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1824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0811章Word下载.docx

(k=0,±

1,±

2,…)

解上式,有

当t=4.2s时,

m.

所谓离坐标原点最近,即|x|最小的波峰.在上式中取k=8,可得x=-0.4

的波峰离坐标原点最近.

(3)设该波峰由原点传播到x=-0.4m处所需的时间为∆t,

则∆t=|∆x|/u=|∆x|/(νλ)=0.2s

∴该波峰经过原点的时刻t=4s

6.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cm,频率为50Hz,波速为200m/s.在t=0时,x=0处的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运动,求x=4m处媒质质点振动的表达式及该点在t=2s时的振动速度.

设x=0处质点振动的表达式为

已知t=0时,y0=0,且v0>

0∴

(SI)

由波的传播概念,可得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x=4m处的质点在t时刻的位移

该质点在t=2s时的振动速度为

=6.28m/s

7.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2s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设波速u=0.5m/s.求:

原点O的振动方程.

 

由图,λ=2m,又∵u=0.5m/s,∴ν=1/4Hz,3分

T=4s.题图中t=2s=

.t=0时,波形比题图中的波形倒退

,见图.

此时O点位移y0=0(过平衡位置)且朝y轴负方向运动,

8.如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设此简谐波的频率为250Hz,且此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向下,求

(1)该波的表达式;

(2)在距原点O为100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与振动速度表达式.

(1)由P点的运动方向,可判定该波向左传播.

原点O处质点,t=0时

所以

O处振动方程为

由图可判定波长λ=200m,故波动表达式为

(2)距O点100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振动速度表达式是

9.如图所示,S1,S2为两平面简谐波相干波源.S2的相位比S1的相位超前π/4,波长λ=8.00m,r1=12.0m,r2=14.0m,S1在P点引起的振动振幅为0.30m,S2在P点引起的振动振幅为0.20m,求P点的合振幅.

m

10.图中A、B是两个相干的点波源,它们的振动相位差为π(反相).A、B相距30cm,观察点P和B点相距40cm,且

.若发自A、B的两波在P点处最大限度地互相削弱,求波长最长能是多少.

在P最大限度地减弱,即二振动反相.现二波源是反相的相干波源,故要

求因传播路径不同而引起的相位差等于±

2kπ(k=1,2,…).

由图

50cm.∴2π(50-40)/λ=2kπ,

∴λ=10/kcm,当k=1时,λmax=10cm

11.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向传播,波速大小为u,若P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求

(1)O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3)与P处质点振动状态相同的那些质点的位置.

(1)O处质点振动方程

(2)波动表达式

(3)

(k=0,1,2,3,…)

12.如图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速u=20m/s.试画出P处质点与Q处质点的振动曲线,然后写出相应的振动方程.

(1)波的周期T=λ/u=(40/20)s=2s.

P处Q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的周期相等,故P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a)振动方程为:

(SI)2分

(2)Q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b),振动2分

方程为

(SI)

13.两波在一很长的弦线上传播,其表达式分别为:

(SI)

求:

(1)两波的频率、波长、波速;

(2)两波叠加后的节点位置;

(3)叠加后振幅最大的那些点的位置.

(1)与波动的标准表达式

对比可得:

ν=4Hz,λ=1.50m,

波速u=λν=6.00m/s

(2)节点位置

m,n=0,1,2,3,…

(3)波腹位置

14.一列横波在绳索上传播,其表达式为

(1)现有另一列横波(振幅也是0.05m)与上述已知横波在绳索上形成驻波.设这一横波在x=0处与已知横波同位相,写出该波的表达式.

(2)写出绳索上的驻波表达式;

求出各波节的位置坐标;

并写出离原点最近的四个波节的坐标数值.

(1)由形成驻波的条件.可知待求波的频率和波长均与已知波相同,传播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又知x=0处待求波与已知波同相位,∴待求波的表达式为

(2)驻波表达式

波节位置由下式求出.

k=0,±

2,…

∴x=2k+1k=0,±

2,…

离原点最近的四个波节的坐标是

x=1m、-1m、3m、-3m.

P208第九章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λ=550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2×

10-4m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D=2m.求:

(1)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

(2)用一厚度为e=6.6×

10-5m、折射率为n=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

(1nm=10-9m)

(1)∆x=20Dλ/a

=0.11m

(2)覆盖云玻璃后,零级明纹应满足

(n-1)e+r1=r2

设不盖玻璃片时,此点为第k级明纹,则应有

r2-r1=kλ

所以(n-1)e=kλ

k=(n-1)e/λ=6.96≈7

零级明纹移到原第7级明纹处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λ=546.1nm(1nm=10-9m)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300mm.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的间距为12.2mm,求双缝间的距离.

由题给数据可得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x=12.2/(2×

5)mm=1.22mm

由公式

x=Dλ/d,得d=Dλ/

x=0.134mm

5.在图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薄玻璃片(折射率n1=1.4)覆盖缝S1,用同样厚度的玻璃片(但折射率n2=1.7)覆盖缝S2,将使原来未放玻璃时屏上的中央明条纹处O变为第五级明纹.设单色光波长λ=480nm(1nm=109m),求玻璃片的厚度d(可认为光线垂直穿过玻璃片).

