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0111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炭疽:

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

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

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

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

1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

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

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

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

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

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疟疾:

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

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

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血吸虫病:

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

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

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流感: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发生2例及以上的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1例及以上季节性流感或甲型H1N1流感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猩红热: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水痘:

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输血性乙肝、丙肝、HIV:

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lV感染。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

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4)明确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电话5636010),并以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报送区疾控中心。

 

2015年7月

医疗机构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症候群

等异常情况的处置工作规范

一、相关定义

<

异常情况:

主要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

传染病暴发:

暴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疾病患者出现。

如果发生的疾病为传染病时即为传染病暴发。

传染病流行:

在某地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食物中毒: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职业中毒: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包括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夹杂物和废弃物等。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以呼吸道及皮肤最为重要。

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急性中毒系指一次吸收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系在较短期间内吸收较大量毒物引起的中毒,基本上属于急性中毒范畴。

慢性中毒系长期吸收较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

罕见传染病:

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若该疾病或病变为传染病时则称为罕见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不明原因疾病:

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的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

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处置

1、医技科室

临床诊疗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

必要时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

①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②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科主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将此异常信息向防保科报告。

③科内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作为不明原因疾病向分管院长和防保科(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科室)报告。

2、分管院长

分管院长接到1中第②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将信息向各相关业务科室通报,并按规定组织开展防控、救治等措施,同时立即通知防保科报告区疾控中心。

分管院长接到1中第③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全院专家进行院内会诊:

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和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分管院长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和业务人员进行防控;

同时要求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

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分管院长立即启动院内不明原因疾病处置预案,做好病人的救治及隔离防护、消毒等等防控措施;

同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

分管院长组织相关科室及业务人员配合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及上级专家组做好后续的调查防控工作。

3、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接到1中第②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同时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安排专人进行网络直报,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

预防保健科接到1中第③类异常信息报告后,应派人参与院内会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

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同时,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

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同时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做好实时分析和通报,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信息的网络报告和订正工作。

附件:

1、异常情况处置流程

2、异常情况记录

医疗机构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置流程

**医院科异常情况登记表

1、异常情况简述(发现时间、病例数、主要症状及体征、初诊结果)

2、会诊情况(会诊人员、时间、会诊结果)

3、(如确定为异常情况或者不能排除时)报告记录(报告时间、报告对象)

年异常情况处理登记表

异常情况编号

报告

科室

时间

科室会诊结果

院内会诊结果

网络直报时间

报疾控中心时间

报卫生行政部门时间

订正报告时间

订正

结果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