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252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免疫学重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免疫记忆

有,产生记忆细胞

举例

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

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

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6、中国人种“人痘”预防天花。

英国人爱德华▪琴纳(EdwardJenner)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

7、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开创传染性疾病人工主动免疫时代。

德国人冯▪贝林(EmilvonBehring)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时代。

第二章抗原(3学时)

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完全抗原、半抗原和载体的概念,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和分类

T、B细胞表位与共同抗原表位,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的分类)

1、抗原(Antigen,Ag):

是指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一般具有两个重要特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

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3、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即通常所称的抗原。

半抗原(hapten):

只能与抗体结合而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者,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antigen),又称半抗原。

载体(carrier):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称为载体。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

4、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异物性----免疫原性的本质

特异性:

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5、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

又称表位(epitope),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T细胞、B细胞抗原受体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6、T、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

是由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加工提呈给T细胞的线性表位(约9~17个氨基酸残基),可位于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

B细胞表位:

是B细胞识别的线性或构象表位(约6~7个氨基酸基或糖基),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功能性决定簇才能被B细胞或抗体识别。

7、抗体特异性是针对抗原表位而不是整个抗原分子。

8、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共同表位(commonepitope):

指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

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均具有的反应(交叉结合)。

9、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量:

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化学组成及结构

(1)蛋白质

(2)多糖:

具有免疫原性,较蛋白质弱。

(3)核酸:

多无免疫原性。

可降解性:

L-氨基酸易降解;

D-氨基酸不易降解。

聚合>

单体,颗粒性>

可溶性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遗传因素:

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个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

其他因素: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

剂量:

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

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

途径:

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呼吸道和口服免疫。

10、抗原的分类:

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分类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

需在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

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

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h细胞辅助。

TI-1Ag:

具有B细胞丝裂原和单一重复B细胞表位,可与成熟或不成熟的B细胞均发生应答,如LPS。

TI-2Ag:

含重复B细胞表位,仅与成熟B细胞发生应答,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antigen):

是指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组织之间的共同抗原。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antigen):

Ig的V区、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和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这些独特的氨基酸序列称为独特型(idiotype,Id)抗原,Id可诱导自身产生相应的抗体称抗独特型抗体。

第三章免疫器官与组织(2学时)

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过程,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

1、免疫器官按其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淋巴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淋巴器官)及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2、中枢免疫器官:

概念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组成

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

法式囊(鸟类)

3、骨髓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祖B细胞在骨髓内发育为未成熟的B细胞,祖T细胞在进入胸腺,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

4、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从被膜下区、皮质区(成为胸腺细胞)到髓质区移行。

在移行中胸腺细胞从双阴性(CD4-CD8-)胸腺细胞,经历双阳性(CD4+CD8+)胸腺细胞,成熟为单阳性(CD4+或CD8+)胸腺细胞。

5、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阳性选择(positiveselection):

是指发育中的胸腺细胞表达的TCR同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MHC分子结合,使得能够识别自身MHC分子的胸腺细胞存活继续发育的过程。

阳性选择决定T细胞对抗原肽应答的MHC限制性。

阴性选择(negativeselection):

指胸腺内发育中的表达针对自身抗原TCR的T细胞与自身抗原结合后死亡,即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被清除的过程。

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阴性选择决定成熟T细胞库的自身耐受性。

6、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

也是成熟T、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淋巴结:

组织来源的抗原

脾:

血液来源的抗原

黏膜伴随淋巴组织:

经黏膜表面进入的抗原

7、淋巴结的功能:

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后,经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

游离抗原也可随淋巴液到达淋巴结。

8、脾的功能:

收集来自血液的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发生、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场所。

9、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主要针对经黏膜表面进入的微生物抗原产生应答。

10、淋巴细胞再循环:

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四章固有免疫细胞(1学时)

固有免疫细胞组成,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及其他重要表面分子

NK细胞表面受体)

1、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固有免疫样淋巴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

2、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具有与功能相适应的重要表面分子:

(一)模式识别受体

相关概念:

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宿主本身不存在的特定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PAMP)。

来源于宿主本身受损或坏死的组织和某些激活的免疫细胞,即机体自身细胞和组织在特定条件下释放的内源性分子,称为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DAMP)。

PAMP和DAMP能被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识别,这些受体被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

巨噬细胞表面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

(1)Toll样受体

(2)清道夫受体

(3)甘露糖受体

(二)调理性受体:

巨噬细胞表面的调理性受体:

IgGFc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特异性IgG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其Fc段可与巨噬细胞表面Fcγ受体(FcγR)结合,从而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补体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补体活化片段(C3b或C4b)可与病原体结合,并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相应补体受体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三)细胞因子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

