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167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图学制图要领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一次换面后可用于求点与直线,两直线间的距离等。

问题的关键:

新轴要垂直于反映实长的那个投影。

3. 

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

一次换面把直线变成投影面平行线;

二次换面把投影面平行线变成投影面垂直线。

4.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

功用:

可求解平面与投影面的倾角,点与平面的距离,两平行面间的距离等。

在平面上作一条投影面平行线,新轴必须垂直与该平行线反映实长的那个投影。

如果把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线,那么该平面则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面。

5.将投影面的垂直面变成投影面的平行面

一次换面后可求解平面实形、形心、两直线交角等

新投影轴必须平行于该平面的积聚性投影

6.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平行面

一次换面,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面;

二次换面,再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平行面。

第六章(回转体表面交线)

一.截交线:

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相贯线:

两立体表面的交线。

二.截交线的性质:

1.截交线是回转体表面和截平面的共有线。

2.截交线上的点为立体表面和截平面的共有点。

3.截交线一般情况下是一封闭的平面曲线。

三.求圆柱截交线的方法

1.利用积聚性法

2.素线法

四.积聚性法求圆柱截交线的作图步骤:

1)投影分析

2)求特殊位置点

3)求一般位置点

4)连接各点

5)判断可见性

6)整理轮廓线

(一)平面与圆锥相交所得截交线形状

1.圆 

2.一对相交直线 

3.椭圆 

4.双曲线 

5.抛物线

(二)求圆锥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1.素线法2.纬圆法

五.回转体表面相交

①表面性

相贯线位于两立体的表面上。

②封闭性

相贯线一般是封闭的空间折线(通常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或空间曲线。

③共有性

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

其作图实质是找出相贯的两立体表面的若干共有点的投影。

六.相贯的形式

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多体相贯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

七.作图方法

1表面取点法

利用投影的积聚性直接找点。

2用辅助平面法。

一般是根据立体或给出的投影,分析两回转面的形状、大小极其轴线的相对位置,判断相贯线的形状特点和各投影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作图。

表面取点法原理

当相贯结构中有一个是圆柱体时,先利用圆柱表面的积聚性,得到相贯线的至少一个投影;

再通过回转体表面取点,作出相贯线的未知投影。

辅助平面法原理

设置一辅助平面;

求其与两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

两组截交线的交点必为相贯线上点。

选辅助平面的原则

要使辅助平面与两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为直线或圆。

常用的辅助平面为投影面的平行面或垂直面。

八.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一)

同轴回转体相交,其相贯线为垂直于轴线的圆。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二)

当相交两回转体公切于一个球面时,其相贯线为平面曲线(一般为椭圆)。

在两回转体轴线同时平行的投影面上,椭圆的投影为直线。

九.相贯线的形状及投影:

平面体与圆柱体相贯:

相贯线为封闭的空间折线。

相贯线在非积聚性投影上总是向被穿的圆柱体里面弯折,而且在两体相交区域内不应有圆柱体轮廓线的投影。

两圆柱体相贯:

相贯线为光滑封闭的空间曲线。

当两圆柱正交,小圆柱穿大圆柱时,相贯线在非积聚性投影上总是向大圆柱里弯曲,当两圆柱直径相等时,相贯线在空间为两个椭圆,其投影变为直线。

在两体相交区域内不应有圆柱体轮廓线的投影。

第七章(制图基本知识)

常用线型及用途

粗实线:

可见轮廓线。

细实线:

尺寸线,剖面线

虚线:

不可见轮廓线。

细点画线:

对称线,轴线。

双点画线:

假想轮廓线。

波浪线:

断裂处边界线

第八章(组合体视图)

一、组合方式

1.叠加式—组合体由若干基本形体叠加而成。

2.切割式—在基本形体上通过切割、挖孔等方式形成的组合体。

二.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1.基本方法

定形尺寸:

确定各基本形体形状的尺寸。

定位尺寸:

确定基本形体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形体分析法

2.尺寸基准:

定位尺寸的起点

长、宽、高每方向上应各有一个尺寸基准。

主要对称面、主要轴线、大的底面、端面等。

4.尺寸标注应注意

1)同一形体的尺寸应该尽量集中标注。

2)尺寸应该标注在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上。

3)同轴回转体的直径,应尽量标注在非圆视图上。

4)尺寸应该尽可能标注在轮廓线外面,应该尽量避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

5)相互平行的尺寸,要使小尺寸靠近图形,大尺寸依次向外排列,避免尺寸线和尺寸线或尺寸界线相交。

三.看组合体视图

形体分析法 

线面分析法

第十章(机件的表达方式)

一.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但向视图必须要进行标注。

向不平形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轮廓线封闭的完整结构

不完整的基本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波浪线:

断裂线的投影

斜视图和局部视图间的区别:

1.投影面 

2.视图的完整性 

3.图的标注

假想用剖切平面把机件剖开,移去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将余下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2.剖视图的标注

剖视图名称 

投影方向 

剖切位置

二、常用剖视图

按剖切后移去的范围分:

1全剖视图、2半剖视图、3局部剖视图

按剖切平面的位置和数量分:

4斜剖视图、5旋转剖视图、6阶梯剖视图、

复合剖视图、剖中剖

1用剖切面把机件完全剖开所得的剖视图成为全剖视图

2在垂直于机件对称面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一半画成视图,称为半剖视图

3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4用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剖切面剖开机件,并向与其平行的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斜剖视图

5用两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并以交线为轴,把倾斜结构旋转到平行于投影面的位置,投射后的图样称为旋转剖视图

6用几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所得的图样称为阶梯剖视图

注意:

肋板经纵向对称面剖切,区域内不画剖面符号

转折处不画线、转折处不出现不完整结构、转折处不与轮廓线重合

波浪线不能超出边界

波浪线不能穿空

波浪线不能被其他图线替代

旋转剖切面后的其他结构不旋转

①全剖视图 

适于外形简单、内腔复杂的不对称机件

②半剖视图适用于内、外都需要表达的对称机件

③局部剖视图适于内、外都需要表达的不对称机件

④斜剖视图适于表达倾斜于基本投影面的内腔结构

⑤旋转剖视图适于有主要轴线的盘、盖等类零件

⑥阶梯剖视图适于具有相互错开内腔结构的机件

三.移出断面图的标注:

不对称断面按断面实际情况画

对称断面按剖视图画

*当剖切平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时,这些结构按剖视画出。

四.回转体上均布肋、孔、轮辐旋转到剖面上(简化画法)

对称图形可省略一部分

肋、轮辐等纵向剖切不画剖面符号

对称视图可只画一半,但要画出对称符号。

第十一章(连接件)

一.两种常用连接方式

1、可拆卸连接:

拆开时不破坏连接件和被连接件。

例如:

螺纹连接、键联结、销连接等

2、不可拆卸连接:

拆开时会破坏连接件或被连接件。

焊接、铆接、粘接等。

二.螺纹是按着螺旋线的原理形成的。

外螺纹——在圆柱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

内螺纹——在圆柱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

1.外螺纹的画法

螺纹小径的细实线画入倒角

大径画粗实线

小径画细实线

螺纹界线

大径画粗实线圆

小径画3/4细实线圆

2.内螺纹的画法

表达螺纹大径的细实线不画入倒角

不画倒角圆

大径画细实线

小径画粗实线

螺纹终止线画粗实线

45°

线画到粗实线

大径画3/4细实圆

小径画粗实圆

三.

(一)螺纹的种类

1.连接螺纹 

起连接作用的螺纹。

2.传动螺纹 

起传动作用的螺纹。

(二)螺纹的标注

1.螺纹的标注包括以下内容:

螺纹的牙型、公称直径、螺距、线数和旋向、螺纹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等。

2.普通螺纹标注:

普通螺纹代号、螺纹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

3.梯形螺纹

牙型符号、公称直径、螺距或导程(螺距)、旋向、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代号

4.螺纹连接件

常见的螺纹连接件有:

六角头螺栓、六角螺母、双头螺柱、垫圈、弹簧垫圈、圆柱头螺钉等。

四.螺纹连接有:

1.、螺栓连接

2.、双头螺柱连接

3.、螺钉连接

第十二章(常用件)

一.齿轮的用途

1.成对使用

2.传递轴间动力和运动

3.改变轴的转速

4.改变轴的旋转方向

二.齿轮的基本参数

1.齿顶圆直径D顶

2.齿根圆直径D根

3.齿数Z

4.分度圆直径D分=m×

Z

5.分度圆齿距p=s+w

6.模数m=p/π 

(Zp=πD分)

