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5664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

《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泡沫Word格式.docx

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

诱发原因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

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

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

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

  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

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

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投机对象

  在南海公司股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

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漩涡。

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他们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惟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

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

大科学家牛顿在事后不得不感叹:

“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政府应对

南海泡沫事件

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

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

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

从7月份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到124英镑。

“南海气泡”由此破灭。

  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许多财主、富商损失惨重,有的竟一贫如洗。

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疑虑。

历经一个世纪之后,英国股票市场才走出“南海泡沫”的阴影。

“南海气泡”告诉人们:

金融市场是非均衡性的市场,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可以把任何资产炒出天价,导致泡沫急剧膨胀。

正如凯恩斯所说,股票市场是一场选美比赛,在那里,人们根据其他人的评判来评判参赛的姑娘。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政府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

密西西比泡沫

特征

  在荷兰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后,在1719年又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

这两个泡沫的相同之处是:

法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和当年郁金香价格一样在很短的时期内大起大落。

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股票价格连续上升了13个月,股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涨幅超过了20倍。

法国股市从1720年5月开始崩溃,连续下跌13个月,跌幅为95%。

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和郁金香泡沫的不同之处在于:

荷兰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间的投机炒作,但是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却有着明显的官方背景。

郁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过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限,而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却发生在股票和债券市场,把法国广大的中下阶层老百姓都卷了进去。

从这一点来说,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更具有现代特色。

人物解读

  1716年5月,劳约翰梦寐以求的银行获得路易十五王朝批准,正式开张营业,他给银行取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名字:

通用银行,经营期限20年,拥有发钞权,不过最初规定该银行所发钞票必须以固定价格与黄金和白银铸币兑换。

显然,贵金属储备之要求将严重束缚银行货币和信用扩张能力,这并不是劳约翰所需要的银行。

  他的策略是步步为营。

1717年,他说服王朝政府发出敕令,规定王国所有税收皆以劳约翰的银行钞票缴付,从而为银行纸币之流通开辟了广阔空间。

1718年12月,劳约翰劳再次创造惊人之举。

路易十五批准他的银行更名为“皇家银行”(RoyalBank)。

起初,为了增加钞票的吸引力,皇家银行宣称钞票可以依照固定价格兑换为白银铸币或依照市场可变价格兑换为黄金铸币。

然而,半年时间不到,1719年4月,皇家银行就宣布钞票价值与白银价值脱钩,不再保证兑换。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劳约翰的“金融炼金术”让古老的法国诞生了第一家中央银行,并迅速从金属货币本位制转向彻底的信用货币或纸币本位制,那是当时全世界闻所未闻的惊人壮举。

背景

政治方面

  从政治方面来看,路易十四(LouisXⅣ,1630-1715年),史称路易大帝或太阳王执政时期十分好战,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发动参与了一系列战争。

例如1667-1668年因遗产问题与西班牙发生战争;

1672-1678年发动对荷兰的战争:

1701-1703年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筑,全国对外债务达到30亿里弗尔——这也成为路易十五继承的主要遗产。

经济方面

  从经济方面来看,17世纪时经济史上著名的重商主义已成长为欧洲国家的普遍政策。

路易十四也起用柯尔伯进行经济改革,推行重商主义,即把资本主义经济的营利性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典型方式就是公司通过国家的特殊优惠条件垄断独占许多远程贸易。

同时,路易十四早于1673年就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司立法《商事条例》,不仅正式以制定法形式取代了自由贸易时代的商业惯例和商事习惯法。

而且还首创了核准主义,即公司成立除符合法律规定条件外,还需获得指定的行政官署的核准。

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比,公司制度已经比较成熟。

历史人物方面

  从历史人物方面来看,在法国政府一方面国库枯竭、国债巨额另一方面对经济又有强干预性的紧要关头,货币理论的一代怪才约翰·

劳(JohnLaw)诞生了。

他主张因为不受金银储量的限制所以纸币本位制灵活于贵金属本位制,拥有货币发行量的银行应有权管理国家的税收,并以税收和不动产为基础发行纸币,以保证提供足够的通货来支持经济繁荣和进行宏观调控。

这种银行纸币发行论正好为法国摄政王奥莱昂(Orleans)的财政窘困、国债资金融通问题献上了一计。

约翰·

劳本人也因此倍受摄政王的重用。

事件历程

全景

  第一步:

1716年5月约翰·

劳经法国政府特许建立了一个可以发行货币的私人银行,并且它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

