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88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10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结:

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出示思考题

1、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看到种树人的行为,我有哪些疑惑呢?

2、画出他们对话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由种树人的话,你想到什么?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四、总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桃心花木

种树:

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

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40

学会本课9个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扩展阅读

学会本课9个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一、回顾课文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2、小结引读:

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

你们喜欢吗?

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二、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

对种树人说……;

对已枯萎的同伴说……;

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

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1.重点探究: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读短文《高原红柳》,有什么感受。

2.交流感受。

向高原红柳学习——读《高原红柳》有感

三、拓展练习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组词:

 萎( 

) 

汲( 

)赖( 

旦( 

雅( 

) 委( 

极( 

懒( 

)但( 

稚( 

) 番( 

)锻()

四、总结

10、“美极了”与“糟透了”

41

10.2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

体会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借题激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信心展现你最优秀的一面吗?

从你们充满笑容的脸上老师看出了你们的自信,把你的笑容展示给同学们,老师感觉你们的笑容美极了!

我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你们的笑容是什么词语?

(2)“美极了”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美极了”这个词呢?

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那么对待同一件事会不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既用美极了也用到糟透了呢?

(3)今年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做了同一件事情,却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齐读课题——《“美极了”与“糟透了”》。

(板书课题)

1.指名读文,检查是否真的读通,把重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注意

语气和语速。

2.小声读文,思考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看是否能够解决,整理自己的感想。

3、出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词,誉写、皱眉、腼腆

4、同桌合作,以“开火车”读,纠正字音要求:

三、总结

回忆那在小巴德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他得到了这样两种评价呢?

巴德当时的反应又怎么样呢?

通过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10、“美极了”与“糟糕透了

↓↓

赞美批评

↓↓

鼓励警告

→爱←

42

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一深入字句、体会真情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代本的表现呢?

自由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2、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母亲赞美的态度?

抓住了母亲的哪些方面的描写?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母亲对巴德的评价呢?

3、从哪些语句中看出父亲批评的态度?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父亲的评价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童年的故事中去,走进那段难忘的记忆。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指导朗读我的反应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

那么同样的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教师小结:

母亲的“美极了”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糟透了”的评价是为了提示“我”和警示“我”,是批评。

鼓励批评)

(二)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对于父亲的评价儿时的“我”并不能理解和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认识有了怎样的变化?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岁月流逝,很多年过去了,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对于父母当初的评价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母亲的鼓励使我一如既往地写作,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父亲经常用“糟透了”来评价我的作品,是他这种警告的力量,使我保持清醒的认识,让我得以不断地提高。

他们的评价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相辅相成)

四、总结提高,升华认识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曾经得到过父母和老师眼里的批评或过分的鼓励?

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过此文之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美极了”与“糟透了”

南辕北辙

43

10.3

会写“盘缠、硬要”,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1、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吧,谁能说说你都读了哪些?

学生回忆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

2、教师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大家真是读了很多寓言故事。

通过读这些故事我们知道:

寓言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情境创设:

你家在哪里?

假如你要回家,要往哪个方向?

往相反的方向可以回家吗?

战国时候,魏国国王想出兵攻打赵国,大臣季梁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于是魏安厘王深信他讲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南辕北辙》。

 

二、初步感知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1)、自读课文,想想文中的这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同学间可相互交流认字方法。

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认识“辕、辙”.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2)这则寓言讲了什么?

三、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自学要求:

1用“—”勾出朋友说的话,用“﹋”坐车人的话。

2、读一读朋友说的话,想一想;

朋友是怎样的人?

读一读坐车人说的话,想一想;

坐车人是怎样的人?

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朋友的诚恳,车上的人的“固执”与执迷不悟?

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

3、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我想对那个到楚国去的人说……

四、总结寓意,升华认识与感受。

自由读寓言:

寓言主要讲什么?

你明白什么道理?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方向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刻画了一个一意孤行,固执的人物形象,讽刺了那些目的与行为相反的人。

五、总结

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

南辕北辙

向北驶

方向错了↑越走越远寓言:

读故事——→道理。

(楚国)南

自相矛盾

44

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含义

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

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接龙”活动。

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

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

(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

(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

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3)听了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

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

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

怎样说?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什么意思?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他敢试给大家看吗?

(4)拓展思维练习:

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我的矛     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于物   无不陷也

         锐利 戳得穿    坚固 戳不穿

能说会写:

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

45

单一

10.4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事件与众不同的见解。

正确选择材料,叙事有条理并能做到真实具体。

正确的评价并对待鼓励与批评。

一、谈话导入,引入话题

同学们,在我们刚刚学过的《“美极了”和“糟透了”》一文中,对作者的第1首诗,母亲给予了鼓励,而父亲却给予了批评。

对于鼓励和批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今天我们就以“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为主题开一次辩论会,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亲身体验和感受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二、明确观点,分配角色

1、大家先谈谈各自对鼓励与批评的看法。

2、学生自主选择观点,并按所持观点坐成两个方阵。

三、宣布规则,明确要求

教师宣布辩论规则和要求:

在辩论过程中,每个人发言要有明确的观点,有令人信服的事例;

辩论时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不能随意插话或私自议论,得到许可方可反驳;

辩论时态度和语言要文明。

四、创设情境,组织辩论

一个学生拿着一张98分的数学考卷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看了卷子,发现扣掉的2分是把一道计算题的得数20.1写成了2.01。

(1)同学们,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爸爸妈妈应该鼓励这个孩子,还是批评这个孩子?

