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575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练五必修一119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7.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8.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9.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有人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

10.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

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11.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

“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

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

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经济繁荣 

B.疆域最辽阔C.对外战争屡获胜利D.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12.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①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共同接受的成文法典

②把贵族的隐蔽特权置于法律约束之下③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

④体现出法律的均衡和约束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错误C.①②正确③④错误D.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13.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所得利息的罚款。

这表明

A.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14.“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

”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C.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D.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15.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名著《罗马法的精神》中说: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具体表现是

A.确立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B.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

C.编定《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善D.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16.马克思说: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7.《民法大全》: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18.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为解决“其专在上”的弊端,英国创新的一种政治体制是

A.三权分立体制B.民主共和体制C.内阁制D.君主立宪制

19.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

“……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

”他评价的是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20.英国政治家埃德蒙·

伯克曾这样评价一场革命: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

”这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是近代世界上第一个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共和的国家B.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国家

C.实践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国家D.将代议制政体变成现实的国家

21.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这反映了

A.内阁对议会负责B.选举权扩大C.两党制的完善D.国王权力增强

22.有关右图反映的实质问题的准确表述是

A.民主党和共和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B.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妥协

C.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比喻为“驴子”和“大象”

D.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斗争

23.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错误的是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

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实际权力中心,内阁对皇帝负责

24.19世纪晚期,根据宪法规定,有权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国会)的国家元首是

A.美国、法国B.美国、英国C.德国、美国D.法国、德国

25.与英、法两国代议制相比,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改革不彻底的主要因素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地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未受根本触动

C.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D.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6.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B.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C.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议会拥有立法权

27.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

其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28.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自17世纪以来陆续制订了适合于自己的国家特点的宪法或法律,其共同点在于①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③都是本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④开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度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9.林肯总统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问题征询意见,结果7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会议结束时却说:

“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

”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违背了美国法律,林肯的决定无效B.林肯只是开玩笑,没有法律效力

C.不违法,总统有最高行政权D.林肯是在滥用总统的权威

3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

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B.联邦制C.分权制D.“权力制衡”

31.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C.正好相反D.互为补充

32.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

项目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政府首脑

国家权力中心

A.①世袭、②君主、③总统B.①世袭、②首相、③议会

C.①选举、②宰相、③议会D.①选举、②君主、③议会

33.1875年法国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是

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据绝对票数选出,可连选连任”。

B.“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C.“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34.保罗·

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

他所说的德国是

A.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B.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35.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英国查理—世和明朝崇祯皇帝)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

36.《杂文报》上刊登过一篇文章《如果你有两头母牛》,其中写到:

“美国人:

你有两头母牛,在它们的身上,一头写着民主党,一头写着共和党,它们都很强壮,但永远都不可能相互结合。

”对这些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反映出美国的政党政治B.两个政党在本质上相同

C.美国是一党执政D.美国是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7.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

历史上,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①英国下院议员②美国众议院议员③英国内

阁成员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38.房龙在《美国史纲》中说:

“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

则的理论文件。

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

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

”这一文件是指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联邦宪法》

D.《权利法案》

39.华莱士原为共和党人,后转为民主党,在1940年当选为民主党副总统。

1980年当选总统的里根原为民主党自由派,后摇身一变成为共和党人。

这种现象在美国政治中被称为“跳槽”。

你从中得到的相关认识有

①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②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③民主党和共和党没有固定不变的党员,党籍无足轻重 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党员”改变身份的事经常发生  

⑤美国的两党政治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0.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最终击败共和党对手麦凯恩,成功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下列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七年选举一次 

  

B.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1789年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 

D.1862年以后共和党开始执政

41.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42.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和深刻的历史原因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

C.英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因工业革命的进行急于扩大市场

43.“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这副对联反映的是中国哪一时期的历史状况

A.19世纪早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4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45.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46.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的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

4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①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③战略上的失误④资本主义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8.“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

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

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最早提出这一主张的最可能是

A.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抵抗派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农民领袖

C.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D.辛亥革命期间的产阶级革命派

49.“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

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

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挺进大别山

50.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51.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52.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5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

“林则徐说:

我销;

洪秀全说:

我反;

康有为说:

我变;

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54.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

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55.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因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而最终失利

C.以反封建统治为革命的斗争目标之一D.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革命的重要内容

56.李大钊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57.公元1644年,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城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议会与王权之间的内战已经爆发了,“日不落帝国”开始了它的起步;

公元1776年,当乾隆皇帝陶醉于“康乾盛世”的美好时光时,太平洋的彼岸爆发了一场战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出现了。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得到的重要信息是)

A.中外各国之间历史相互影响B.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已经拉开

C.中国的政治、经济比西方先进发达D.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欧美革命

58.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

59.“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是在

A.维新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新文化运动后D.五四运动后

60.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

“近代化”从生产力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

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

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

下列哪一项历史运动没有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61.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

“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62.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甲方: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

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D.甲乙方都不符合

6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最大贡献是

A.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B.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4.“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65.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66.(1946年)张学良曾致信周恩来:

“……恩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想(者)也。

”这里“再作红娘”指的是

A.合作抗战 B.重庆谈判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北平谈判

6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

A.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日益暴露

68.《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提出关于阶级斗争的重要性D.第一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69.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A.巴黎公社 B.英国宪章运动C.俄国二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70.在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所有制变更的是

A.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B.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由工人合作社管理

C.民主选举公职人员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立法、司法机构

71.巴黎公社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中不包括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②接管法兰西银行③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④积极发动广大农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2.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

一位支持者在整理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73.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与我国1911年辛亥革命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都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

C.都因资产阶级的妥协而失败D.都为未来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

7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获得胜利

③走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④革命历程曲折反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75.二月革命后,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文献是

A.《四月提纲》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

76.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7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这个条件

78.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

“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