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8420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Word格式.docx

  5.能基本理解文言文和古典诗词。

  标准1.5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1.能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表达方式进行汉语书面语表达。

  2.能理解影响书面表达的主要因素,并能在实际书面表达过程中注意这些因素。

  3.熟悉各种应用文体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在进行书面语表达时规范使用。

  4.能清楚、准确、合乎逻辑地进行书面语表达,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准二:

外语知识与技能

  教师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外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进行交流。

  标准2.1教师应掌握一门外语的基本知识。

  标准2.2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听力理解能力。

  标准2.3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标准2.4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

  标准2.5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标准2.1教师应掌握外语基本知识。

  1.外语语音和语调的基本知识。

  2.外语语法的基本知识。

  3.外语词汇的基本知识。

  4.外语语篇的基本知识。

  1.外语听力能力应能满足日常教学的基本要求。

  2.外语听力能力能满足国外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交往的需要。

  3.外语听力能力能满足开展日常工作的需要。

  4.外语听力能力能达到通过媒体获取相关信息的水平。

  标准2.3教师应具备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1.外语口语能力应符合日常教学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课堂用语,能用外语辅助教学。

  2.外语口语能力能满足国外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交往的需要,能用外语就日常话题进行交谈。

  3.外语口语能力能满足开展日常工作的需要。

  4.能就所熟悉的话题在正式场合用外语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5.能在外语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标准2.4教师应具备外语阅读理解能力。

  1.能读懂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常见的应用文体材料。

  2.能读懂报纸、杂志上的一般性文章,并掌握中心意思,理解重要信息和有关细节。

  3.能大致读懂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及相关学术刊物上的文章。

  4.能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查询所需信息。

  标准2.5教师应具备外语书面表达能力。

  1.外语书面表达能力应能满足日常教学的基本要求。

  2.能用外语完成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需要的一般性写作任务,能书写便条、通知、书信等应用文。

  3.能描写和叙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事件经过,进行有效的书面交流。

  4.能完成说明和论证等类型的写作,结构合理,语句通顺。

模块二:

文化与交际

  标准三:

中国文化

  教师能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将相关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的基本国情。

  标准3.1教师应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2教师应了解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3教师应了解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4教师应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5教师应了解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1教师应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基本概念范畴: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及朝代沿革

  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重要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重要历史文物

  中国主要文化遗产

  能将中国历史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恰当地结合起来,并能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有选择地讲授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能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个人情况及语言程度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介绍中国历史文化。

  应具有比较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并能准确、客观地介绍和讲授。

  能讲解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文化遗产。

  能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所涉历史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培养学习者进一步自主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能力。

  儒学

  中国佛教

  道家和道教

  先秦诸子哲学

  宋明理学

  中国宗教现状的基本情况

  应具有相关的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基础知识,并能够准确、客观地介绍和讲授。

  能深入浅出地使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有关的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本常识。

  能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学习者的文化宗教背景及语言程度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能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有关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能掌握中国主要哲学思想、宗教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的联系。

  能了解并介绍中国宗教现状的基本情况。

  标准3.3教师应了解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书法、绘画艺术

  中国影视、戏曲、曲艺艺术

  中国音乐艺术

  中国园林与建筑艺术

  应具有较丰富的中国文学与艺术知识,并能准确、客观地介绍和讲授。

  能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

  能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语言水平及个人爱好选择多种的、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能将自己的才艺应用到教学中。

  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并能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有关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传统节日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民间工艺

  婚丧礼俗

  习俗与禁忌

  地域民俗

  1.能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并准确、客观地加以介绍。

  2.能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常识,并举例说明。

  3.能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教学目的、学习者的背景、语言水平选择民俗文化材料并以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介绍讲解。

  能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所涉及的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

  标准3.5教师应了解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地理

  中国的政治体制

  中国的经济改革

  中国的教育概况

  中国的社会与环境

  了解和关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情况,具备比较全面的中国国情知识,并能准确、客观地加以介绍。

  能将中国国情知识与汉语言教学恰当地结合起来。

  能根据教学环境、教学目的、学习者的背景、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

  能妥善处理涉及中国国情方面的敏感性话题。

标准四:

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汉学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交际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标准4.1教师应了解中外文明的特点及历史。

  标准4.2教师应了解中外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的主要异同。

  标准4.3教师应了解世界主要宗教派别与世界主要哲学思想流派。

  标准4.4教师应具有汉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外汉学研究的概况,并能应用于汉语教学实践。

  标准4.5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的重大时事,并能恰当地应用于教学。

  标准4.6教师应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于语言教学实践。

  标准4.7教师应了解语用学知识,并将有关知识应用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中。

标准4.1教师应了解中外文明的特点及历史。

  文明与文化

  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分类

  世界文明发展的主要进程和重大事件

  世界文明的起源

  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

  世界重要文化遗产

  国外重要节日

  1.应了解世界文明的基本知识并能在教学中适当加以介绍。

  2.应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并能联系中国文明的发展进行比较,适当运用于教学。

  3.应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及文化的分类,能在教学中体现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应了解世界文化史上的重大历史时期、事件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并能在讲授中国文化时加以比较。

  5.应了解世界重要文化遗产、外国的主要节日,并能与中国的相关文化遗产和主要节日进行比较。

标准4.2教师应了解中外政治体制与法律体系的主要异同。

  政治体制的类型

  中外政治体制的异同

  中外法律体系的特点、主要内涵

  1.应了解各种政治体制的特征、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尤其是教师任教国的政治体制。

  2.应了解各种不同的法律体系尤其是任教国的法律体系。

  3.应了解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在政治体制与法律体系方面的异同,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

标准4.3教师应了解世界主要宗教派别与主要哲学思想。

  世界主要宗教及其重要人物

  世界主要宗教的教义、信仰与神话

  世界主要宗教的礼仪、节日与圣地

  世界著名宗教古迹与建筑

  世界主要哲学派别及代表人物

  东西方哲学的主要异同

  1.应了解世界主要宗教和主要哲学思想的基本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体现。

  2.应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礼仪、节日等,理解与尊重各种宗教习俗,并能适当运用于教学与交际。

  3.应了解中西方哲学的主要异同,并能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加以体现。

  4.能与持不同宗教观与哲学观的人士进行友好交流。

标准4.4教师应具有汉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外汉学研究的概况,并能应用于汉语教学实践。

  1.汉学与传教士

  2.国外汉学研究概况

  3.所在教学国家的汉学家及汉学研究

  1.应了解汉学的概念内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发展过程。

  2.应了解国外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能适当应用于教学。

  3.应了解所在国家的汉学家及主要的汉学著作,并能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与交流。

  4.应了解传教士对汉学研究及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标准4.5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世界知识,了解世界重大时事,并能合理应用于各种教学环境。

  世界重大时事

  中外社会价值观比较

  世界主要文化风俗

  1.能了解世界重大时事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2.能了解任教国的政治、文化基本情况,尊重当地的社会规范及价值观。

标准4.6教师应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于语言教学实践。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交际

  跨文化交际

  言语和非言语交际

  交际失误与交际失败

  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文化的形式与文化的多重性

  文化休克

  文化敏感与文化距离

  基本技能:

  能了解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

  能解释在课文和教学材料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概念。

  能在安排课堂任务和课堂活动时考虑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能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能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

  能够帮助学习者克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文化的不同和交际失误而引起的各种困难。

  能够在跨文化交际的场合下帮助学习者建立文化敏感意识。

标准4.7教师应了解语用学知识,并将有关知识应用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中。

  语用及语用能力

  会话结构

  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格莱斯的会话准则

  得体性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分类

  1.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2.能将教学与实际交际相联系,并能说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3.能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实际交际中的会话原则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会话的真正含义。

  4.能结合教学内容,加深学习者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并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5.能根据任教国的文化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

模块三:

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

标准五:

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

  教师应了解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能运用其指导汉语教学实践。

  标准5.1教师应了解二语习得的主要研究领域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熟悉其基本概念。

  标准5.2教师应了解二语习得的基本理论和假说,并能运用于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标准5.3教师能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

  标准5.4教师能理解显性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标准5.5教师能理解隐性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标准5.6教师能理解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因素。

  标准5.7教师能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标准5.1教师应了解二语习得的主要研究领域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熟悉其基本概念。

