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187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

①强调民主,尊重学生。

②强调对话式心态,实行互动教学。

教师与学生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

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③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探索创新。

③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

①要明确高等学校的培养能力的任务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

②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③提倡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难度,由知识的广度求深度,促进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激发学生克服困难。

④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①教师要通晓所教学科的理论,了解有关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需要,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际需要相联系,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掌握理论;

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指导实习和实践;

③引导学生了解现实,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形成对职业和专业的正确见解和信念。

⑤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

a.直观性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b.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归纳:

个别到一般;

演绎:

一般到个别;

类比:

个别到个别)。

⑥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

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提出,要求:

a.坚持培养目标,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面向全体,孔子提出“有教无类”;

b.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⑦博与专相结合

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包括专业教育(纯粹)和通识教育(深井教育);

a.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

b.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⑧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a.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

b.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

c.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上述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它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论述题:

结合你所任教的学科和专业,对教学原则八条中的2~3条进行评述。

a.什么是教学原则;

b.教学原则体系的具体内容;

c.选择其中2~3条,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进行论述。

Part2 高校教学过程

1.教学要素P124: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和教学环境。

2.教学过程实质:

认识过程说、认识-交往说和多种活动并存的多本质说。

3.教学过程P125: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4.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三性)P125-128:

特殊性,双边性和发展性。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①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不是尚未发现的事物或真理,主要是书本知识,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

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认识活动有所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程;

③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

(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②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③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

①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其逐步深入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②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③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

④师生交往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对人的影响之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都可以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5.高校教学过程特点P129-130:

①专业性:

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是以专业作为基本教育单位进行的,是通过学习专业性的间接经验而实现的,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展开的;

②独立性:

就师生双边活动的关系而言,独立性体现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

③创造性:

就认识活动的结果而言,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有所研究有所创造的过程;

④实践性:

从教学过程完成之后与社会实践阶段的衔接关系来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Part3高校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P148:

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2.高校教学方法特殊性P148:

(1)师生共同控制知识的传递;

(2)师生双方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随学生年级升高,学的成分增加,而教的成分递减;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

3.高校基本的教学方法P149-150:

①以语言传递教学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②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

③以学生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练习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讲授法:

最基本、最常规和最有效,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内容,教学效率高;

缺点:

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

①明确的目的性;

②内容的科学性;

③内容的逻辑性;

④语言的感染性。

问答法:

亦称答辩法、谈话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巩固已知获得新知。

①精心设计问题;

②问题必须表达清楚、准确、简明扼要;

③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④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讨论法:

亦称辩论法,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一定问题经过一定准备,在课堂上或小组里各抒己见、互相争辩。

演示法:

亦称现场教学法,指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向学生做示范,说明或印证所教知识,该法始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参观法: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到课外、校外的现场观察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以获取新知巩固已知。

练习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根据教学需要所设计出来的问题,以深化和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各种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方式。

4.高校其他的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方法)P154:

①案例法:

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

②发现教学法:

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

③程序教学法: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金纳提出;

④习明纳尔法;

⑤网络教学法。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P159:

每一种方法都有它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机械地应用到所有具体教学中去,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P160:

①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②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④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⑤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

Part4高校教学组织形式及环节

1.教学组织形式P140:

为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诸要素(人员、时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方式和工作形态,包括教学活动的规模、师生活动形式、教学活动时间和教学活动场所。

2.教学组织形式类型 P140-142:

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制和远程授课,其中,班级授课制和个别教学是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将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班级,由教师按固定的课程计划分科实施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各类各级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优点:

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

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③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①不能充分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个别教学:

教师对单个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反过来成了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远程授课: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视广播等视听技术来传递教育教学信息,实现不同地点实时的、交互的、有选择性的教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开先河。

3.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P143:

小规模化、短学程化和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4.高校教学三大环节:

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

5.从教师角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评估):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辅导答疑、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

6.从学生角度,学习的基本环节(学生成绩检查方式):

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独立作业、解决疑难、自我检查与小结等。

7.备课(论述题)P144:

教师为教学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环节,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备课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1)备教材: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注意广泛阅读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2)备学生:

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3)备方法:

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8.上课:

评价上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述清晰和气氛活跃。

①目标明确。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什么内容和方法,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内容正确。

一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教师的技能和行为必须是符合规范的,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应当及时加以纠正。

③方法得当。

虽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教师还是应当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的目的与认为、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条件等),并创造性的加以运用,力图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④表述清晰。

一方面,要根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次序分明;

另一方面,讲课时要做到语音语速适当、板书规范。

⑤气氛活跃。

课堂教学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做到动口动手又动脑。

Part5 高校教学内容(课程)

1.课程P113-114:

指教学科目、教学活动及其安排、进程的总和。

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

)。

2.高校课程特征P114:

①专业性(高等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开始专门化课程);

②探究性(须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高深的、专门化的文化科学知识);

③前沿性(把大学生引向专门领域文化、科研的最新前沿)。

3.高校课程结构(补充)P114-117: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具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层次结构):

普通教育课程;

