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原理》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
《《行政学原理》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学原理》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学原理》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行政学原理》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等(本科、专升本)成人学生。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紧密结合当代中国行政实践,比较系统地理解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行政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科学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好的从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考试要求:
1.了解行政和行政学的涵义。
2.掌握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3.掌握西方行政学的产生过程与发展趋势。
4.了解我国行政学建立状况。
考试内容:
行政学概述、行政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行政学的发展简史
一、行政学概述
(一)、行政与行政学的含义
西方学者的观点
魏劳毕:
从小政府(即行政部门)的角度将行政看作政府组织中的行政部门的业务活动。
古德诺:
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将行政视为国家意志的执行,是推行政府职能的活动。
怀特:
从管理的角度将行政定义为,通过运用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处理公务和政务的活动。
戈德特纳: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将行政理解为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
西方学者关于行政概念的基本内容?
1.有特定的主体
2.是一种活动和过程
3.有特定的目的或目标
4.是一个有别于私人管理领域的领域
行政:
就是指政府行政组织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广义的行政:
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除了自身专业管理以外的带有普遍性规律的活动和过程。
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在国外亦称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国家管理学等。
它是探讨行政管理活动的规律,研究如何搞好行政管理的科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
行政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
二、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行政学史 2、行政原理 3、行政领导
4、行政组织 5、行政决策 6、行政法制
7、人事行政 8、机关行政 9、财务行政
10、行政方法 11、行政心理 12、行政信息
13、行政监督 14、行政改革 15、行政环境
16、行政职能 17、行政文化 18、行政效率
行政学的学习方法:
1.弄清原理。
2.联系实际3.积累案例
三、行政学的特征有哪些?
1、政治性与社会性。
2、理论性与应用性。
3、综合性与独立性。
4、规范性与权变性。
三、行政学的发展简史
行政学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行政学诞生于美国,起源于19世纪末,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
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西方最早论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解释行政的是美国的行政学家古德诺、威尔逊。
简述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第一,以泰罗为代表,着重生产过程和行政控制的古典管理理论。
第二,以梅奥为代表,着重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
第三,以西蒙为代表,着重管理科学和系统分析的现代管理理论。
简述西方行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
西方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萌芽准备阶段。
时间大致是1887年到1930年。
这一时期受到了工商企业管理的重大影响。
该阶段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有缺陷,比如过分注重机械效率,忽视社会效益和人的精神因素。
第二阶段是正式确立阶段。
时间大致是1930年到1960年。
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马斯洛、麦克雷戈等。
这一阶段克服了第一阶段的缺陷,由“重事”到“重人”(人际关系时期),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过分重视人的行为因素,而忽视了组织机构、法治、环境等其他因素。
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
时间大致是1960年到现在。
此阶段综合了前两个阶段的成果,受系统理论的影响,既强调组织机构等静态方面,又强调人的因素,注重全面性和整合性。
行政学在西方兴起的历史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行政国家”的出现
2、“文官制度”改革运动
3、多种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4、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了解我国行政学建立状况?
