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7186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

《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docx

调火工MicrosoftWord文档

热调班培训资料

概述

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至高温可以炼成焦炭,这一过程即炼焦过程也称为煤的干馏过程,一般根据煤源、生产目的的不同分为低温炼焦(500~550oC)、中温炼焦(600~800oC)和高温炼焦(900~1050oC)。

随着成焦温度的不同,产品的产率、组成和质量有很大不同。

我公司所使用的工艺为以生产冶金焦为主的高温炼焦工艺,焦炉调火是本生产工艺的一个重要岗位。

生产流程简述:

由备煤车间来的洗精煤,由输煤皮带运入煤塔,侧装煤车行至捣固煤塔下方,由摇动给料机连续逐层给料,用移动捣固机逐层捣实、捣平、捣满,然后将捣好的煤饼从机侧装入炭化室。

煤饼在950~1050℃的温度下高温干馏,经过一定时间后,成熟的焦炭被推焦车推焦后,经拦焦车导焦栅推出落入熄焦车内,由熄焦车送至熄焦塔用水喷洒熄焦,熄焦后的焦炭由熄焦车送至凉焦台,经补充熄焦、凉焦后,由刮板放焦机放至皮带送筛焦楼。

煤在干馏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经炭化室顶部、上升管、桥管汇入集气管。

在桥管和集气管处用压力为0.25~0.3MPa,温度为75~78℃的循环氨水喷洒冷却,使650~700℃的荒煤气冷却至90℃以下,再经吸气弯管和吸气管抽吸至冷鼓工序。

在集气管内冷凝下来的焦油和氨水经焦油盒、吸气主管、气液分离器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焦炉加热用回炉煤气由外管送至焦炉,经煤气总管、煤气预热器、回炉煤气主管、煤气支管进入各燃烧室,在燃烧室内与经过蓄热室预热的空气混合燃烧,混合后的煤气、空气在燃烧室由于部分废气循环,使火焰加长,使高向加热更加均匀合理,燃烧烟气温度可达~1200℃,燃烧后的废气经跨越孔、立火道、斜道,在蓄热室与格子砖换热后经分烟道、总烟道,最后从烟囱排出。

装煤过程中逸散的荒煤气由炉顶设的导烟车抽吸至车上的燃烧室燃烧,燃烧后的废气送入地面除尘站进行处理。

热调班岗位职责

1、负责焦炉调火工作

①负责落实加热制度,做好调温工作,保证焦饼上、下、机、焦各点均匀成熟。

②负责按规定(焦炉工艺系统验查制度)测量和调节各项温度、压力(9温5压),并保证测量与记录的正确和齐全。

③负责维护好加热系统和交换系统,保证交换、加热系统能正常运行。

④负责定期检查蓄热室、斜道区、炭化室、小烟道等处砌砖的损坏和漏气情况,并作好记录。

2、负责护炉铁件的维护和炉门修理工作

①负责对护炉铁件的检查、清扫、加油润滑,定期测量、分析、调节,并记录数据归档。

②负责炉门的检修。

③负责维护护炉铁件的完整,如有损坏及时进行更换。

3、负责焦炉的热修工作

①负责焦炉各部位的检查、抹补、喷补,精心维护好炉体,保证炉体的严密。

②负责做好焦炉检查、修补的原始记录。

4、负责集气管清扫及集气系统设备维护工作

①负责清扫集气管,保证荒煤气排出畅通无阻。

②负责清扫焦油盒里的焦油,保证氨水排出畅通。

③维护与集气管相连接的氨水阀门、考克,保证灵活、清洁,每周必须活动、加油。

调火工操作细则

温度压力测量制度

编号

项目

测量周期

备注

1

直行温度

每班测量四次(三班测温工)

