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
《《同伴互助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伴互助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学校在不断向前发展,发展中需要有一批专业化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来支撑,也需要有一个科研课题来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
(2)目前学校实际的师资情况。
由于教师交流、骨干教师提干,学校目前缺乏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的尖子,十一五期间评选出的市区级骨干教师业务能力不是特别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校内教师、教育同伴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学习、交流、互助,碰撞、生成出新的思想、见解,形成新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中青年教师占70%以上,这些教师学历较高,工作有热情,热爱研究,学校教师研究教育教学的氛围浓厚,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关系和谐,学校良好的氛围为教师同伴互助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与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要提升教师的素质,既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其内在需求,同时必须避免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需要教师加强与外界环境的互动。
因此,我们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教师间进行同伴互助。
以学校教育教学为载体,进行校本研究,以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途径,在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气氛中实践教育创新的目标。
第二方面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范围:
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教育能力、管理水平。
新的教研文化,营造出新的教研氛围,创建校园内的学习型组织。
2、在研究中,教师的思想素质,师德水平得到提高。
教师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
3、培养教师骨干,凸显教师个性。
课题研究内容:
1、教育教学中教师同伴互助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教师间同伴互助有效形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范围:
思想政治师德修养、校本教研及课堂教学;
师徒结对;
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同伴互助。
第三方面 研究过程与方法
在试验研究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归纳探索学校教师通过同伴互助这种学习研究方式,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发展。
为此,我们从青年教师互助研究、课堂教学结伴互助研讨、班级管理互助、思想政治工作结伴同行等四个维度将课题分解为4个子课题。
:
1、课堂教学同伴互助研究;
2、青年教师互助研讨;
3、班级管理同伴互助研究;
4、思想政治工作同伴互助研究;
通过多种方式的同伴互助策略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模式与方法,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打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的一流教师队伍。
第四方面研究的起步工作
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为课题顺利研究奠定基础
本课题确定后,在课题主持人徐海蓉的的带动下,课题组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在认真分析学校教师现状基础上,采取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从1、课堂教学同伴互助研究;
2、师带徒,青年教师同伴互助研讨;
4、思想政治师德工作同伴互助研究四个维度进行有效探索,根据研究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并开展研究,通过多种方式的同伴互助策略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模式与方法,力争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打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的一流教师队伍。
(一)召开课题开题会
“教师同伴互助策略的研究”课题经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审,被批准为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后,我校邀请大连市教科所所长王立音、华沙老师,沙区进修学校科研部主任孙玉香参加我校课题的开题会。
在大会上,课题主持人徐海蓉向全校教师做了“教师同伴互助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开题报告,让教师对该课题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进修学校科研部的孙主任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细化,帮助教师理解内涵。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与课题小组的成员息息相关。
为了使这次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学校经过多次研究,于2006年12月召开了课题研究会议,会议由徐校长主持,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教师全部参加。
会上,课题主持人徐海蓉细致解释了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方法步骤等,并对参研人员作了具体安排。
学校领导和课题研究组成员表态,一定竭尽全力支持并搞好课题研究工作。
强有力的研究队伍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保证一学期至少进行两次的课题例会,在定期的课题研究例会上,课题组成员交流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研究中的感悟及遇到的困难,主持人根据情况布置下一步研究任务及重点,使课题研究工作重在研究过程,突出扎实性、时效性。
(三)开展问卷调查,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在研究初期,我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相互合作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
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中互助情况,合作意识是否有?
是否强?
青年教师的成长,学年组是否提供条件,是否有师带徒?
落实怎样?
是否有效果等?
经过初步的调查分析,发现在教师中存在着诸多不能够相互合作的现象:
如,教师在某些认识上的不同;
教师独自工作怕别人学到自己好的做法;
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等。
部分学校教师有一定的互助意识、但互助面窄,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教师同伴间的互助,还有很多教师存在单打独斗的教育教学情况,不利于教师发展;
青年教师有师傅,但只限于有,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
因此课题组成员写了《关于教师同伴互助现状调查报告》,并确定了研究指导思想及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与研究措施。
从管理层面入手,倡导同伴互助,合作共荣。
(四)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研究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
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研究例会
在课题主持人的协调下,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召开两次课题研究例会。
围绕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总结,针对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2、组织教师围绕研究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我们通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进行学习和观看名师教学光盘、开展研究实践活动等方式,拓宽教师的理论层面,更新教师的观念。
此外,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自学习作教学理论知识,及时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第五方面 具体研究实施过程
我校于2006年11月开始进行“教师同伴互助策略”的课题研究。
随着研究的稳步开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互助合作,已成为教师完成各项任务的有效策略之一。
一、研究深入开展,认识不断提高。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在积极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还要努力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它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助与合作。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这一策略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一策略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引导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教师合作弥补“反思性教学”的不足,反思的路径或策略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在与自身对话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发展”的话,而教师合作这一路径或策略则推崇教师“在与同事的互动与对话过程中共同发展”。
