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690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其中的关键字,一是“境”,二是“思”,三是“意”。

“境”字大约出现于汉末,是“竟”字的引申,表示“界”。

南北朝至唐代的佛经翻译过程中,以境对应佛学观念,如玄奘译:

“言五境者,即是眼等五根境界。

”即色、声、香、味、触为五境,境为识造,即境是由人的意识观想营造出来的,虽然没有实质形体,却可感可知。

唐代诗论采纳佛学概念的意蕴,也多用“境”字形容诗意空间。

诗歌是思维创造的产物,从感觉、意识、体验中产生,唐人以“境”来比拟诗歌的审美天地,还是很恰当的。

再说“思”字,思即构思,是有意而为的想象。

刘勰: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裁。

”王昌龄那段话点出作诗需经过“用思”“驰思”“思之于心”,最后成篇,正说明了构思是作诗为文的关键步骤。

“意”字同样继承了前代用法,远有《易传》“立象以尽意”,近有陆机“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刘勰“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在这些语境中,意相当于意识、意念、想法。

王昌龄《诗格》中频繁使用“意”字,皆不出此范围。

以上三个关键字的含义大体已明,再来看王昌龄的三境说。

物境指描写具体的物,比如山水诗创作,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基础,作山水诗是在心中重新描画山水,以思绪提炼山水的美丽,从而在诗中绘出山水之形。

情境,则是抒发欢乐悲愁的感情或情绪,先有所认知,再设身处地去想象,感同身受,就能深刻地传达出这些情。

意境与物境、情境并列,也说明意与物、情是并列关系。

只不过,物、情的所指非常明确,意的涵指范围却有些模糊,此处约等于物、情之外的意识活动。

仅从这一段话来看,物境是对实有的山水进行艺术化描写,侧重于景。

情境是对情感或情绪的描写,侧重于情。

意境传达的是思索,侧重在事理,要求真实不虚。

它们是根据诗歌抒写的内容来命名的,此处的意境确实不能统摄物境和情境,与后二者相比,意境并无明显的优越性。

“意境”从唐代发展至今,一直被建构,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塑造这个术语,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如果以王昌龄三境说中的“意境”为核心语境,那么,构成意境系统的语词单元,以及被意境整合了的同类词汇,都属于外延语境,是“意”与“境”的合理延伸与充分发挥,而被后人归入了一体化的“意境”。

当代学者们在建构意境理论史的时候,多数是六经注我的态度,按照自己对于意境的理解进行材料的取舍与归纳,经常把意境的源头上溯至先秦,并串联起魏晋六朝文论。

本文的关注重点则放在“意境”产生时的唐代,考察唐代诗人及文论家如何应用相关的语词和表达方式,进而判断后人采纳并推崇“意境”的合理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评价标准和工具概念的“意境”,在当今的艺术评论和批评中,是一个常见的词语。

B.在当代美学及艺术理论的研究中,“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核心范畴”,这一论断经常被作为很多论文、论著的理论起点。

C.有学者对意境理论的地位质疑,认为“境”“意境”“境界”等观念在中国诗学史上并不具有今天人们赋予它的那种重要的思想地位和历史影响。

D.“境”字,在南北朝至唐代的佛经翻译过程中,以境对应佛学观念,如玄奘译:

“言五境者,即是眼等五根境界”,当时并没有进入诗学评价的领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境”一词是唐代王昌龄《诗格》中首次运用的,经过历代的阐释、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B.佛学认为,境是由人的意识观想营造出来的,虽然没有实质形体,却可感可知。

这与“诗歌是思维创造的产物”是一致的,所以被唐人用来比拟诗歌的审美天地还是很恰当的。

C.“境”“思”“意”三个方面,各有所指,其含义差别明显;

同时王昌龄《诗格》中的“三境”,也各有侧重。

D.王昌龄认为山水诗的创作,先是自然山水“神之于心”,然后,再以思绪提炼,最后再在诗中描绘。

诗中的自然山水,并不等同于原先的自然山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意境”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并不突出,一些学者提出的“意境”理论不过是“学说神话”,作者从“意境”产生的时代入手,力求分析出“意境”在今天被人们推崇的合理性。

B.“意境”在当今的艺术批评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衡量作品优劣的主要标尺之一,一般来说“有意境则优,无意境则劣”。

