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9178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三Word格式.docx

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发起最大的努力支援以色列。

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志愿兵在以色列源源上陆,犹太人捐款买的新式武器也源源运到以色列。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政府利用此机会,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规的以色列国防军(IDF),把散布全国各地的私兵游击队改编统一起来,禁止地方拥有私兵。

其间有一支乘船来自欧洲的900名犹太人义勇兵,不听从以色列国防军的命令准备自行登陆,结果被以色列国防军将船击沉。

到6月28日,所有的犹太人武装都向以色列政府宣誓效忠,消除了自行其是的地方武装。

以色列严格禁止私兵的政策,为日后建立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国家本以为以色列在停战后会向他们谈判求和,没想到以色列却利用停战的机会重整武装,于是阿拉伯联军在7月9日再开攻击。

但此时以色列已建起统一指挥的国防军,人数扩充到6万人以上,而阿拉伯联军虽然进行了一些补充,但人数只有4万5千人左右,比起以色列正规军已处劣势。

另外以色列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捐赠的新型轻重武器,在武器装备质量方面也好于阿拉伯联军。

此次阿拉伯联军的进攻在一开始就陷于被动。

  7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命令双方停火,并指名瑞典红十字会总裁贝尔南多伯爵为调停者,调解双方停战。

但军事上占据优势的以色列,想收回被阿拉伯联军占领的领土,并不想立即停战。

9月17日,贝尔南多伯爵在耶路撒冷附近倒在犹太恐怖主义分子的枪弹之下。

贝尔南多伯爵死后,阿以双方战事重开,但战事越来越不利于阿方。

考古学家出身的以军司令,考证出一条已被湮没的罗马时代古道,以军沿这条古道包抄埃及军的后方。

埃及人万没想到以军会出现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全军开始败退。

打主阵的埃及军一败,其他阿拉伯军队亦败退下来,第一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的胜利宣告结束。

  在联合国的调停下,1949年开始,以色列同埃及(1949年2月)、黎巴嫩(1949年3月)、约旦(1949年4月)和叙利亚(1949年7月)分别签订停战协定,划定临时停战线。

但伊拉克拒绝与以色列签署停战协定,法律上伊拉克和以色列现在仍处于战争状态。

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不仅夺回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它的领土,而且占领了大部分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人的领土,除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分别由埃及和约旦军队占领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

  阿以双方停战了,但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却遗留下来。

战争期间,巴勒斯坦人为躲避战祸,逃到埃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国的边境附近避难。

战争结束后,这些难民想返回自己在巴勒斯坦的家园,却被以色列拒绝。

1948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声明巴勒斯坦难民战后有返回自己故乡的权利,要求以色列政府尽快安排难民回乡,以色列却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

  据统计,逃到各国边境附近避难的巴勒斯坦难民约有90余万。

这些人由于无法返回故乡,不得不长期住在难民营中,靠国际社会的救济为生。

长期住在难民营中的难民,势必结婚生子,所以难民的人数逐年增加,现在巴勒斯坦难民已增加到370万左右。

把几百万巴勒斯坦难民安置到哪里,成为现在中东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停战后,阿拉伯国家内出现了分裂局面。

1950年4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宣布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领土(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人的领土),并入本国版图,并把国名改称约旦哈希姆王国。

阿卜杜拉国王的行为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愤怒:

原来约旦出兵的真正理由是吞占巴勒斯坦领土。

不久,对阿卜杜拉国王的愤怒变成了行动,1951年7月,阿卜杜拉国王在耶路撒冷被巴勒斯坦激进分子暗杀。

  此外阿拉伯国家同意与以色列停战,还有深刻的国内原因,特别是阿拉伯联盟的盟主埃及,正孕育着革命的风暴。

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此后埃及在名义上从属奥斯曼帝国,实际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14年12月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发起了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要求英军撤出埃及,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第二天,埃及的诺库拉西首相被暗杀,反殖民主义、反法鲁克王朝的力量在埃及各地不断壮大,埃及进入革命前夜。

