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946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docx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

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期望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老师

(二)受教育者学生

(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

教育内容:

讲义、ppt教育措施:

方式、方法(多媒体辅助、)

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联系的纽带,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受教育者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用的工具和手段,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也不能实现。

三、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

最古老的,宗教

(二)、生物起源说: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动物的本能行为,否认了人和动物的区别

代表人物:

法国列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三)、心里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无意识的模仿

美国孟禄

(四)、劳动起源说: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恩格斯

起源于劳动

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特点:

1、没有独立的形态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

4、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5、没有阶级性

(二)古代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形态产生于4000多年前的夏代,称为“痒序”,但尚未得到考古材料的确切证明

殷朝(商朝)有学校已从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产生的条件:

脑体分工

经验积累

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

(2)、西周

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

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礼(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

乐(音乐、诗歌、舞蹈);射(射技教育);

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

书(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

数(简单数量计算教育)。

(3)、春秋战国时期

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弟子三千

(4)、汉代武帝以后

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宋代以后

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梦中大论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6)、明代以后

八股文被规定为考试科举的固定格式,不仅社会思想受到钳制,而且在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扼制,一直到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婆罗门种姓的僧侣祭司

(2)、刹帝利,为军事贵族

(3)、吠舍种姓,仅能从事农工商业

(4)、首陀罗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

婆罗门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的教师,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3、古代埃及

宫廷学校,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以僧为师”、“以(书)史为师”

4、古代希腊、罗马

七艺: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前三门定位初级学科,称“三学(三艺)”,后四门定位高级学科,称“四术”

古代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古代教育的特点:

(1)、阶级性/等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型

(4)、刻板性

(5)、象征性

(三)近现代教育

16世纪以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从中国传入西方,为世界的军事和交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相像的热情;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手工劳动、作坊生产被现代大工业所取代。

从而引发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近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在总体上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明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产生和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

1、孔子:

《论语》儒家文化

“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一)、“化名成俗,其必由学”“见过军民,教学为先”,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二)、“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三)、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四)、“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第”循序渐进

(五)、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3、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第一步:

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

定义,第三步:

助产术

4、柏拉图:

《理想国》,女子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重视早期教育

5、古罗马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西法最早。

模仿—理论—练习,班级授课制思想萌芽

(二)、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

1、卢梭《爱弥儿》,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善,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

2、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3、英国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下来,并与其它学科并列--《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

※4、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三)、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

1、“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论教育》-----(德)康德

※2、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标志着规范教育的建立。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性教学

教育过程四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教学过程三中心: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四)、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

2、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

而德国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出发,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儿童中心、经验中、活动中心。

五步教学法: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4、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五)、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1、美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3、苏联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

4、不练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二)、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普遍性、平凡性1、学科基础不断拓展

2、恒定性、不确定性2、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3、学科基础、跨学科性3、教育改革日益密切

4、多元化和多样化4、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5、综合性和层次性

第三节教师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1、获得理论知识,促进教育思想的成熟和观念的更新

2、给予策略、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与能力

3、养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培植坚定的专业信念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国内国外经验相结合

3、专业理论与交流讨论结合

4、阅读与写作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经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二、教育的生产力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具有周期性长时,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3、教育通过形式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5、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系

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互相包含,互相作用,并护卫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

二、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

3、文化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承功能

2、选择

3、融合

4、创新

四、学校文化

概念: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分类:

1、学校物质文化

2、学校精神、观念文化

3、学校制度文化

第五节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控制人口数量

2、提高人口质量

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