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横向结构: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4.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②量力性原则(难度为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所及),③满足性原则(内容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产生成就感),④过程性原则(提供锻炼学生技能、发展智力和品德的经验过程),⑤经济性原则(充分使用现有资源,考虑资源使用的简化和节约)

5.高校课程文件P119-121:

①课程方案(教学计划):

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含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的分配;

学分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高校逐步推行学分制;

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

②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包括说明部分(阐明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科书编选依据、教学方法提示)、正文部分(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教学内容、基本论点和教学时数,练习、作业、实验等主要教学环节)和附录部分(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6.教学材料(教材)P121:

含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是课程内容的直接表达,也是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教材就是教科书(×

7.高校课程资源P122:

除教材外,还包括学术著作、习题集、思考题集、习题答案、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参考书目、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

选中了的资源即为教学材料。

8.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补充):

①课程内容综合化;

②课程性质职业化;

③课程方向人文化。

Part6 高校教师和学生

1.教师P189:

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其特征:

本质特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和形式特征(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3.教师角色P189-190:

①传授者的角色;

②管理者的角色;

③代理人的角色。

4.教师角色特征P190:

①具有综合职能的社会角色,集合了多种其他社会角色的职能;

②具有专业特点的社会角色(a.专门知识技能、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b.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c.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

③具有特殊地位的职业角色。

5.高校教师价值(3基本任务或3职能)P192-193:

①教学: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②科研:

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③服务社会:

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6.如承担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P192-193:

①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

②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

③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高校教师劳动特点P194-196:

①复杂性,决定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a.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决定;

b.由其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

c.体现在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

②创造性,决定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③示范性,决定教师要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a.学生向师性决定教师劳动示范性;

b.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劳动示范性);

④群体性,决定教师应有高度协作意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学生的向师性决定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8.教师教育情意P198:

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

4方面:

①教育理想(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是推动教师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巨大动力);

②教育情操(教师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理智型的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

③教育性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

④教师自我(教师对其工作的自我体认与自我反思)。

9.高校教师素质(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P197: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是由教师的地位、性质、劳动特点及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决定的。

①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②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③文化知识素质(具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

④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

⑤身心素质【a.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

b.心理素质(开朗的心胸、愉快的情绪、顽强的毅力)】。

10.教师必需的教学能力主要有:

①教学设计的能力(掌握运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②教学实施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教育机智)③学业检查评价能力(设计评价目标和标准的能力、收集评价资料的能力、选择和运用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能力、分析评价结果的能力、反馈矫正的能力等)④终身学习的能力⑤反思教育的能力⑥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

11.高校教师权利P201-202:

①教育教学权;

②科学研究权;

③管理学生权;

④获取报酬权;

⑤民主管理权;

⑥进修培训权。

12.高校教师资格认定P203-204:

对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4方面要求【①必须是中国公民,且遵守我国法律(先决条件);

②热爱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③具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必备条件);

④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生学历或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有认定资格。

13.大学生(高等教育对象)的身心特殊性P86-87:

①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②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

③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

④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

⑤面对的压力较大;

⑥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

14.高校师生关系(补充):

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联系而结成的关系;

3表现:

①社会学意义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建立的工作、组织关系);

②心理学意义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建立的认知、情感关系);

③伦理学意义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建立的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关系,依靠责任感和义务感巩固)。

15.高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途径(补充):

①认识和理解学生;

②树立威信,提高业务素质,完善人格;

③让学生积极参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Part7 高校科学研究

1.科学研究P166-167:

高校的重要活动,是实现高校三大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

重点大学(加大科研数量);

本科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专科及师资薄弱院校(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

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校科研科从19世纪初算起;

德国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首开大学科学研究的先河;

洪堡(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180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教育部长),洪堡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学术自由);

从洪堡开始,出现教自由和学自由。

2.科学研究在高校中作用P169-172:

①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学科发展的基础;

⑤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⑥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3.高校教育研究内容P177:

①教育对象;

②教学内容;

③教学方法;

④教学组织形式;

⑤教学管理制度。

4.高校开展教育研究的意义P177:

只有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5.科学研究起点P178:

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6.高校科研管理方法与形式P184:

①激励法(有经济激励、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组织激励等);

②计量法(运用数学的方法对高校科研进行量化的管理);

③权利控制法;

④专家评议法

7.高校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②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按比例发展原则;

③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攻关、分工协作、课题组);

④计划选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学校、教师三者利益有机地协调)

Part8 高校发展的社会基础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44-48:

(2规2影1促1建)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强大的、广泛和深刻的作用,对高等教育发展同样不能例外,6作用:

①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人才的培养、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方式的选择,均以是否有利于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秩序为依据);

②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社会的阶级关系,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地位,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或价值目标);

③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④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a.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思想;

b.主流意识形态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相当明显的作用);

⑤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a.扩大高等教育机会;

b.调整教育结构;

c.改革高校入学制度);

⑥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a.举办高等教育机构;

b.规范社会高等教育机构)。

2.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P53-54:

①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②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决策(P28-29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如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③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④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3.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64-66:

①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

②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基础教育也称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一般指中小学教育。

4.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