为了安定国内政局,埃及政府匆匆与以色列签署了停战条约,但这更激起了民族主义分子对法鲁克王朝的反感。

在日益壮大的全国性反政府运动巨浪中,法鲁克王朝就像一只即将倾覆的小舟。

1951年10月,法鲁克政府为了安抚国内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单方面宣布废除《英埃同盟条约》,要求英军从苏伊士运河地区撤军,但英国拒绝了埃及政府的要求。

  提到《英埃同盟条约》,不能不提及苏伊士运河的历史。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始建于1859年,1869年竣工通航。

最初英国反对修建运河,法国为了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1857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法国占52%的股份,埃及占44%的股份,法国对运河公司掌握控制权。

但英国也很快把手伸向苏伊士运河,1875年,英国趁埃及财政拮据,买进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股票,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后,直接控制了运河。

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在运河区的驻兵权。

1936年,英国和埃及签订《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

  英国拒绝撤军,埃及人的愤怒开始爆发,各激进团体组织招募义勇队,向驻运河地区英军发起恐怖主义袭击。

他们破坏道路,炸毁桥梁,火烧英军仓库,暗杀英军士兵。

英军为了对付埃及恐怖主义分子,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增兵8万。

然而英国的增兵,不但没有制止恐怖主义破坏活动,反而促使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埃及的警察也暗中协助恐怖主义活动。

1952年1月23日,英国在中东最重要的军需仓库被炸毁,英国宣布要进行报复。

1月25日,英军司令下令解除运河地区的所有埃及警察的武装,被埃及警察拒绝。

英军包围了警察大队的营地,要求埃及警察缴枪投降。

当埃及警察回答“不”时,战斗开始了。

英军的炮弹雨点般落向埃及警察营地,200名埃及警察中46人死亡,72人负伤,但警察们始终没有向英军打出白旗。

  消息传到开罗,人们沸腾了。

1月26日,上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英军的暴行,不久抗议游行变成了暴力破坏,愤怒的人们放火焚烧英国银行、商店、电影院、俱乐部。

英国银行的职员多数在地下室中窒息而死,十几个英国职员试图跑出银行大楼,但又被愤怒的人群推回到大火中,直到看着他们烧成黑炭。

开罗市中心一片火海,几百栋房屋焚毁,有多少人死亡已无法统计。

后人把1952年1月26日,称为“黑色的星期六”。

  开罗暴动,也为埃及革命创造了时机。

由纳赛尔等青年军官建立的“自由军官组织”,在反政府运动中逐渐成为主力。

1952年7月22日夜,自由军官组织执行委员会宣布发动革命,7月23日清晨,起义部队控制了局势,7月26日,革命军宣布废黜国王法鲁克,成立纳吉布任主席、纳赛尔任副主席的革命指导委员会。

新政权宣布没收封建王室土地,取消社会等级和贵族称号,进行土地改革。

次年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纳吉布为总统,纳赛尔任副总统兼内政部长。

后来纳吉布被罢免,纳赛尔任代总统。

1956年6月,纳赛尔当选为埃及总统。

  埃及革命成功了,可是英军仍驻留在苏伊士运河。

1954年4月,新成立的革命政府与英国交涉撤军,但不久双方谈判破裂。

此后向运河地区英军的恐怖袭击已经频繁到每天都发生的地步,让英国人措手无策。

更让英国人难过的是美国的态度。

1954年以来,美国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埃及。

5月1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说:

“众所周知,美国与英国和法国的关系,是基于北大西洋公约的同盟国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支持这两国的帝国主义企图。

而且美国也反对加深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化。

  英国战后要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在美国施压后,英国不得不在埃及撤军的问题上后退。

1954年7月10日,英国和埃及的谈判再开,此次美国代表也列席了会议。

7月27日,英埃达成协议,英军于1956年6月25日以前全部撤出埃及。

埃及第一次在对列强的谈判中取得了胜利。

  虽然英军撤出了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属于“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财产,而“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的两大股东是英国和法国。

1956年7月26日,埃及革命胜利4周年的日子,开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纳赛尔总统发表讲话,纳赛尔最后说:

“1955年,苏伊士运河的收入达1亿美元,可是运河公司只给了我们3百万美元。

现在埃及的一些人正在挨饿,而那条财源滚滚的宝河却在我们的身旁悄悄流过。

帝国主义的跨国公司,正在榨取着我们。

”面对情绪激动的人群,纳赛尔接着说:

“我要告诉诸位一个消息,就在我和诸位讲话的时候,那个万国苏伊士运河公司已经不存在了,运河公司已经国有化了,运河已经是属于我们的了。

  纳赛尔总统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措施,震惊了世界。

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但未达成什么结果,英法开始秘密策划用武力夺还苏伊士运河。

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两国邀请以色列参加作战。

而以色列也早已对埃及的纳赛尔政权不满,三国利益一致,一拍即合。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首先向埃及发起进攻;

英法空军则于10月31日对埃及发起空袭,然后空投伞兵,发起地面进攻。

英法选择此时出兵埃及,也是有其打算。

当时欧洲正好发生了匈牙利事件,苏军出兵匈牙利,美苏的冷战又达到一个高潮。

英法估计美苏忙于冷战,无暇顾及埃及的事,所以事先没有征求美国的意见就发起了军事行动。

  但英法两国失算了,不但苏联反对英法两国出兵,美国也强烈要求英法两国立即撤军。

美国还施加压力:

如果英法不撤军的话,美国就要停止经济援助,甚至通过联合国进行经济制裁。

在美苏两大国的压力下,英法已无别的选择,只好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于11月6日宣布停火;

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

英法军队撤退后,以军也不得不撤回到1948年停火线以前的位置。

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埃及的胜利宣告结束。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的殖民主义势力在中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国的势力,在中东展开新的角逐。

评论(0)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二)

08pm

  巴勒斯坦分割案获联大通过的消息传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上街欢庆,耶路撒冷街头也随处可见闪着幸福泪光的犹太人。

他们为此奋斗了50年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此犹太人也有自己的祖国了,怎能不让他们欢天喜地。

然而阿拉伯人得知该消息后的反应却与犹太人截然相反,阿拉伯人激愤了、爆发了,声明拒不承认联大181号决议案。

当时联合国的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六个阿拉伯成员国,想阻止联大表决通过巴勒斯坦分割案,但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六票,他们又没有美英法苏中五大国那样的大国否决权,无力阻止联大通过决议。

在联大宣布通过巴勒斯坦分割案后,埃及等六个阿拉伯国代表退出会场,表示抗议。

  阿拉伯人为什么气愤呢?

这里有几个原因。

首先,联大181号决议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

联合国宪章规定,一个国家的分裂或统一,应由当地居民投票表决,联合国尊重当地居民的意志和选择,即所谓“民族自决权”。

最近联合国承认东帝汶从印尼独立,就是根据当地居民投票表决结果,作出的“民族自决”判决。

  在巴勒斯坦问题,按照联合国宪章,本也应该采用“民族自决”原则,让巴勒斯坦的当地居民投票作出自己的选择。

可是联合国在处理巴勒斯坦问题时,却完全无视当地大多数阿拉伯居民的意志,奇怪地让联合国大会越俎代庖,为巴勒斯坦人做了选择。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被剥夺了“民族自决”的权力,自己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能让阿拉伯人不气愤吗?

  这次联合国不给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民族自决权”,显然是有意的。

因为当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要进行全民投票公决,犹太人建国的计划肯定不能实现。

联合国在美国的压力下,无视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居民自决权,作出了有利于犹太人的裁决,其决议显然有失其公正性。

  更让阿拉伯人感到气愤的是联大181号决议案的内容。

在联大181号决议发布时,巴勒斯坦境内居住的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68%,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94%。

可是联大181号决议却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占三分之二人口的阿拉伯人只得到43%的土地。

为什么要把近60%的土地分给只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

联大的决议案中没有任何解释。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联大181号决议也缺乏公平性可言,怎能不让阿拉伯人气炸了肺?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强烈抗议不公正的联大181号决议,拒绝按照该决议案在巴勒斯坦成立政府。

联大181号决议,不仅没有给巴勒斯坦带来和平,反而给巴勒斯坦带来了暴力和战争。

联大181号决议公布后,巴勒斯坦全土沸腾了,到处可见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展开群殴,杀人放火也成为司空见惯。