(四)参与提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

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

NK细胞表面的IgG受体FcγRIII(CD16),与抗体Fc段结合,介导NK细胞识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这种以IgG抗体为中间桥梁,定向介导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第五章适应性免疫细胞▬▬▬▬T细胞(3学时)

T细胞的表面分子(TCR-CD3复合物体、CD28)及功能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亚群

T细胞的其他膜分子,αβT细胞亚群划分)

1、T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功能:

(一)TCR-CD3复合体:

TCR:

T细胞抗原受体(T-cellreceptor),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

CD3:

参与T细胞发育过程中TCR的膜表面表达;

参与TCR与抗原接触后产生的活化信号向细胞内的传导;

成熟T细胞的表面标志,用于外周血中成熟T细胞的检测。

(二)CD28分子和CTLA-4(cytotoxicTlymphocyte

antigen-4,CD152):

组成:

同质二聚体,每条链含一个IgV样功能区(两者同)。

配体:

B7分子(两者同)。

分布:

CD28分子—主要表达于人外周T细胞;

CTLA-4分子—表达于活化T细胞。

功能:

CD28分子与表达在APC上的B7分子结合,为识别APC提呈的特异性抗原后的初始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促使T细胞活化和增殖。

CTLA-4分子同B7分子结合提供抑制信号给活化T细胞,阻止T细胞的增殖,限制T细胞分泌IL-2。

(三)CD40L(CD40ligand,又称gp39分子):

活化T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双向作用

CD40L同APC表面的CD40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

使活化APC表达B7分子。

辅助B细胞类转换以及巨噬细胞活化。

2、CD4+T细胞:

表型为CD3+CD4+CD8-

CD4+T细胞主要为Th细胞亚群,一般是通过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其辅助性和效应性功能。

(一)Th1和Th2:

Th1分泌IFN-γ、TNF-β、IL-2等,主要辅助细胞免疫效应功能。

Th2分泌IL-4、IL-5、IL-10等,主要辅助体液免疫效应功能。

Th1和Th2均来自初始Th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成的Th0细胞。

两个亚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换。

Th1和Th2细胞主要特性比较:

(二)Th17细胞:

以分泌IL-17为特征的新发现的Th细胞亚群。

由初始T细胞在TGF-β和IL-6的共同作用下分化而来。

在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三)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

具有抑制免疫应答作用的T细胞亚群。

依据其来源不同,分为:

自然性调节性T细胞(naturalregulatoryTcells,自然性Treg或nTreg)

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adaptiveregulatoryTcells),又称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nducedregulatoryTcells,诱导性Treg或iTreg)

第六章适应性免疫细胞▬▬▬▬B细胞(1.5学时)

B细胞抗原受体的组成,B细胞的功能

B细胞表面其他分子,B细胞亚群)

1、B细胞的表面膜分子及其功能:

(一)B细胞抗原受体(Bcellreceptor,BCR):

B细胞抗原受体由一个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分子(mIg)和与其相连的Igα/Igβ(CD79a/CD79b)异质二聚体组成。

mIg:

结合抗原

Igα/Igβ:

转导抗原结合信号

(二)CD19、CD21和CD81复合体:

是B细胞抗原受体的辅助受体

CD21是补体C3d受体。

CD19是B细胞重要标志。

(三)CD40:

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

同活化T细胞表达的CD40L结合,提供B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诱导Ig同种型的类别转换。

参与维持生发中心B细胞的存活。

(四)CD80(B7-1)和CD86(B7-2):

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CD28分子结合,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活化的B细胞高水平表达。

2、B1细胞和B2细胞的比较:

3、B细胞功能:

B1细胞:

(1)在防御胸膜腔、腹膜腔和肠道黏膜感染中发挥作用。

(2)产生生理性自身抗体和血型抗体(天然抗体)。

B2细胞:

(1)介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对抗胞外病原体、中和体液中的毒素和游离病毒。

(2)提呈抗原:

专职APC,提呈可溶性抗原。

(3)免疫调节:

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第七章抗原提呈细胞(1.5学时)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和种类,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树突状细胞的分类,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抗原加工和提呈的概念)

1、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

是指能摄取和在细胞内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特点:

组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能主动摄取并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信息给T淋巴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强。

种类:

树突状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B细胞

3、树突状细胞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4、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与成熟DC特点的比较:

5、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一)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溶酶体或MHCII类途径):

APC摄入外源性抗原,在吞噬溶酶体中将外源性抗原降解为多肽;

APC内质网中合成的MHCII类分子与恒定链(Ii链)结合,经高尔基体形成MHCII类小室(MⅡC);