1)1934年旧中国行政学发展在重庆成立
2)1982年开始,中国行政学迅速发展,行政管理研究逐步走向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1985年7月,《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标志着我国当代行政管理学正式开始恢复。
4)1988年10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建立。
第二章行政原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行政管理的特点。
2.掌握系统原理(整分合原则、相对封闭原则)的主要涵义。
3.理解人本原理(能级原则、动力原则、行为原则)的主要涵义。
4.理解动态原则(反馈原则、弹性原则)的主要涵义。
考试内容:
行政原理概述、系统原理及其相应原则、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动态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一、行政原理概述
(一)、行政原理的涵义
行政原理是行政管理规律的升华,是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本质反映,是科学理论宝库的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行政原理与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行政原理指导行政体制建设,行政体制落实行政原理。
基本原理与实质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的对应关系。
我们要从管理对象的认识和分析入手,来认识和表述管理的“系统原理”;从分析管理的核心和动力中,了解和掌握管理的“人本原理”;从对管理过程的运动规律中把握“动态原理”。
(二)、行政管理的特点
行政管理学研究首先要强调行政管理的整体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制约性。
二、系统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系统原理是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第一个基本原理。
相对应的原则是整分合原则和相对封闭原则。
要把握系统原理要注意三个特征:
1)目的性:
每个系统都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目的。
2)整体性:
正是因为系统的目的性,使系统内各因素围绕共同目标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看问题不同,结果页不同,要系统的看问题,要全局,整体上把握一般,整体好、局部好,反之,局部不好,整体不好。
要以整体为主,兼顾局部。
3)层次性:
层次性是系统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
任何复杂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整分合原则: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这就是整分合的主要含义。
现代管理强调分工,但分工只是围绕目标对管理的工作进行分解,而不是对管理功能的分解。
相对封闭原则:
管理系统内部各机构之间相对封闭的回路状况。
对于管理内部的结构而言,必须各个环节首尾相接,形成回路,使各个环节的功能作用能充分发挥。
对于系统外部,如何闭合系统又必须具有开放性,与相关系统有输入、输出关系。
这就是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
运用相对封闭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随时评估后果
2.从各种后果中寻踪追迹
3.有效发挥专家顾问的作用
4.注意封闭的相对性
三、“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人本”原理是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和的动力,只能是人以及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本原理的实质:
1.必须紧紧抓住做好人的工作这个根本,使人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2.防止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重技术不重人,靠权力不靠人等错误的认识、做法。
3.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和自我实现精神。
“人本”原理相对应原则:
能级原则、动力原则、行为原则
(一)能级原则
在行政管理中,能和级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具有一定能量的人员职业处在相应的级别上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并激励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获得更高的级别。
正是能级相应这个原则构成额行政管理的“场”和“势”,是管理有规律地运动衣取得最佳的效率和效益。
所以,现代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一保证行政管理的内容能够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中,各自充分地发挥作用。
遵循能级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行政管理必须按层次、有能级。
2.应当允许管理体制内部人员之间在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方面的差异的存在。
3.要任人唯贤,不能论资排辈或是任人唯亲,实现各类能级的动态对应。
(二)动力原则:
行政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
正确的运用动力,使管理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则。
(三)“行为”原则:
管理者对管理对象中各类人员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这就是管理的行为原则。
三种动力:
物质动力。
2.精神动力。
3.信息动力。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有三点值得注意:
1)要尽力解决自己下属人员的正当、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客观需要。
2)务必使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可以考核的具体责任。
3)一定要对每个人所负的责任履行得如何进行认真的检查。
Eg.工作上任劳任怨是好的精神,整天忙忙碌碌却不一定能办成多少事。
一个好的管理者,在“管好”人这个核心问题上,不能时时刻刻盯住下属,看其“如何工作”
四、动态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动态原理:
动态管理必须留有余地。
要求每个管理者都应从认识上明确,管理的对象、目标都是发展、变化的,不要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用一个刻板的老框子去套。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动态原理实质就是:
要在把握住管理对象的运动、变化的前提下,注意协调好各个环节,以确保实现整体目标。
这正是现代行政管理复杂、多变的特点。
重视收集信息,经常注意反馈,随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一)弹性原则必须留有余地。
要求我们的行政管理过程或者管理措施都要适应客观情况变化的能力。
因为环境经常变化,考虑计划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防止到时候由于情况变化,计划安排不周,失去了工作方向。
为什么行政管理必须遵循弹性原则呢?
1)行政管理所碰到的问题,从来不是单因素的,也不是少量因素,他们千丝万缕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管理的决策总是一个合力。
2)科学的行政管理尤其需要尽一切可能考虑更多的因素,综合平衡,才能得最佳效益。
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管理更带有不确定性。
4)管理是行动的科学,他有后果的问题。
管理的弹性分两类:
1)局部弹性:
是指任何一类管理必须在一系列管理环节上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特别是在重要的关键环节上一定要保持足够的余地。
2)整体弹性:
是指整个管理系统的可塑性和适应能力。
判断题:
消极弹性的根本特点,是把留有余地当作“留一手”
错
(二)反馈原则
反馈:
控制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的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目的。
反馈在原因和结果间架起了“反向”的桥梁,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作用,不是各有各的,而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功能的目的。
第三章行政环境
考试要求:
1.了解行政环境的涵义和特征。
2.掌握利格斯对行政系统三种类型的划分。
3.掌握行政环境的内容。
4.了解当代中国行政环境概况。
考试内容:
行政环境概述、行政环境的内容、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分析
一、行政环境概述
(一)行政环境的涵义
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行政管理主体及其活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二)行政环境的特征
1)广泛性
2)复杂性
3)差异性
4)变化性
5)互动性
(三)行政环境理论的发展
对行政环境进行研究的直接源头来自于生态学。
利格斯为行政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行政生态学
利格斯对行政系统三种类型的划分。
利格斯1961年出版的《行政生态学》一书中将行政系统分为哪三种类型:
1)融合型行政模式2)棱柱型行政模式C.衍射型行政模式
(四)行政环境研究的意义
1.研究行政环境是发展现代行政学的需要;
2.研究行政环境是认识和改造环境的需要;
3.研究行政环境是提高公务员管理水平的需要;
4.研究行政环境是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有哪些?
