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761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66文档格式.docx

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故B项错误。

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

故C项正确。

一般而言,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排除D项。

3.[2019·

莱芜高三摸底]1749年,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震动欧洲;

法国布封《自然史》开始陆续出版;

伏尔泰加盟启蒙阵营,变成人们的精神偶像;

霍尔巴赫在巴黎开办沙龙,创建启蒙运动的核心基地;

狄德罗因为《论盲人书简》被抓进监狱。

这主要反映出(  )

A.自由、法制、科学成为启蒙运动的政治诉求

B.伏尔泰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C.自然科学知识已成为启蒙运动的科学依据

D.法国已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

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布封《自然史》、伏尔泰、狄德罗《论盲人书简》体现了自由、法制、民主和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然科学知识已成为启蒙运动的科学依据,故C项错误;

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但这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D项错误。

A

4.[2019·

临沂高三模拟]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科学的鼓舞使得哲学家们试图将科学的方法推广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他们相信无论自然、社会还是个人都服从于统一的因果律。

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学者有(  )

A.莎士比亚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卢梭

17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彰显了人类理性的伟大,给启蒙思想家们以极大的鼓舞,使得启蒙思想家们试图将科学的方法推广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他们相信无论自然、社会还是个人都服从于统一的因果律。

但卢梭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理性有它的用处,但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故选D项;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伏尔泰、孟德斯鸠相信无论自然、社会还是个人都服从于统一的因果律,不符合题意,排除BC。

D

5.[2019·

乐山高三联考]启蒙思想家认为,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甚至有权举行起义,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基于这一认识,启蒙思想家主张(  )

A.人民有权暴力反抗和改变政府

B.三权分立学说必须成为建制原则

C.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D.权力的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

根据材料中的“甚至有权举行起义,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等信息,说明该思想家主张人民有权暴力反抗和改变政府。

故答案为A项。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思想,排除B项;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政权组织形式,不能反映该思想家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人民与政府和官吏之间的关系,不是探讨权力如何运用,排除D项。

6.[2019·

武汉高三评估]“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国思想家(  )

A.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

C.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信仰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愚昧

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家探寻将自然界平等自由的规律扩展到人类社会,反对封建专制,所以D选项正确。

A选项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错误;

B选项是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特征,错误;

C选项是16-17世纪宗教改革内容,要求摒弃传统的繁琐的基督教仪式,直接与上帝对话,并未怀疑基督教及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错误。

7.[2019·

西安高三统测]下表是伏尔泰理想政府的构成条件。

据此可知,伏尔泰(  )

君主权力必须约束在一定界限以内

以免出现专制政治

制约贵族权力

以免造成无政府状态

把教会排除在政治以外

以免世俗和神圣混杂在一起

A.否定宗教的社会功能B.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C.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D.追求政治上的平等

表格中“君主权力必须约束在一定的界限以内”说明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故C项正确;

“把教会排除在政治以外”不是说否定教会的社会功能,故A项错误;

材料的目标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

表格中没有阐述政治平等的信息,故D项错误。

8.[2019·

大庆高三调研]卢梭认为,科学是奢侈怠惰的产物、是人类道德败坏的根源。

他的处方是社会要建立于契约之上,而教育要从学习科学文化转变为启发儿童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

卢梭这一主张(  )

A.与启蒙运动的主流精神基本一致

B.表明理性主义已落后于时代潮流

C.体现了反对科学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

D.提倡人的教育要符合科学和理性精神

材料信息“教育要从学习科学文化转变为启发儿童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说明卢梭反对科学和理性的浪漫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

启蒙运动的主流精神是理性主义,故A项错误;

理性主义是引领当时时代的潮流,故B项错误;

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9.[2019·

保定高三评估]近代西方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

“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即要求过社会生活愿望——这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生活,而是指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

”由此可见,格劳秀斯主张(  )

A.分权制衡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

人的本性既然如此,那么,倘若要坚持一种秩序井然的社会,就得有必须加以实现的某些最低限度的条件或价值。

“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只能在国家形成之后才有可能,于是人们按照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故B项正确;

材料信息与分权制衡、天赋人权无关,排除AC;

人民主权指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

B

10.[2019·

揭阳高三模拟]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

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了封建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铐,据此分析可知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故A项正确;

B项符合卢梭,排除;

CD项符合黄宗羲,排除。

11.[2019·

宿州高三联考]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一观点强调(  )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康德是德国启蒙思想家,主要倡导理性思维,“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说明康德主张批判质疑,理性思考,D项正确;

A、B和C是卢梭思想,不符合题意。

12.[2019·

三亚高三诊断]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文字和11卷图解。

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

该书编撰反映了(  )

A.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

B.法国大革命促进文化的普及

C.工业革命推进印刷技术发展

D.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推动

由材料“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可以得出其主张用知识来完善人类,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与科学的主张,A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B不正确;

题干所涉及时期的法国工业革命尚未展开,C不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市场的作用问题,D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2题28分,第13题24分,共52分)

13.[2019·

永州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于三个基本前提:

宇宙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支配,可以认识;

严格应用“科学方法”以认识每一个问题;

人类可以被“教化”而进步。

前两条来自科学革命,后一条则出于洛克的思想。

英国诗人亚历山大·

蒲柏在1733年出版的《人论》中写道,“人文科学(也许)和其他科学一样可以归纳出明确的几点”,启蒙思想家就想揭示这“明确的几点”。

孟德斯鸠用自然界的机制来模拟社会运行机制,这一分析各种社会条件,得出人类精神深层地影响政治体系运行的要素。

在共和制中左右民主制度运行的是“美德”,左右贵族制度运行的是“节制”,在君主制中是“荣誉”,而在专制体系中则是“恐惧”。

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分配和平衡的理论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等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这不仅体现在它以民主与科学作为自己的旗帜上,也体现在它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上。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认识和理解的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写道:

“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

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

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

(1)根据材料一“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于三个基本前提……前两条来自科学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启蒙思想的前提条件、近代科学的发展等方面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再从思想觉悟、资产阶级革命、政治构想等方面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本题根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理性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力量、启蒙思想影响等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再从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思想启蒙等方面说明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

(1)关系:

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

启蒙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影响:

启迪了群众的觉悟;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资产阶级构建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和国家建构。

(2)背景:

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中国,中国政治更加黑暗(或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资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等。

内在联系:

在反对专制问题上一脉相承;

都提倡民主、自由、人权、科学;

都坚持启蒙和文化批评。

14.[2019·

洛阳高三评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781年,康德发表哲学巨著《纯粹理性批判》,在哲学界引发了一场哥白尼式的伟大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1867年《资本论》发表,马克思开始在一些国家被奉为神话,甚至成为了体系和制度的代名词。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有人说,德意志的确神奇,他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就德意志是如何拷问世界的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4分)

本题是个开放型的题目。

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德意志拷问世界”是指德意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从中归纳出论点;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论点即可。

论题:

德意志思想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阐释:

康德:

对启蒙运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思想自由,理性判断(理性解决道德问题),自由平等,人非工具(人不能任人摆布,要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奋斗目标,同时遵规守法)。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重要程度较高)。

马克思:

提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概念,再现了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途径和趋向,使得社会生活显现出井然的秩序。

爱因斯坦: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时空的变化和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如钟慢效应),这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总结:

人,马克思:

社会,爱因斯坦:

自然,德意志的思想成果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