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46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

《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Word格式.docx

”它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6、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7、朱熹说:

“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

”材料认为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8、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马列主义的传入

10、著名学者辜鸿铭说:

“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D.革命销魂汤

1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12、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

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

”这里的“新观念”主要是

A.“师夷长技”B.“中体西用”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13、1905年,慈禧表示:

“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

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A.当时中国革命形势高涨是促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原因

B.清政府统治者真正目的是通过表面的立宪维护实质的专制

C.清政府决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

D.清朝统治者意识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需先行调查谨慎进行

14、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

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由此可见

A.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核心B.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政治革命

C.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D.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缺一不可

1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16、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个“辛亥”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B.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17、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

武昌起义《新青年》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18、革命党人陈天华曾经说过: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这一言论其实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主共和D.民贵君轻

1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先进的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的解决方案是

A.《孔子改制考》B.《革命军》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论人民民主专政》

20、近代史专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他还说:

“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的是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改良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

21、“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这说明当时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遭到挫败B.全党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存在分歧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始形成D.“左”倾分子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

22、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钦定宪法大纲》颁布标志着预备立宪的开始

B.“明定国是”诏颁布标志君主立宪制正式形成

C.《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D.《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

23、“去年年初国内战局毫无开朗现象,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片光明的远景,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了,同时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了。

炼污的政府,反动的集团,……让它们都随着旧年滚到后面去吧!

”(《钱家骏日记》)材料表明作者当时看到了

A.共和取代帝制的现实B.袁世凯军阀统治的彻底失败

C.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D.解放战争即将赢得全国胜利

24、某报纸报道:

“(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A.欢呼新政权的产生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

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反应苏联的官方态度

25、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

“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26、时任山东范县党委第一书记的谢惠玉说:

“到那时: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为建立此“新乐园”,全国开展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

27、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28、刘少奇的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

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这里的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主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

29、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

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30、有学者认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

31、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和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A.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C.前者对所有公民开放,后者基于等级选出

D.前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后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

32、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政治有相似之处。

其相似之处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33、《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一条规定,经济活动中缔结契约,“其所用的法定语言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

这一条款的规定

A.维护了平民应有的立法权B.确立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

C.提高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D.适应帝国境内民族间贸易发展

34、“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

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它是唯一而一同的法,永恒而不可改变,约束所有时代的所有民族。

”此材料体现的是

A.社会契约论B.民权平等说C.理性主义D.自然法精神

35、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D.议会与国王在权力上实现了分权

36、魏源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

“国立宰辅大臣,共商事务。

国家费用,先与乡绅会议,而后征纳。

……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

对此评论最为恰当的是

A.魏源对君主立宪的运作机制作了较真实叙述

B.魏源对中英的政治制度作了相应的对比

C.魏源未能抓住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

D.魏源主张中国应效法英国君主立宪体制

37、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

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

《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多在议会通过的。

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

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尚待完善B.王在议会王在法上

C.君主专制影响尚存D.国王意志影响立法

38、四位同学讨论西方民主制度,其中最有道理的是

A.甲:

现代民主制度渊源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B.乙:

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启了现代民主制先河

C.丙:

美国分权制衡模式是民主共和唯一蓝本

D.丁:

西方民主制是人类文明遗产的继承发展

3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两部文献都

①颁布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②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是该国首部资产阶级宪法;

④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0、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

这说明()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

Ⅱ、非选择题(60分)

41、(13分)历史“面面观”

史学界有人认为,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时代,“弱宋”几乎成了这个王朝的代名词。

但也有许多学者主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时代。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造成“弱宋”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你是否同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时代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7分)

42、(32分)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

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

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

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

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

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

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

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试从形成途径、主权状态、首领产生标准和文化认同四个方面来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

(8分)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

胡适更是大声疾呼: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

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

(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3)阅读上表,分阶段概括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

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各个阶段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背景。

(12分)

选做题部分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

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

“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

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

“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

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5分)

44、(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是选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一段文字。

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代表们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据材料概括《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关于人权和公民权的主张,(5分)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仿照示例续写内容。

【示例】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

【仿写】颁布《人权宣言》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一战前)温斯顿·

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

“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到法国被德国吃掉。

„„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

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材料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

他说:

“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

(1)在材料一二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9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

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

伏尔泰曾写道: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牛顿说:

“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玉溪一中2017-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选择题

1-5CBBCD6-10DBBBA11-15BCBAA16-20ACBCA

21-25BDDBC26-30DAADD31-35DABDB36-40CADCB

41、(共13分)

(1)水平1:

能举出“弱宋”的具体表现,且原因分析到位。

(表现2分,原因分析4分,共6分)

如:

“弱宋”的表现——宋朝不是大一统的王朝,始终与多民族政权并立;

边境安全存隐患,长期通过“金钱换和平”的下策(澶渊之盟、绍兴和议);

两宋最终分别被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任意两点,各1分)

“弱宋”的原因分析——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杯酒释兵权”,解除将军将领兵权;

以“重文轻武”为国策,防范武将,建立文官体制;

内重外轻、更戍法等,形成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为缓解边境安全隐患,长期通过“金钱换和平”的策略,加重政府开支;

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加剧了“弱宋”局面。

(任意两点,各2分)

(2)水平1:

基于题意的观点进行判断,并理由充分。

同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时代的观点。

理由:

宋朝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从科技方面看,有“三大发明”及沈括的《十二气历》;

从思想文化方面看,理学达到儒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司马光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宋词的繁荣;

另外,如文官体制及士大夫(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等。

(4分)宋朝是中国的“经济革命”时代,表现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的诸多表现:

三大贸易港、市舶司、番市番坊等,与亚非各国交往频繁。

(3分)

又如:

不同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时代的观点。

三大发明等科技发明依然是传统科技,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的近代科技有本质不同;

理学虽然是儒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但根本上说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是儒学的复兴,与西方文艺复兴是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新思想也有本质区别。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繁荣,但未出现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经济大发展,因此不能称之为“经济革命”。

水平2:

基于题意的观点进行判断,但说明理由不够充分。

(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水平3:

仅对观点进行判断,无理由说明。

(0分)

42、32分

(1)

希腊城邦

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自下而上/村落聚合而成

自上而下/分封而成(2分)

主权状态

完整

不完整(2分)

首领产生标准

才干、品德

血缘关系/世袭(2分)

文化认同

侍奉同一保护神

尊奉周天子/礼乐制度(2分)

(2)核心主张:

民族主义,主张建立完整的民族国家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2分)自由主义,认为个人的自由权利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

(2分)

民族主义的原因:

①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团结全民族的力量才能谋求民族独立;

(2分)②维新派认为近代欧美因民族主义而强大。

自由主义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有名无实;

②陈独秀和胡适等人认为专制制度和专制思想是中国落后的主因;

③陈独秀和胡适等人认为民主、自由导致西方的繁荣发达。

(1点2分,2点即可。

4分)

(3)第一种划分:

6-13世纪、14-17世纪早期(或17世纪早期)、17世纪晚期-18世纪,

第二中划分:

6-13世纪、14-18世纪,或6-13世纪、17世纪-18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