同伴互助正是教师合作的最佳体现。
当我们把同伴互助的策略应用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时,我们发现在现代学校工作中,不论是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只要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群体的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就能有效达成目标。
研究初期,我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相互合作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学校为做好研究工作,构建课题研究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
1、校长室。
校长室是在校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研究的最高领导机构。
其职责是:
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和统一部署,在教育科研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关注并指导学校研究工作的发展情况。
2、书记室。
协助校长室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教师思想进步方面通过同伴互助等形式提高教师从教的师德水平、通过党员积极分子结对、党员群众结对等活动载体帮助更多的教师思想上进步、业务上提高。
2、政教处。
协助及督导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教育,通过同伴间的互助,研究同年级、不同年级的过度衔接教育管理,提出教育管理新模式新方法。
3、教导处。
协助及督导各任课教师做好学科教学活动,通过同伴互助的教学形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4、家长委员会。
参与并支持学校的教师同伴互助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向家长开放课堂教学、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等工作,让家长参与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依靠家长的力量办好学校。
5、社区教育。
建立社区辅导站,聘请社区辅导员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学校工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献计献策。
二、确定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采取“同伴互助”策略,立足“校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兴师兴教,铸造品牌。
1、树立学校互助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好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力张显得更彻底。
”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
我们将借助同伴互助,将“互助”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教研组和学科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
学校领导将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走过场式的评价式听课,增强带有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3、明确同伴互助的主体是学校中的教师。
为使同伴互助落在实处,我们将遵循一定的程序:
明确目的;
规范的过程;
适当的方法。
同伴互助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
因此,同伴互助的点将放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
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
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生长点放在促进教师自我提升上
三、具体研究方法:
(一)领导垂范,创设合作氛围,展示团队管理风采。
“领导垂范”是激发教师产生合作愿望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通过领导身体力行,使教师们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所在。
在学校管理中,作为管理者自觉树立团队精神,工作中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策划、安排、管理、监督、总结,每项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示在教师面前的是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领导集体。
这样一个同伴互助的管理集体,带给教师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看到,尽管我们分工不同,但是面对的每一项工作,我们有主要的负责人,有积极配合的部门,而这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是我们管理层集体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用实际行动向教师们证明了对合作的坚定信念。
这种特别的鼓励方式,更能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益。
(二)制度先行,促进教师相互合作。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我们倡导人文管理,管理者要眼里有人,更要心中有人。
但是,当我们面对教师互助合作氛围如此淡化的情况,我们便采取制度先行的策略,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
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也不可能有集体的存在,因为集体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的。
每个教师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兴趣爱好,而且也有着不同的事业追求,他们生活在同一集体必须得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循。
因此,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是培养教师集体协作意识必要的外在因素。
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但具有约束功能,而且也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将集体的组织规则内化为个人的行动指南,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集体的目标。
在学校各项制度中我们首先倡导组内的合作,许多教育教学活动也重点考核年级组、教研组的执行情况,评选“和谐年级组”“合作教研组”等,鼓励团队的优秀。
同时,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合作不是对于错的简单较量和交锋,合作更多的是需要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和接纳。
由于制度与评价中对团队合作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间的同伴互助。
(三)教师尝试,共沐互助雨露。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集体协作结成集团形成社会。
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对个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们能够增加了解,为培养合作意识打下感情基础,让教师们真实地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和体贴,满足其归属感的需要。
在集体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可以建立和谐健康的关系,进而在感情上使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
可以敞开心扉地表现自己,同时也给集体了解自己提供机会。
1、学校支部开展同伴合作、互助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弘扬团队精神。
坚持开展以“四个楷模”(学习的楷模、认真的楷模、协作的楷模、心胸开阔的楷模)为主要内容的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内成员之间关系和谐,并能够充分发扬协作精神,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教师群体中每个教师个体的素质不同,职业道德规范程度也不尽相同,有敬业奉献的党员队伍、积极向上的积极分子和团员队伍,还有普通的教师,甚至个别的思想比较落后的教师个体。
如何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思想积极进步,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支部除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创设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外,花大力气对学校积极要求入党的党外积极分子和团员的培养,交流谈心,与党员教师结为对子,建立一对一互帮小组,此外,党员与普通教师开展“交友谈心活动”,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对教师关心帮助,用自己的言与行带动教师一道进步。
此外,支部还开展一些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如:
开展“心系汶川,感悟真爱,铸造仁爱之师选将评选活动”;
“夸夸身边的好老师”师德演讲活动;
“解放思想、建言献策”活动等。
2、课堂实践,教师感受借助同伴的力量,提高业务素质,促进专业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倡同伴互助策略的应用,不论是备课、上课、教研,强调的是组内的合作研究。
(1)
在精备中共研。