1.从总体上划分,可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2.从内容结构上划分,可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物质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具体环境。
3.从社会环境层次上划分,可分为一般社会环境、特定社会环境和团体社会环境。
二、行政环境的内容
1)政治环境:
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除行政管理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总和。
政治环境包括国家:
国体和政体、政党政治、法律制度。
2)经济环境:
是指对行政活动有更大影响的各种经济因素的总和。
经济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物质技术力量、经济制度等方面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划分,经济制度包括生产制度、分配制度、交换制度、消费制度等。
其中分配制度是生产资料的分配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3)文化环境:
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行政的文化环境主要是指技术文化方面。
包括人们的道德、理想和世界观
4)社会环境,是指国内的人口、民族、社会历史、社会制度、社会分层结构、贫富差距、社区发展、社会变迁、社会管理方式等因素。
辨析题:
社会环境不属于是法律制度。
正确
5)自然环境:
是指国家所处的地理和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6)国际环境:
是指一个国家与世界各有关国家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关系。
三、试析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分析
答:
一、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灯塔。
那就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带清醒的看到,政治环境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二、经济物质环境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的新体制。
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由此也带来了经济建设上的辉煌成就。
1)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2)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3)尽管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社会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经济环境依然严峻。
三、精神文化环境分析。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有了创造性的运用和新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第四章行政职能
考试要求:
1.了解行政职能的涵义与类型。
2.掌握行政基本职能。
3.理解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及其主要内容。
4.掌握我国政府职能角色定位。
考试内容:
行政职能概述、行政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定位
一、行政职能概述
(一)行政职能的涵义与类型
1.行政职能的涵义所谓行政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社会生产生活中所起的基本作用,它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职能受国家职能的制约。
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
也是实施国家职能的关键。
2.行政职能的类型
1)从行政管理所具有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两重属性来看,行政职能可以分为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2)从政府运作的过程和履行职能的方式来看,行政职能可以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等。
这些职能构成行政管理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3)从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来看,行政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又称作政府的基本职能。
(二)行政职能的作用
1)行政职能是决定政府角色地位的大问题,事关国家的兴衰成败。
2)行政职能是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前提和基础。
3)行政职能决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4)行政职能的实现是衡量行政管理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标准。
5)行政职能的界定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的前提,是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行政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
包括:
A.阶级统治职能B.保卫职能C.社会治安职能D.民主职能
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
二、行政职能转变
行政职能转变的本质是行政权力的转移。
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理解。
1)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2)社会矛盾运动的表现和要求3)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
此外,从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发展来看,行政职能转变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
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理顺党政关系2)政企分开3)简政放权
三、政府职能定位
(一)补充市场不足
市场有其限度,政府应当弥补其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下列三方面。
1.市场以价格机制调节市场参与者的供求行为,但市场有其限度,政府应当弥补其不足。
2.市场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度,市场某些事情无利可图、或风险太大,那么这类事情即使非常重要,恐怕也无人会做。
如基础性科研项目。
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失业保障等等。
3.某些经济活动由于唯利是图,使社会或他人为此付出不应付出的代价,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环境污染是典型例子。
(二)管理宏观经济
概括起来,就是政府运用法律、指导性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等手段来管理市场经济。
(三)中国政府职能角色定位
中国政府职能定位的标准表现在哪里?
