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1757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科临床检查及各项试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颈腰椎、四肢关节的活动度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中立位0o法、邻肢夹角法

量:

测量肢体的长度、周径、轴线、力线

特:

特殊检查。

指各种“征”、“试验”,肌力检查,以及神经反射检查

二、颈椎检查

看病人颈椎的姿势

触摸颈椎:

肌肉紧张痉挛、肿物情况

压痛点检查:

判断不同节段病变

颈椎活动范围:

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各约45o

特殊检查:

1、颈椎间孔挤压试验:

患者正坐位,头向患侧的侧后方倾斜,医生双手抱住头顶,沿颈部纵轴向下施加压力,若引起患者颈部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则为阳性。

多提示为颈椎病。

2、叩顶试验:

患者正坐位,颈、胸、腰挺直,下颏内收;

医生一手掌紧贴在患者头顶,另一手握空拳轻缓叩击一手手背,若引起患者颈部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则为阳性。

3、屈颈试验:

患者仰卧,医生一手置于胸前,另一手托住患者后脑部并被动前屈头颈,如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且有阻力和疼痛,则提示阳性。

在临床上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特别多见于脑膜炎、脑膜刺激性病变、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端坐,医生用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下方牵拉,若引起患肢麻木或疼痛者即为阳性。

三、腰背及骶椎

看姿势、步态,有否侧弯、驼背、圆背畸形、平腰。

腰肌紧张度、腰骶部压痛、放射痛

腰椎活动范围:

前屈90o、后伸及左右侧屈各30o、左右旋各约30~45o

1、腰椎过屈试验:

平卧位,双下肢极度屈曲,医生按压屈曲的下肢,使脊柱过度屈曲,有疼痛的为阳性,痛处相当于病变部位。

2、腰椎过伸试验:

俯卧位,医生一手按压腰部,另手托起伸直的下肢,使髋、腰过伸,疼痛者为阳性。

3、拾物试验:

对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可在地上放物品,嘱患儿去拾捡,如患儿拾物时只能屈曲两膝、双髋,而不能弯腰者为阳性。

多见于有骶棘肌痉挛、脊柱僵硬或活动时疼痛者。

4、儿童腰部伸展试验:

患儿俯卧,医生将患儿双小腿提起,正常儿童腰部柔软,后伸自如,无疼痛反应。

若有脊柱结核的患儿,腰部呈僵硬状,并随臀部抬高离开床面,且有疼痛。

5、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俯卧位,膝屈曲90°

,医生将小腿上提或被动使膝关节屈曲,出现有沿股神经(大腿前面)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见于腰3/4椎间盘突出症。

6、直腿抬高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患肢,如在60o范围内即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

在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此两个试验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7、健侧直腿抬高试验:

当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后,用同样方法检查健侧,如引出患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者为阳性。

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骨盆

1、骨盆分离/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位,医生用双手分别按压在双侧髂嵴上,并用力向外下方挤压,称为骨盆分离试验。

反之,用双手将两骼骨翼向中心相对挤压,称为骨盆挤压试验。

若能诱发出疼痛者,为阳性,见于骨盆环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五、上肢

1、搭肩试验:

又称杜加氏征(Dugassign)。

肩关节脱位患者,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即为阳性。

2、直尺试验:

又称汉密尔顿(Hamilton)征。

用一根直尺置于上臂外侧,先靠近肱骨外上髁部,后靠近上臂皮肤。

若上端贴于大结节即为正常(阴性);

若靠近肩峰时,则为阳性,说明肱骨头向前内脱位。

3、方肩畸形:

肱骨头向前内脱位。

4、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

又称亚加森(Yargason)征。

嘱患者屈曲肘关节,前臂外旋(旋后),让病人抗阻力地屈肘及前臂旋后,若二头肌腱结节间沟处疼痛为阳性,说明有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5、握拳尺偏试验:

患侧拇指握于掌心,使腕关节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为阳性。

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典型体征。

六、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度检查:

中立位为髋关节伸直,髌骨向上。

屈曲:

130°

~140°

,后伸:

10°

~15°

,外展:

30°

~45°

,内收:

20°

~30°

,内旋:

40°

~50°

,外旋:

~40°

1、

托马斯征(Thomassign):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屈曲健侧髋膝,并使腰部贴于床面,若患肢自动抬高屈膝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

见于髋部病变和髂腰肌挛缩。

2、高芬(Gauvain)征:

又称大腿滚动试验。

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

检查者以手掌轻搓大腿,使大腿内、外旋转滚动。

若该髋关节疾疼痛、运动受限,即为阳性。

提示可能有髋关节炎症、结核、股骨头坏死、髋部骨折等。

3、“4”字试验:

患者仰卧,嘱患肢屈髋屈膝并外旋髋关节,使其外踝置于健侧下肢膝关节上部,形如“4”字。

若无法完成“4”字动作而髋部疼痛者,为髋关节病变。

若能完成“4”动作时,医生一手压对侧的髂前上棘,另一手将患肢膝关节下压,如出现骶髂关节部疼痛,则为阳性。

见于骶髂关节病变。

4、

髋关节过伸试验:

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压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将患侧膝关节屈至90°

,握住踝部,向上提起,使髋关节过伸,此时必扭动骶髂关节,如有疼痛即为阳性,此试验可同时检查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的病变,意义同“4”字试验。

5、单腿独立试验:

又称臀中肌试验、全登兰堡(Trendelenburg)试验。

患者直立,背向医生,患肢屈髋屈膝上提,用健肢单独站立。

正常时,骨盆向健侧倾斜,患侧臀皱襞向上提起,称为阴性。

同法使患肢单独站立,如发现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即为阳性,见于髋关节病变不稳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臀中肌麻痹。

任何使臀中肌无力的疾病均可使这一体征出现阳性。

6、望远镜试验:

又称套叠征。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握住小腿,沿身体纵轴向上推;

另一手摸着同侧大粗隆,此触及有活塞样活动感,为阳性。

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尤以幼儿体征更为明显。

7、欧特拉尼(Ortolani)试验:

患者仰卧,髋、膝屈曲各90°

,检查者一手拇指放在腹股沟下方大腿内侧,余指放在大粗隆部位;

另一手握住对侧下肢以稳定骨盆。

检查时先用拇指向外侧推,同时沿股骨纵轴加压,并将大腿轻度内收。

如有先天性髋脱位,则股骨头向后上脱出并发出弹响;

然后再外展大腿,同时用中指向前内顶压大粗隆,股骨头便复位,当它滑过髋臼后缘时,又发出弹响,即为阳性。

适用于6~12月婴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早期诊断。

8、蛙式试验:

又称双髋外展试验,用于婴儿。

患儿仰卧,检查者扶持患者两侧膝部,将双侧髋、膝关节均屈曲90°

,再作双髋外展外旋动作,呈蛙式位。

如一侧或双侧大腿不能平落于床面,即为阳性,说明髋关节外展受限。

多见于先天性髋脱位。

9、屈膝屈髋分腿试验:

患者仰卧,双下肢屈曲外旋,两足底相对,医生两手分别置于膝做双膝分腿动作,出现股内侧疼痛,为阳性,提示内收肌痉挛、损伤。

10、艾利斯(Allis)征:

又称下肢短缩试验。

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屈曲,两足跟并齐平放于床面上,正常者两膝顶点应该处在同一水平。

如一侧膝低于对侧膝,即为阳性,说明患肢有短缩(股骨或胫、腓骨短缩),或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短缩。

11、髂胫束挛缩试验:

又称欧伯(Ober)试验。

患者侧卧,健肢在下并屈髋屈膝,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肢踝部,先屈膝到90°

,然后将髋关节外展后伸,再放松握踝之手,让患肢自然下落。

如有髂胫束挛缩,则患肢可被动地维持在外展位,则为阳性。

12、足跟叩击试验:

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以一手将患肢略作抬高,另一手沿体纵轴叩击其足跟,若髋部产生震痛,为阳性,见于髋部骨折、炎症。

下肢其他部位骨折可见相应部位震痛。

13、下肢中立位试验: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用手平托患肢足跟,足呈外旋位为阳性,见于股骨颈骨折。

14、股骨大粗隆位置测量的特殊检查

(1)内拉通(Nelaton)线:

患者仰卧,由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画一连线,正常人此线经过大粗隆的顶部,若大粗隆顶部在该线上方或下方大于1cm,则表示有病理变化。

(2)布来安(Bryant)三角:

又称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

患者仰卧,自髂前上棘向床面作一垂线,再由大粗隆顶点作一水平线,两线的交点与大粗隆顶点间的距离:

正常人是5cm左右。

与健侧比较,若大粗隆上移或下移,则此距离比健侧缩短或延长。

(3)休马克(Schoemaker)线与卡普兰(kaplan)交点:

仰卧,两髋伸直中立位,从大粗隆尖经过髂前上棘引一直线到腹壁,此线称休马克线。

正常者两线应在脐部或脐以上交叉,两线的交点称Kaplan交点。

如一侧大粗隆向上移位,则此点位于对侧脐下,说明股骨头、颈有缩短性病变。

如股骨颈骨折。

七、膝关节

外观关节是否有畸形(内外翻、屈曲挛缩),下肢肌肉萎缩情况

压痛的部位:

膝关节活动度检查:

屈曲120°

~150°

,过伸5°

~10°

,内旋约10°

,外旋约20°

1、浮髌试验:

