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方法步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641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磨课方法步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磨课方法步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磨课方法步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磨课方法步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磨课方法步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磨课方法步骤.docx

《磨课方法步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课方法步骤.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磨课方法步骤.docx

磨课方法步骤

1、磨课计划

学习要求

【摘要】

1、磨课计划表内容要认真讨论、填写完整。

2、磨课计划的说明

(1)语文学科需说明类型(如识字、阅读、习作等),教学几个课时的教材请注明本次打磨研讨的是第几课时。

(2)“任务目标”既有跟学科教研对接目标,也有跟校本教研对接的目标。

(3)“研究问题”说明通过这个课例研究着重探讨的问题。

研究问题一般不超过3个。

(4)“研讨活动时间安排”,一般用两个星期完成课例打磨。

其中集体备课不少于两次,观课分工会议一次,观课后评议一次,总结会议一次。

(5)课例的教材内容。

因本省使用的教材品种多样,请提供教材原文。

3、“磨课计划”评价标准

(1)要素完整,分工明确,“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任务落实,时间分配合理。

(2)研讨问题既体现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又能解决本校(本地)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计划切实可行。

4、请您认真看完该专题的学习导引后,在左侧导航栏中点击【磨课】按钮,进入磨课平台。

【资源】

(1)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2011年小学研修要经历两类学习:

以名师群组课例研究为示范的行动导向学习(1至6专题)和研修组全程磨课的参与体验学习(7至8专题)。

课例打磨专题是由研修组自主组织的、以磨课计划任务驱动的、综合性学以致用专题。

现就研修组如何利用网上磨课流程,组织全组老师做好课例研究的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研修组磨课时间要求

研修组课例打磨专题从11月21日开始,至12月11日结束,用三周时间完成研修组的课例打磨任务。

省课程团队和县(市区)指导教师团队将跟进研修组磨课过程并给予实时指导,因此,第7、第8两个专题同时开始,两个专题的时间整合在一起。

研修组磨课要从制订课例研究计划开始,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全周期,故在第6专题之后,各研修组要尽早制订磨课计划,进入磨课,并用足三周时间(不建议提早结束磨课),从时间上保证课例研究每个环节做细做好。

研修组磨课专题完成后,将进入研修组磨课县(市区)、省两级评选,在评选期间将关闭研修组磨课材料的提交,这段时间研修组磨课材料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删除。

待评选结束后,研修组磨课平台会重新开放。

二、研修组磨课方式和任务

本次研修组集体磨课统一采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暂不开放和支持其它变式的磨课操作流程。

磨课基本流程包括10个环节的任务,各环节的任务均在研修组自主制订磨课计划后生成。

研修组须按照平台设置好的基本流程,制订磨课计划,生成磨课任务,进而依序完成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基本式磨课具体环节及要求见下表:

集体磨课环节

活动要求

参与者

1、制订

计划

全组讨论:

确定课例研究目标任务、要研讨的问题(问题要具体,不要大不要多)、确定教学课题(要求是新课)、上课老师,落实全组每人的工作任务、做好全程时间安排,填写生成网上磨课计划表。

负责提供相关资源的老师要尽早上传有关本课例研究的资源。

全组老师

2、第一次备课

上课老师按确定的教学课题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并在规定时间将教案发布上网。

教案格式可参考名师课例研究案例使用的格式,也可自行设计。

上课老师

3、备课研讨

集体备课是全组老师参与的活动。

参与方式包括组内老师线上直接修改教案和发帖,线下研修组的备课研讨。

线下备课研讨会要有详细记录,会后及时整理提交上网。

全组老师

4、第二次备课

上课老师经同伴互助后,对教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教案,要在规定时间发布上网。

上课老师

5、上课

上课与观摩。

上课前,要做好录像、录音、分工观课记录等各项准备。

全组老师

6、观课

◎开好观课前的观课准备会:

讨论明确观课主题和要求、确定观课维度、做好观课分工,准备观课工具、选择观察点、落实观课时间等。

为减少开会次数,观课准备会议可作为备课研讨后的一个内容,与备课研讨会一并召开。

◎观课人要按照分工在观课同时做好记录,课后要对观课记录进行整理、补充和分析,写出观课报告。

上述材料均要按时提交上网。

观课工具和观课报告可参考学习导引或名师群组课例打磨提供的样例。

全组老师

7、课后评议

召开课后评议会,全组议课。

会后,要将观课报告、问题讨论、上课老师说课和会议记录等及时整理提交上网。

全组老师

8、第三次备课

经课后评议,上课老师调整修改教案,进行实践反思后的备课,并提交自己第三次备课的教学设计。

上课老师

9、总结反思

全组老师可利用线上研讨、组会座谈、撰写反思文章等多种方式对磨课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对上课老师第三次备课进行点评。

反思文章和磨课总结提交上网。

会后,要对研修组本次磨课的亮点特色写出短简的自荐意见和挑选3至5篇支持自荐意见的文章,完成本组本次磨课的自评。

全组老师

10、课例研究组间互评

研修组磨课完成后,每组要评价另一组的磨课,同时接受他组的评价。

互评配对由平台自动随机生成。

研修组可按照成员分工对评价对象的磨课各环节进行评价,并写出互评意见(可组内每位成员分开写,也可全组讨论后集中写),各组要利用互评开展组际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磨课流程的操作

磨课流程是教师开展课例协同研究的网上工作流。

磨课流程按分类资源、流程环节和成员任务三个维度聚合相关信息。

以分别支持信息归类查询、按流程实施磨课和参与成员的计划任务管理。

三个维度信息聚合的基础是磨课群体讨论确定的磨课计划。

其主要具体操作包括:

1、制订计划,生成磨课任务

磨课从制订计划开始。

磨课任务要随计划设定而生成。

计划制订前,任务不存在,平台显示出空白磨课计划表。

磨课系统要研修组通过制订计划生成任务,一是凸显计划环节的重要,养成做协同研修,认真制订计划的好习惯;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磨课系统作为一种工具,要服务于老师的需要。

老师需要什么、设定什么,系统即跟进老师所设定的课例研究,提供追随服务。

磨课流程可以用于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教学内容的协同研究;三是方便过程跟进的指导和管理。

计划生成任务后,计划确定的人和事,以及工作进度要求,将由系统自动跟进反馈进展情况,方便做好协同研究的过程指导和管理;四是方便信息的查询。

计划的每一选择,都给了一个标签。

被标签的内容,会自动归类,存储,方便今后查询。

学习、研制和提交是制订计划三个步骤

◎学习。

制订计划前,先要学习课例研究评价标准、第七八专题的学习导引及相关资源。

了解磨课及其各环节的一般要求和学科要求,这些材料都是研修组确定和分解计划任务的指导性资源。

同时还要学习磨课操作指南,学会网上磨课系统的操作。

◎研制。

召开组会,研究计划。

落实课例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问题、磨课各环节的分工参与和协同要求,将各环节完成时间确定,各环节任务分解到组内每位老师,做到人人参与、事事落实,使系统磨课表中各环节所需填写、选择的内容逐一得到落实。

◎提交。

磨课计划任务经组会研究并由全组教师认同后,由研修组长对应磨课系统计划表的各项内容逐项填写、选择、提交。

首先要确定磨课的学科、学段、年级、上课课题、教材版本,然后,填写提交计划表中的目标任务、研究问题和说明事项、教材版本内容等栏目。

再将预设好的10个磨课环节的时间安排和参与老师选择确定后提交。

提交成功后,即生成了研修组课例研究的任务,并下达给全组成员,研修组才能开展基于磨课流程的课例研究。

只要有一个环节的任务没有落实到人,或者组内有一位成员没有承担具体任务,即被平台系统视为计划制订没有完成而提交不了计划。

磨课各环节、组内每位成员和全组协同要做的事项一经生成,就列入管理和评价,系统会自动跟踪反馈各项任务进展完成情况,并最终自动形成磨课是否合格的评价。

磨课计划中的目标任务,是研修组课例打磨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应完成的任务,可以从双对接考虑,不要与上课老师的教学目标任务混淆。