原来,δ=r2-r1=0

覆盖玻璃后,δ=(r2+n2d–d)-(r1+n1d-d)=5λ

∴(n2-n1)d=5λ

=8.0×

10-6m

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0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并且l1-l2=3λ,λ为入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D>

>

d),如图.求:

(1)零级明纹到屏幕中央O点的距离.

(2)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

(1)如图,设P0为零级明纹中心

(l2+r2)-(l1+r1)=0

∴r2–r1=l1–l2=3λ

(2)在屏上距O点为x处,光程差

明纹条件

(k=1,2,....)

在此处令k=0,即为

(1)的结果.相邻明条纹间距

7.用波长为λ1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测得中央暗斑外第1和第4暗环半径之差为l1,而用未知单色光垂直照射时,测得第1和第4暗环半径之差为l2,求未知单色光的波长λ2.

由牛顿环暗环半径公式

根据题意可得

8.折射率为1.60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形膜(劈尖角θ很小).用波长λ=6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形膜内充满n=1.40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形膜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l=0.5mm,那么劈尖角θ应是多少?

空气劈形膜时,间距

液体劈形膜时,间距

∴θ=λ(1–1/n)/(2∆l)=1.7×

10-4rad

9.用波长λ=5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在由两块玻璃板(一端刚好接触成为劈棱)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劈尖角θ=2×

10-4rad.如果劈形膜内充满折射率为n=1.40的液体.求从劈棱数起第五个明条纹在充入液体前后移动的距离.

设第五个明纹处膜厚为e,则有2ne+λ/2=5λ

设该处至劈棱的距离为l,则有近似关系e=lθ,

由上两式得2nlθ=9λ/2,l=9λ/4nθ

充入液体前第五个明纹位置l1=9λ/4θ

充入液体后第五个明纹位置l2=9λ/4nθ

充入液体前后第五个明纹移动的距离

∆l=l1–l2=9λ(1-1/n)/4θ

=1.61mm

10.

11.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折射率为n2的劈形膜上,如图所示,图中n1<n2<n3,观察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

(1)从形膜顶部O开始向右数起,第五条暗纹中心所对应的薄膜厚度e5是多少?

(2)相邻的二明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之差是多少?

∵n1<n2<n3,

二反射光之间没有附加相位差π,光程差为

δ=2n2e

第五条暗纹中心对应的薄膜厚度为e5,

2n2e5=(2k-1)λ/2k=5

明纹的条件是2n2ek=kλ

相邻二明纹所对应的膜厚度之差

∆e=ek+1-ek=λ/(2n2)

12.在如图所示的牛顿环装置中,把玻璃平凸透镜和平面玻璃(设玻璃折射率n1=1.50)之间的空气(n2=1.00)改换成水(

=1.33),求第k个暗环半径的相对改变量

在空气中时第k个暗环半径为

(n2=1.00)

充水后第k个暗环半径为

=1.33)

干涉环半径的相对变化量为

=13.3%

13.

P226第10章

3.用波长=632.8nm(1nm=10−9m)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缝宽a=0.15mm,缝后用凸透镜把衍射光会聚在焦平面上,测得第二级与第三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1.7mm,求此透镜的焦距.

第二级与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

∆x=x3–x2≈fλ/a.

∴f≈a∆x/λ=400mm

4.一束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一单缝上,若其第3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2级明条纹的位置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单缝衍射明纹估算式:

根据题意,第二级和第三级明纹分别为

且在同一位置处,则

解得:

5.某种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单缝宽a=0.15mm.缝后放一个焦距f=400mm的凸透镜,在透镜的焦平面上,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8.0mm,求入射光的波长.

设第三级暗纹在ϕ3方向上,则有

asinϕ3=3λ

此暗纹到中心的距离为x3=ftgϕ3

因为ϕ3很小,可认为tgϕ3≈sinϕ3,所以

x3≈3fλ/a.

两侧第三级暗纹的距离是2x3=6fλ/a=8.0mm

∴λ=(2x3)a/6f

=500nm

6.

(1)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垂直入射的光有两种波长,λ1=400nm,λ2=760nm(1nm=10-9m).已知单缝宽度a=1.0×

10-2cm,透镜焦距f=50cm.求两种光第一级衍射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

(2)若用光栅常数d=1.0×

10-3cm的光栅替换单缝,其他条件和上一问相同,求两种光第一级主极大之间的距离.

(1)由单缝衍射明纹公式可知

(取k=1)

由于

所以

则两个第一级明纹之间距为

=0.27cm

(2)由光栅衍射主极大的公式

且有

所以

=1.8cm

7.一束具有两种波长λ1和λ2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一衍射光栅上,测得波长λ1的第三级主极大衍射角和λ2的第四级主极大衍射角均为30°

.已知λ1=560nm(1nm=10-9m),试求:

(1)光栅常数a+b

(2)波长λ2

(1)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

(2)

nm

8.以波长400nm─760nm(1nm=10-9m)的白光垂直照射在光栅上,在它的衍射光谱中,第二级和第三级发生重叠,求第二级光谱被重叠的波长范围.

