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121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2文档格式.docx

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

安石:

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

(1)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

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

(2)这首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综合赏析应该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内容上看虎踞龙盘说明地势之险要,通过设问的方式,暗含对统治者的谴责、质问,表现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文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通过注释可以看出暗含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

词中赢得闲愁千斛东山岁晚长日惟消棋局可以看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1)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

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建康的险要形势入手,对比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

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

(2)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对成就伟业的渴望;

对报国无门的苦闷;

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

(1)~

(2)题。

渡太湖登马迹山

(清)赵翼[注]

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

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

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

[注]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其诗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即便是一景一咏也往往具有深邃的哲理,颇有新颖思想。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的结构的能力。

分析诗人的写作思路,可以在概括诗歌各诗句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尾联阐述了离家仅有廿里的马迹山,直到自己老了才开始攀登。

其中的关键词才始廿里垂老,表现了没有及早去攀登的遗憾之情。

(1)首联写渡湖登山;

中间两联写登山所见,写景由远而近;

尾联含蓄地抒发了意味深长的感叹。

(2)尾联写马迹山离家很近,但直到老了才来攀登,流露出未能及早攀登的遗憾之情。

启发: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

贵远贱近,有可能会错过周围值得珍惜的东西。

人生如怪圈,年轻时苦苦追求,远走高飞,到老又回到起点。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读凄然。

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

[注]中斋:

邓剡的号。

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

烧灯节:

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

梅髮:

白发。

(1)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描绘了一幅风雪载途、朝京人绝的画面,(1分)渲染了悲凉的氛围,(1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1分)烘托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1分)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1分)

(2)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

(2分)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

(2分)词人借梅髮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

(2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猗兰:

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但是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的积极态势,并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他太多的感情。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列举本诗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然后分条讲述,要结合诗句的内容,点出这一手法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等。

(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结句诗人笔锋陡,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的情怀。

(2)衬托。

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

(或:

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拟人。

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以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用典。

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

嗅觉:

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

听觉:

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

视觉:

草上露水。

(任选三种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本词是词人春日与友人旧地重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从容:

悠闲舒缓。

紫陌:

京城郊外的道路。

(1)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在上阕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2)结合词句今年花胜去年红。

分析所表达的情感。

(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开头二句出自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

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

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

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

第三句中的洛城东点出地点,说明此行是故地重游。

垂杨和东风合看,可想见其暖风吹拂,垂杨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节。

这为下文抒情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上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

二是与上阕当时相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分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

末两句更进一层,写想象之景:

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

此词意在惜别,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

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1)词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

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

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

(2)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阕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

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

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卤莽:

通鲁莽,苟且偷安。

爨(cun):

烧火做饭。

(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句诗有何深层含意?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概括。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

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

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

这表现杜甫虽生于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

结合杜甫的身世及其时代背景可知,杜甫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百姓生活艰难。

通过这首诗,写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的社会境况和诗人自身的思想、遭遇。

(1)双关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

这两句诗具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说诗人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

另一层意思是说,明霞翠柏非凡俗之物,诗人借此表现自己虽生于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的志向。

(2)前四句表达了世道艰难,诗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继的惆怅与无奈,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乱世,贫寒至极,但仍持道守节,绝不苟且偷安的坚定信念。

后四句诗人以幽默诙谐之笔,具体写自己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貌似轻松的言语背后,实则难以掩饰自己沉重悲苦的情绪。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2)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在这首诗中,诗人展现了暮日雁塞角泾河等意象,表现了一幅西北边陲天寒地冻、塞角呜咽的荒凉图景。

分析意象可以从感官和动静两个角度来入手。

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即可分析出诗人的情感。

如异乡独上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贫官客离恨分别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凄苦、人生不如意的愁绪。

(1)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冰,不再流淌。

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

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

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强化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菩萨蛮

周邦彦

银河宛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

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银河:

天河。

借指人间的江河。

浴凫飞鹭:

凫,野鸭;

鹭,白鹭。

浪发:

滥开。

(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诗意,而其中的天具有了人的情感动作憎故下,由此可以判断出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这一景象暗示了当时寒冷的气候,以及自己的心情。

分析本题要结合词的内容从两个角度来进行:

一是自己怀乡思人,二是自己的家人感念漂泊在外的游子。

(1)拟人手法。

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开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强调寒冷亦可),衬托出远在异地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或是:

借景抒情(以景写情)。

描写了梅花绽放之际,天降大雪的景象。

天气越发寒冷袭人,让远在异地之人倍感凄寒苦楚。

(2)这首词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初春时节思家无奈路途遥远,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牵挂。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

(2)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毗陵(常州)来拜访他;

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乘船相送。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时,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注释来了解写作背景,并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加以分析,如沉沉表现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心情,白云写出了回首时只见白云不见友人的留恋和感伤。

秋夜沉沉阴虫切切是实写送别友人的环境,明日白云是想象的景象,只见白云,不见友人,饱含感伤、留恋,是虚写。

(1)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2)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是实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是虚写。

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留恋、孤寂和感伤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眼儿媚

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注]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

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1)词人在本词上阕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

(2)结尾三句,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

本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按照要求选取其中的一种进行分析即可。

答题时,首先要点出使用的艺术手法;

其次,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最后点出这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如叠字的连用,就可以结合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来分析。

(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可从表象和本质两个方面思考:

表象可以从景物的特点入手,本质则要具体分析这几个意象传达的的意图。

(1)(示例一)情景交融。

云淡淡雨萧萧应和愁字,暮暮复朝朝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示例二)想象。

遥想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侣,无心梳妆,眉峰翠减;

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定会容衰体瘦,腕玉香销。

诗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

(示例三)比喻。

把眉比作山峰,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腕如美玉。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

(示例四)叠字连用。

淡淡写阴霾的天色,萧萧状雨淅淅沥沥绵密不歇;

暮暮朝朝一天又一天,写阴云密雨时间之长。

叠字的连用,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

(2)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

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

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1)~

(2)题。

野步

(宋)周密

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周诗三、四句将蝴蝶人格化,它沉醉花丛,流连不去,借此表达了诗人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赵诗将秋风拟人化,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衰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1)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

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飞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把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表现出来;

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满江红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

家何在?

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龙孙:

竹笋的俗称。

(1)层楼望,春山叠;

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2)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肠千结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首先明确春山烟波使用了象征手法,然后分析它们在句中是如何使用的。

如春山叠象征着家乡的遥远,烟波隔象征着回乡之路被阻隔。

第一问,要结合全词来看,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从结构上,连接上下两阕;

从内容上,承接上阕的景与下阕的抒情。

第二问,古语有愁断肠的说法,此处的肠千结也是表现了的哀愁,有个人的乡思、身世的感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

(1)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

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2)此句承上启下,由描写大好春光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乡的深沉悲痛。

全词表现了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

自家身世、壮志难酬的感叹;

以及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是一贯深沉悲壮的家国大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

伶俜(pn):

流离失所。

用《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1)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

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

抓住自语与谁看可想到视听结合起来;

由角声与两联的具体意境可想到以动衬静;

由角声悲自语可想到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题时应该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根据注释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与注释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再结合诗句音书绝行路难,就可品味出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的原因了。

(1)视听结合:

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

以动衬静:

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

拟人:

将角声当人写,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

(2)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

飘零辗,因关塞战争频发,萧条荒凉,归路艰难。

无奈暂依幕府,也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社日:

指立春以后的春社日。

停针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