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633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实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验结论】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从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液变蓝,而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所以没有变蓝。

(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

则也会会显蓝色,但蓝色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淡。

实验3呼出和吸入气体成分

【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玻璃管、打气筒。

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坡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

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

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破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4脑的反应

【实验材料】刻度尺

1、一位同学用手拿住刻度尺的上方,另一名同学手指与零刻度持平,准备抓住尺子。

2、记录刻度尺下落时,自己抓住的刻度尺的读书。

3、反复几次求平均值。

【实验现象】有的同学刻度读书小,有的同学大。

【实验结论】读数越小,说明脑的反应越快

实验5声音的产生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水槽。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像。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3、用搥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花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6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塑料袋、水槽、水、小石块。

1、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直到耳朵听不见为止。

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了继续挠,这时能听到声音吗?

2、把小石块放在空气中相互敲击,能否听到声音?

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3、把小石块放到水槽中,相互敲击。

将耳未紧贴水槽,你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现象及结论】

1、能听到产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

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空气)、液体(水)、固体(水槽)传入耳朵的。

实验7物体的可溶性

【实验材料】3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

1、先在3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3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

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么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不溶解”。

【注意事项】沙子要淘洗干净,药品要适宜,如果放多了会出现饱和现象,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溶解和不溶解了。

实验8蜡烛的变化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用试管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被熏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

新的物质——烟。

实验9食盐与水泥的可逆和不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水泥、火柴、蒸发皿、小勺、酒精灯。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3、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4、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子,看不到了。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2、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二会,水泥凝固了。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进行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实验10铁生锈的条件

(一)

【实验材料】锥形瓶4个、酒瓶塞2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铁钉。

1、将4个汽水瓶分别编号为从A、B、C、D。

2、用电吹风将A瓶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

将蜡烛融化后封住瓶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后的水,使水将铁钉完全浸没。

再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并用相同的方法用蜡烛将瓶口的缝隙封住。

4、在C瓶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部分裸露在控气中。

不封瓶口,使铁钉与外都空气接触。

5、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食盐,将铁钉一部分浸泡在盐水中,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

也不封口,使铁钉与外部空气接触。

6、将4个汽水瓶放在家中观察1周,(每天观察1次)

A、B瓶中铁钉不生锈,说明只有水或者只有氧气,铁都不生锈,C瓶既有水也有氧气,但没有盐,而铁生锈,说明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只是水和氧气,好比D瓶,其铁生锈的速度比C瓶快,说明盐在铁生锈的过程中起到加速生锈的作用。

1、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2、在有盐的情况下,铁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铁生锈的条件

(二)

【实验村料】3枚相同的铁钉、3个相同的试管、3个试管塞、1小袋干燥剂、适量水。

1、把3杖铁钉分别放入3个试管中,在第1个试管里放干燥剂第2个试管里放少量的水,浸没铁钉一部分;

第3个试管里放满煮沸水后的水,将钉完全浸没。

2、分别用试管塞把3个试管塞紧。

【实验现象】放置几天后取出3枚铁钉观察,发现第2个试管中的铁钉在密接触水面的地方有铁锈,而其他两个铁钉无铁锈。

【实验结论】潮湿的空气是铁生锈的重要条件。

所以铁不能长期放在潮湿空气中。

铁生锈的条件(三)

【实验材料】油,醋,肥皂屑,食盐,铁钉、杯子、瓶子、玻璃棒。

1、将食盐倒入杯子中,加水搅拌,形成盐水。

2、将肥皂屑放入杯子中,加水搅拌,形成肥皂水。

3、准备4个瓶子,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4号。

4、在1号、2号、3号,4号瓶子电分别倒入等量时醋、油、盐水、肥皂水。

5、将4枚相同光译的铁钉分别放入4个瓶子中。

6、观察一周,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1号、3号、4号瓶子中的铁钉生锈2号瓶子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酸或碱或盐能促进铁生绣。

实验11静止与运动的模拟

【实验材料】墨水瓶、课本、橡皮、铅笔

1、将课本平放在课桌上,墨水瓶、橡皮放在课本上。

2、拉动课本,思考:

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橡皮相对于课桌呢?

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以课桌为参照物呢?

【实验结论】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静止的,橡皮相对于课桌是运动的;

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课本是是静止的;

以课桌为参照物,课本是运动的。

实验12时间与距离的测量

【实验材料】米尺、钟表

1、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10米,测出自己用了多长时间。

2、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10秒,量出自己走的路程。

3、比正常步伐走的慢一点,测出走5米、10米用的时间;

走5秒、10秒路程。

4、比正常步伐走的快一点,测出走5米、10米用的时间;

5、思考:

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现象】1、比正常步伐走的慢时,走5米、10米用的时间长;

走5秒、10秒路程近。

2、比正常步伐走的快时,走5米、10米用的时间短;

走5秒、10秒路程远。

【实验结论】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需要说明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实验13斜面的特性

【实验材料】测力计、斜面、小车

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

2、把斜面做的坡度最小,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读数,并分别记录下来。

3、把斜面的坡度提高3次,在不同的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读数,并分别记录下来。

4、分析对比所得的数据。

【实验现象】坡度越大测力计的读数越大。

【实验结论】竖直提起小车的力最大。

斜面坡度越小,用力越小;

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

斜面有省力作用。

实验14杠杆的特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1、把杠杆尺安装好,调节平衡。

2、在杠杆尺左右两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1个钩码。

3、在杠杆尺左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2个钩码,右边5厘米处挂4个钩码。

4、在杠杆尺左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2个钩码,右边20厘米处挂1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的数量与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支点的距离。

【实验现象】杠杆尺平衡

【实验结论】到杠杆尺支点的距离越大,用力就越小;

到杠杆尺支点的距离越小,用力就越大。

实验15滑轮的特性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细绳、钩码、测力计。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3、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5、把2、3、4的数据与1的数据作比较。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实验16齿轮的特性

【实验材料】齿轮(大中小各1个)、支架

把3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1个齿轮,观察3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当转动其中1个齿轮时,会发现:

1、相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2、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3、一个齿轮转动,可带动和它啮合的其他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

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转动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