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8242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2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下载.docx

判断下列物质或反应是否存在或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①葡萄糖()②原尿中的尿素()③血红蛋白()④呼吸氧化酶()

⑤抗体()⑥汗液()⑦泪液()⑧血液()⑨消化液()

⑩Na+()

乳酸()

受精作用()

抗体的合成()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葡萄糖C.呼吸酶D.血浆蛋白

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①消化酶②抗体③维生素④血浆蛋白⑤SO2-4⑥O2⑦血红蛋白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

5.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疾病是()

A.浮肿B.手足抽搐

C.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D.尿毒症

6.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

C.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

7.内环境中不含()

A.胰岛素、氨基酸、尿素B.酶、甘油、维生素

C.麦芽糖、淀粉、乳糖D.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学习任务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活动1:

了解内环境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的理化性质

8.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

9.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10.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B.K+C.Na+D.Ca2+

合作交流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细胞外液的PH会显著下降么?

具体如何调节?

学习任务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结合教材,判断下图ABCD所代表的名称。

11.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总结提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

 

【巩固达标】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消化液

2.组成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血浆

组织液B.组织液→淋巴C.淋巴→血浆D.淋巴→组织液

3.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B.CO2和O2C.H2OD.血红蛋白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5.右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

①为,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

②内液体称为。

③内液体称为。

④内液体称为。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

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和。

(3)②内液体中有HCO3-、HPO42-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此图也表示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的相互关系,各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得和,并直接向内环境中排出。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任务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尝试分析P7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通过调查,了解人体体温的变化规律

活动3:

阅读教材P8,理解稳态的含义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哪项内容()

A.小肠肠腔内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中的温度的相对稳定D.淋巴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环境因素的是()

A.温度 B.酶 C.pHD.渗透压

学习任务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阅读教材P8,了解人们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过程

4.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④⑤B.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D.③⑥⑦⑧

5.从事养殖业的人都知道:

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6.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

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

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学习任务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阅读教材P9,通过实例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通过实验,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7.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C.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D.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总结提升】构建内环境稳态与人体的主要系统的功能联系的示意图

1.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

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相对稳定 

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葡萄糖量B.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C.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5.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与生物体本身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

动物和人体是如何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

本章主要从个体水平来阐述稳态的维持,本章和第4章、第5章共同组成多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调节以及稳态与环境的关系的内容,是一个整体。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回顾初中教材,小组讨论,标出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自主阅读教材,明确下列问题

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②反射的概念③反射的类型

④反射的结构基础⑤反射弧的组成⑥反射发生的条件

结合教材P17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示意图,标出反射弧的结构名称,说出兴奋的概念及反射的大致过程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3.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合作交流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靠几个神经元完成?

学习任务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观察P18图示及相关文字说明,理解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

___________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___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_____________

4.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静息时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是负电位

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因为K+内流

6.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

(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间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态是______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态时,膜外______________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______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

(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有效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_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结合教材分析突触的结构,标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阅读教材P19,理解兴奋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

合作交流为什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B.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C.突触小泡移动到突触前膜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D.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8.在一次反射过程中,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以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

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效应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感受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效应器、突触小体、突触后膜D.感受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

【总结提升】比较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特点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信号形式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实质

【巩固达标】

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右图为一完整反射弧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的传导方向是E→D→C→B→A

B.刺激B点或D点,刺激点两侧均有电位变化

C.刺激D点,B点有电位变化,刺激B点,D点也有电位变化

D.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3.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4.肉毒杆菌注射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展的新型除皱技术。

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己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

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

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D.受体

5.如图如果A接受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会引起E收缩

B.神经细胞C与D的兴奋是同步的

C.在B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D.一般情况下,E中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

6.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电位变化的位置()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D.a、b、c、d和e处

7.右图是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

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

D.以上说法都对

8.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

学信号→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

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

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9.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该物质使另一个神

经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____________(填

细胞器)。

(3)在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怎样的结

构特点?

____________。

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

分中的____________。

(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该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任务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结合教材P20图2-5,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级中枢的功能

阅读教材P20资料分析,理解神经系统中各级中枢之间的关系

1.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B.延髓C.大脑D.小脑

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

学习任务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阅读教材P20,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阅读教材P21,结合图示,了解人类大脑皮层言语区的组成及功能

结合图2-7,理解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及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基础

3.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受损的是言语区的()

A.S区B.W区C.V区D.H区

4.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总结提升】梳理人脑的高级功能相关知识

1.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

2.图所示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

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3.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经④释放的递质只能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4.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5.下图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6.上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

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进入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1课时)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学习任务一促胰液素的发现

阅读教材P23“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完成如下问题:

1根据沃泰默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沃泰默的结论是什么?

你们同意他的解释吗?

3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他们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观点的?

4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有没有不严谨的地方?

5上述促胰液素的发现,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举例说明什么是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有什么区别?

学习任务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区分人体的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判断下列腺体哪些属于内分泌腺)

①唾液腺②汗腺③甲状腺④泪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