW:

红眼XWXw:

红眼XWY:

白眼XwY

ia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验现象提出问题(或依据教师的引导提冋)、思考、讨论、作答、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析、推理,培养学习能力,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课时

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阅读听

认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分离定律: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冋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冋源染色体

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学生画

图解释

教学生把抽象化形象

技能训练

〖提示〗不同的基因也许是DNA长链上的一个个片段。

知识迁

总结

再次强调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总结巩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⑴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道尔顿对科学的认真态度,并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知道人类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3.能力目标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课时:

1

教学内容

教学意图

屏幕呈现红绿色盲检杳图

在医院体检时,医生有时让我们看种彩色图谱,请看一看下面的图谱,这其中究竟画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

通过学生的辨认、识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红绿色盲

的发现

我们从平时体检中就已经知道如果看不清以上图片的内容,他很可能是红绿色盲患者。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它是怎样被人们所发现的呢?

(屏幕呈现道尔

顿的图片)

提出问题:

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

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课文P33-34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

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心得和感悟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据统计,我国男色盲患者的比例是7%,而女色盲患者仅为0.5%。

另外一种病叫做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由于骨发育障碍,常表现为X型(或0型)腿等症状,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有什么共同点?

像这种现象我们称为伴性遗传,那么红绿色

盲基因是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和性别相关联

学生大胆推测答案:

性染色体

数据导入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

屏幕呈现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成

图。

图中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合图,讲述人的性别决定方式,强调男性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方,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方,而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

学生讨论并发表观点都有22对常染色体,但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女性为XX,男性为XY,并且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

明确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打下基础。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为XX。

三、人类

屏幕显示课本P34页典型的色盲家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

引导学生

析、讨论,得出结论:

分析遗传

症的遗传

结合P34页资料分析内容,思考以下几

图解,发

分析

个问题:

(1)男性,说明与性

挥学生学

(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

别有关

习的自主

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2)隐性基因

性,同时

(2)红绿色盲基因疋显性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