MHCII类小室与吞噬溶酶体融合,吞噬溶酶体中的小分子抗原肽取代Ii链多肽片段与MHCII类分子结合,经分泌囊泡表达于细胞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

(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胞质溶胶或MHC-I类途径):

胞浆内的抗原,经蛋白酶体降解成小的肽片段,经抗原肽转运体(TAP)转运至内质网,与MHC-Ⅰ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然后转送到细胞膜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的过程。

(三)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抗原提呈途经的比较:

第八章抗体(3学时)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类型和生物学活性,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1、抗体(antibody,Ab):

是由抗原刺激而产生并能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

将血清蛋白电泳后,发现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蛋白的γ球蛋白区,故通常把血清或血浆中的抗体成分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一)重链和轻链:

两条相同的重链:

共5种(μ、γ、α、δ、ε链)

两条相同的轻链:

共2种(κ和λ链)

(二)Ig分子每条肽链中均有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variableregion,V区):

L链近N端1/2处(VL)、H链近N端1/5或1/4处(VH)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称为可变区。

可变区中,某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显示出更大的变异性,称为超变区(hypervariableregion,HVR)。

超变区是抗体与抗原结合的位置,又称为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region,CDR)。

可变区中,超变区之外部分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变化很小,称为骨架区(frameworkregion,FR)。

恒定区(constantregion,C区):

L链近C端1/2处、H链近C端3/4或4/5处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

3、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一)Ig功能区:

L链:

VL

CL

H链:

VH

CH1,CH2,CH3,CH4(IgM,IgE)

(二)Ig功能区的功能:

VL和VH:

CL和CH:

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

IgG的CH2和IgM的CH3:

结合C1q,激活补体系统

CH3/CH4:

结合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B细胞、NK细胞等细胞的Fc段受体

IgG的CH2和CH3:

介导IgG通过胎盘的特性

4、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Fab:

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ofantigen

bingding),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

的VH和CH1组成,具有单价抗体活性。

Fc:

可结晶片段(fragmentcrystallizable)

相当于重链CH2和CH3功能区,可与效应

细胞或分子结合从而发挥作用。

5、抗体的类型:

独特型(idiotype):

是指在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以及T、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V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独特性抗原决定簇由Ig超变区特有的氨基酸序列和构型决定。

6、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意义:

中和作用:

Ig通过V区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可以从空间上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细胞的黏附和感染。

凝集和沉淀: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时产生的凝集和沉淀,有利于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二)活化补体

(三)结合Fc受体

介导I型超敏反应

调理吞噬作用

ADCC效应

(四)通过胎盘和黏膜

7、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

(一)IgG:

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

机体主要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抗体,也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可激活补体;

发挥调理作用,促进吞噬;

产生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中起作用。

(二)IgM: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

在个体发育中和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和临床早起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几乎全部分布于血液中,对防止菌血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有较高的抗原结合价,具有明显的激活补体能力;

不能通过胎盘,有助于诊断宫内感染;

单体IgM也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mIgM)和主要标志。

(三)IgA:

有两种类型:

血清型和分泌型;

新生儿可从母亲乳汁中获得分泌型IgA,这对婴儿抵抗呼吸道和消化道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重要意义;

分泌型IgA能阻止病原微生物对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具有抗菌、抗病毒和中和毒素等多种作用,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免疫物质。

(四)IgD:

血清中IgD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

表达在B细胞表面的IgD(mIgD)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

mIgD作为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可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并对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起调节作用。

(五)IgE:

血清中含量最低的免疫球蛋白;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时水平升高;

IgE主要由呼吸道和胃肠道等处的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是种系进化构成中出现最晚的Ig;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8、Ig类别转换又称同种型转换(isotypeswitch):

是指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合成IgM,然后转为合成IgG等其他类别。

9、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ntibody,pAb):

是指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Ab):

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

第九章补体(2学时)

补体系统的概念,补体生物学功能

补体系统的组成,三条激活途径及其参与成份)

1、补体:

存在于人体或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或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

补体及其相关的调节因子和膜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反应系统。

2、补体系统的组成:

固有成分

参与补体活化级联反应的成份

补体调节蛋白

可溶性或膜结合的补体调节分子

补体受体

与补体片段结合发挥效应的细胞膜表面受体

3、补体系统的激活:

根据激活剂不同,补体的激活可分为三种途径:

经典途径(classicalpathway)

旁路(替代)途径(alternativepathway)

MBL途径(mannan-bindinglectinpathway)

4、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膜攻击复合体(MAC)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溶解病原微生物:

直接激活旁路途径

急性期蛋白产生后,启动MBL途径

抗体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