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1673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教科版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 教案文档格式.docx

知道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2.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

知道什么是光源,并会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难点:

认识到没有光就看不到物体。

准备

为学生准备:

红苹果、带小孔的黑色盒子、黑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

(教学提示:

出示教材单元首页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

)你们看到图片后想到了什么?

(预设:

阳光;

清晨;

树林;

雾气;

……)

2.讲解:

光,我们都很熟悉,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光。

但是你们了解光吗?

它是怎样传播的?

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

本单元将带领大家认识奇妙的光世界!

3.布置任务:

发放调查表并展示汇总结果。

4.揭题:

大家对光的了解可真不少!

虽然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但它也包含了很多奥秘,本节课让我们先来进行一些有关光的思考。

(板书:

有关光的思考)

探索

与研讨

【设计意图】利用调查表先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再汇总他们还想知道的有关光的知识,进而聚焦到对光源的研究上。

探索:

哪些物体是光源

1.讲解:

我们先来认识光源。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比如太阳,而且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但是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直视太阳,因为它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2.布置任务:

出示本课教材中的部分图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图片中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并简单说明理由。

3.展示:

课件出示“哪些物体是光源”班级记录表。

4.提问:

仔细观察班级记录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第3组和第4组认为月亮是光源,其他小组都认为不是。

5.交流:

指导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月亮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

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判断月亮是不是光源,学生容易出错,在这个环节让小组再次讨论,加深学生对光源的理解。

6.追问:

没有点燃的蜡烛还是光源吗?

请说明理由。

不是光源,因为没有点燃的蜡烛不能发光。

7.小结: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前提是该物体要能发光,然后正在发光且是自身发出的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是光源。

如蜡烛本身不是光源,而燃着的蜡烛是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的光不是自身发出的,而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研讨:

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光源自身能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光源。

而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到物体上,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里。

2.提问:

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还能看见物体吗?

如果没有光,我们将什么都看不到。

指导学生分组体验“能否看到黑暗中的红苹果”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4.研讨汇报。

5.小结:

只有在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后,我们才能

见光源或该物体。

没有光,我们将什么也看不见。

拓展

与小结

1.过渡:

在黑暗的环境中,由于光线不足,我们会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体。

人们为了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够看清物体,便发明了夜视仪。

出示夜视仪图片。

夜视仪一般是安装在照相机中的一种发光仪,它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发出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能被照相机感知并照亮物体,夜视仪再将其转换成电子信号,我们便看到了“黑暗”中的物体。

生活中还有什么跟光相关的设计呢?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如无影灯、额镜、透镜、平面镜等。

夜视仪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光的广泛应用。

4.小结:

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我们想要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如果没有光,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看见物体,绿色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光对人类、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

板书

设计

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光源和光已经有所了解,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的认知可能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而这种已有的认知又是很难纠正的。

因此,本节课首先用阳光照射树林的情境,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对光源的研究上,并了解他们对光已有的认知。

再结合生活现象,通过比较不同的发光物体,引出光源的概念,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最后通过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光对人类、对生命、对世间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圆满地完成了本课各项教学任务。

课后

作业

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

1.漆黑的晚上,在你面前放一个苹果,然后关上门,并把灯都关上,制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那么你()这个苹果。

A.不能看到B.适应后能看到C.能看到

解析:

A

2.一束()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A.白光B.绿光C.红光

3.小刚同学将手伸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B.水中有两只手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

C

4.光在水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B.曲线C.波浪线

5.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

B

6.选择题。

(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

 

A.长短相同

B.形状相同

C.方向相同

(2)小明在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他发现物体的影子逐渐变长,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A.早晨

B.上午

C.下午

(3)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 

A.方向保持不变

B.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

C.长短保持不变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从东到西,长——短——长

B.从西到东,长——短——长

C.从西到东,短——长——短

(5)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左边

B.中间

C.右边

(6)下列关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影子最长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

B.物体的影子最短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

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无关

【答案】

(1)C

(2)C

(3)B

(4)B

(5)C

(6)B

【解析】【解答】

(1)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2)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因为太阳是在无时无刻的转动。

所以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从西到东,长——短——长。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6)中午影子最短,太阳在正上空;

傍晚和清晨早晨影子最长,太阳在地平线。

【分析】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7.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A. 

形状相同 

B. 

形状不同 

C. 

方向相同

【答案】B

【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

8.当我们从光线较弱的环境下走到强光下时,眼睛的瞳孔会( 

放大 

缩小 

不变

【解析】【解答】人在弱光下,瞳孔会变大,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当人从弱光走到强光环境中时,瞳孔会从大变小。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环境下,瞳孔的变化。

9.下列有利于光的反射的是( 

红色 

黑色 

白色

【答案】C

【解析】【解答】白色物体更有利于光的反射。

【分析】本题考查反光性能强的颜色。

10.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平面镜 

凹面镜 

凸透镜

【答案】A

【解析】【解答】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平面镜。

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的反射制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潜望镜的镜子。

11.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 

相同 

左右相反 

上下相反

【解析】【解答】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同,但左右相反,上下相同。

【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2.树林中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 

树叶的影子 

太阳的像 

树叶间的空隙的像

【解析】【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

【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原理。

13.光在空气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

曲线 

直线 

波浪线

【答案】B

【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

14.阳光下旗杆影子长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上午 

中午 

下午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下午影子变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15.以下方法不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二、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选择题

16.如图所示,同样测量摆10次所需要的时间,则甲、乙两摆所需要的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长 

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短

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相等 

D. 

