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053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

胞吐:

分泌蛋白

 

练习题

1.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

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

“+”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

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

L-1;

“-”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2.相对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

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

3.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4.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

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5.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

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

6.如图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

A室内溶液浓度为2mol/L,B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C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实验开始后,P1、P2分别如何移动(  )

A.P1向右、P2不动B.P1向左、P2向左

C.P1向右、P2向右D.P1向左、P2不动

7.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

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

10min后观察的结果是:

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

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绿色和蓝色染料。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Z的浓度最高

B.溶液Y的浓度最低

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D.溶液X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中

8.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9.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10.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如表。

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

细胞内浓度(mmol·

L-1)

细胞外浓度(mmol·

K+

140.0

3.0

Na+

18.0

145.0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11.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  )

A.CO2B.O2C.K+D.Na+

1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13.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

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14.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

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

C.血浆中的氧和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D.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5.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1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1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18.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B.K+C.胰岛素D.CO2

19.如图,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

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

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  )

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20.如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21.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

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

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

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

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

12.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    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    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         具有疏水性和         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    。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          ,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    存在。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    (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23.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    。

(2)b、c运输方式符合图    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Na+、K+运输的分别是图中    。

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    所示曲线。

(4)已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加以确定。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

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 

 。

第三步: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 

b. 

四、酶

1.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②专一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pH等

4.有关酶的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实验组

对照组

酶是蛋白质

待测酶+双缩脲试剂

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

是否显紫色

酶有催化作用

底物+对应酶

底物+等量蒸馏水

底物是否分解

高效性

底物+相应酶

底物+无机催化剂

专一性

同底物+另一种酶

温度影响

不同温度,相同的底物和酶混合

底物分解速率剩余量

pH影响

不同pH,相同的底物和酶混合

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2.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

C'

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总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3.下列实验所采取的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4.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B.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得活化能下降

C.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

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相关知

6.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7.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8.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10.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11.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

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一

(乳糖浓度为10%)

酶浓度

0%

1%

2%

4%

5%

相对反应速率

25

50

100

200

实验二

(酶浓度为2%)

乳糖浓度

10%

20%

30%

65

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D.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条件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12.下表为一实验设计,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与此相关的正确分析是(  )

试管编号

a

b

c

d

e

f

2mL3%淀粉溶液

2mL3%蔗糖溶液

1mL淀粉酶溶液

反应温度(℃)

40

60

80

斐林试剂

①本实验试图研究两个问题 ②可以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 ③虽然不知道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但可以预期b号试管的反应颜色最深 ④设置的b、c、d号试管均可以看作是a号试管的对照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13.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

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和T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C.图乙中温度超过T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

14.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pH对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如图所示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相同

B.酶B的催化效率高于酶A

C.酶B很可能取自人体的胃液

D.酶A与酶B最可能不在同一部位发挥作用

15.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

-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

-淀粉酶。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GA

溶液

缓冲液

半粒种子

10个

实验步骤

实验

步骤1

步骤2

1

带胚

25℃保温

24h后去

除种子,

在各试管中

分别加入

1mL淀粉液

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2

去胚

++++

3

0.2

0.8

4

0.4

0.6

5

不加种子

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

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

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16.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

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NaCl溶液(mL)

1%CuSO4溶液(mL)

1%Na2SO4溶液(mL)

蒸馏水(mL)

pH6.8缓冲液(mL)

1%淀粉溶液(mL)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观察结果

无色

深蓝色

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

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    ;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   、   、    、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17.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试管

A

B

C

D

E

F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mL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mL

(3)加入唾液淀粉酶原液1mL

(4)加入蔗糖酶溶液1mL

(5)加入蒸馏水1mL

(6)酶促水解反应

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2mL

摇匀,水浴中加热1~2min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防止 。

(3)上述实验中,    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本实验的结论为 。

(4)实验过程中,E、F号试管起    作用。

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 。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5)如果条件所限,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实验结论,请你写出可能的组合 。

(6)本实验,能否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

    (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 。

五、细胞呼吸作用

1.有氧呼吸

阶段

场所

方程式

ATP个数

①糖酵解

细胞质

C6H12O6

2丙酮酸+4[H]+能量

②柠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