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方法文档格式.docx
《拼音教学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拼音教学方法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从中摸索出规律,其他鼻韵母就能很好地读出来了。
二、掌握音节,培养直呼能力
拼音教学要以掌握音节为重点,而培养学生直呼音节的技能,又是达到掌握音节的关键一环。
普通话基本音节可分作两种拼音类型:
一种是声母和韵母连续,一种是声介合母和后随韵母连续。
单韵母音节、复韵母音节、鼻韵母音节,都采用声韵连读法。
如连读bà
这个音节,让学生看清声母"
b"
和带调韵母"
à
,然后教学生做好发"
音的口型,心里想着韵母"
,紧接发出"
的音,一口气连读成"
bà
。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大量的练习达到熟练地直呼音节。
声介合母同后随韵母连读,关键在把声介合母当成一个整体,认准记熟。
见到一个音节一分为二,直呼而出,如"
su-à
n→suà
n"
,先读su,再读à
n,一口气连读拼成suà
n。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
lu-ó
→luó
、"
gu-à
→guà
等音节,课堂教学通过记一个、带一串的方法,把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学生的直呼技能就提高了。
三、拼音教学与语言训练相结合
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材料,把拼音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把拼音与语意联系起来。
比如在教学前鼻韵母an、en、un时,与词语gān、shān、shù
、gēn、ché
、lú
n等词语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自然,学得活泼,既学好了汉语拼音,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为提前读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谈拼音教学的教学策略
梁平
传统的拼音教学死记硬读,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常常是教师领读得口干舌燥,效果仍不明显。
学前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往往开始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
新教材内容鲜活,形式新颖。
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能够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来自多彩的活动。
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就是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哪两个(几个)能组成老师要求的音节,他们就是好朋友。
我也常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
板画(简笔)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
此外,我还领着学生捉迷藏(训练练拼),比赛“开火车”,进行演一演(识字)等活动。
我觉得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歌诀法——有效的教学方法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像ie和ei。
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构成效果不会太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歌诀法来进行拼音教学。
如区别旧和引,我编了歌诀:
小人砍树eieiei,小人倚树睡一夜(ye)。
教学“iuü
”一课,我采用了歌诀教学:
小i的妈妈是大y,大y小i挨一起(wu),小ü
爸妈不在家,大y阿姨照顾他,小ü
非常有礼貌,见了大y就摘帽(yu)。
利用歌诀去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识字。
三、小组研讨一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我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
在拼音教学中,我体会到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很有必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先自己试一试,掌握好的同学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同学。
例如拼读时,可以这样跟学生说:
“要像老师那样,先看声母、后看韵母、再加上声调、碰一碰看看发什么音?
”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强调拼读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教师再补充一句,“看谁是最好的小老师”。
这样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胜心理促使他们竞读互学,课堂气氛热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起来了。
因为只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他们才能获取知识、与人合作,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充分开发教材中的图画资源
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学前学生,这些图画是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听、说、想像与拓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
教学“dtnl”一课《小兔追马图》时,我先问学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直接看画面就说出,有一匹小马和一只小兔。
我接着说:
“借助音节再看看,还有什么?
”学生就会借助音节说出,还有一片土地,小马身上驮着一袋大米。
教师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复习新学的拼音。
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米袋漏了但小马没发现,小兔一边追一边喊,累得满头大汗。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然后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马妈妈让小马驮上大米到九里以外的姥姥家串门。
小马听说要去姥姥家,心想一定能吃到姥姥准备的嫩草。
他高兴极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就驮上米袋,一溜烟儿跑出了家门。
他哪知道,米袋漏了,妈妈还没来得及补上呢。
一粒粒米掉在地上真可惜呀!
这时候,在地里挖野菜的小兔看到了,他急忙去追小马:
“小马哥哥——小马哥哥——快等一等”,追得小兔满头大汗,小马才停住脚步……教师讲到这里嘎然而止,问学生:
“同学们,想一想,小兔和小马会怎么办?
怎么样才能补上米袋?
