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7314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篇一: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最终)

&&&&&&&有限公司

码头?

#泊位皮带机隧道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

码头?

#泊位皮带机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一)、隧道工程

1.隧道施工区自然条件及周围环境

该工程位于?

,拟建场地南侧为长江,西侧为渝西囤(煤码头),东侧

至西侧间分别为河漫滩、山坡,场地整体起伏较小。

河漫滩处地形坡度较平缓,约3°

~5°;山坡斜坡坡角约20°~50°,坡度较陡。

隧址区内地面最高处高程为248.43m(BK05),最低处高程为225.46m(BK02),相对

高差为22.97m,为一斜坡地带,地面纵向坡度28°~32°,局部陡立,其后缘有一50°

~60°的陡崖;横向坡度3°~15°,较为平缓。

场地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粉质粘土夹碎

块石层覆盖,整体地形大致为北高南低。

2.隧道地质概况

1)、地层

根据钻探揭露和地表地质调查及码头补勘资料,隧址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崩

坡积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土(Q4co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夹

泥质砂岩和砂岩等。

2)、不良地质

隧址区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存在其洞顶后缘机耕道北侧陡崖中3个危岩体。

w3~w5

危岩体失稳方式为滑移式,天然工况下F为1.21~1.27,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

下F为1.07~1.14,处于欠稳定状态。

从洞内开挖显露岩层来看,主要有页岩夹泥岩滑

层。

该类岩层伴随隧道开挖易出现小、中规模塌方。

3.隧道设计概况

该隧道为单向单道断头矿山皮带机运输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29.71m。

隧道洞长

40.0m;设计底标高214.38mm,设计横坡和纵坡均为1.00%(40m)。

设计洞净宽4.5m,

净高2.932m。

(二)、边坡支护工程

码头?

#泊位皮带机隧道洞口段地形上均位于斜坡上,为逆向坡。

坡向178°,地面

纵向坡度28°-32°,局部陡立,其后缘有一50°-60°的陡崖;横向坡度3°-15°,

坡角5-15°,斜坡现状稳定。

按隧道设计进口情况是以明洞顺接地形进洞,按设计标

高进行洞口开挖,将形成隧道两侧明洞斜坡和顺地形的仰坡,仰坡坡向178°,设计两

侧斜坡和仰坡都按1:

0.5分级放坡加锚杆支护的措施。

隧址洞口岩层产状324°∠16°,

其岩体中主要发育裂隙:

①30°∠85°和②173°∠60°的两组节理。

1.仰坡

我部进场后发现,隧道洞口处仰坡已经发生大面积滑坡,清理后坡脚至设计马道

处的地形平均坡角越为90°,且已岩质为主,岩性为沙质泥岩,基岩面倾角与地形以

小角度相交,不利于边坡岩体的稳定。

易沿岩层裂隙面发生滑动破坏,边坡稳定性差。

2.边坡

该边坡为拟建洞口左侧边坡,最大垂直挖方高度约11.24m。

为岩土混合边坡(二级

边坡为岩质边坡),且以岩质为主,岩性为沙质泥岩,上覆土层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揭

露厚度最大3.10m),横向地形平均坡角约5°,下伏基岩面倾角与地形基本一致。

边坡

安全等级二级,岩体类型iii类。

该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控于岩体强度。

边坡稳定性较好。

边坡坡脚为抗风化能力弱的砂质泥岩,在放坡后应立即进行坡面防护。

二、技术实施方案

(一)控制测量

1.控制测量

开工前,首先对设计单位交付的地面控制桩及永久性水准点进行复测,桩位复核无

误后,在隧道口布设不少于3个固定式中线控制点和2个以上控制点,同时定期对控制

点进行检查,保证其精度。

经复测,设计移交的控制点BK2、BK5与原始施工图坐标

点存在分歧,原设计中洞口为BK2,但坐标不符合,经验证洞口应为

BK3(X=3216317.687,Y=588311.295,z=214.380)的坐标。

2.洞内测量

先将洞外控制点引入洞内,进行洞内测量,其主要内容有:

施工中线测量、水准测

量及断面施工测量。

并定期对洞内中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以防移动,设监控点。

(二)隧道工程

1.地表预加固

依据隧道洞口的工程地质现状和地面斜坡,进洞前需对洞口、洞顶地表进行预加固。

首先在仰、边坡刷坡顶外做双向截水沟,以拦截地表水,防止流水冲刷洞门造成危害。

对洞门四周地段采用锚杆并结合地表网喷射砼进行加固。

即从隧道洞口段至埋深小于

10米地段,横向5米范围内设置竖向锚杆加固地表。

锚杆长度3—5米,呈梅花型布置,

间距1.0×1.0m。

2.洞身施工

该隧道为ⅴ级浅埋隧道,岩石破碎时开挖首先采用的是机械开挖,但经过实践证明,

需采用新奥法施工,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

(1)光面爆破施工技术

光面爆破是通过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合理的布孔,利用毫秒雷管的微差作用使后

序炮眼的起爆具有良好的临空面。

同时毫秒雷管的微差爆破同时使起爆的药量得以减少

和控制,间隔起爆的外轰波得以叠加抵消,从而减少了对围岩的扰动。

爆破后,要求壁

面平整规则,消除了应力集中,达到充分利用了围岩的自承能力,同时良好的光爆效果,

使得超欠挖得以控制。

1)、隧道爆破施工

①、施工方法:

采用人工风钻打眼,人工装药,非电毫秒雷管引爆。

②、机具设备:

风钻选用常规YT-28型手持风钻,φ30的钻杆,32mm钻头,成孔直

径为42mm;

③、火工品:

采用2#岩石乳化炸药,规格为φ25mm×245mm。

起爆材料采用3、5、

6、7、8段的非电毫秒雷管;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导爆索传爆。

使用火雷管作为整个

网络的起爆体。

④、炮眼深度的确定:

隧道的设计开挖断面面积为23.8m2,实际开挖断面23.8m2。

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夹泥质砂岩和砂岩等,整体性好,干抗压

强度一般达到120~140mpa,设计为V类围岩。

经过多次爆破试验,确定合理炮眼深度

为3.5~3.7米,有效循环进尺3.0~3.5米,炮眼利用率大于95%。

⑤、掏槽眼的确定:

采用3对掏槽眼水平成对布置。

为了保证良好的掏槽的效果,确

定为斜眼式掏槽眼。

⑥、光爆参数确定:

a、周边眼间距(E):

直接决定开挖轮廊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E=(8-18)

dk,即336-756mm,根据隧道地质情况,围岩较硬,周边眼间距E值取50cm;对于节

理发育地段,间距适当减小。

b、周边眼抵抗线(w):

即光爆层厚度,是周边眼距辅助周边眼的间距,一般为

w=1.25E=62.5cm。

c、周边眼密集系数K:

K=E/w确定在0.8。

d、线装药密度(q):

根据围岩硬度确定在0.07~0.35之间。

e、周边眼间隔装药:

采用导爆索间隔串联炸药卷,非电毫秒雷管并联,火雷管引爆。

炮眼孔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50cm。

f、辅助眼的布置:

辅助周边眼是根据周边眼的光爆层厚度w与周边眼平行布置的,

其它辅助眼是在辅助周边眼与扩槽眼之间均匀布置。

辅助眼间距E一般为60-80cm。

眼密集系数K=0.8。

g、起爆顺序:

光面爆破时,从掏槽眼开始,顺次从隧道断面中心向外起爆,最后起

爆周边眼。

根据炮眼布置,每次爆破从掏心眼到周边眼采用3、5、6、7、8,5个段位

的非电毫秒雷管引爆,相临段位起爆时间相差2毫秒。

⑦、炮眼布置图:

⑧、试爆及参数调整

由于光面爆破对孔位和装药量的严格要求,隧道在光面爆破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

进行爆破成缝试验,从而确定周边眼的装药量、装药结构、堵塞长度和炮眼的间距;根

据开挖断面的面积、岩石强度、掘进深度、炮眼深度、炸药品种等因素计算断面炮眼数

量;在整个光面爆破的施工过程中,组织相关人员对围岩类别及光爆破效果进行现场监

控,总结每次爆破效果,测量炮孔残留率、围岩破坏程度及轮廓修正、优化,从而调整

孔位、孔距、孔深以及用药量。

由于周边眼的孔位以及钻杆的位置直接影响到隧道的纵坡及开挖的超欠挖的大小,

同时对隧道光爆效果起决定作用。

所以对周边眼的孔位、孔距、孔深都要有相当严格的

控制。

针对光爆参数控制,实行施工技术人员跟班制,切实掌握围岩性质,保证光爆质

量。

隧道在对光爆参数调整按以下原则进行:

①出现两孔间岩面外凸,残留炮眼完整率

较好,装药部位无明显凹凸,由于周边孔间距过大或最小抵抗线过小引起的,应减小周

边孔间距;②出现两孔间岩面内凹,残留炮眼完整率较好,装药部位无明显凹凸,由于

周边孔间距过大小或最小抵抗线过大引起的,应增大周边孔间距;③出现两孔间岩面外

凸,残留炮眼完整率较差,装药部位有明显凹凸,由于装药量过大引起的,应减小装药

量;④坚硬较完整的围岩,周边孔间距可适当放大、减少最小抵抗线;软弱较破碎的围

岩,周边孔间距可适当减小、加大最小抵抗线、减少钻孔深度。

⑨、提高工人操作水平

在所有光爆参数确定后,影响光爆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的因素:

a、施工人员尤其是风钻工的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直接影响炮孔的质量,对光面爆破

质量影响最大。

b、风钻工尤其是进行周边孔施工的风钻工不宜经常更换,否则光面爆破质量极易出

现波动;

c、由于隧道的纵坡是由周边孔的钻杆角度确定的,所以对风钻工的技术水平有较高

的要求。

d、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自觉的按测量孔位打眼,并在施工

篇二: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杂营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日期:

20XX-07-17]来源:

工程管理部?

作者:

万国强梁希[字体:

大中小]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杂营山隧道是云南国际铁路通道昆明至河口线玉溪至蒙自段内的一座单线隧道,其中心里程为dK96+707.5,隧道全长3495米,本隧道设计车速120Km/h,全隧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进口dK94+960~dK94+990浅埋段采用浅埋地震设防衬砌,dK95+190~dK95+285穿越杂营山2#活动断层段,dK96+560~dK96+640穿越营和村活动断层带,dK98+300~dK98+455穿越黑泥地活动断层段采用活动断裂带地震设防衬砌。

全隧均按新奥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锚喷支护及湿喷技术。

全隧设小避车洞86个,大避车洞兼电缆余长腔22个,绝缘梯车洞7个,变压器洞室1个,通信接地体一处。

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1.2.1地形、地貌

杂营山隧道通过地段属低中山剥蚀、溶蚀地貌,地面高程1310~1580m,相对高差约270m,地形起伏不平,自然坡度一般为20°~50°,局部较陡。

植被较差,多为杂草。

最大埋深约139m。

1.2.2地质构造

杂营山隧道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崩积体(Q4dl+col)块石土,坡残积层(Q4dl+el)黏土、红黏土、膨胀土及溶洞充填物(Q4co),下伏基岩为上第三系(n)泥岩夹砂岩,泥盆系中统曲靖组(d2q)灰岩、白云沿及岩溶化灰岩,时代不明侵入岩(m)闪长岩及断层破碎带(Fbr)中的断层角砾岩与断层泥。

闪长岩沿断层带或节理裂隙呈不规则侵入,岩质较弱。

洞身发育杂营山2#断层(F20-3-2)、营和村正断层(F20-4)及黑泥地逆断层(F20-3),其中营和村正断层(F20-4)及黑泥地逆断层(F20-3)均为新活动断裂。

隧道处于地下岩溶水季节变动带中,岩溶水及构造裂隙水丰富,岩溶强烈发育。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震动参数区划图》,本标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1.2.3气象

本标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其气候的基本特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季风的控制决定本区的特点,空气湿度显著增加,温度日夜变化幅度减少,伴随着云量雨量急剧增加,在6~9月间降水量明显增大且持续时间长,呈现雨季;冬季,干温空气的控制决定了本区的特点,湿度和温度显著减少,温度日夜变化幅度加大,伴随着云量雨量急剧减少,降水量较小。

1.2.4交通运输情况

通建高速公路及通建省道为本段提供了方便的外部交通条件,线路与323国道相伴,隧道离既有道路较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