三、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

按内部结构和承受载荷方向的不同分为三类:

1.向心轴承 

适用于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2.推力轴承 

适用于承受轴向载荷。

3.圆锥滚子轴承 

适用于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

第十三章(零件图)

一.表达机器和部件的图样称为装配图,表达单个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零件图的四项基本内容:

(一)表达零件形状的一组视图

(二)确定零件各部分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的一组尺寸

(三)保证零件质量、形状的技术要求

(四)标题栏

二.、主视图的选择

(一)零件的摆放方式 

1.反映零件的加工状态 

2.反映零件的工作状态

(二)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三.零件图尺寸标注合理性包括:

(1)保证达到设计的要求;

(2)便于加工和测量。

四.基准:

确定各结构相对位置时的参考位置。

(1) 

按基准的作用可分为:

1.设计基准:

满足机器或部件的设计要求选定的基准。

2.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测量等方面选定的基准。

注:

长、宽、高每个方向上至少各有一个主要基准,每方向上还可有若干辅助基准,若有,各基准间应有直接尺寸相联系尽量使工艺基准重合于设计基准,

作为基准的线和面是:

(1)零件上主要回转面的轴线;

(2)零件结构中的对称面;

(3)零件的主要支撑面和装配面;

注:

1.终结环误差等于各组成环误差之和,选最次要尺寸作为终结环。

2.终结环空出不注,或注成参考尺寸。

*不要注成封闭尺寸链

五.、铸造工艺对结构的要求

(一)起模斜度

(二)铸造圆角(三)过渡线(四)铸件壁厚

六.尺寸标注形式

链式 

坐标式 

综合式

尺寸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零件的互换性

机器中参与装配的两个零件,不经过挑选和修配,任取一对安装后均符合设计要求。

七.配合:

1间隙配合2过盈配合3过渡配合

配合制度:

基孔制、基轴制

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

←──│形位公差特征符号│形位公差数值及有关符号│基准要素

八、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2、轮廓最大高度Rz

九、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1.内容:

取样长度(GB) 

评定参数(Ra) 

参数值(Ra:

表13-3)

2.接触表面、受磨擦的表面、配合表面、受交变应力的表面更光滑些。

3.总原则:

满足表面设计要求时,尽量选用第级别。

使用功能、设计寿命、外观要求

第十四章(装配图)

一.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主要表达其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装配图的特点:

1.在机器设计过程中,装配图的绘制位于零件图之前。

2.装配图与零件图的表达内容不同,它主要用于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调试、安装、维修等场合,也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文件。

二.装配图的内容:

1.一组视图(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主要件结构)

2.必要的尺寸

3.技术要求

4.零件序号、明细栏、标题栏

三.装配图上需标注的尺寸有如下几类:

1性能或规格尺寸

2装配尺寸

3安装尺寸

4总体尺寸

5其它尺寸

四.总则:

1)每个零件都编号

2)相同件编一个号(种、类、规格都相同)

3)编序号相同

2.编号的写法:

1)写在指引线一端的细实线上或细实线圆内

2) 

字高比尺寸数字大一号或两号

五.指引线画法

1)指引线用细实线绘制 

2)指在零件可见轮廓内,末端画黑点或箭头

3)对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允许采用公共指引线

4)尽量不用水平、竖直和45度方向

5)指引线不应相交,至多允许弯折一次

六.明细栏

1.自下而上填写

2.若位置不够,可向左移成几列

装配图合理性:

同方向接触面仅一个

确保轴肩与端面接触

七.确定表达方案

1,主视图:

工作位置安放,反映主要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2.其它视图:

其它装配线、装配关系、主要件主要结构

八、确定表达方案

1.合适、清楚:

采用原方案

2.合适,不清楚:

以旧为主,调补新投影

3.不合适:

采用新方案

高数解题的四种思维定势 

●第一句话:

在题设条件中给出一个函数f(x)二阶和二阶以上可导,“不管三七二十一”,把f(x)在指定点展成泰勒公式再说。

●第二句话:

在题设条件或欲证结论中有定积分表达式时,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积分中值定理对该积分式处理一下再说。