无法比较甲和乙所用的时间关系

【解析】【解答】摆长是影响摆的速度的条件,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

摆长短的摆必然比摆长长的摆完成相同次数摆动所用时间少。

【分析】本题中,甲的摆长比乙的短。

因此要完成相同次数的摆动,甲所用的时间必然比乙用的少。

17.小江还没有把水钟的刻度条贴上去,它可能是()。

答案:

B

18.古人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水钟海B.日晷C.沙漏

19.人们之所以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

A.运动有规律B.取材比较方便C.持续时间比较久

A

20.暑假外出的一天,爸爸发现太阳快到头顶了,我认为这时候可能是( 

10时左右 

12时左右 

14时左右

【解析】【解答】早晨太阳在东方,正午太阳在头顶,傍晚太阳在西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地球自转因而看见天体东升西落。

21.摆的次数计算方法( 

摆来回摆动1次 

摆来回摆动2次 

摆来回摆动4次

【解析】【解答】来回摆动1次称为摆摆动一次。

A符合题意。

A。

【分析】本题考的是摆的计数方法。

22.我们从( 

)可以追寻时间的痕迹。

大树的粗壮 

大树的高度 

大树的年轮

【解析】【解答】大树每经过一年就会长一个年轮,所以由此可以寻找时间的痕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树木年轮是在树木茎干的韧皮部里的一圈形成层。

23.太阳快到头顶上了,估计时间接近( 

早上8点 

上午10点 

正午12点

【解析】【解答】A、早上八点太阳在东方,刚离开水平线没多久。

不符合题意。

B、上午十点太阳在东边离地平线很远,但还未到头顶上,不符合题意。

C、正午12点,太阳快到头顶上了,符合题意。

【分析】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位置才会相对改变。

24.地球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24小时 

30天 

12小时 

8小时

【解析】【解答】一天有24小时,平均白天12小时,黑夜12小时,因而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2h。

C符合题意。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转,所以才有昼夜交替。

25.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可以作为滴漏装置的是( 

输液装置 

饮水机 

漏斗

【解析】【解答】A、输液装置滴漏是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因而可以作为计时工具。

符合题意。

B、饮水机水流不连续且不稳定,无周期性,因而无法作为计时工具,不符合题意。

C、漏斗水流不连续且不稳定,无周期性,因而无法作为计时工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计时工具具有一定的运动周期。

26.在用饮料瓶制作水钟时,关于刻度的划分正确的是( 

从瓶底开始 

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 

从任意一个地方开始

【解析】【解答】从瓶底以上形状规则处开始,才能保证其液面下降的周期性稳定,方可用来计时,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掌握水钟的用途和制作原理。

27.造成这个水钟的刻度条不均匀的原因是()

A.水流逐渐变慢B.漏水孔太大C.容器口径太大

28.计时工具( 

)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美观性 

准确性 

实用性 

时尚性

【解析】【解答】计时工具其对准确性要求较高,在早期简单计时工具到现在的钟表,其准确性越来越高,它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材料的改进,B符合题意。

【分析】掌握常见计时工具以及它们的准确性。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一分钟内我们只眨一下眼睛

B.古代的人们常常用日影来计时,如日晷

C.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

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30.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带有刻度的输液瓶、输液器的装置,制作一个( 

机械摆钟 

泄水型水钟 

受水型水钟

【解析】【解答】我们可以利用带有刻度的输液瓶以及输液器的装置设置一个泄水型水钟来计算时间。

【分析】水钟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仪器。

31.最简单的钟摆只要( 

一条细绳 

一个重物 

一个重物和一条细绳

【解析】【解答】最简单的摆钟只需要用一条细绳,上面挂着重物即可做成。

【分析】钟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做成的。

32.时间越长,测得的水越多的是( 

【解析】【解答】水钟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

【分析】根据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33.下列最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的是( 

日晷 

沙漏 

水钟

【解析】【解答】A、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只能知道大概的时间,并不能测出一分钟的时间,不适合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A符合题意;

B、沙漏可以根据漏出来沙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B不符合题意;

C、水钟可以根据漏水或者受水的体积来粗略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一分钟计时器,所以C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各种计时仪器的精确性认识。

34.自己制作的摆在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

速度逐渐加快 

摆幅逐渐增大 

摆幅逐渐减小

【解析】【解答】自己制作的摆在摆动的时候,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摆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小,摆动的幅度也会逐渐变小。

故答案选C。

【分析】摆在摆动时要考虑空气阻力对其的影响。

35.在夜晚时,下列做法不能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在灯下放置一个简易日晷 

观察沙漏 

燃一盘蚊香

【解析】【解答】日晷是根据光影来计时的,所以只能在白天用。

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分析】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

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