说说你的观点。

2)组内交流,集思广益。

(3)双方的一辩和二辩进行辩论。

(4)甲乙双方在辩论中,评论席上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依据辩论规则进行评判打分。

(5)辩论会的程序是:

①甲乙双方的一辩和二辩做主要发言,进行辩论。

②双方每一个成员都参与的自由辩论,限时3~5分钟。

③请评论席上的同学进行评价,分出辩论的胜负。

④根据辩论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2、回忆往事,交流感受。

(1)同桌互相说。

①说自己的故事。

(好心却办了坏事,结果有人鼓励有人批评。

②说说当遇到别人批评或鼓励时自己的想法,现在怎么想的,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处理。

(2)小组内交流说。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上得很成功。

在辩论中,你们思维敏捷,以理服人,以具体生动的事实充分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准确评价。

甲方:

鼓励最有助于人的成长

乙方:

批评最有助于人的成长

发现生活中的道理

9

引导学生依据生活选材,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能写出自己对事件与众不同的见解。

能正确的看待问题,不要孤立片面的看文题

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选择材料,叙事有条例,并能做到真实具体。

能够把心里活动描写出来。

一、交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1、交代习作内容

本次自作的范围是《发现生活中的道理》

看文题你可以知道什么。

通过相互交流明确是写事的记叙文。

2、学习提示

阅读提示,交流自己对提示的理解,根据学生对习作提示的理解,明确习作要求。

选择一件自己遇到的事来写,内容要真实。

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经过部分要写具体。

写出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和人物的心里活动。

二、交流观察所得选择习作材料

课前布置大家观察了所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的事情。

现则可以与大家分享了。

指名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去粗取精,恰当选择材料。

三、根据所选材料,列出习作提纲。

1、学生编写提纲。

2、指名交流习作提纲。

读了习作指要,你能概括出这篇习作有哪些要求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写一件事、写清楚看法、题目自拟。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写作范围比较宽松,题目自拟,内容,就是写一件事,并写出这件事的看法。

这篇作文难写吗?

(不难)。

写一件事情,习作中对这件事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生:

亲耳听到、或者亲眼看见,或是亲身经历的事。

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真实的事。

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编滥造的所谓的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心生厌烦,因为那里面没有真实的体会,只有虚假的谎言。

那是不是就是说,所有的真实的事件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吗?

不是。

那我们所选取的事件应该是什么样的事件——典型事件。

不是所以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基本材料,我们要从记忆中筛选出对于你来说最具代表性,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典型事件。

板书:

典型事件

如果老师让你们写一篇助人为乐方面的文章,你们多数会选择什么事件来写,——帮老爷爷拿东西、扶老奶奶过马路。

真的被老师猜中了。

这是老师最担心的问题。

你们说的这这的事件是不是真实的呢?

是,在助人为乐的文章方面也算得上典型,但是,它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写的人多了,看的人就烦了。

饺子虽然好吃,但是天天吃也会腻的。

怎么才能让我们文章受欢迎呢?

所以,除了真实,典型外,我们要写的这件事还应该是新鲜的,也就是选材要新颖。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一是学会全面、联系地看问题

二是说明一定道理、反映事物间内在联系的事情

三是写清楚对事情的看法

10

10.5

引导学生检查作文书写,是否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培养学生自纠自查的能力。

学生正确选择材料,叙事有条例,并能进行作文修改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了一篇作文,大家都写出了自已对事件与众不同的见解,这一节课我们来上一堂作文评改课,请同学们拿出作文初稿,回忆一下,作文前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课前,老师认真地阅读了同学们的初稿,我发现一部分同学写得很好,达到了这次作文的目标。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在有中心、有顺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别灰心,只要你们上好这节评改课,认真修改,你们的作文也一定能获得耕耘奖。

  二、评改作文

  

(一)评优秀稿

  1、按目标评改

  看看“有中心”这一条,还记得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做到有中心的吗?

在叙述事情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或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感情。

  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作文,快速默读,用“~~~”划出写他独特感受或表达他感情的句子,想一想他这一条有没有做到?

2、生画,请一学生说,师划

  这样写我们一读就知道了他写这篇作文的目标了。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如果你也做到了这

 一点,就在相应的等第栏里打“√”。

3、同学们再快速地默读范文,用“”划出文中表示道理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