  习得与学习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母语、外语、目的语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教育学

  心理学

  认知科学

  1.能了解二语习得研究的对象、总体框架及主要组成部分。

  2.能了解二语习得研究的跨学科本质及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3.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运用二语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

  4.能运用二语习得的理论检验自己的教学实践。

  1.对比分析

  2.偏误分析

  3.中介语假说

  4.输入与输出假说、互动假说

  5.监控模式、文化适应模式、信息处理模式、竞争模式

  6.普遍语法假说

  1.能了解二语习得的基本理论和假说。

  2.能了解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模式,领悟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3.能运用二语习得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释汉语学习的一般过程。

  4.能运用偏误分析的理论具体分析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

标准5.3教师能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

  语言的正负迁移

  跨语言影响

  语言处理与句子处理

  言语感知与言语表达

  词汇认知

  化石化与僵化

  自动化学习

  能了解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

  能了解母语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能了解并解释影响语言正负迁移的各种因素,能分析和解释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能对比并发现汉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异同。

  能举例分析和解释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化石化与僵化的现象。

标准5.4教师能理解显性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显性知识

  显性学习

  显性教学

  自动化和有控制的语言处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基本能力

  能了解显性指导和显性知识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优势与局限。

  能了解目前有关显性教学研究的局限。

  能了解研究显性二语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手段,以及有关显性知识作用的各种观点。

  能合理运用显性二语学习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标准5.5教师能理解隐性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基本概念范畴:

  隐性知识

  隐性学习

  隐性教学

  输入、摄入、输出

  可懂输入

  反馈

  输入强化、意识提升、显著性、频率

  伴随性词汇习得

  互动、意义协商、可懂输出

  有意识地注意

  能理解输入和互动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其优势和局限。

  能了解并说明学习者可以通过输入和互动而习得第二语言。

  能了解隐性二语习得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手段。

  能了解用以强化输入和评估输入的有关方法和策略。

  能解释二语习得中伴随性词汇习得的有关概念。

  能合理运用本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来提高教学质量。

标准5.6教师能理解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因素。

  年龄和关键期假设

  语言学能和智力

  动机

  态度

  个性

  焦虑

  能认识到学习者因素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能了解第二语言学习中有关学习者因素的主要研究成果。

  能了解并解释如何参考学习者因素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能参考学习者因素鼓励和指导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扬长避短。

  能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

标准5.7教师能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语言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社交策略与情感策略

  学习风格

  场依赖型与场独立型

  需求分析

  学习环境与条件

  成功二语学习者的特点

  能了解有关学习策略的基本概念。

  能了解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各种因素,认识学习策略使用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能运用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简单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能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就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出改进的建议。

  能对教学对象进行适当的汉语学习策略培训,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调整教学方法。

模块四:

教学方法

标准六:

汉语教学法

  教师能理解和掌握外语教学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概念,并熟悉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能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技巧。

  标准6.1教师能理解并掌握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标准6.2教师应掌握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一般原则和基本概念,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标准6.3在语音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将汉语语音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4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将汉语词汇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5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将汉语语法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6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有关汉字的基本知识,具备将汉字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7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听力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汉语听力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8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汉语口语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9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汉语阅读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10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汉语写作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1教师能理解并掌握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传统教学途径与方法

  人本主义教学途径与方法

  交际型教学途径与方法

  创新型教学途径与方法

  能理解上述各教学途径和方法的理论背景、教学目标和目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课堂互动的本质、对学生情感的影响、语言与文化的相互联系、第一语言的作用、教材的作用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能理解并掌握语言教学中的三大侧重点:

注重语言形式,注重语言意义,语言形式与意义并重。

  能辨别不同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途径与方法。

  能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能说明自己在指定的环境里所使用的某种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合理性。

标准6.2教师应掌握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一般原则和基本概念,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口语教学与书面语教学

  接收技能与表达技能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

  交际能力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基本原则:

  最大限度地为学习者提供汉语学习的机会。

  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商讨性、交流性学习。

  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减少汉语习惯性错误。

  激发学习者汉语学习的兴趣和潜意识。

  培养学习者直接用汉语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习者的汉语语言意识。

  合理设置汉语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