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一下。
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好?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有的学生说:
“小兔把小马领到附近的家里,让兔妈妈补好了米袋。
有的学生说,四周没有人家,小兔用野菜塞住了漏洞。
还有的学生说,幸好小马妈妈及时赶到,补上了米袋,还教训了小马一顿,告诉他做事要细心,别着急。
最后,让学生对小马和小兔说句话,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如果教师能为他们构筑足够高的梯子,为他们的想像插上有力的翅膀,他们的想像会远远超出我们成人,他们的心是纯净的,应该还给他们本属于他们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畅想。
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挖项课程资源,让教材内容为教师的教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拼音课堂“一张嘴”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把学拼音和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紧密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想像与创新能力,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力求使我们的拼音教学活起来。
教育要回归生活游戏要还给孩子
梁平
一、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艺术教育内容,变关注文本为关注生活
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因此,我们要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艺术教育内容,变关注文本为关注生活。
比如幼儿园将要组织幼儿去秋游了,孩子们都在热烈的讨论要带哪些好吃的食物,因此关于“好吃的食物”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同时在这个主题活动中生成了很多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
美术活动有《制作三明治》、《做荷包蛋》、《做汤圆》、《水果拼盘》、《蔬菜水果偶》……;
音乐活动有《煮面条》、《摘桔子》、《拔萝卜》……。
幼儿投入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去,他们的热情更高涨、表现表达更积极、创造现象更丰富。
二、幼儿艺术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教育回归生活、游戏还给孩子
1、幼儿园的课程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
(1)创设音乐背景,组织幼儿一日生活。
我们科学的选择性质、风格各异的中外经典名曲,在幼儿来园、进餐、午睡、散步、起床、游戏、离园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播放,让幼儿一入园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音乐气氛,享受着音乐的熏陶。
(2)创设艺术区角,展示幼儿艺术才能。
各班在活动室内开设了“食品制作坊”、“才艺展示厅”、“木偶剧团”、“美术广场”等各类艺术区角,孩子在自己喜爱的演艺厅内,大胆地用多种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充分展示了每个幼儿的艺术才能,使孩子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3)开展周末活动,展示幼儿艺术特长。
每周五上午,我们以年级段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周末活动,举行“故事擂台赛”、“歌手擂台赛”、“包饺子”、“化装舞会”、“绘画比赛”、“泥雕设计大赛”、“水果拼盘设计大赛”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艺术展示的舞台。
2、艺术教育把游戏还给孩子
要使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就要将教育与儿童特有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起来,那就是游戏。
让艺术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即体现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又可以发挥艺术教育最大的优势。
我们设计的每一个活动,就好比是一个社会性游戏,孩子们在其中扮演着“小歌手”、“小画家”、“小厨师”等各类角色。
在活动中,幼儿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充分发挥着创造力和现象力,使我们的艺术教育不再机械、不再单一,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儿童世界。
三、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资源的整合
我们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整合的,同时我们艺术教育的资源也是整合的,家庭资源以及社会资源都被充分利用和有机整合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
艺术教育亲子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向家庭的自然衍生,它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学习。
在活动中,家长融入孩子的世界,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看懂孩子、帮助孩子,成为孩子的合作伙伴,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尽情地表达表现,得到自我满足。
我们曾举行了“邮筒设计大赛”、“摩登原始人”、“环保时装秀”、“海底世界”等一系列的艺术教育亲子活动。
教育走向社会,课程走向社会、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艺术教育也应该跨出校园的围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大环境,使孩子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用艺术的语言来充分地表达社会大环境,同时,将艺术活动辐射到社会,让社会来共同参与艺术活动,从而形成幼儿园与社会的互动。
例如在“好吃的食物”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逛超市、逛菜场、参观小区菜园,让幼儿在积累丰富的生活、社会经验基础上,再用艺术的语言来充分的表现;
比如让孩子们通过音乐舞蹈、绘画制作等形式,参加社区各类艺术活动;
又比如开展“爱我家乡”为主题的长卷绘画艺术活动,将社区的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
在艺术的殿堂里,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生活,让我们把游戏还给孩子!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陈莉萍
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前口算教学能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上学以后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
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学生口算的重要形式。
因此,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
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
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
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再如进位加法9+2的表象建立,我是这样进行的:
课堂上先出示盒子里9个小球,外面2个小球,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
学生很快地想出办法来,说:
“我将外面2个中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是1个,一共11个。
”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当场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表示对他的奖励,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方法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9和几凑成10。
在此基础上我马上出了几道:
8+3=?
