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791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新高考二轮复习75分钟综合模拟二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2、蛋白质盐析:

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析出的蛋白质再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3、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分析题图:

题图是某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的过程,①和③过程分别属于蛋白质的盐析和溶解,是物理变化,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

②过程中经高温处理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但不破坏肽键;

④过程是蛋白质经蛋白酶催化水解为多肽和某些氨基酸的过程。

A、过程①是蛋白质的盐析过程,该过程既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没有破坏其中的肽键,A正确;

B、过程②中经高温处理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导致蛋白质失去其生理功能,B正确;

C、④过程是蛋白质经蛋白酶催化水解为多肽和某些氨基酸的过程,而该过程中加入的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向过程④结束后的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仍会出现紫色反应,C错误;

D、①和②分别是蛋白质的盐析和加热变性,其原理分别是蛋白质在不同浓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和加热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盐析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加热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二者都没有改变鸡蛋清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D正确。

故选C。

3.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对4种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表实验现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A

用苏丹III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

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B

用0.3g/mL蔗糖溶液加适量红墨水处理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装片

红色的液泡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浅

C

用健那绿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

用龙胆紫染液染色的洋葱根尖装片

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A.AB.BC.CD.D

高中阶段常见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鉴定——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淀粉——碘液——蓝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二苯胺——(沸水浴)蓝色

二氧化碳——溴麝香草芬兰水——蓝色变成绿色变成黄色

酒精——重铬酸钾——橙黄色变成灰绿色

DNA——甲基绿——绿色

RNA——吡啰红——红色

染色质——(碱性染料)龙胆紫——紫色

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A、用苏丹III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状的脂肪,A错误;

B、用0.3g/mL蔗糖溶液加适量红墨水处理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装片,由于生物膜有选择通过性,红墨水不会进入液泡内,液泡不会变成红色,B错误;

C、健那绿是专门染线粒体的一种活体颜色剂,C正确;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的洋葱根尖装片,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因为分裂间期占整个分裂期的时间最长,D错误。

4.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不会转移至细胞核

B.肝脏细胞中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的蛋白质都具有生物活性

C.胞吐作用分泌的抗体、神经递质、胰岛素都属于生物大分子

D.支气管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某些离子跨膜运输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的蛋白质还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

A、细胞核由两层生物膜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磷脂,故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细胞核,A错误;

B、肝脏细胞中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的蛋白质还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B错误;

C、神经递质不一定属于生物大分子,如一氧化氮,C错误;

D、支气管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会影响某些离子跨膜运输,如由于基因突变导致CFTR(跨膜蛋白)蛋白质结构改变,使跨膜蛋白运输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囊性纤维病,D正确。

5.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领域的贡献。

低氧诱导因子﹣1(HIF﹣1,一种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在此机制中充当重要角色,细胞中的HIF﹣1只有在缺氧条件下才稳定存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HIF﹣1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

B.HIF﹣1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其两条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

C.人体剧烈运动时,细胞中的HIF﹣1含量减少

D.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使细胞中HIF﹣1含量改变属于体液调节

1、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

18;

(4)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肽键数+2×

肽链数;

(5)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氮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含有1个N原子),因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

2、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含有的肽键可与铜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A、细胞中的HIF-1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其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A正确;

B、结构决定功能,HIF-1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其两条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B正确;

C、人体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细胞内会积累HIF-l,C错误;

D、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使细胞中HIF-1含量改变,这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6.种质库是用来保存种质资源(一般为种子)的低温保存设施。

入库保存前需对种子进行清洗、干燥脱水等处理,然后密封包装存入-18°

C的冷库。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入库前干燥脱水处理使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

B.冷库中-18°

C的低温通过破坏部分呼吸酶来降低呼吸速率

C.储存时,氧气浓度越低,种子内有机物的消耗速率越小

D.建立种质库可以保存濒危生物的种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影响种子的新陈代谢,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多,种子储存需要降低新陈代谢,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含氧量很低的时候,会使无氧呼吸增加,反而会使有机物的消耗速率增加;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但高温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A、入库前干燥脱水处理,使自由水含量减少,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A错误;

B、冷库中-18℃的低温通过抑制酶的活性来降低呼吸速率,不会破坏酶的结构,B错误;

