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385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docx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8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

罗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6分)

一、(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青荇(xìng)桀骜(ào)劲风(jìng)溘然长逝(hè)

B.弄堂(nòng)漫溯(sù)毗邻(pí)叱咤风云(zhà)

C.处置(chù)颓圮(pǐ)菲薄(fěi)百舸争流(gě)

D.婆娑(suō)倾轧(yà)嬉笑(xī)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苍茫谄媚阴谋诡计

B.班斓笙箫饿殍再接再厉

C.和蔼杀戮菲薄陨身不恤

D.气慨文彩戒备美轮美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我才见她虑及母校的前途,至于泣下。

③真的猛士,将更而前行。

A.①毅然②黯然③奋然B.①毅然②黯然③决然

C.①决然②潸然③奋然D.①奋然②潸然③奋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话说到这里,已经是图穷匕见,原来他是为了收买我家那件祖传的古董而来的。

B.这样做既可以使大家得到锻炼,又可以为集体增加一点收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C.TCL集团总结了自身在通信设备市场的得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捡了通信终端产品这个芝麻,而丢掉了通信系统产品这个西瓜。

D.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B.《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C.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D.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④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⑧素善留侯张良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    B.①②⑦\③④\⑤\⑥⑨\⑧

C.①⑦\③④\⑤\②⑥⑨\⑧    D.①⑦\③④\②⑥⑨\⑤⑧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沛公居山东时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二、(每小题2分,共6分)

8.对下面这首诗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9.这首诗是闻一多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

下列表达的思想感情贴切的一项是()

也许

——葬歌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掉,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10.对沙鸥诗《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A.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C.“花香,夜暖。

”一句四字,就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

D.诗的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11--13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①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

①檥(yǐ倚):

整船靠岸。

②面之:

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

筑壁垒

B.地方千里地方:

土地方圆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

购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天之亡我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①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第Ⅱ卷(共74分)

四、(14分)

14.翻译(6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

(1分)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分)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戴望舒《雨巷》)

(3)又前而为歌曰: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4),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5)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理解巴金

李辉

与巴金同时代的友人谈到他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说他常常是沉默着坐在众人之间,听别人侃侃而谈,只是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他可以一口气讲许多话,但话一讲完,便又归于沉默。

在未见到他之前,我便是首先根据这样一些文字,来设想与人谈话时的巴金的模样。

十年前,还在复旦大学念书的时候,我和陈思和第一次走进他的客厅,坐在他的面前,谈了一些有关他的研究方面的话题。

那天,有没有阳光从窗外飘洒进来,有没有落叶铺在庭院,我已经记不确切了。

只记得我是带着敬意带着紧张走进他的会客厅。

老老实实提问,然后仔仔细细地记录。

他呢,似乎也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临场发挥,没有妙语连珠,如此而已,虽然那时他的身体远比现在要好。

我顾不上捕捉当时的感觉,只是留下这样一个淡淡的印象:

他并非言语不多,但绝不是那种很会谈话的人,他的表情一点儿也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显得过于严肃。

后来见到他,同他交谈的机会多了,每一次过后,我都觉得仿佛对他的理解又加深一些。

我发现,虽然时而他也会开心地一笑,但总体来说他的严肃是一贯的,不管是讲话还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好像是他表情的主要色调。

那些年,正是他一天天发表《随想录》的时候,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带着浓重的挥之难去的忧郁。

每当读到这些文字时,我总要假设地去体会体会他内心的痛苦。

这些从文字中感受出来的忧郁和痛苦,当坐在他面前时,我觉得完全可以从他的表情、他的声调,甚于目光那里得到印证。

巴金应该说是幸运的。

他赶上了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代,他能够思考历史和人生,能够把一段段业已遥远的流逝的岁月重新铺开在记忆中,用他那经历过文革的精神磨难而变得成熟的目光来加以审视,来无情反思,从而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又矗立起一座令世人仰视的高峰——《随想录》。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随想录》,后人该会怎样评说巴金?

有一点大概可以设想,那时人们心目中的巴金,绝不会是现在我印象中的这一个巴金。

《家》和《寒夜》等固然重要,可以在文学史上光彩夺目,但是,若没有《随想录》,那该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个残缺的“巴金”!

以我的理解,只是因为有了《随想录》,巴金的丰富而独特的人格才最后以这种方式得以定型,并且与他早年希望成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而作出的那些未能实现的努力,无意有意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连接。

他影响读者、影响社会的,不再仅仅限于文学人物或委婉动人的故事或强烈的感情共鸣,《随想录》的存在,以他的思想性、社会性、历史性而已超出了文学的意义。

16.“我”第一次去见巴金先生,为什么是“带着敬意带着紧张走进他的会客厅”的?

(4分)

答:

17.文中第三段说:

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带着浓重的挥之难去的忧郁。

联系《小狗包弟》中巴金对小狗的态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答:

18.文章最后一段说:

若没有《随想录》,那该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个残缺的“巴金”!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6分)

答:

19.读完此文,请你写一句评价巴金的话,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

六、(12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