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300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7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

**

项目负责人:

1.1.3建设地点

**生产厂区内

1.1.4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资格证书编号

1.2研究依据与编制原则

1.2.1研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0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8〕2692号;

2、《国家节能中长期专业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4、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局关于《“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

5、**与**工程咨询公司关于编制《**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合同。

6、**提供的现有生产情况、热能回收利用情况等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

1.2.2编制原则

1、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造气显热回收和降温技术,并加强企业管理,尽量减少能源流失。

2、采用先进的离心分离、水合工艺等技术,达到系统能量合理利用。

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能源和资源。

3、贯彻国家建设项目的有关政策,按照委托书规定的设计内容,充分利用原有装置的优势条件,以节省投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障生产安全。

1.3企业概况

**(以下简称**)成立于2004年10月,位于**县创业园区,由河南金山化工集团(以下简称金山集团)在收购原**腾飞化工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独资建立。

**现有职工9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7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6人。

2004年金大地集团兼并了年生产能力6万吨合成氨的**腾飞化工有限公司,并利用当地岩盐和煤炭的资源优势投资组建了**。

公司建设的五联(煤-电-氨-盐-碱)制碱项目,设计规模年开采240万方原卤,年产30万吨纯碱、32万吨氯化铵、60万吨盐。

公司生产采用国内先进成熟的工艺——变换气法联合制碱,即利用**县地下岩盐和已收购的腾飞化工公司进行五联制碱。

**配套兴建的热电厂和真空制盐厂为正常生产所需的热、电、盐提供了可靠保障,做到了优势互补,节能降耗。

公司成立以来,狠抓技术改造,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金大地”牌纯碱和农用氯化铵、碳铵分别荣获部优、省优产品。

公司是国务院企业管理委员会命名的“国家二级企业”。

1.4项目概述

1.4.1建设规模内容

本项目为生产能量系统优化,在现有年产纯碱30万吨,农用氯化铵32万吨的规模基础上实施,重点对部分工段进行改造,调整生产工艺,增加或更新主要生产设备,主要内容如下:

1、重碱离心脱水节能改造项目;

2、液相水合机节能改造项目;

3、半水煤气显热回收项目;

1.4.2建设场址

本项目建设场址位于**生产区内,结合现有生产设施进行建设,经现场考察,厂内空闲场地可以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需要。

1.4.3建设条件

项目所在地生产所需交通、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齐全,可满足项目需要。

1.4.4环境保护

本项目没有新增废水、废气、废渣,原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均已得到有效治理。

项目实施后,年减排粉尘0.407万吨、二氧化硫268吨、二氧化碳4.07万吨。

1.4.5节能效果

项目实施后,双吨节标煤52.10kg,全年节标煤16289.8吨。

1.4.6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竣工交付使用,计划安排12个月。

1.4.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142万元,所需资金全部为建设单位自筹资金。

1.5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设计规模

1

年节约标准煤

16289.8

经济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

3142

2

年新增收入

万元

977.39

3

年新增成本费用

万元

639.25

4

年新增利润总额

万元

338.14

5

年新增所得税

万元

84.54

6

年新增税后利润

万元

253.60

财务评价指标

1

总投资收益率

%

10.76%

2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8.07%

3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21.12%

4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万元

1357.55

5

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5.36

6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17.87%

7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万元

843.45

8

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

5.95

9

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17.08%

1.6结论及建议

1.6.1结论

本项目为联碱生产能量系统优化节能项目,采用了多项成熟先进的节能技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设施和场地,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

在满足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达到节能降耗要求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企业的产业升级。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大大改善环境,提高能量、资源利用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节能效果明显。

本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节标煤16289.80吨,相当于年减排粉尘0.407万吨、二氧化硫268吨、二氧化碳4.07万吨(吨标煤所产生的粉尘、SO2、CO2、系数分别为0.25吨、0.0165吨、2.5吨),具有明显的减排效果,良好的环境效益,对保护周围环境有很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环境及社会效益。

1.6.2建议

为保证本工程的顺利实施,建议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项目建设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2、本工程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3、因本工程技术和设备先进,项目承办单位应注意职工的培训和培养,使职工尽快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承办单位要严格按“三同时”原则,搞好环保治理工作。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能源消耗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消费模式以及国民素质的综合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的增加,我国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供应危机及环境压力。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针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的问题,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好型社会。

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按照国务院加强节能工作的要求,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强有力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十一五”能源节约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如果企业的能耗水平降不下来,整个国家的能耗水平就降不下来,“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而重点耗能行业中的高能耗企业又是工业能源消费的大户。

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保“十一五”期间GDP能耗降低20%硬指标的实现,国家开展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中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强化政府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根据千家企业节能工作要求,各企业要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调整企业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作为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来抓,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实现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

为更好地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尤其是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加大节能降耗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一批节能降耗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优先支持提前达到节能目标的企业节能改造项目;研究建立多渠道融资方式,协调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机构低息贷款支持千家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为增强企业节能能力提供资金支持。

**作为重点耗能企业,必须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把加强节能,作为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因此,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加快淘汰企业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实现化学工业节能改造需要

化学工业是我国的高耗能行业之一,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1%左右。

而合成氨则又是化工行业的第一耗能大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成氨行业发展迅速,产量由1980年的2129万吨,增加到2004年4222万吨,增长了98.3%,年消耗能源7200多万吨标准煤,约占化学工业消费总量的40%以上。

我国吨氨平均能耗,不论与国际先进技术比,还是与国内先进技术比,节能潜力均很大。

如以煤为原料的吨氨节能潜力为300-400千克标煤。

因此,采用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对合成氨进行节能改造,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合成氨行业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目前平均综合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600-700千克标煤/吨,国内的先进水平也仅在1150千克标煤/吨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150千克标煤/吨左右。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多数合成氨生产企业存在诸如装置规模小、原料结构受限、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小机组效率较低,相当一些企业的管理比较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表现在:

(1)工艺流程能耗高,主要体现在煅烧工序重碱含水量高,造成煅烧过程中蒸汽消耗过大。

(2)蒸汽系统管网布置、走向不合理,蒸汽的配送与装置不匹配,凝结水没有得到合理回收,管网和设备的保温结构设计不合理,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控制得不够准确,致使供用热系统的蒸汽损耗大,经济运行水平低。

(3)重灰生产采用固相水合法,工艺技术落后,造成产品质量低,能耗高。

(4)生产系统的余热、余压未能得到优化利用。

装置输出热物流没有直接进入下一级装置实现热料直供,致使热物流携带的热能没有得到利用,同时增加了热炉负荷;供给生产系统的蒸汽压力等级高于工艺要求压力,使用减温减压器而造成蒸汽余压的浪费;一方面未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流余热,体现在合成氨厂造气工序显热未得到合理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又不能合理采用蒸汽采暖伴热,造成了储运和罐区的能量损失量大。

(5)系统或装置的管理相对落后,尚未采用各种模拟优化软件或先进控制技术。

上述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既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加剧了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又极大地制约了合成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对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能量系统优化是以科学用能理论为指导,突出系统节能思想,从而达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提高系统能效水平的目的。

冶金、化工和石化工业是能耗大户,但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节能潜力较大,是工业节能的重点领域。

由于这些行业技术密集,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另一方面又产生新的二次节能余热、余压等余能资源。

因此,这些行业很适应推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