白班调火工每周检测三次

2

全炉横排温度

每月测量一次

画横排曲线,进行细调

3

小烟道温度

每两周测量一次

4

炉头温度

每两周一次

特殊情况增加测量次数

5

炉顶空间温度

每季度测量一次

强化生产时增加测量次数

6

冷却温度

冬夏各测一次

7

蓄热室温度

每月测两次

强化生产时每周测一次

8

看火孔压力

每月测量一次

标准火道看火孔

9

蓄热室顶部吸力

每月测量一次

10

炭化室底部压力

每季度测量一次

11

空气过剩系数

每周两次

12

进风门断面开度

每月随同看火孔压力测一次

交换机工溜烟道检查

13

废气瓣翻板开度

每天检查一次

交换机工溜烟道检查

14

炉顶看火

每天一次

15

观察焦饼

每天一次

交换机工随时注意观察

温度制度和压力制度的制定

为使焦炉达到稳产、优质,低耗、长寿的目的,要求各炭化室的焦饼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沿长向和高向均匀成熟。

为保证焦炭均匀成熟,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焦炉加热制度。

焦炉加热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压力制度与煤气流量和空气量的供给等。

温度制度指直行温度、横排温度、炉头温度、蓄热室顶部温度、小烟道温度、炉顶空间温度等。

压力制度指炭化室底部压力、看火孔压力、蓄热室顶部吸力和总、分烟道吸力等。

一、温度制度的确定

1、标准温度与直行温度

焦炉燃烧室的火道数量较多,为了均匀加热和便于检查、控制,每个燃烧室的机、焦两侧各选择一个火道作为测温火道。

其温度分别代表机、焦两侧温度,这两个火道称为测温火道或标准火道。

其所测得实际温度称直行温度

标准火道一般选机侧中部和焦侧中部火道,选择时应考虑单、双数火道均能测到,但要避开导烟车轨道和纵拉条。

标准温度是指机、焦侧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控制值,是在规定结焦时间内保证焦饼成熟的主要温度指标。

在确定焦炉的标准温度时,虽然可用有关公式进行计算,但因为运算比较复杂而且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一般参考已投产的同类型焦炉的生产实践资料来定,然后根据实际测量的焦饼中心温度进行较正。

标准温度除与炉型有关外,还与配煤水分、加热煤气种类有关。

当配煤水分(高于6%时)每增加1%,标准温度应增加5~7℃。

在同一结焦时间内火道温度每改变10℃。

焦饼中心温度相应改变25~30℃

在任何结焦时间下,对于硅砖焦炉,确定的标准温度应使焦炉各立火道的温度不超过1450℃。

因为燃烧室的最高温度在距立火道底1米左右处,而且比立火道底温度高100~150℃。

考虑到炉温波动,测量仪器的误差及测量的误差等因素,故立火道底部温度应控制在比硅砖荷重软化点(1650℃)低150~200℃,即不超过1450℃才是安全的,对于粘土砖焦炉,虽然其耐火度与硅砖差不多,但因荷重软化点比硅砖低得多,而且当炉温较高时炭化室墙面容易产生卷边、翘角等现象而损坏炉体。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直行平均温度不宜超过1100℃,

燃烧室温度在结焦周期内和交换间隔时间内,总是有规律地变化着。

在结焦周期内,其它条件不变,燃烧室温度随着相邻两炭化室所处结焦过程不同而有所差别。

火道温度始终随着装煤、结焦、出焦而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变化着。

其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及其出现的时间间隔与炉型、结焦时间、入炉煤水分、推焦顺序、检修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结焦时间越长,燃烧室温度随装煤和推焦的变化越平缓,但波动幅度变大,直行温度均匀性稳定性将会变坏。

考虑到结焦过程对火道温度的影响。

应以各火道的昼夜平均温度计算的均匀系数来考核直行温度均匀性。

在交换间隔时间内,下降气流火道温度在交换初期迅速下降,然后逐渐减慢,这是因为原上升气流的火道温度在交换前达到最高温度,此时立火道与炭化室墙面的温差最大,传热很快,另外,在交换初期,从上升侧过到下降侧的废气温度较低,因此这时下降气流的温度下降较快。