,9+4=?
……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地说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确率。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
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上课前选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并能类推出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后,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会画思路图,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地训练得以巩固。
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
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科学设计训练方法,巩固提高口算能力
学生思维表象力强,不通过合理的训练很难形成技能,我在口算训练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措施:
1、视算听算结合训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
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
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
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2、形式多样乐此不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⑴抢答口算题
抢答练习能提高口算速度,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提前把口算题写在卡片上,通过快速的出示卡片,让学生抢答。
⑵笔录口算争奖章。
这种练习可以加大练习量和练习面,教师提前设计一种精美的“雏鹰神算子”奖章,备用。
练习时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或口述提前设计好的算式,全班学生在作业本上将口算结果快速地写好,前几名上台互批,全对的当场奖一枚“神算子”奖章。
⑶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
这种练习,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训练时将全班平均分成四组,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四组算式,每组八道题,每小组出八人参赛,由老师发令同时开始,每组只用一支粉笔,每组第一个人做完第一道,才允许第二个同学接算下一道。
哪组又快又对奖哪组优胜小红旗。
⑷数数传球。
这种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发令开始数数,拿着皮球的同学开始按顺序传球,老师背对学生说停,球在谁的手里就算一道口算题。
⑸卡片辅助找朋友。
每人准备一套20以内数字卡片,课堂上就运用这些卡片根据所学内空进行找朋友游戏,每人拿一张,如果前二名学生用卡片出示8+7,看他俩的朋友是谁?
⑹课堂擂台赛。
练习时,大家推荐一名学生为擂主,手持十张20以内数的口算卡片。
让全班学生轮流“打擂”,“打擂者”如能流利地答对擂主出示的十张卡片上的题,就算打擂成功。
而成为新的“擂主”,擂主再出示十张卡片上的题,其他同学“攻擂”,依次类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我有时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如“小蝌蚪找妈妈”、“手拉手找朋友”、“龟兔赛跑”、“抽签答题”等,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有提高。
3、新旧知识对比练。
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练习。
这样训练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复习旧知,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因地制宜通过自制直观教具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照样能够有质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过硬的口算能力的目的。
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
学生的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
因此,学生的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给学生一双"
数学的眼睛"
,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认为:
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足以证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将如何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
带领学生寻找"
身边的数学"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就不能够学好数学。
学生尽管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
教材中有一部分知识是: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标准进行分类。
其实这一部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就是数学。
因此,在学习时我选择了这样一些物品:
西红柿、白菜、樱桃、苹果、辣椒、豌豆、柿子椒、葡萄、萝卜、草莓。
由于这一素材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就被激活了,讨论起来一发不可收:
有的说:
我把它们分成两种,樱桃、苹果、葡萄和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豌豆和萝卜是蔬菜。
我把它们按颜色分,红色的一类,有樱桃、苹果、萝卜、西红柿和草莓,剩下的是另一类。
还有的说:
我把它们分成两种,一种是樱桃和草莓,它们是我喜欢吃的,剩下的我都不喜欢吃。
......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分类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学生,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真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宝贵财富和资源。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也懂得了:
自己的身边处处是数学,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
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数学的面纱被揭开了,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孩子们各个都充满了信心,积极地寻找身边的数学。
二、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创设情境。
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数学在他们眼里是神秘的,不可接近的。
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之乐趣。
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见的社会现象和熟悉的知识背景中导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在教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时,对于传统的教学,学生很难理解"
借一作十"
,我设计了"
找零钱"
这一情境,学生不但能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重点和难点,而且还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
原来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在教学"
人民币的认识"
时,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到"
小红帽超市"
购物的实践活动,这样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知道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并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
数学——生活"
意识。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给学生一双"
,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育,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境遇发生关联。
理解儿童具体生活的形态,理解儿童在发展时期与外部世界建立的生活关系和行为方式,探寻有效的引导方式,这样才能对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引导。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又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