磨课计划表中的说明,是对课例研究任务的具体要求、完成任务的措施和研修组磨课的协同要求等所做的具体说明。

若因故需要修改磨课计划,务必在任务完成前修改好。

2、依序磨课,把各个环节做到位。

磨课流程是按照教师群体在实践中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过程性规律设计的,依序磨课,把各个环节做到位,是实现磨课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也是磨课评价的规范性要求。

研修组要计算好各环节任务的完成时间,掌握好时间节奏,充分用足三周时间,依照计划表中10个环节顺序,将一个个环节完成好,做到位。

磨课环节的漏做、跳做和做不到位,都将影响到磨课的实际进展和效果;某一环节的推延,将影响后续环节的完成。

每完成一个环节,要及时提交这个环节的材料,平台是依据网上材料提交情况,显示和反馈研修组磨课进展情况。

特别是上课环节,在时间上既要与上课老师实际教学进度一致,又要保证上课前磨课各环节都能如期完成。

研修组在完成上表各环节磨课后,磨课活动还可继续向下延伸,比如,上课者可进行第二次上课,组内老师可第二次观课等。

这些延伸活动由各组自行确定,本次研修任务不做要求,磨课延伸所做工作,供课例研究评价时参考。

研修组磨课在研修组长主持下进行。

磨课各环节操作可观看学习平台提供的视频操作指导。

磨课中的疑问可提到平台问题区的“研修方式”类别中,项目专家会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平台在研讨区还设置了“对话双对接混合式研修”专门房间作为磨课操作的交流区,期待老师共同参与讨论。

四、研修组课例研究的评价

1、合格课例研究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评价项目

合格评价

评分

评价说明

磨课计划

教学课题、目标任务、研讨问题、活动安排、保障措施等要素完整

5

每位老师承担的任务要达到本次研修合格学员标准中磨课参与的数量要求。

全组教师都明确所承担的任务

5

备课

研讨

有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和基于实践反思等三个教案

5

三次备课的教案、全组备课研讨文字记录或综述材料、平均每位老师修改过一次教案和有3个点评。

备课有研讨,研讨有记录

5

全组教师对教案有点评或修改

5

上课

观课

有上课实录(视频或文本)

5

有上课文字或视频实录、准备会有记录、本组老师都参与并承担分工观课任务。

本组老师都参加听课,并有分工

5

课前有观课准备会记录

5

课后评议

本组人人参加评课并发言,提交了评课会记录。

5

全组老师参加课后评议,评议讨论、观课报告和上课老师说课稿一应齐全。

提交了各个维度的观课报告

5

上课老师有说课稿。

5

磨课总结

反映全组老师的所做所想所获的磨课文章不少于3篇

5

合格评价

以上12个基本项为合格项,缺一不可。

60

合格课例研究评价办法:

平台对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合格课例打磨进行自动甄别、统计和反馈。

并对该课例记60分。

合格学员基本要求

完成4个专题的作业;

学完专题学习引导所列内容,完成回馈练习;

每专题发帖不少于5次,共发帖不少于40次;

参加在线研讨,每次研讨发帖数不少于3个;

阅读各专题课程简报;

全程参与本组磨课,完成本人承担的磨课任务,其中发文章1篇或网上?

?

发帖5次以上;

参加研修组的各项研修活动;

作业抄袭、粘贴评论者一经核实,视为不合格。

2、优秀课例研究的评价

(1)评价标准

评优项

(加分条件)

评优项共性要求

评优及加分项说明

生成学生学习

(10分)

学生学习生成在备课中有预设、上课有实现、观课有检验、评课有分析、再次备课有改进。

(能否聚焦学生)

◎优秀课例研究要在合格课例研究中产生。

满分为100分。

◎各加分项由各科省课程团队提出学科化要求。

◎可对加分项划等赋值。

比如,分成A、B、C、D、E五等,每等赋予10、8、6、4、2、1等不同分值。

全员全程参与

(10分)

有能说明群组老师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高的材料。

(全覆盖无盲点)

课例改进明显

(10分)

有反映课例前后变化的比较材料

(个体内差异评价)

亮点和特色

(10分)

课例或某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