随着废气温度的逐渐升高和向炭化室传热减慢,使温度下降速度逐渐减小。

影响下降气流火道温度下降值的因素有结焦时间、空气系数、除碳空气量,配合煤水分以及相邻炭化室所处结焦过程等。

因此,当焦炉的结焦时间、加热制度以及季节改变时应重新测量火道温度的下降值(冷却温度)。

2、横排温度

同一燃烧室的各火道温度,称为横排温度。

炭化室宽度由机侧往焦侧逐渐增加,装煤量也逐渐增加。

为保证焦饼沿炭化室长向同时成熟,每个燃烧室各火道温度,应当由机侧向焦侧逐渐增高,要求从机侧第2火道至焦侧第2火道的温度应均匀上升。

捣固焦炉固机焦侧煤饼一致,可不考虑温差。

3、边火道温度

从焦炉加热与砌体完整性来看,边火道处于最不利的部位。

往往由于供热不足或提前摘炉门等原因,造成边火道温度过低,使炉头部位的焦炭不能按时成熟,且易造成推焦困难,使装煤后炭化室炉头部位墙面温度降到硅砖晶形转化点以下,逐渐造成砌体破坏。

因此要保持合理的边火道温度值。

一般要求边火道最好不低于标准火道温度100℃,正常结焦时间下最低不低于1100℃。

4、蓄热室项部温度

为防止因蓄热室高温而将格子砖烧熔,应严格控制蓄热室温度。

对于硅砖蓄热室,其顶部温度应控制在1320℃以下,对于粘土砖蓄热室,其顶部温度应控制在1250℃以下。

蓄热室温度在正常情况下与炉型、结焦时间、空气系数和除碳空气量等有关。

对于双联火道焦炉来说,蓄热室顶部温度为立火道温度的87~90%,大约差150℃。

对于两分式焦炉,因废气路程较长,又不受上升气流火道传热的影响,所以废气温度较低,蓄热室顶部温度相应也低,一般为立火道温度的82~85%,大约差200℃。

5、小烟道温度

小烟道温度即废气排出温度,它决定于蓄热室格子砖型式,蓄热面积、炉体状态和调火操作等。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小烟道温度随着结焦时间缩短而提高,为了避免焦炉基础顶板和交换开闭器过热以及提高焦炉热效率,当用焦护煤气加热时,小烟道温度不应超过450℃。

当用高炉煤气加热时不应超过400℃。

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350℃。

为保持烟囱应有的吸力,小烟道温度不应低于250℃。

6、炉顶空间温度

炉顶空间温度是指炭化室顶部空间荒煤气温度。

炉顶空间温度宜控制在800±30℃,且应不超过850℃。

炉顶空间温度与炉体结构、装煤,平煤、调火操作以及配煤比等因素有关。

它对化学产品产率与质量以及炉顶石墨生长有直接影响。

7、焦饼中心温度

焦饼中心温度是焦炭成熟的指标。

一般生产中焦饼中心温度达到1000±50℃时焦饼已成熟。

对于某些厂因配煤或高炉有特殊要求时,焦饼中心最终温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焦饼温度的均匀性是考核焦炉结构与加热制度完善程度的重要方面,因此焦饼各点温度应尽量一致。

二、压力制度的确定

为了保证焦炉正常加热并延长焦炉使用寿命,必须制定正确的压力制度,以确保整个结焦时间内煤气只能由炭化室流向加热系统,而且炭化室不吸入外界空气。

压力制度确定的基本原则:

焦炉的炭化室与燃烧室仅一墙之隔,由于炭化室墙砖缝的存在,当集气管压力过小时,只能在结焦前半期内气体由炭化室漏入燃烧系统内;而在结焦末期则燃烧系统废气将漏入炭化室内,当炭化室负压时,空气可能由外部吸入炭化室。

