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974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

《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题汇编Word下载.docx

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2.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

则这种变化为(  )

3.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

A.①B.②C.③D.④

题组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

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5.(2011·

北京卷,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记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6.(2010·

海南卷,18)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7.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数量特征的核心是种群密度,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法不一样。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

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初次捕获并标记只数(M)

重捕只数(n)

重捕个体中被标记只数(m)

32

36

4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

题组三 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8.(2011·

南京调研)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

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生物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即该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课时规范训练

【组题说明】

考 点

题 号

错题统计

错因分析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1、4、9

种群密度调查

2、10、13、15

种群数量变化

3、5、6、7、8、11、12、14

特别推荐

曲线解读题——4、6、10、14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某池塘中的所有鱼

B.在有乳酸菌生长的培养基上侵入的其他杂菌

C.可可西里草原上的藏羚羊

D.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的蚂蚁和长满的苔藓

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m)只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4.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重庆卷,4)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6.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7.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率

0.66

1.24

2.81

3.67

2.94

1.65

0.03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8.如图为某一环境中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增长率高于乙种群的增长率

B.两个种群间的关系为捕食

C.由于某资源条件的改变,乙种群的K值提高,则甲种群的K值也会随之提高

D.图示增长曲线的形成与这两种生物的天敌有关

9.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下列现象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农业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减少害虫的危害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

度降低

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

D.我国某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

10.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  )

实验组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4.0

0.8

培养液体积/mL

200

800

A.①—丁、②—乙、③—丙、④—甲

B.①—乙、②—甲、③—丁、④—丙

C.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D.①—丙、②—甲、③—丁、④—乙

11.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12.如图是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只能用样方法

B.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

C.由A到B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由B到C种群数量越来越多

D.C点之后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13.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

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

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14.请根据右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___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曲线Ⅰ和曲线Ⅱ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_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

请回答:

(1)标记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_______相等。

标记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记物不能________,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

(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1张50cm×

50cm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

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

(至少答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10

0.1

28

2

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显微镜定期测定甲、乙、丙三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如图信息,判断图中曲线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                    。

答案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一、判一判 1.√ 2.×

 3.√ 4.√5.×

 6.√ 7.×

 

二、1.

(1)①充裕 适宜 ②持续 

(2)①有限

2.

(1)出生率和死亡率 

(2)

练一练 B [将增长速率曲线转换成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应为“S”型增长,从t0~t2种群数量一直增长,且捕捞最佳时期为t1即K/2时。

]

三、1.

(1)②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性别比例 

(2)①寄生 ②食物和天敌 2.珍稀濒危生物 有害 人口数量

想一想 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以便维持良好的年龄组成,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知识网络 年龄 性别 J S

典例引领1 A 对位训练1 A对位训练2 D典例引领2 C 对位训练3 B对位训练4 C

方法体验

典例 

(1)8株 

(2)3200尾 (3)1(4)①3 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

易错警示

典例 A 

检测落实体验成功

1.D 2.A3.C 4.C 5.D 6.C

7.144 高

8.

(1)生活资源(食物) 空间 种内斗争

(2)阳光、温度、水分 捕食 竞争 零

(3)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1.C 2.B 3.B 4.C5.C 6.C 7.C 8.D 9.A 10.B 11.B 12.B 13.B 

14.

(1)Ⅰ 

(2)Ⅱ cd (3)曲线Ⅱ 一定 (4)f

(5)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15.

(1)概率 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 过分醒目 

(2)取样方法、样方位置、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等的不同(至少两点)

(3)①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②甲、乙、丙

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2.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

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2.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大纲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海南卷,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原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原生演替

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变过程中,下列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题组一 群落的概念及结构

1.(2011·

海南卷,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江苏卷,1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海拔(m)

<1000

1000~

2000

2000~

2500

2500~

3000

3000~

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题组二 群落的演替

4.(2011·

安徽卷,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5.如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种曲线分别表示(  )

A.甲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乙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甲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乙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甲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乙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甲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乙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题组三 生物之间的关系

6.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

下列存在共生关系的是(  )

A.亲鸟与其雏鸟

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7.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B.大小两种草履虫;

C.狐与兔;

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概念、结构及丰富度

2、3、7、8、15

群落的种间关系

1、5、12、13、16

群落演替

4、6、9、10、11、14

种间关系曲线题解读——1、12、13

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2.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的某种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垂直分布有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