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995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习题5DOCWord文档格式.docx

A.“前—后”对比法B.“投射—实施后”对比法

C.“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D.“有—无政策”对比法

9.1977年中国决定废止大学招生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统一考试制度属于()

A.风险型政策B.竞争型政策

C.确定型政策D.不确定政策

10.在政策分析方法中饱和抽样属于()

A.多角度分析法B.原因层次分析法

C.类别分析法D.边界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

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

C.逻辑经验主义D.后现代主义

2.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

A.党的政策B.行政决策

C.立法决策D.人大决策

3.公共政策的主体主要包括()

A.政治领袖B.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C.民意代表、大众传媒D.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A.辩证性B.主观性和人为性

C.关联性D.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5.政策终结的方式有()

A.合并B.替代C.缩减D.分解

二、概念题

1、社会问题

2、私人问题

3、公共问题

4、社会解组

5、实质相关原则

6、类目穷尽原

7、类目排斥原则

8、单一分类原则

9、类别分析

11、假设分析

12、直接选优

13、间接淘汰选优

14、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三、简答题

1、社会问题的要件

2、社会问题的特征

3、公共政策问题的内容

4、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方式

5、公共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的内涵

6、社会现状的理性分析的内容

7、价值冲突的类型

8、政策问题内在引发机制的几种情况

9、政策问题的外在引发机制的情况

10、提出政策问题的主体

11、专业政策机构存在的意义

12、中国政策问题搜寻系统的现实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

14、导致政策问题的原因

15、假设分析的主要阶段

16、确定目标的困难因素

17、确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18、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的特征

19、方案规划的原则

20、方案规划的程序

21、政策方案选择的标准

22、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涵

2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意义

24、政策合法化的权限

四、判断题

1、公共政策执行反对创造性地执行.

2、对一般的政策执行人员而言,政策执行就是机械地照“章”办事.

3、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象性活动的形式.

4、有效的信息沟通能促进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协调.

5、社会心理承受力与政策能否有效地执行无关.

6、公共政策评估指对公共政策预定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估.

7、公共政策评估指对公共政策输出的评估.

8、公共政策评估包括对公共政策非预期影响的评估.

9、公共政策评估不涉及投入公共政策的间接成本.

10、外部评估的优势在于能方便地掌握公共政策运行活动中的第一手资料.但是,由于存在利益相关性,评估可能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参考答案

单选:

1-5ACBDB6-10BBCCD

多选:

1ABCD2ABCD3ABCD4ABC5ABCD

1、社会问题,人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遭受威胁或产生矛盾而需要解决的问题。

2、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在少数私人身上的体现,包括个人和其他非公共领域产生的问题。

3、公共问题,社会问题在多数人身上的体现,及私人问题在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

4、社会解组(socialdisorganization)

当新旧社会更替、科技文化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社会现实客观情况变化时,便会出现旧有的思想行为规范、旧有的文化与新思想、新规范、新文化的冲突。

5、实质相关原则,类别的划分应当与政策问题情境的事实、状态相一致;

6、类目穷尽原则,所列出的问题情境类别必须能涵盖所有的问题情境;

7、类目排斥原则,所列出的每一个问题情境类目必须是独立的,与其他类目是互相排斥的

8、单一分类原则,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对问题情境的分类只能使用同一种分类标准

9、类别分析,对政策问题情境加以界定和区分,政策问题是通过问题情境表现出来的

首先围绕政策问题假设出两组相互冲突的立论,然后进行创造性的综合。

假设分析是政策问题分析中综合性最强的方法

12、直接选优:

根据选择标准,直接选出合格的方案;

13、间接淘汰选优:

在合格方案不好确定的情况下,寻找不合格的方案逐步淘汰,最后间接找出合格方案。

14、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对社会大多数成员产生影响

被社会大多数成员认为违背价值观念

经过努力可以控制

经过集体力量才能改善

普遍性

时间性

空间性

复杂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领域

公共政策问题的范围

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方式

v指导性政策

v分配性与再分配性政策

v限制性政策

5、公共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

客观现象:

如通货膨胀、失业、犯罪、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企业效益低等;

主观认定:

客观现象再严重,也不能成为政策问题

主客观统一:

建立一种社会公共决策机制,通过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

6、社会现状的理性分析

v社会病态

v社会解组

v价值冲突

v偏差行为

v主观认定

v个人价值:

体系目标

v个人自由:

社会控制

v团体责任:

个人责任

v安全满足:

刻苦奋斗

v相对论、实用:

对绝对论、神圣论

v革新变迁:

传统主义

v异质性:

同质性

v文化决定论:

个人本能论

v相互依赖:

个人自治

v个别化:

刻板化

v①各种自然灾害。

v如:

旱灾、水灾、火山、地震、台风等。

v突发型的,长久型的。

v②意外的人文事件。

社会暴乱、阴谋政变、政治谋杀、劫机、恐怖活动及其他人为的灾害。

v③科技发展的副作用。

v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电脑病毒破坏管理系统等。

v④资源分配失衡。

v既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产府岸线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政治权力、社会地位、人力、信息、市场等)

v⑤生态变迁

v破坏原先的生存格局,迫使人们一方面要保护原有生态,另一方面要面对现实适应新的变化。

9、政策问题的外在引发机制的情况:

v①战争

v②国防科技的发展

v③国际冲突

v④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v⑤全球性经济危机

10、提出问题的主体

v个人

v团体

v政府

v政党

v新闻媒介

v专业研究机构

11、专业政策机构存在的意义

v

(1)政府经常不能及时确知或认清社会存在的全部问题

v

(2)政府一般不注意潜在的、将来的问题

v(3)政府无法在复杂问题里确定自己有哪些责任

v①敢于面对问题,将政策问题的出现和存在视为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以避免害怕暴露问题的错误行为

v②进一步明确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具体职能,以便科学确定政策问题的范围

v③以政府行政系统为中心,建立政策问题搜寻的计算机网络,全面获取信息;

v④政府行政系统定期召开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政策问题征询会议,确保政策问题搜寻的全面性。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

类别分析

层级分析

类比分析

假设分析

14、导致政策问题的原因

①可能的原因:

所有可能促使政策问题情境产生的事件、行动或因素。

②合理的原因:

以科学研究与直接经验为基础所确认的导致政策问题的原因。

③可行的原因:

能用政策影响或用政策来解释的产生政策问题的原因。

15、假设分析的主要阶段:

①利益关系人的确定

影响政策问题或受政策问题影响的人。

②假设的寻求

找出并确认政策问题所依据的基本假设。

③假设的比较

对每一组基本假设进行比较、评估,其目的是为了确声各种基本假设的对错、优劣、异同,以便取舍。

④假设的汇集

将前面阶段提出并比较过的基本假设汇集起来,然后再与利益关系人对应起来,要尽量将重要的政策问题的利益关系人的基本假设列出来。

⑤假设的综合

对前面阶段加以总结,综合出结论。

v目标所隐含的价值因素

v决策者政治上的考虑

v目标的重要性及冲突

v

(1)价值分析

vA、价值判断构成政策目标的基本前提或依据

vB、主要涉及政策及其目标的价值含义、价值的一致性,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vC、价值观主要是一种超理性的东西,因而难以作理性的分析或定量研究

v

(2)政治分析

v决策者的政治立场和政治需要及各种利益团体对政策目标的影响。

v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政策问题;

v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

v既是一种研究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

v信息完备原则

v系统协调原则

v科学预测原则

v现实可行原则

v民主参与原则

v稳定可调原则

v问题界定

v目标确立

v方案设计

v后果预测

v方案比较与抉择

v价值标准:

v包括各种价值指标的系统,既包括社会统一的价值认识,也包括方案本身的经济、社会和学术价值。

v优化标准

v政策方案在资源配置和效益上达到成本费用最小、效益最大的标准。

v时效标准

v政策目标达到的时限规定是否科学,时限太短有可能脱离现实,时限太长又会趋于保守;

v政策出台是否适合时宜。

22、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涵。

A、所有的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法律和其他形式的政策,都有其合法化过程;

B、政策合法化是有目的的活动;

C、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所实施的活动;

2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意义:

vA、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

vB、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

vC、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vA、主体要有合法依据;

vB、注意政策所及事项、地域、措施和手段等的职权限制;

vC、注意滞后法律的效力问题

错、错、错、对、对、错、错、对、错、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