●第三句话:

在题设条件中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且f(a)=0或f(b)=0或f(a)=f(b)=0,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处理一下再说。

●第四句话:

对定限或变限积分,若被积函数或其主要部分为复合函数,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变量替换使之成为简单形式f(u)再说。

线性代数解题的八种思维定势 

题设条件与代数余子式Aij或A*有关,则立即联想到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以及AA*=A*A=|A|E。

若涉及到A、B是否可交换,即AB=BA,则立即联想到用逆矩阵的定义去分析。

若题设n阶方阵A满足f(A)=0,要证aA+bE可逆,则先分解因子aA+bE再说。

若要证明一组向量α1,α2,…,αS线性无关,先考虑用定义再说。

●第五句话:

若已知AB=0,则将B的每列作为Ax=0的解来处理 

●第六句话:

若由题设条件要求确定参数的取值,联想到是否有某行列式为零再说。

●第七句话:

若已知A的特征向量ξ0,则先用定义Aξ0=λ0ξ0处理一下再说。

●第八句话:

若要证明抽象n阶实对称矩阵A为正定矩阵,则用定义处理一下再说。

概率解题的九种思维定势 

如果要求的是若干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则马上联想到概率加法公式;

当事件组相互独立时,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 

若给出的试验可分解成(0-1)的n重独立重复试验,则马上联想到Bernoulli试验,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若某事件是伴随着一个完备事件组的发生而发生,则马上联想到该事件的发生概率是用全概率公式计算。

关键:

寻找完备事件组 

若题设中给出随机变量X~N则马上联想到标准化~N(0,1)来处理有关问题。

求二维随机变量(X,Y)的边缘分布密度的问题,应该马上联想到先画出使联合分布密度的区域,然后定出X的变化区间,再在该区间内画一条//y轴的直线,先与区域边界相交的为y的下限,后者为上限,而的求法类似。

欲求二维随机变量(X,Y)满足条件Y≥g(X)或(Y≤g(X))的概率,应该马上联想到二重积分的计算,其积分域D是由联合密度的平面区域及满足Y≥g(X)或(Y≤g(X))的区域的公共部分。

涉及n次试验某事件发生的次数X的数字特征的问题,马上要联想到对X作(0-1)分解。

即令 

凡求解各概率分布已知的若干个独立随机变量组成的系统满足某种关系的概率(或已知概率求随机变量个数)的问题,马上联想到用中心极限定理处理。

●第九句话:

若为总体X的一组简单随机样本,则凡是涉及到统计量的分布问题,一般联想到用卡方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进行讨论

今天没有事,拿起高数书和过去几年的高数书看了一会,总结了一些要点。

第一章:

1、极限(夹逼准则)

2、连续(学会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连续,判断间断点类型)

第二章:

1、导数(学会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是否可导) 

连续不一定可导,可导一定连续

2、求导法则(背)

3、求导公式 

也可以是微分公式

第三章:

1、微分中值定理(一定要熟悉并灵活运用--第一节)

2、洛必达法则

3、泰勒公式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4、曲线凹凸性、极值(高中学过,不需要过多复习)

5、曲率公式 

曲率半径

第四章、第五章:

积分

不定积分:

1、两类换元法 

2、分部积分法(注意加C)

定积分:

1、定义 

2、反常积分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主要有几类:

极坐标、求做功、求面积、求体积、求弧长

第七章:

向量问题不会有很难

1、方向余弦2、向量积3、空间直线(两直线的夹角、线面夹角、求直线方程) 

3、空间平面 

4、空间旋转面(柱面)

其他我没有列出来的是我觉得比较容易的或是高中已经学过的,所以不需要过分的强调,我认为只要在平时上课听讲(偶尔缺课也没关系),在这几天把以上要点复习一遍,并且弄清楚。

如果你只考60分,你真是笨;

如果你只考70分,你有点笨;

如果你只考80分,你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

顺便回家请我吃饭!

呵呵。

当然其他的许多东西还是要过一遍,还是会考到的,记住其实期末试卷每一章的知识都会考到,以上要点大部分都会考到,要多注意练习!

最重要的是第4、5、6章,联系起来复习,你会更轻松!

做好上面的就不用担心挂科,祝大家考得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