仅在联大181号决议案公布后一周内,就有62名犹太人和32名阿拉伯人死亡,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此后,犹太人的恐怖主义团体开始了有组织的报复。

当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恐怖主义组织,而在抗英运动中形成犹太人的恐怖主义团体,则到耶路撒冷郊外对阿拉伯村民进行无差别屠杀。

犹太人的恐怖主义行动一时使阿拉伯人陷于恐慌之中,许多人逃亡国外,这是第一批巴勒斯坦难民。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统治当局正式退出巴勒斯坦。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美国政府在以色列国成立的当天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国。

犹太人以为建立以色列国后,他们的苦难就过去了,太平幸福的日子正在等着他们。

可是现实却与犹太人们的梦想背道而驰,就在他们成立以色列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的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一齐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首先发起的,所以战争的责任主要在阿方。

我们不应该忘记,阿拉伯国家出兵的原因,是联合国做出了不公正的裁决。

联合国尚不替他们说话,阿拉伯人还能到哪里去讲理?

既然已经无处可以伸冤讲理,剩下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屈辱地忍受,另一条是站起来反抗。

阿拉伯人选择了后者,这就是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所在。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联大181号决议是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的决定,不管怎么样,阿拉伯国家不遵守联合国的决议,阿拉伯国家也有错。

凡是在中国受教育长大的中国人都一定会知道“五四运动”。

为什么会发生“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英、法、美、日、意等二十七国,在巴黎举行的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也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

最后大会经过表决,通过了处理战后问题的《凡尔赛和约》,该约的第156、157、158条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日本。

这样不公正的裁决把中国人激怒了,引发了全国性的抗议运动,可以说“五四运动”是让洋人给“气”出来的。

  《凡尔赛和约》是得到英法美日意等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国际性条约,可是中国代表却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不承认《凡尔赛和约》的有效性。

这并不是中国有意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作对,而是《凡尔赛和约》不能公正地对待中国的利益和尊严。

  同样联大181号决议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也是不公正的,阿拉伯人拒绝联大181号决议,和中国当年拒绝《凡尔赛和约》时的心情并没有多大区别。

不要以为凡是经过投票表决作出的决议,代表大多数国家的意见,因而就是公平正确的。

当年《凡尔赛和约》也是经过投票表决作出的决议,也代表大多数国家的意见,中国人能够承认《凡尔赛和约》吗?

当时也有一些国家同情和理解阿拉伯人的立场态度,他们对决议投了反对票和弃权票,所以才有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

但那时联合国基本被美苏控制,所以一旦美苏赞成,反对的意见就很难站上风。

  中东问题是现在世界上最棘手的国际纠纷。

到底谁是造成中东问题的主要责任者?

到底是谁之过?

这些都不是容易解释清楚的,不同立场观点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以下几点是笔者个人的意见。

  中东问题的第一原因:

欧洲基督徒对犹太人的迫害。

欧洲人对犹太人的迫害,迫使犹太人痛感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这就导致了犹太复国运动。

如果欧洲人对犹太人再宽容一些,也就不会有犹太人复国,当然也不会有阿以冲突了。

  中东问题的第二原因:

犹太人对在巴勒斯坦复国的执着。

犹太人应该明白,不管到哪里建国,都难免与当地居民发生民族冲突。

如果犹太人到人烟稀少的非洲或南美去建国,遇到的民族冲突可能会小得多。

可是犹太人偏要执着地到人口稠密的巴勒斯坦去“复国”,这就难免与阿拉伯人发生激烈的民族冲突。

  中东问题的第三原因:

美国主导的联大181号决议。

美国过分偏袒以色列,美国主导的联大181号决议太不公平。

如果美国在中东问题上能公正一些,采取按照人口比例划分领土等较公平的做法,阿拉伯人也许还能接受。

联大181号决议这样赤裸裸地不公平条约,又让阿拉伯人如何接受?

让他们的自尊心往哪里放?

在联大181号决议公布以前,阿以双方虽然已经激烈对立,但还不至于到相互残杀的地步。

联大181号决议公布后,阿以双方才大开杀戒,兵戎相见。

  多年来,巴勒斯坦人一直拒绝承认联大181号决议。

但1988年11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承认联大181号决议。

为什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40年后宣布承认联大181号决议?