在这种情况下,当结焦初期荒煤气通过灼热的炉墙分解产生石墨,逐渐沉积在砖缝中,将砖缝和裂缝堵塞。

在结焦末期燃烧系统中废气(其中有剩余氧气)通过砖缝等进入炭化室,首先将砖缝中所沉积的石墨烧掉,因此炭化室墙始终是不严密的。

由于空气漏入炭化室,使炉内焦炭燃烧,这不但增加了焦炭灰分,而且焦炭燃烧后的灰分在高温下将侵蚀炉墙砖,造成炉体损坏。

另外,混入的空气会烧掉一部分荒煤气,使化学产品的产量减少和煤气发热值降低,还会使焦油中游离碳增加。

此外,在炭化室严密状态不好时,结焦初期总有大量荒煤气漏入燃烧系统,从而会影响正常的调火工作。

如果控制炭化室内的压力始终保持荒煤气由炭化室流向燃烧室,就能避免烧掉沉积在砖缝、裂缝中的石墨,而保持炉体的严密性,从而避免了上述恶果。

但炭化室内压力也不应过高,过高会使荒煤气从炉门及其它不严密处漏入大气,致使炉门冒烟着火烧坏护炉设备,又恶化操作环境。

因此,在确定压力制度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a、炭化室底部压力在任何情况下(包括正常操作,改变结焦时间加热等)均应大于相邻同标高的燃烧系统压力和大气压力。

b、在同一结焦时间内,燃烧系统高度方向压力的分布应保持稳定。

1、集气管压力

集气管内各点压力是不相同的,边部炭化室底部压力比吸气管下的炭化室底部压力大,其压差近似于集气管中压差,即吸气管正下方的炭化室底部压力(结焦末期)在全炉各炭化室中为最小。

炭化室内气体的压力,在结焦周期内的变化是很大的,靠近炭化室墙处煤料在装煤后约半小时,温度升高到400-500℃形成胶质层,阻碍着气体的逸出,此时其压力最高可达几百帕,甚至超过一千帕,当墙面附近煤层形成半焦后则压力迅速下降,直至出焦,其压力基本不变。

因此集气管压力是根据吸气管正下方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低于5Pa来确定的。

在未测炭化室底部压力前,集气管的压力。

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P集=5+12H

式中P集~集气管压力Pa。

H--从炭化室底到集气管测压点的高度,m

12--当荒煤气平均温度800℃时,每米高度产生的浮力,Pa

集气管的压力初步确定后,再根据吸气管正下方炭化室底部压力在推焦前半小时是否达到5Pa而进行调整。

调整时应当考虑到集气管压力的波动值,就是当集气管压力最低时也能保证吸气管正下方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低干5Pa。

新开工的焦炉集气管压力应比正常生产时大30-50Pa,以便使砖缝尽快地被石墨密封,生产一周后,通过对燃烧室的检查,如炭化室无明显窜漏,集气管可尽快恢复到正常生产时的压力。

集气管的压力在冬天和夏天应保持不同的数值,其差值为10--20Pa。

在冬天集气管压力应大些,夏天可小些。

差值的大小与冬夏的平均温差、炭化室底部到集气管测点间的距离有关。

2、看火孔压力

在实际操作中,以控制看火孔压力为基准来确定燃烧系统的各点压力是比较方便的,在各种周转时间看火孔压力均应保持0~5Pa。

如果看过孔压力过大,不便于观察火焰和测量温度,而且炉顶散热也多,使上部横拉条温度升高;如果压力过小即负压过大,冷空气被吸入燃烧系统,使得火焰燃烧不正常,看火孔压力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⑴边火道温度:

因边火道温度与压力制度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贫煤气加热时影响较大,如果边火道温度较低,在1100℃以下时,可控制看火压力偏高些(10Pa或更高些)。

