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190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卷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单选题

1.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炎热的夏季中午,光合作用强度却有所下降。

这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A.升、降、升B.降、升、降

C.降、升、升D.升、降、降

【答案】C

【解析】夏季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根据卡尔文循环的图解可推断:

二氧化碳减少时,C5化合物无法与二氧化碳结合而积累,导致C5增加,而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由于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导致ATP和还原氢增加,故选C。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

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而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

2.下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是因为它们不能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B.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出两分子葡萄糖

D.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有图示可知,蔗糖酶首先与蔗糖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使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而麦芽糖不能与蔗糖糖形成酶-底物复合物,所以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A正确;图中显示的是酶的专一性,体现不出高效性;一分子蔗糖水解出的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不是两分子葡萄糖,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RNA;显然BC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酶的有关知识。

点评: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机理。

3.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B.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萨克斯通过对照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葡萄糖

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转移途径,A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萨克斯通过对照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4.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运动称为渗透

B.小分子物质只能以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出细胞

C.胞吞、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D.肝细胞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甘油

【答案】C

【解析】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A项错误;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可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B项错误;胞吞、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C项正确;肝细胞通过被动转运吸收甘油,D项错误。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最适温度都是37℃

C.只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

D.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人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大多是37°C,B错误;只要条件适宜,酶在活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C错误;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因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包括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和特性,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6.右图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它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细胞内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图中①上进行的,而暗反应是图中②上进行的

C.图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去,并参与有氧呼吸要穿过8层生物膜

D.H2O是最终电子供体,而NADP是最终电子受体

【答案】C

【解析】

7.ATP是生物体内能量流通的“货币”,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产生ATP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B.ATP中的能量可来自糖类等有机物,也可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D.生命活动的不断进行需要ATP与ADP不断地进行相互转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通常能产生ATP的细胞一定为活细胞,一定能合成酶,但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能够无氧呼吸生成ATP,没有核糖体,不能生成酶,A错。

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必须转移到ATP才能利用,而光合作用光反应生成的ATP促进暗反应有机物合成,ATP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化学能,B正确。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C正确。

ATP在细胞含量很少,但是生命活动不断需要ATP供能,通过ATP与ADP不断地进行相互转化来维持细胞能量供应,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8.当洋葱表皮浸入1mol浓度的KNO3溶液时,能诱发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其原因是

A.细胞膜主动运输K+、NO3-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加大

B.细胞膜主动运输水分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加大

C.植物细胞具有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能力

D.一段时间后这些细胞已死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开始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K+和NO是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物质,一段时间后,由于K+和NO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加大,其细胞液浓度大于了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

考点: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做此实验用的是蔗糖溶液,因为蔗糖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

9.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③植物的根毛细胞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⑥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⑦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B.②③③

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

【答案】D

【解析】食用的糖醋蒜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①错误;蚕豆叶的表皮细胞是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②正确;植物的根毛细胞是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③正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④错误;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已经被固定杀死,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⑥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⑦错误。

故选D。

【考点定位】质壁分离

【名师点睛】用“内外因法”来理解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原理:

(1)内部原因:

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但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这样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才能发生分离和复原现象。

(2)外部原因:

与外界溶液有关。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原生质层的体积缩小,而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的体积逐渐膨大,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0.分别用0℃和100℃的温度处理某种蛋白酶后,酶都没有活性,恢复到常温后()

A.经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B.经10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两种处理的酶活性都能恢复D.两种处理的酶活性都不能恢复

【答案】A

【解析】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因此0℃处理的酶恢复到常温后,其活性能够恢复;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所以经100℃处理的酶恢复到常温后,其活性不能够恢复。

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11.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也都能合成ATP

【答案】A

【解析】人体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二氧化碳只是需氧呼吸的产物。

1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研磨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其作用分别是()

A.研磨充分,溶解色素B.防止色素被破坏,溶解色素

C.研磨充分,防止色素被破坏D.防止色素被破坏,研磨充分

【答案】C

【解析】少许二氧化硅的作用是研磨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C正确。

【考点定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3.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

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并向这三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02和H20的试管是

A.甲B.丙C.甲和乙D.丙和乙

【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乙试管中是线粒体和葡萄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反应;丙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的反应物和场所,分析题干信息明确甲乙丙试管中的结构和物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有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4.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的踪迹,下列分子会含有18O的有( )

A.丙酮酸 B.水 C.二氧化碳  D.氧气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

葡萄糖中的氧原子通过有氧呼吸可出现在,丙酮酸和二氧化碳中,故选AC。

考点: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5.某人想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吗?

()

A.可能,因为这个系统会平衡

B.可能,因为用鼠喂水貂所损失的能量可以用水貂喂鼠收回来

C.不可能,因为不能用食肉动物喂养食肉动物

D.不可能,因为食物中大部分能量都丢失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在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的过程中,摄入的能量只有一部分同化,并且同化的能量还要通过呼吸作用的方式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因此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考点:

本题着重考查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区分:

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并且沿着营养级逐级递减的。

16.下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B.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出2分子葡萄糖

D.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

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出1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C错误。

由图示知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识图能力。

17.用绿豆发豆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