劳的银行事务经营得很成功,币值稳定。

而金银却因受政府的不明智干预时常贬值。

于是劳氏银行的信誉蒸蒸日上,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

最终于1718年12月被国有化为皇家银行,但仍由其担任主管。

  第二步:

在法国政府的重商主义下,约翰·

劳自1717年就开始日益获得各种贸易特许权,以至于其设立的密西西比公司拥有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贸易的独一无二权力(因为当时传说这两个地方遍地可见金银),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尽管面值500里弗尔的国库券在市场上只能兑换160里弗尔,投机狂潮开始席卷法兰西。

时至1719年时密西西比公司又被全权授权在东印度群岛、中国、南太平洋诸岛以及柯尔伯建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所属地进行贸易。

垄断性的海外贸易确实为密西西比公司带来了不少超额利润,此时公司又称印度公司,新增5万股份,劳氏保证每份500镑的股票每年可获得200里弗尔的红利,而当时面值500的国库券只抵得上100的市值了。

人们纷纷无法抵制诱惑,至少有30万人申请购买5万的新股。

  第三步:

借助此时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

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实力实践其刺激经济和为摄政王解除政府国债负担的设想。

劳首先向人们展示了异常辉煌的公司前景,接着密西西比公司于1791年9月12日,9月28日,10月2日分别发行10万股股票,每股5000里弗尔,用于偿还15亿里弗尔(相当于6000万英镑)的国债。

  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无论是豪门显贵还是村夫野汉,不分男女老少都幻想从劳氏股票中获得无尽的财富。

股票价格涨了又涨,直线飚升。

有时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上扬10到20个百分点,早上出门一贫如洗的人,晚上归家时就可以腰缠万贯。

最狂热的记录是半年内股价能从500里弗尔被炒到18000里弗尔。

各地的人都纷纷涌入股票交易场所,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甚至不得不多次更换更大的广场。

不仅用以偿还国债的纸币又流回股市,而且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里弗尔纸币(为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里弗尔股票,1719年7月25日皇家银行已经发行过2.4亿里弗尔纸币)。

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

导火线点燃于1920年初,孔蒂亲王由于在要求以他自己的定价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时被约翰·

劳拒绝,就用三辆马车拉着自己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硬币。

从此任何人都可以毫无困难地任意兑换硬币,稍稍精明的股票投机者也都正确遇见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

  随之而来,时间一长国内的流通硬币到了极度匮乏的境地,闻所未闻的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尔硬币,违者除没收所有硬币外还要被处以数额很大罚款的法令也就应运而生了。

同时还严禁任何人收购金银首饰、器皿和珍贵的宝石。

随着股民信心的下跌,密西西比股价暴跌,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

但是,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真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

政府甚至宣布强制征兵计划,召集巴黎所有穷困的流浪汉,提供衣服和工具,让他们排成队,肩上扛着镐和锹,日复一日的通过巴黎街头然后来到港口等待被装船运往美洲,佯装到那里的金矿上干活。

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二没有上船而是分散到法国各地,不到三个星期他们中的一半人又出现在巴黎。

为了维持9000里弗尔的股价,约翰·

劳还于1720年3月25日,4月5日,5月1日分别发行了3亿,3.9亿,4.38亿里弗尔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

据估算当时流通中的纸币有26亿里弗尔之多,而全国的硬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

终于约翰·

劳控制不了局面了,不得不宣布股票贬值,国务会议通过决议让纸币贬值50﹪,银行则停止兑付硬币业务。

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尔。

至此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代之以经济衰退、民生重创的现实。

这就是以约翰·

劳为主角,依据其增发纸币——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的理念和摄政王的赏识,借助密西西比公司和皇家银行为载体,联合贸易和金融两条战线演绎的一场带有浓厚政府性质的泡沫经济。

郁金香泡沫

简介

  又称郁金香效应.经济学术语.源自17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

  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

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

到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

到17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时尚导致了一场经典的投机狂热。

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这种总是期望有人会愿意出价更高的想法,长期以来被称为投资的博傻理论)。

  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

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4头公牛(与一辆拖车等值),只要花480弗罗林,而1000磅(约454公斤)奶酪也只需120弗罗林。

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是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4600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郁金香泡沫就该破灭了。

在某个时刻,当某个无名小卒卖出郁金香——或者更有勇气些,卖空郁金香时,其他人就会跟从,很快,卖出的狂热将与此前购买的狂热不相上下。

于是,价格崩溃了,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万劫不复的大崩溃中倾家荡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