这样蓄热室顶吸力也有所降低,可减少由封墙漏入的冷空气,使边火道温度提高(主要指炭化室高6m焦炉)。

⑵炉顶横拉条的温度:

如果横拉条平均温度在350~400℃时,可降低看火压力,让看火孔保持负压(0~5Pa),以降低拉条温度。

对双联火道的焦炉,同一燃烧室的各同向气流看火孔压力是接近的,只要控制下降气流看火孔压力为零即可。

3、蓄热室顶部吸力

蓄热室顶部吸力与看火孔压力是相关的。

蓄热室项部至看火孔之间的距离越大,燃烧室和斜道阻力越小,则上升气流蓄热室顶部的吸力就越大。

一般大型焦炉蓄热室顶部的吸力大于30Pa,中、小型焦炉不低于20Pa。

看火孔压力一定,结焦时间延长(即供给焦炉的气量减少)时。

燃烧室和斜道的阻力必然减少,上升气流蓄热室顶部的吸力必然增加,这样通过封墙漏入的空气量就要增加,特别是贫煤气加热的对炉头温度影响很大,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实际操作中宁可使看火孔正压增加,也不改变蓄热室顶部的吸力。

4、分烟道吸力

分烟道吸力的波动会直接影响蓄热室顶部吸力,在交换的初期至交换末期,因受蓄热室废气温度变化的影响,蓄热室顶部吸力总是由大到小的变化。

为保持蓄热室顶部吸力不变,就应调节分烟道吸力,即控制的分烟道吸力大小应尽量使热室顶部吸力稳定。

各项温度和压力的测量

焦炉各项温度和压力的准确测量是对现行加热制度进行检查的必要的手段,也为加热制度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一、各项温度的测量

1、焦饼中心温度的测量

测量焦饼中心温度是为了确定某一结焦时间下合理的标准温度,以及检查焦饼沿炭化室长向和高向成熟的均匀情况,焦饼中心温度是焦炭成熟的指标,焦饼各点温度应尽量一致。

焦饼中心温度是从机、焦两侧装煤孔沿炭化室中心垂直插入不同长度的钢管测量的,钢管直径50--60mm,长度从炉顶面算起,分别距炭化室底之上600mm,距焦线600mm以及这二点中一点。

管要直并要清洁,管端缩口焊成尖端不能漏气。

测量时选择加热正常的炉号,打开上升管盖。

在装煤孔中测量煤线,换上特制的装煤孔盖,将准备好的钢管插入其中,要求所有的钢管均垂直地位于炭化室中心线上。

通常,推焦前4小时开始测量,每小时测量一次,至推焦前2小时每0.5小时测一次,推焦前30分钟测量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测量的两侧中部两点温度的平均值即为焦饼中心温度。

并求出两侧焦饼上下温度差。

在最后一次测焦饼温度的同时测相邻两燃烧室的横排温度,记录当时的加热制度,拔出钢管后测焦线。

焦炭推出后测炭化室墙面温度。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焦饼中心温度一季度测量一次。

