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003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

《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docx

骨干坝初步设计实施方案

1概况

1·1基本情况

**沟1#骨干坝位于右玉县北部李达窑乡境内**沟的主沟内,大坝控制流域面积6.34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中的土石山区,主要地貌类型为梁、坡、峁、沟,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侵蚀模数为8000t/km2.a。

坝址两岸坡土层较厚,为粉状壤土,含有少量砾石;沟底基岩裸露,多为玄武岩。

取土场分布在大坝右岸,土壤相对湿度适中,颗粒级配均匀,符合筑坝土料标准。

1·2区域社会经济情况

**沟1#骨干坝坝控范围全部在**沟范围内,该区域内共有村庄6个,人口780人,耕地4858亩,人均耕地6.2亩,粮食产量388640kg,平均亩产80kg,人均粮食498kg,人均收入697元,经济相对落后。

尤其是近几年连续遭灾,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一直没有大的改变。

1·3区域综合治理现状及规划情况

**沟是**沟小流域的一部分,流域面积11.21km2,其中耕地面积324hm2,占总面积的28.9%;林地面积272hm2,占总面积的24.3%;人工种草40hm2,占总面积的3.6%;非生产用地40hm2,占总面积的3.6%;荒地444hm2,占总面积的39.6%。

小流域内耕地已全部承包到户,并发放土地承包使用证书。

从流域的治理现状来看,农林牧各业用地比例极不协调,人均耕地达10亩左右,基本农田仅占1/10,农业生产仍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

从人口密度看,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达2.04hm2,土地利用率低下,荒地占到总面积的39.6%,亟待开发利用。

为改变目前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拟在**沟片修建骨干坝2座,中型坝3座及一些小坝。

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基础的生存条件,达到保水保土,改变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1·4兴建该工程的目的和作用

**沟1#骨干坝的兴建可有效拦截区域内的洪水泥沙、消减洪峰、稳定河床、防止沟壑侵蚀、抬高侵蚀基点,提高**沟小流域坝系的防洪能力,减少下游水毁灾害。

淤成的坝地可促进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同时结合流域坡面治理工程,可有效改善区域生存环境。

该坝的建成蓄水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发展灌溉,对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5地形资料及建筑材料

本工程设计前对坝址地形进行了实测,从实测的1:

500坝址地形图可以判知:

右岸高差大,为26.84m,坡势较缓;左岸高差小,为19.22m,坡势较陡。

取土场可设于坝址的右岸,最大运土距离为200m。

**沟1#骨干坝的主要材料为:

上坝土方、石料、沙子、水泥、钢材、木材。

土料分布在坝址的右岸,岸坡土层厚,为壤土,储量充足,可以满足筑坝要求,平均运土距离为80m。

块石在距坝35km的料场购买,料源充足,石质良好,用汽车运输,购买价60元/方。

沙子可从距坝址35km的砂场购买,质量和料源均可满足工程所需,运输工具为汽车,购买价为35元/方。

水泥选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钢筋选用Ⅰ级钢,木材选用松木板材,均可从距坝址约32km的县城购买,运输工具为汽车,购买价分别为水泥280元/吨,钢筋3600元/吨,木材1150元/方。

1·6水文及气象资料

该流域内没有水文、气象测报站,其水文气象资料来源于右玉县气象局提供的有关数据。

多年平均气温3.6℃,年平均无霜期104天。

沟道内无泉水出露,无径流形成。

该流域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冬长夏短,其特点为干旱。

据右玉县气象站观测记载,多年平均降水量414mm,最大年降水量662mm,最小年降水量115.5mm,降水在年内变化较大,汛期6—9月份降雨量占到年降雨量的77.2%,易形成短历时洪水,并含有大量泥砂。

最大24小时暴雨值55mm,年平均侵蚀模数8000t/km2.a。

 

2水文计算

2·1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2.1.1设计依据: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以下简称为《国标》)。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以下简称为《部颁规范》)。

山西省企业标准《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晋Q834—85),(以下简称为省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初步设计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实测1:

500坝址地形图和1:

10000地形图及流域现状调查资料。

2.1.2设计标准:

该坝库容大约在100万方以上,洪水设计标准选用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淤积年限20年。

2·2水文计算

2·2·1设计暴雨量计算

采用《省规范》公式

H24·p=Kp·H24

式中:

H24·p——频率为p的24小时暴雨量(mm);

Kp——频率为P的皮Ⅲ型曲线模比系数;

H24——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mm)。

查《省规范》表D-4得:

H24=55mmCV=0.55CS=3.5CV

根据以上数据查《省规范》表D—3得

K3%=2.43K0.33%=3.55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

H24·3%=2.43×55mm=133.65mm

H24·0.33%=3.55×55mm=195.25mm

2·2·2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采用《省规范》公式:

Qp=C1·H24·p·F2/3

式中:

Qp——频率为P的洪峰流量(m3/s);

C1——洪峰地理参数,查《省规范》表3-1取C1=0.18;

F——骨干坝控制流域面积,F=6.34km2

其它符号同前。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

Q3%=0.18×133.65×6.342/3=82.41m3/s

Q0.33%=0.18×195.25×6.342/3=120.39m3/s

2·2·3设计洪水总量计算

采用《省规范》公式:

Wp=K·Rp·F

式中:

Wp——频率为P的设计洪水总量(万m3);

K——小面积洪水折减系数,查《省规范》表3-2取K=0.8;

Rp——设计暴雨的一次洪水模数(万m3/km2);由设计暴雨查《省规范》表D-5得:

R3%=4.36万m3/km2R0.33%=9.37万m3/km2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

W3%=22.11万m3W0.33%=47.52万m3

2·2·4年来沙量计算

采用《省规范》公式:

VS=(1-KS)·S·F

式中:

VS——年来沙量(万m3);

S——年均侵蚀模数S=8000t/km2.a

KS——坡面措施年均拦沙率,根据上游治理情况取KS=0;

VS=1.0×8000/1.35×6.34=3.76万m3

V拦=3.76×20=75.20万m3

水文计算成果汇总如下表:

控制面积

暴雨mm

洪峰(m3/s)

洪量(万m3)

淤积量(万m3)

Km2

H3%

H0.33%

Q3%

Q0.33%

W3%

W0.33%

年限

总量

6.34

133.65

195.25

82.41

120.39

22.11

47.52

20

75.20

 

3工程设计

3·1枢纽组成

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坝址处地形、地质情况,经多方案比较,确定**沟1#骨干坝的枢纽组成为:

大坝和放水建筑物(卧管、涵洞)两大件,不设溢洪道,放水建筑物布设在大坝右岸。

坝址附近有适宜的壤土,其储量足以满足填筑坝体的需要,沟内无常流水,坝型选择均质碾压土坝。

3·2土坝设计

3.2.1筑坝土料设计

筑坝土料的平均运距为80m,土质为壤土,其有机质含量小于2%,水溶盐含量小于5%,理化性质均能满足碾压土坝对土质的要求。

施工时土料的最优含水量应控制在12~20%之间,坝体干容重达到1.55t/m3。

3.2.2坝高—库容—面积曲线绘制

根据1:

10000库区地形图,首先量出各层等高线包围面积,然后计算各层间库容及累计库容,得到下表数据,最后绘出坝高—库容—面积曲线。

曲线的绘制要结合实测坝址地形图确定,沟底相对高程为991m,详见附图。

坝高--库容--面积库容曲线计算表

高程(m)

高差

面积(万m2)

平均面积(万m2)

体积(万m2)

累积体积(万m2)

991

 

0

 

 

 

4

1.25

5

5

995

2.5

4

4

16

21

999

5.5

4

6.75

27

48

1003

8

2

8.6

17.2

65.2

1005

9.2

2

9.6

19.2

84.4

1007

10

2

10.4

20.8

105.2

1009

10.8

2

11.2

22.4

127.6

1011

11.6

2

11.95

23.9

151.5

1013

12.3

 

 

 

 

 

 

3.2.3坝高计算

采用公式H=h拦+h滞+h安

式中:

H——总坝高(m);

h拦——拦泥坝高(m);

h滞——滞洪坝高(m);

h安——安全超高(m)。

由V拦=75.20万m3,查曲线图得h拦=15.06m,相应拦泥高程为1006.06m,淤地面积7.52hm2。

设计情况下:

V滞3%=22.11万m3,V拦+V滞=75.2+22.11=97.31万m3,查曲线得h拦+h滞=17.24m,相应设计洪水位高程为1008.24m,h滞3%=2.18m。

校核情况下:

V滞0.33%=47.52万m3,V拦+V滞=75.2+47.52=122.72万m3,查曲线h拦+h滞=19.58m,相应校核洪水位高程为1010.58m,h滞0.33%=4.52m。

查《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表4.1.4-1,取安全超高h=1.5m,则:

H设=17.24+1.5=18.74m

H校=19.58+1.5=21.08m

取坝高为21.1m,相应坝顶高程1012.1m。

3.2.4施工渡汛期拦洪坝高计算

为保证大坝施工期安全渡汛,需计算汛期拦洪坝高。

坝体在汛期前必须达到二十年一遇洪水重现期防洪渡汛高程。

经计算,该骨干坝二十年一遇设计标准下洪水总量为W5%=0.8×6.34×3.13=15.88万m3,卧管第一台阶放水孔高程以下死库容为1.30万m3,则总库容17.18万m3,查H-V-F曲线知,相应坝顶高程为998.30m,取安全超高1.5m,则相应坝顶高程为999.8m。

3.2.5坝体断面尺寸确定

⑴坝顶宽度

坝顶有交通要求,坝高在10m以上,考虑交通要求,取坝顶宽B=4m。

⑵坝坡

根据坝高、筑坝土料土质,并参考已成工程经验数据确定:

上游坝坡1:

2.5、1:

2.0;下游坝坡1:

2、1:

1.5,并在上、下游坝坡设置马道,马道宽2.0m。

⑶坝坡排水

为防止暴雨冲刷坝面,在下游马道内侧设横向排水沟,在坝体与岸坡结合处设纵向排水沟,纵横排水沟相互连通,将水流送出坝脚以外。

为防止坝肩两岸排水汇流坝顶形成洞穴,虑及坝体安全,必须设置坝肩排水沟,与纵问排水沟相连。

排水沟为矩形断面,马道排水沟断面20cm×20cm(宽×深),坝肩及岸坡排水沟尺寸为20cm×20cm(宽×深),边墙、底板厚均为20cm,用M7.5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M10水泥砂浆勾缝。

⑷坝基、岸坡、结合槽处理

坝体填筑前,必须对坝基和岸坡进行处理,清基范围应超出坝的坡脚线0.5m,清基平均深度20cm。

凡在清基范围内的地面表土、乱石、草皮、树木、腐殖质等均要清除干净,不得留在坝内做回填土用。

与坝体相连的岸坡应开挖成平顺的正坡,土质岸坡不陡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