1)技术因素
2)经济因素
3)伦理价值因素
4)政治的因素
第五章行政领导
考试要求:
1.掌握领导的新含义。
2.掌握职位、职权与职责的含义与关系。
3.了解行政领导集体的主要内容。
4.理解行政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
领导与行政领导、行政领导者与行政领导集体、行政领导艺术
一、领导与行政领导
(一)什么是领导
领导是指挥、引导和鼓励部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领导的特点:
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领导这个系统的构成要素有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三个要素表现两对基本矛盾:
领导与被领导者;领导活动的主体与领导活动的客体。
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
4.权威性。
(二)行政领导的含义
行政领导是指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由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者通过使行政职权,组织管理行政事务而进行的决策、指挥、组织、控制、协调等行政活动的过程。
行政领导的特点:
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
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
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有鲜明的政治性。
所谓行政领导者就是指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的人,他可以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也可以是非政府部门中从事行政工作的领导者。
服务是领导的本质,责任是领导的使命,权力是领导的手段,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则是领导的目的。
2.行政领导方式的主要类型。
答:
(1)按权力控制程度,可以分成集权式领导、分权式领导和均权式领导三种。
集权式领导方式主要表现在领导者的支配欲很强,对下属不予信任,只是把一切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里。
事无大小,事必躬亲。
(2)按决策权集中程度,可以分为专断式领导、民主式领导和放任式领导三种。
(3)按领导的工作重心,可以分为重事式领导、重人式领导和人事并重式领导。
(4)按领导对象的不同进行应变领导,可以分为按机关性质应变领导、按教育程度应变领导和按上下级关系应变领导三种。
二、行政领导者与行政领导集体
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答:
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包括行政领导者的内在素质和行政领导者的外在技能。
外在技能包括
1)知识水平(最好是有专业、懂管理,有一般基础知识,又有比较新、比较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即所谓“开”型结构的人。
)2)智能水平3)决策能力4)组织、控制能力5)协调能力6)用人能力
内在素质包括1)性格方面2)品德方面3)体质方面。
行政领导集体组成主要涉及到下列因素:
1)年龄因素2)知识因素3)智能因素4)性格因素
三、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领导艺术主要内容
领导艺术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1)多样性
2)现实性
3)可变性
行政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答:
(1)权力运用的艺术:
包括交流、说服、命令、奖惩、授权。
(2)把握全局的艺术:
要求领导在工作安排上要深谋远虑,总揽全局,抓住要害,时刻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3)随机决断的艺术:
领导者要做到善于审时度势和做到当机立断。
(4)知人善任的艺术:
要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宽以待人,团结为重。
(5)时间运筹的艺术:
领导者要更好地挖掘时间潜力,合理地分配时间,科学的使用时间。
掌握职位、职权与职责的含义与关系
所谓职位,就是指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和行政领导的工作岗位,它是权力机关或人事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或规定,按程序选举或人名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
所谓职权是指处在一定的职位上所相应拥有的权力。
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行政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是由于行政领导者担任一定的职位而获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力。
所谓行政职责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国家机关中出于一定的职位所承担的一定工作任务及应负有的责任。
职位、职权与职责的关系: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与行政规程,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
职务和责任是构成行政领导者职位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只有担任了某一职务,才负有与其相应行政部门的工作指挥与统御权;而担任某一行政领导职位的人,就负有对该组织的领导责任。
法定的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职权。
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其行使指挥与统御过程的支配性影响的实质条件。
同时,职权不仅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具有从事一定行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着必须从事这一行为,否则就构成失职。
因此,职权对行政领导者来说,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职权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第六章行政组织
考试要求:
1.了解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2.掌握行政组织的基本种类。
3.掌握行政组织的结构。
4.理解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及影响。
考试内容:
组织与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的结构与体制、非正式组织
一、组织与行政组织
简答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
包括:
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权责体系、职位设置、人员构成、运行程序、规章制度。
行政组织的基本种类?
答:
主要包括:
领导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直属机关、派出机关。
行政组织的特征:
包括:
1)政治性2)社会性3)合法性4)权威性
行政组织的结构?
答:
主要包括:
1)行政组织纵向结构:
如行政组织的上下级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
辨析题:
行政部门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
正确
记住:
在规模不变的同一组织系统内部,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表现为一种反比关系。
管理层次多,控制幅度则较窄;管理层次少,控制幅度则较宽。
2)行政组织横向结构
行政组织横向划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职能部门化2)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