当更换加热煤气,改变结焦时间,配煤比变动较大,需要调整标准火道温度及机焦侧温差时,应测量焦饼中心温。

测温可用热电偶和光学高温计。

2、炭化室墙面温度测量

炭化室墙面温度一般与焦饼中心温度同时测量,间接观察燃烧室上下温度分布情况。

推焦后关好两侧炉门,打开上升管盖。

用高温计测量与焦饼中心温度相同高度的炭化室墙面温度。

测量时,除测温的装煤孔盖打开外其它炉盖应关好。

3、直行温度测量

测量直行温度是为了检查焦炉沿纵长方向各燃烧室温度的均匀性和全炉温度的稳定性。

直行温度的测温火道一般选在机、焦两侧的中部。

同时还考虑到单双数火道均能测到以及避开导烟车轨道和纵拉条等。

测温位置在下降气流火道底部火嘴和鼻梁砖间的大砖。

在换向后5分钟(或10分钟)开始测量,一般由焦侧交换机室端开始测量,由机侧返回,在两个交换时间内测完,测温顺序应固定不变,测量速度应均匀。

直行温度每隔4小时按规定时间测量一次,每次将测量结果按各侧在交换后不同时间测量的温度分别加冷却温度校正值。

换算成交换后20秒的温度值。

并分别计算出机焦侧的全炉平均温度。

将一昼夜所测得的各个燃烧室机焦侧的温度分别计算平均值。

并求出与机焦侧昼夜平均温度的差,其差值大于20℃以上的为不合格测温火道,边炉大于30℃的为不合格火道:

直行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均匀系数和安定系数来考核。

焦炉沿纵长方向各燃烧室昼夜平均温度的均匀性,用均匀系数K均表示。

K均=

(M-A机)+(M-A焦)

2M

式中M--焦炉燃烧室数

A机,A焦~分别表示机焦侧不合格火道数。

直行温度的稳定性用安定系数K安来表示。

K安=

2N-(A机+A焦)

2N

式中N--昼夜全炉测温次数,

A机,A焦~分别表示各次测温机焦侧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土7℃以上的次数。

4、冷却温度测量

冷却温度是下降气流立火道温度在换向间隔时间内的下降值,冷却温度的测量是为了将交换后不同时间测定的立火道温度换算为交换20秒的温度,以便比较全炉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及防止超过焦炉的允许温度即1450℃。

冷却温度必须在焦炉正常操作和在加热制度稳定的条件下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不得改变加热煤气流量,烟道吸力,进风门开度以及提前或延迟推焦等。

当采用9~2或2~1推焦顺序时,应选择8~10个加热正常的相连的燃烧室;当采用5~2顺序时选择4~6个相连的燃烧室,分别在机焦侧测温火道进行测量。

因为这些燃烧室相邻的炭化室处于不同的结焦时间,测出后的平均值才具有代表性。

测量分机、焦侧进行,换向后20秒开始,以后每分钟测一次,直至下次换向前2~3分钟为止,将测量结果分机、焦侧,按同一测量时间的温度计算平均值,换向后每分钟的平均温度与换向后20秒时平均温度的差值即为该分钟的温度下降量,以换向时间和温度下降量为坐标,分别绘出机、焦侧光滑曲线,称冷却曲线,按直行温度的测量顺序与速度将全炉划分几段,并按各区测温时间由冷却曲线查出其冷却校正值。

生产中,当更换加热煤气种类、结焦时间或加热制度变化较大时应重测下降值,结焦时间稳定时每年检查不少于两次。

5、横排温度的测量

测量横排温度是为了检查沿燃烧室长向温度分布的合理性。

由于同一燃烧室相邻火道测量的时间相差极短,且只需了解同燃烧室各火道温度的相对均匀,所以不必考虑校正值。

为了避免交换后温度下降对测温的影响,每次按一定顺序进行测量,单号燃烧室由机侧开始测温,双号燃烧室由焦侧开始测温。

同时在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

每次测8~10排,8~10分钟测完。

为评定横排温度的好坏,将所测温度绘成横排曲线,然后将两个标准火道之间以机焦侧标准温度差为斜率引直线,此直线称为标准线并使偏离标准线20℃以上的火道数为不合格火道,并将此线延长到横排系数考虑范围。