在同伴互助策略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在备课环节中发挥教师间的互助。
提出精备共研的备课方式。
要求教师以组元为单位,每人精备一篇课文,在教研活动中,精备人要以说课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对此教学设计提出建议,加以修改。
之后,每位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适当修改,作为本班的授课教案。
这种备课方法,促使教师们深入地研究教材,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教师在共同备课中,感受到同伴的重要。
(2)在教学中共思。
教学就是互动,教研更是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教师关起门来,上自己的课的局面,开展各种教学评优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深入研究的氛围,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一起听课、评课,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维度的思维碰撞中,教师间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研究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
同时,我们要求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教研组长开放自己的课堂,教师可以随时进入这些教师的课堂看课、学习。
看课教师要提出自己看课后的思考,作课教师也要在听取这些看课教师的意见后写出反思。
此外,我们组织教师开展组内的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的教学研究,在这样的研究中,教师不断地从实践中看到自己与别人教学中存在的缺憾,不断地在切磋中找到突破口,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
(3)在开放中共进。
在同伴互助研究中,我们发现校本教研是同伴互助策略的良好体现。
在校本教研中有许多问题是有普遍性的,需要不同学科共同合作。
因此,需要共建一个网络,使每个教师都成为网络的点,都能通过这个网获得信息,与他人交流、沟通。
为此我们开展教研组开放周活动。
在教研组开放周过程中,每位教师作展示课前,本年级组首先进行组内自评研究,在自评的基础上推出开放课。
学校各科教师共同研究,加强学科间的多项联系,形成各学科的“横向沟通,纵向交流”的合作研究网络。
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学科组成员之间、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形成思维碰撞,弥补了个体认识上的片面,打破了个体思维的制约。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以学科组合作目标为导向,以研究任务为载体,以组内成员的思维的互补性激发创新的欲望。
在合作过程中,气氛宽松和谐,成员心情愉悦,全心投入,思维火花碰撞,形成为萌发的最佳环境,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4)在反思中共升。
写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之一,在教学后能够及时总结出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并且能够找到理论依据和解决的方法,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水便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发现这种个人行为的反思,确实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师反思后对其反思的角度、反思的深度、反思是否合理,没有鉴定的依据。
如果教师在反思中走进误区,那将使他们的工作停滞不前。
而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专业对话”,要经常为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创设相应的情景,促进交流与分享。
“和同事谈论彼此所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打破教学实践领域的沉闷氛围。
教师可以把同事作为借鉴、顾问或批判型的朋友,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同事一起进行批判性对话和交流。
”在这样关于教学的对话中,同事能帮助教师本人回顾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并提供他们的理解和建议。
教师可以邀请同事或同行来观摩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与他们做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教师注意到教学实践中那些在正常情况下隐藏起来的不为自己所知觉的一些方面,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
这种关于教学的对话和沟通为教师开启了一扇新的了解自己教学实践的窗口,并为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使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于是,我们借助同伴互助策略的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如:
它山之石----交流教师外出学习的见闻;
教育智慧讲坛----交流教师管理班级的典型经验;
每月的教学沙龙—交流课堂教学反思、案例、教育叙事等。
集体智慧是无限的。
学校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推进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改研讨课”、“同伴互助观摩课”,“示范课”等锤炼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得以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各教研组每月安排一位教师上教学研究课,围绕“寻精彩、求效率”为课堂教学研究内容,并进行组内评课和研讨活动,促使学科研究能深入到课堂教学并与实践紧密结合。
学校教研的“同伴互助”精神,还体现在当教师承担区级以上示范课或展示课任务时,2007年5月,张彩虹、王小韫老师在区级低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中上了一节课,6月吴胜老师在品德与生活课课改研讨课承担了执教任务并参加了市级评优课。
从试教到公开上课整个过程,执教者努力钻研,教研组组员共同研讨,互帮互助等方式,形成团结互助,共同参与的良好的教研作风。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A交谈、讨论:
每组利用双周集体备课,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的问题(问题可由组长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师提出)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
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
教导处每月检查做好记录评价。
通过教师讨论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
B协作:
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学校在本学期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即由一个年级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有教学设计,有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C帮助:
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在表达与交流之中碰撞、冲突、理解,使共同的价值观得以生成。
在这样的同伴互助中,教师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有着积极主动提高专业水平的热情,并诚心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建立共同的专业反思。
学校经常为教师提供相互观课和讨论教与学的常规,分享彼此的经验,表述不成功的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机会,在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中从同事那里学到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得到反馈和建议,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也渐渐达成很多共识,并建立同舟共济的感情。
2007年暑期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举办了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本着坚持“全员培训,全面提高”的原则,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教师培训教师,教师交流合作,自学反思、共同研讨等方式开展活动;
并注重培训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学校以校长为领头羊,各学科业务负责人,教研组长,部分青年骨干教师承担了本次培训任务。
在活动时间安排上,我们采用“先集中,后分学科”的办法进行培训。
内容有
1.观看有关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录像,撰写学习心得。
2.观看师德报告会录像。
撰写有关师德案例。
3.增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学习书法艺术,上交书法作品一篇。
4.增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学习简笔画,上交简笔画作品一篇。
5.进行教师素质培训,学会校园英语用语、校园网络应用系统。
6.以教研组为培训单位,分年级(学科),确定教研活动主讲人、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每周1—2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及研讨座谈
学校教研的核心之一“同伴互助”强调教师与校内外其他教师之间的学习互助、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合作研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备课组成员互相听课,并将此记录于校本研修报告册中,也积极参加区或市级教研活动,活动中积极发言,大胆提出见解,做到资源共享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