令第三级光谱中λ=400nm的光与第二级光谱中波长为λ'

的光对应的衍射角都为θ,则dsinθ=3λ,dsinθ=2

=(dsinθ/)2=

600nm

∴第二级光谱被重叠的波长范围是600nm----760nm

9.钠黄光中包含两个相近的波长λ1=589.0nm和λ2=589.6nm.用平行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在每毫米有600条缝的光栅上,会聚透镜的焦距f=1.00m.求在屏幕上形成的第2级光谱中上述两波长λ1和λ2的光谱之间的间隔∆l.(1nm=10-9m)

∆l

f

L

O

λ1,λ2

G

θ1

θ2

光栅常数d=(1/600)mm=(106/600)nm=1667nm

据光栅公式,λ1的第2级谱线

dsinθ1=2λ1

sinθ1=2λ1/d=2×

589/1667=0.70666

θ1=44.96︒

λ2的第2级谱线dsinθ2=λ2

sinθ2=2λ2/d=2×

589.6/1667=0.70738

θ2=45.02︒

两谱线间隔∆l=f(tgθ2-tgθ1)

=1.00×

103(tg45.02︒-tg44.96︒)=2.04mm

10.波长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第2、第3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

处,且第4级缺级.求:

⑴光栅常数;

⑵光栅上狭缝的宽度;

⑶在屏上实际呈现出的全部级数?

根据光栅方程

(1)则光栅的光栅常数

(2)由于第4级缺级,

(3)

则出现第

级条纹,共15条。

P237第11章

2.两个偏振片叠在一起,在它们的偏振化方向成α1=30°

时,观测一束单色自然光.又在α2=45°

时,观测另一束单色自然光.若两次所测得的透射光强度相等,求两次入射自然光的强度之比.

令I1和I2分别为两入射光束的光强.透过起偏器后,光的强度分别为I1/2

和I2/2马吕斯定律,透过检偏器的光强分别为

按题意,

,于是

3.两个偏振片P1、P2叠在一起,其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

.一束强度为I0的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已知该入射光由强度相同的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而成,现测得连续透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出射光强与I0之比为9/16,试求入射光中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方向.

设入射光中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P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透过P1后的光强I1为

透过P2后的光强I2为I2=I1cos230°

I2/I1=9/16

cos2θ=1

所以θ=0°

即入射光中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P1的偏振化方向平行.

4.两个偏振片P1、P2堆叠在一起,由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而成的光束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进行了两次观测,P1、P2的偏振化方向夹角两次分别为30°

和45°

入射光中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P1的偏振化方向夹角两次分别为45°

和60°

.若测得这两种安排下连续穿透P1、P2后的透射光强之比为9/5(忽略偏振片对透射光的反射和可透分量的吸收),求:

(1)入射光中线偏振光强度与自然光强度之比;

(2)每次穿过P1后的透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

(3)每次连续穿过P1、P2后的透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

设I0为自然光强,xI0为入射光中线偏振光强,x为待定系数.

(1)

解出x=1/2

可得入射光强为3I0/2.I入=3I0/2

(2)第一次测量

I1/I入=

第二次测量

=5/12

(3)第一次测量I2/I入=0.5cos230°

=3/8

第二次测量I2/I入=5cos245°

/12=5/24

5.一束自然光以起偏角i0=48.09°

自某透明液体入射到玻璃表面上,若玻璃的折射率为1.56,求:

(1)该液体的折射率.

(2)折射角.

(1)设该液体的折射率为n,由布儒斯特定律

tgi0=1.56/n

得n=1.56/tg48.09°

=1.40

(2)折射角

r=0.5π-48.09°

=41.91°

(=41°

6.如图安排的三种透光媒质Ⅰ、Ⅱ、Ⅲ,其折射率分别为n1=1.33,n2=1.50,n3=1.两个交界面相互平行.一束自然光自媒质Ⅰ中入射到Ⅰ与Ⅱ的交界面上,若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1)求入射角i.

(2)媒质Ⅱ、Ⅲ界面上的反射光是不是线偏振光?

为什么?

(1)据布儒斯特定律tgi=(n2/n1)=1.50/1.33

i=48.44°

(=48°

(2)令介质Ⅱ中的折射角为r,则r=0.5π-i=41.56°

此r在数值上等于在Ⅱ、Ⅲ界面上的入射角。

若Ⅱ、Ⅲ界面上的反射光是线偏振光,则必满足布儒斯特定律

tgi0=n3/n2=1/1.5

i0=33.69°

因为r≠i0,故Ⅱ、Ⅲ界面上的反射光不是线偏振光.

7.一束自然光自水中入射到空气界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为1.00,求布儒斯特角.

光从水(折射率为n1)入射到空气(折射率为n2)界面时的布儒斯特定律

tgi0=n2/n1=1/1.33

i0=36.9°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