要计算一个区(通常为10个燃烧室)或全炉的横排温度系数,就要绘制10排平均或全炉平均温度的横排曲线。

对10排平均温度横排曲线与标准线差超过土10℃以上的为不合格火道,对全炉平均温度横排曲线与标准线差超过土7℃以上的为不合格火道。

每次测量后计算横排温度系数来考核燃烧室横排温度均匀情况

横排温度系数=

考核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

考核火道数

每个燃烧室横排温度曲线是调节各燃烧室横排温度的依据。

10排平均温度及全炉平均温度横排曲线则可用来分析斜道调节砖与煤气喷嘴(或烧嘴)排列是否合理,蓄热室顶部吸力是否合适。

全炉横排温度的测量,每季度应不少于一次,焦炉煤气加热时,测量次数酌情增加。

6、边火道温度的测量

边火道温度在交换5分钟后开始测量,由交换机室端焦侧开始,从机侧返回,每次测量顺序应一致。

测量完毕后,分别计算出机焦侧的边火道平均温度(边炉除外)。

因边火道温度受外界影响较大:

所以在计算边火道温度均匀系数时,以每个边火道温度与平均温度差大于50℃为不合格,边炉不计系数。

边火道温度每半月至少测量一次。

边火道温度均匀系数=

测温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

测温火道数

7、蓄热室顶部温度的测量

蓄热室顶部温度的测量是为了检查蓄热室温度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蓄热室有无局部高温,漏火、下火等情况。

蓄热室温度测点一般选在最高温度处。

当用焦炉煤气加热时,测量上升气流蓄热室,交换后立即开始测量,因为这时温度最高(也可以在交换前5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测量后分别计算机焦侧的平均温度(端部蓄热室除外),并指出蓄热室的最高及最低温度。

一般情况下,每月测量一次。

当标准温度接近极限温度,或蓄热室已有下火等情况,炉体衰老,以及粘土砖蓄热室焦炉,均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

8、小烟道温度的测量

小烟道温度反映了蓄热室的热交换情况及下降气流废气量的分配,还可发现因炉体不严密而造成的漏火、下火等情况。

小烟道温度是在下降气流废气盘测温孔处测得的。

测量时将500℃温度计插入上升气流废气盘测温孔处,温度计插入深度应在小烟道全高的3/5处,全炉应一致,在下降气流交换前5~10分钟开始读数。

为减少测量误差,应先读数后拔出温度计。

小烟道温度一般每季度测量一次。

9、炉顶空间温度

炉顶空间温度指炭化室顶部空间荒煤气温度。

炉顶空间温度宜控制在800±30℃下并应不超过850℃。

炉顶空间温度与炉体结构、装煤、平煤、调火操作以及配煤比因素有关,它对化学产品产率和质量以及炉顶石墨生长有直接影响。

在正常结焦时间下,炉顶空间温度在结焦2/3时间测量,用热电偶插入靠近集气管侧的装煤孔或炉顶预留孔中,插入深度在炭化室顶与煤线之间,并位于炭化室的中心线上。

二、各项压力的测量

1、炭化室底部压力测量

炭化室底部压力是确定集气管压力的依据,在任何操作条件下,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应大于大气压力。

炭化室底部压力的测量是在机侧吸气管下方炭化室炉门上的测压孔进行的,测压管长1.2米,直径约13mm,插入炉内距炉墙20mm处,为使管子不被煤堵塞,应把插入炭化室的一端用石棉绳塞住,外端与压力表相连。

测量的最终结果在推焦前30分钟进行。

测量时,上升管蒸汽或高压氨水阀门应关严,不准打开上升管盖;当集气管采用分段管理时,应将关闭的桥管翻板打开,测量前用金属钎子将测压管透好。

当测得结果小于(或大于)5Pa时,应将集气管压力提高(或降低),使压力保持在5Pa,此时的集气管压力即为该结焦时间下应保持的集气管压力。

2、看火孔压力测量

燃烧系统的压力主要是根据看火孔压力来确定。

看火孔压力在下降气流测温火道测量,测量点在看火孔盖下150~200mm处。

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将测量胶管的一端与斜型微压计的正端相连,另一端与金属管相连,测量时注意防止装煤孔盖与看火孔盖烫坏胶皮管。

3、蓄热室顶部吸力的测量

测量蓄热室顶部吸力是调火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

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