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420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

《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酶和ATP教案适用全国Word文档格式.docx

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考点1酶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其特性

1.酶的本质和作用

【巧记助学】巧记酶的“二、一、一、一”

2.酶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两者的比较如图所示。

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a、b、c分别代表无催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使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E1、E2、E3分别代表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ΔE代表使用酶后降低的活化能。

4.酶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

(1)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

试管号

实验过程

观察指标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3%的过氧化氢溶液(mL)

控制变量

H2O2分解速率(气泡多少)

用点燃的卫生香检测

1

2

室温

极少

短时间内无助燃性

H2O2自然分解缓慢

90℃水浴加热

很少

有助燃性

加热能促进H2O2分解

滴加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2滴

较多

助燃性较强

Fe3+能催化H2O2分解

滴加20%肝脏研磨液2滴

很多

助燃性更强

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且效率高

(2)实验过程的理论分析

自变量控制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对照组

实验组

2号:

90℃水浴加热;

3号:

加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2滴;

4号:

加20%的肝脏研磨液2滴

H2O2的分解速率(用产生气泡的数目多少表示)

加入H2O2的量;

实验室的温度;

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

1号试管

2、3、4号试管

调研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B.细胞中所有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C.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

D.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酶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在反应前后酶的数量不会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A错误;

细胞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二者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B正确;

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的酶,催化反应条件不都相同,如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酸性,而大多数酶的最适pH偏中性,C错误;

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消化酶在细胞外起催化作用,D错误。

调研2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酶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其能提高反应物的活化能

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都在起作用后被灭活

D.形成酶需要消耗ATP,形成ATP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

考点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实验原理

a.淀粉

麦芽糖,淀粉+碘→蓝色。

b.温度影响淀粉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分解,滴加碘液后,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分解状况,进而推断出酶活性的变化。

②实验步骤

步骤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试管

A/a

B/b

C/c

可溶性淀粉溶液(A、B、C)

2mL

新鲜淀粉酶溶液(a、b、c)

1mL

保温5min

60℃

100℃

0℃

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

5

6

滴入碘液,摇匀

2滴

7

观察现象并记录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60℃时α淀粉酶的活性较高

注:

市售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为60℃。

若换用唾液淀粉酶,则其最适温度约为37℃。

(2)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H2O2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过氧化氢酶可加快H2O2的分解,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氧气。

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注入过氧化氢酶溶液

注入蒸馏水

——

注入氢氧化钠

注入盐酸

注入H2O2溶液

振荡3支试管

观察记录气泡数

产生大量气泡

无气泡产生

pH对酶的活性有影响。

在强酸和强碱中,过氧化氢酶不起作用

【特别提醒】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择过氧化氢的酶促反应,用于鉴定的试剂不能用斐林试剂,因为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要加热,加热会改变溶液的温度,两者均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调研1如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调研2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设计,其中最合理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新鲜的肝脏研磨液,用气球收集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鉴定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速度

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鉴定

【答案】C

【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过氧化氢溶液,因为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加快,A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斐林试剂鉴别时需要水浴加热,会使实验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选用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速度,C正确;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用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因为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D错误。

调研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

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探究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的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________。

实验还证实,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pH

(2)酶的高效性

(3)在过氧化氢酶量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O2产生速率越快,而当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O2产生速率不再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过氧化氢酶的量有限

(4)e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名师点睛】

对酶在细胞代谢中作用的理解

(1)作为催化剂,酶具有一般催化剂应具有的特点:

①酶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②只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不会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③在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将保持不变。

(2)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3)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4)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考点3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当底物量一定时,酶只能缩短达到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产物的最大生成量。

2.表示酶专一性的图像和曲线

(1)图像

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

②酶和被其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2)曲线

在底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底物的反应。

②在底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底物的反应。

3.酶促反应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1)甲、乙、丙三图的时间t0、t1和t2是一致的。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因被消耗而减少,生成物因生成而增多。

(3)t0~t1段,因反应物较充足,所以反应速率较高,反应物消耗较快,生成物生成速率快。

t1~t2段,因反应物含量较少,所以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消耗较慢,生成物生成速率较低。

t2时,反应物被消耗干净,生成物也不再增加,此时反应速率为0。

4.影响酶促反应因素的曲线分析

(1)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

③从丙图可以看出:

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剩余量越多,生成物越少,反应速率越慢;

图示pH=7时,反应物剩余量最少,应为最适pH;

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②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受酶数量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1)人在发烧时,不想吃东西,其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2)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内,不能继续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原因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而胃液的pH在2左右,在胃中唾液淀粉酶失活并以蛋白质的形式被胃蛋白酶水解。

调研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酶的特性,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做图1所示的探究实验时不宜使用过氧化氢酶

B.做图2所示的探究实验时不宜用淀粉作为底物

C.四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

D.在pH=5或温度为20℃的情况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

调研2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不同条件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曲线(1~5号试管的pH或温度逐渐升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B.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则酸性条件会干扰2号试管的结果C.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再将5号试管条件改为3号的条件,则淀粉水解时间变短

D.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2、4号试管中酶催化速率相同的原因相同

考点4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组成和结构

【巧记助学】

ATP的结构特点可用“一、二、三”来总结,即一个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

2.ATP的合成与利用

3.ATP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1)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4.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

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光反应

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线粒体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核糖体

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DNA复制、转录等

5.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的关系分析

(1)甲图表示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的关系

①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

②AB段表示随O2供给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量随之增加。

③BC段表示O2供给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量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

(2)乙图可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其ATP来自无氧呼吸,与O2无关。

【易混易错】与ATP有关的3个易混易错点

(1)ATP与ADP相互转化不可逆: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

(2)不可误认为细胞中含有大量ATP,事实上,细胞中ATP含量很少,只是ATP与ADP转化非常迅速及时。

无论是饱食还是饥饿,ATP与ADP含量都保持动态平衡。

(3)误认为ATP转化为ADP不消耗水:

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ATP水解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

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的水解也都需要消耗水。

调研1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错误的是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调研2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明显增加B.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甲→乙和乙→丙过程中,其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解析】甲是ATP,乙是ADP,在主动运输过程中,ATP水解为ADP和Pi,贮存在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主动运输,但因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因此乙的含量不会明显增加,A错误;

丙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磷酸键,但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错误;

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其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生物的发光和吸能反应,因此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正确;

甲→乙和乙→丙过程,是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因此催化这两种过程的酶的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