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5969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

《-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测试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doc

2009-2010学年度南县一中高一期末模拟数学试题

(一)

时间:

120分钟总分:

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设全集U={1,2,3,4,5},集合A={1,2},B={2,3},则A∩CUB()

A.B.C.D.

2.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A.(1,2)B.(2,3)C.和(3,4)D.

3.已知是偶函数,当x<0时,,则当x>0时,()

A.B.C.D.

4.设为偶函数,且在上是增函数,则、、的大小顺序是()

A.B.

C.D.

5.已知水平放置的△ABC是按“斜二测画法”得到如图所示的直观图,其中B′O′=C′O′=1,A′O′=,那么原△ABC是一个()

A.等边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三边中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D.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

6.点P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PD⊥平面ABCD,PD=AD,则PA与BD所成角的度数为()

A.30°B.45°C.60°D.90°

4.下列图象表示的函数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o

1

y

x

x

o

y

x

o

y

x

o

y

ABCD

8.函数在区间上递减,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9.经过点M(1,1)且在两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是()

A.x+y=2B.x+y=1C.x+y=2或x=yD.x=1或y=1

10.关于直线与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且,则;②若且,则;

③若且,则;④若且,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图3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已知,,则用、表示__________

12.函数在定义域内是递增的函数,而且,则的取值范为.

13.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点C(1,3).过点C做CD⊥AB于点D,则CD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14.如下图是一个轴截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的圆柱,则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体积为_______.(最后的结果保留π)

15.光线从点(―1,3)射向x轴,经过x轴反射后过点(4,6),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一般式是

三、解答题(共60分)

16.(8分)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7、(10分)已知关于x,y的方程C:

.

(1)当m为何值时,方程C表示圆。

(2)若圆C与直线l:

x+2y-4=0相交于M,N两点,且MN=,求m的值。

18.(10分)如下的三个图中,左面的是一个长方体截去一个角所得多面体的直观图,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在右面画出(单位:

cm)。

(1)在正视图下面,按照画三视图的要求画出该多面体的俯视图;

(2)按照给出的尺寸,求该多面体的体积;

19.(10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直角梯形,∥,,⊥底面,且,M、N分别为PC、PB的中点.

(Ⅰ)求证:

(Ⅱ)求与平面所成的角。

20.(11分)已知函数为奇函数,为常数.

(1)确定的值;

(2)求证:

是(1,+)上的增函数;

(3)若对于区间[3,4]上的每一个值,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11分)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

讲座开始时,学生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

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表示学生接受概念的能力(的值愈大,表示接受的能力愈强),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

分),可有以下的公式:

(1)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能维持多长时间?

(2)开讲后5分钟与开讲后20分钟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

(3)一个数学难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及13分钟时间,老师能否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完这个难题?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