C.“意境”产生于唐代是有其特殊的背景,佛经翻译事业的发达、各类艺术的繁荣兴盛、诗歌艺术成就的辉煌,为“意境”的出现、理解及阐释提供了保障。

D.在构建“意境”理论时,应该把意境的源头上溯至先秦,并串联起魏晋六朝文论,全面准确的对“意境”加以理解,对相关材料进行取舍与归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音

万芊

那年,银泾村的阿秀,在陈墩镇上读完初中后,靠在城里做科长的姨夫的帮助,进了国营棉纺一厂做了农民长期临时工。

阿秀,名为秀,人也长得秀,瓜子脸蛋,眼大大的,嘴小小的,稍一打扮,比那明星还明星,可一开口就露了馅:

她把“这里”说成了“该爿”,把“那里”说成了“给爿”,把“糖”说成了“同”。

跟她一起上班的女工,都是爱笑的,一听她说“该爿”就止不住笑,后来不知是谁,干脆不叫她阿秀叫“该爿”。

有一次,厂长听人唤她“该爿”她应着,很奇怪,问身边的人:

“好像厂里的工人名册上,没这人么。

”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有的女工止不住笑,还直唤妈。

因此,在厂里阿秀是从不轻易开口的,一门心思学技术干活。

阿秀手脚挺麻利,又吃得起苦,干起活来,常常一个顶两个,进厂没两年,车间主任就让她当了能管十来个人的工班长。

手下的人常常不服气,跟她较劲,可技术上谁也较不过她,只能取笑她的乡音,一时间,车间里到处是“该爿”、“给爿”的声音。

可阿秀一点也不往心里去,该做的照做,该管的照管,只是仍然从不轻易开口。

不料,阿秀的好景不长,厂里因销售不善,入不敷出,工资常一拖再拖,实在是难以维持,厂工会一班人,开始按厂长办公会的意见,做那些农民长期临时工离岗的思想工作,阿秀也在其中。

可阿秀死也不答应,哭着跟工会主席扳理:

“厂里好的时候,还不是靠伲‘该’些农民工撑着,干的活最多,拿的钱最少,可伲哪一天说过一句怨言?

为啥?

还不是因为伲把厂当成了自己的家。

正在这时,厂长派人来找阿秀,说是有一桩极其重要的外商接待任务让她去作陪,并派专人来指导阿秀化妆打扮。

可阿秀说啥也不肯打扮,说是随她意她就去,不随她意,她就不去。

厂长没法,只得随她的意,她去了,厂长的小轿车接去的。

厂里人见了,就开始说风凉话:

“‘该爿’长着这么漂亮的脸蛋,干啥都赚钱,干么非要赖在厂里呢,真是死脑筋。

三天以后,厂里开全厂大会,大家都没搞懂,阿秀竟陪着个老华侨坐在了主席台上。

会上,厂长让大家用最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华侨童先生讲话。

白发苍苍的童先生站进来,对着麦克风一开口,全场都笑了:

老华侨竟是一口拗舌的乡音,把“我”说成“伲”,把“这里”说成“该爿”,把“吃糖一样甜”说成“吃同一样甜”。

坐在前边的人这才发现老华侨说着说着已是热泪盈眶。

后来,厂里人才知道,老华侨童先生跟阿秀是同乡,也是银泾村人,五十年前在海外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

这次来,他确实非常有诚意地想与国棉一厂合作。

半个月的实地考察、谈判,基本上都谈妥了一应事宜,只待签字前的最后一轮谈判,只是半途中回了一次牵缠了他半个世纪的家乡时,他却伤心了:

故居依稀还在,可家里什么人也没有找到,原来跟厂里谈妥的投资事宜再也没心思谈了。

厂方没法,只得礼节性地设宴送别,可就在那晚宴上,老华侨竟与身边的小同乡阿秀“该爿”、“给爿”谈得少有的投机,阿秀那说话的神态,他越看越像记忆里的小阿姐,而阿秀的敬业精神,使童老隐约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再加上阿秀说起生产技术上的事竟一套一套的,满心欢喜,当场拍板,由他提供一应的资金、设备、技术、高级管理人员及百分之七十的外销业务,并让阿秀当他的全权代理。

谁也没有想到阿秀一顿晚饭救活了一个大厂,众人都挺感激她的,再也没有人称她“该爿”了。

只是有人问起阿秀跟童老先生是不是亲眷时,阿秀说:

“只是老乡。

他家以前住村里的‘该爿爿’,伲家住村里的‘给爿爿’。

”众人都会意地笑了,自然都是善意的笑。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阿秀开口说话呈现的浓重乡音而招来工友的取笑,营造了严肃而紧张的工作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小说善于在描写人物关系之中刻画阿秀的形象,如众人对她的取笑与感激、老华侨对她的赏识等,具体地表现她的个性。

C.小说运用补叙笔法交代了老华侨最终决定投资国棉一厂的原委,这部分内容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D.小说叙事善于蓄势,情节有波澜,阿秀一顿饭救活了一个大厂,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5.小说在刻画阿秀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这篇小说以“乡音”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从情节线索、主题两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

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

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

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

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

三世同居,门有礼让。

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

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

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

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

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

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

及见,引谕优厚。

又问挺治边之略,因及文章。

高祖甚悦,谓挺曰:

“别卿已来,倏焉二载。

吾所缀文,已成一集,今当给卿副本,时可观之。

”又顾谓侍臣曰:

“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

”复还州。

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

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

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

辞甚雅切,高祖纳之。

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

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

忻逢明治,今愿奉之。

挺曰:

“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

”遣船随取,光润果然。

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

世宗即位,累表乞还。

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

散骑常侍赵修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

北海王详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挺为司马,挺固辞不免。

世人皆叹其屈,而挺处之夷然。

于后详摄选,众人竞称考第,以求迁叙,挺终独无言。

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魏书·

崔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B.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C.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D.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射策是中国古代起始于汉的考试方法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用于孝廉﹑明经等选士科目的经术考试。

B.拥旄借指统率军队,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

“旄”指古代中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C.京都又称都、国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

一般认为,西晋时因司马师讳师,故又称京师为京都。

D.景明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年号。

明清多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存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挺受人钦佩,振贫济乏。

他勤于学业,推人爱士,乡人都愿意与他亲近;

在不得已接受别人的馈赠后,总是分给贫困人家。

B.崔挺深受器重,政绩突出。

被推举为秀才后,先后任中书博士、中书侍郎;

担任光州刺史时,威恩并举,使州内民风大为好转。

C.崔挺为人清廉,临财不苟。

他坚决拒绝了九旬老者亲手送给他的美玉;

离任时,全不接百姓献上的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

D.崔挺为人耿直,刚正不阿。

虽与皇帝宠臣赵修同乡,但从未登门造访;

王详负责考选官员,众人自夸求升,他始终不说一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

(2)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

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

“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

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借穿荷花裁剪的衣服,比喻自己志行、爱好的高洁。

(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于自己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中就要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②张謇的《家诫》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练,最终形成的别开生面的教子书。

③在高三学习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上,学霸李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复习应考方面的一得之见,同学们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下一阶段复习充满了信心。

④2017年央视元宵晚会短小精悍,创意十足,形成了除夕夜之后的又一波荧屏小高潮,成为一种新的一年为中国人加油鼓劲的强劲文化力量。

⑤中方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水到渠成地加以推进。

⑥回想大概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也曾推出过共享单车。

然而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这些共享单车大多销声匿迹。

A.①②④B.①③⑥C.③⑤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热播,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在国民心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B.在小提琴曲《梁祝》音乐的伴奏下,人与偶翩翩起舞,犹如一对相爱的情侣。

他们舞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给人感受到一种新奇而妩媚、清新而舒展的艺术享受。

C.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地政府相继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政府信息。

D.如今,我们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实干精神,将理想付诸于行动,理想才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这几天我身体不是很舒服,玉体欠安,你在这件事上就多费心些吧。

C.面对强劲对手的诚意挑战,你如此却之不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D.小生不才,幸得有贵人相助,得以借重,遂成此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5个字。

在周国平心目中,好学生应具备两种能力。

①__________,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

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②__________。

这是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追随者,第二学会学习,③__________。

相反,如果是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

但是这款App每天仅有2个字的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最低40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纸质版才24.9元),引起了许多人的吐槽。

纵观一些使用度很高的工具类词典,在App版本开发上都普遍延续了免费使用的特点。

比如牛津、剑桥出版的英汉互译词典。

可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就必须免费。

因为在网络时代,只有免费的东西才会赢得广泛的用户基础;

收费的东西,必定无人过问。

①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不一定必须免费。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