在下面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参加完雅尔塔会议的归途中,经过苏伊士运河时,会见了沙特阿拉伯国王伊本·

沙特。

两人谈到了战后的中东问题,罗斯福总统提起战后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的想法,沙特国王坚决反对,他建议说:

“我也很同情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也赞成犹太人建立国家的设想。

既然德国残酷迫害犹太人,战后就应该从德国划分出一块领土,让犹太人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国家,这样也符合‘反坐复仇法’的原则。

阿拉伯人并没有迫害犹太人,为什么要割让阿拉伯的领土,让阿拉伯人为犹太人付出牺牲?

”罗斯福并不赞成沙特国王的建议,不过罗斯福答应在犹太人建国问题上,一定要事先和阿拉伯国家商议。

  罗斯福死后,美国人对阿拉伯的许诺也付之东流,没有人再想到在以色列建国问题上,还需要和阿拉伯人商议。

当时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还是少数派,美国尚能控制联合国,尽管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诸国等亚非拉国家反对巴勒斯坦分割案,但无法左右联合国的局势。

后来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成为多数派时,美国就控制不了联合国了。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联大3236号决议时,95票赞成(苏联、中国、亚非拉各国),13票弃权(英国、日本等)、4票反对(美国、以色列等)。

如果1947年亚非拉国家能在联合国中占据多数,很难想象联合国大会能够通过181号这样不公平的决议。

  1948年5月14日16时,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正式结束前8小时,第一任以色列总理本格里昂在国民议会上发表建国宣言:

“从今天开始,国名为以色列的犹太人国家在巴勒斯坦成立。

全世界的犹太人们,听到我的声音了吗?

让我们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团结起来!

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让我们为以色列复国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吧!

”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场外的犹太人们也狂热地拥抱、流泪,人们唱起了犹太人的《赞歌》:

“以色列永恒的山岩,是我们胜利的源泉,我们的避难所。

让我们在那里再建神殿,为她的永寿献上赞歌,,,”。

  犹太人梦想巴勒斯坦会成为他们的避难所,但等待他们的不是和平的飞鸽,而是愤怒的子弹。

就在以色列成立的第二天,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的军队,一齐向刚成立的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

(一)

07pm

作者:

林思源转自

转自

一、从犹太复国主义到中东战争的爆发转自

  二战以后,中东问题一直是世界和平的焦点之一,中东问题也是导致不久前美国“九一一”恐怖主义爆炸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人们不禁要问:

中东问题的起因是什么呢?

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事。

  3000年前,几乎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时,亚细亚大陆的西边,现在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也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希伯来王国,这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前身。

几百年后,欧罗巴大陆上又诞生了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

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侵入耶路撒冷,占领了巴勒斯坦。

尽管犹太人曾举行多次武装起义,但均被罗马人镇压下去,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失去了他们的国土与家园。

  犹太人国家虽然被灭,但他们的信仰却没有动摇。

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他们仍然固执地坚持着他们的教义,保持着他们的文化,形成一支独特的、没有自己土地、没有自己祖国的民族。

如果犹太人不再那么执着,放弃自己的信仰,把自己融化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也就不会有纳粹德国的大屠杀,也不会有今天的中东民族冲突。

犹太人却是异样地执着,他们宁可流血,却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这个执着造就了犹太人的悲剧历史。

  星移斗转,500年后,阿拉伯半岛上又诞生了一位震撼世界的奇人,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

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居民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从此他们从未离开过这块土地,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1518年,巴勒斯坦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1920年奥斯曼帝国崩溃为止,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400多年。

不过奥斯曼帝国鼓励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巴勒斯坦人一直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信仰和阿拉伯人的文化传统。

  基督教在欧洲广泛传播,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成为生息在欧罗巴大陆上的为数不多的异教徒。

尽管基督教提倡宽容,可是异教徒犹太人的命运并没有那么幸运。

欧洲人迫害犹太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十九世纪后叶,歧视迫害的犹太人的“风气”在欧洲大陆形成。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也是建立在欧洲歧视迫害犹太人的传统风气之上,有几个欧洲国家可以自称自己在迫害犹太人方面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