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放松,医生一手虎口对着髌骨上缘,手掌压在髌上囊上,使关节积液集中在髌骨之下,另一手食指以垂直方向挤压髌骨,并迅速放开。

如感觉髌骨浮动或有撞击股骨髁的感觉,即为阳性,提示膝关节内有积液。

2、髌股研磨试验:

患者仰卧,患肢伸直放松,医生用一手按压住髌骨,并使其在股骨髁关节面上作上下及左右的移动,如有摩擦音或患者感觉疼痛,则为阳性,提示髌骨软化症。

3、麦氏(McMurray)征:

又称回旋研磨试验、月板弹响试验。

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握住患肢足部,另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摸住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先使膝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将小腿内收、外旋(或内旋),并逐渐伸直膝关节,此时内侧膝关节疼痛或有弹响,说明内侧半月板损伤。

反之使小腿外展、内旋(或外旋),再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有外侧膝关节疼痛或弹响,说明外侧半月板损伤。

4、研磨试验:

此试验为鉴别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损伤的方法。

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患膝屈曲90°

,一助手固定大腿,医生双手握住足踝沿小腿纵轴提起小腿,并内外旋转,此时侧副韧带处于紧张状态,如有损伤,在旋转时会引起疼痛,提示侧副韧带损伤。

另一方法是医生双手按压足部,并内外旋转小腿,若出现疼痛,提示半月板损伤。

5、侧向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伸直下肢,医生一手握住踝关节向外侧施加压力,另一手在膝关节作向内侧加压,使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承受外翻张力,如有疼痛或有侧方活动,则为阳性,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

如作相反方向施加压力,使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承受内翻张力,此时有疼痛或侧方活动,提示外侧副韧带损伤。

6、抽屉试验:

患者仰卧,屈膝90°

,足平放于床上,医生可坐在患者的足部,以稳定其足,双手握住小腿上端作前拉后推的动作,如小腿上端能向前拉动,说明前交叉韧带损伤;

如小腿上端能向后推动测说明后交叉韧带损伤。

7、莱切曼试验(Lachman):

平卧位,膝屈曲15o左右,一手抓住大腿,另一手握持小腿,将胫骨向前、后推移,注意移动程度,超过0.5cm为阳性,提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此法较抽屉试验检出阳性率高。

8、膝关节过伸试验:

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医生一手抬起小腿,另一手按压住膝部,使膝关节出现被动过伸运动,如有疼痛为阳性。

可见于半月板前角损伤、股骨髁软骨损伤或脂肪垫损伤、肥厚等。

9、交锁征:

当活动膝关节时,突然在某一角度感有物体嵌入膝关节而屈伸不得、不能活动,伴有疼痛。

在缓慢活动膝关节后疼痛缓解,关节恢复活动功能,称之“解锁”。

见于半月板损伤、关节内游离体。

八、踝关节与足

足部常见畸形:

扁平足、马蹄足、内翻足、外翻足、跟足、高弓足、拇趾外翻、锤状趾。

踝关节与足活动度检查:

踝关节中立位为足与小腿间呈90°

角,而无足内翻或外翻。

踝关节:

背屈20°

,跖屈40°

距下关节:

内翻30°

,外翻30°

~35°

跖趾关节:

以拇趾为最重要,正常背伸约45°

,跖屈30°

特殊检查

1、捏小腿三头肌试验:

患者俯卧,足垂床缘下,医生用手捏患肢小腿三头肌肌腹,正常时可产生足跖屈,如无足跖屈为阳性,提示跟腱断裂。

2、足前横向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医生用双手对患足前部两侧作横向用力挤压,如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可能有跖骨骨折、跖间肌损伤等。

九、骨伤科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

主要是痛觉

感觉的评定,可分为感觉正常、感觉过敏(增高)、感觉迟钝(减退)、感觉丧失(缺乏)几种。

要记录感觉异常的具体部位。

2、肌力:

是检查患者肌肉主动运动力量的一种方法。

肌力的测定可分为0~5级,共六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3、反射:

(1)浅反射:

是刺激体表皮肤所引起的反射。

浅反射消失表明由体表感受器至中枢的反射弧中断。

常用的浅反射及其相应的神经节段为:

腹壁反射(T7~11)、提睾反射(腰1~2)、肛门反射(骶5)。

(2)深反射:

用叩诊锤敲打适当的腱或肌肉导致肌肉短促牵张所引起的反射。

常用的有:

肱二头肌腱反射(C5,6)、桡骨膜反射(C5,6)、肱三头肌腱反射(C7,8)、膝腱反射(L2~4)、跟腱反射(S1,2)

临床上对深反射活跃程度的表示通常是:

反射丧失(-)、反射减弱(+)、反射正常(++)、反射活跃(+++)、反射亢进(++++)。

(3)病理反射:

用(阴性)、(阳性)表示。

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夏道克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髌阵挛、踝阵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