C、储存种子时,氧气浓度应适量降低,以降低有氧呼吸的速率,但是过低后,无氧呼吸会增加,种子内有机物的消耗速率不会减少,C错误;

D、建立种子库可以保存濒危生物的种子,防止生物灭绝,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D正确。

7.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

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脱离细胞演变成病毒。

下列叙述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病毒的化学组成成分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

B.病毒通过复制的方式增殖,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C.病毒都营寄生生活,其增殖都是在细胞内进行

D.子代病毒或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都与亲代相同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

A、病毒的化学组成成分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只是说明了病毒的组成成分和结构,没有体现病毒和细胞的关系,不支持这一观点,A错误;

B、病毒通过复制的方式增殖,细胞通过分裂增殖,说明病毒和细胞的增殖方式不同,没有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支持这一观点,B错误;

C、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故没有细胞的存在就没有病毒的繁殖,支持这一观点,C正确;

D、子代病毒或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都与亲代相同,说明了病毒和细胞都具有遗传的特性,不能体现病毒与细胞的关系,不支持这一观点,D错误。

【点睛】

8.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没有与靶细胞建立连接的原始神经元会发生凋亡,这与靶细胞分泌的一种存活因子有关,当存活因子与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以调控Bel-2基因表达产生Bel-2蛋白(抑制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el-2基因可直接抑制原始神经元凋亡

B.Bel-2基因的表达会受存活因子的影响

C.靶细胞中没有Bel-2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

D.存活因子定向运输给原始神经元细胞

【答案】B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它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

A、Bel-2基因不可直接抑制原始神经元凋亡,它是通过表达产生Bel-2蛋白来抑制细胞凋亡的,A错误;

B、当存活因子与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以调控Bel-2基因表达产生Bel-2蛋白来抑制细胞凋亡,B正确;

C、一般情况下,同一生物体内各种体细胞中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靶细胞最终也会凋亡,因此靶细胞中也有Bel-2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C错误;

D、存活因子由靶细胞分泌到细胞外液中,随体液运输最终和原始神经元膜上的受体结合,但其运输并不是定向的,D错误。

故选B。

9.下列关于生物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

B.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C.林德曼通过定量分析发现,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是10%~20%

D.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1、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2、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3、林德曼首先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构建了数学模型。

A、沃森和克里克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提出了双螺旋结构模型,破译密码子并没有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且密码子也不是由沃森和克里克破译的,A错误;

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化途径,B错误;

C、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定量分析发现,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是10%~20%,C正确;

D、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10.农作物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YDV)会造成其植株矮化,产量降低。

该病毒的关键因子17K蛋白可通过提高宿主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发挥作用。

CDK1是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的关键蛋白。

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

DNA复制完成后,CDK1去磷酸化使其被激活,细胞进入分裂期。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17K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染色质变为染色体

B.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CDK1去磷酸化过程被抑制

C.BYDV可能通过17K蛋白干扰细胞正常分裂而造成宿主矮化

D.17K蛋白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设计出靶向性的病毒防治手段

【答案】A

由题意知,CDK1是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的关键蛋白。

农作物感染大麦黄矮病毒(BYDV)后,该病毒的关键因子17K蛋白可通过提高宿主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发挥作用,会造成其植株矮化,产量降低。

据此答题。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完成后,CDK1去磷酸化使其被激活,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化变为染色体,但当17K蛋白发挥作用后,可提高宿主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抑制CDK1去磷酸化,阻止细胞进入分裂期,故感染BYDV的细胞染色质不会变为染色体,A错误;

B、由题意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CDK1处于磷酸化状态,即CDK1去磷酸化过程被抑制,B正确;

C、BYDV可能通过17K蛋白提高宿主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抑制CDK1去磷酸化,使细胞无法进入分裂期,干扰细胞正常分裂而造成宿主矮化,C正确;

D、17K蛋白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设计出靶向性的BYDV防治手段,D正确。

故选A。

11.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正常,但其体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抗体,可与胰岛素竞争结合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却不能替代胰岛素发挥作用,由此可知该患者()

A.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提高

B.血糖浓度变化仅受胰岛索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

C.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水平不可能高于正常人

D.使用胰岛素和免疫抑制剂可一定程度缓解症状

1、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进而降低血糖浓度。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

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

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

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A、该抗体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却不能代替胰岛素发挥作用,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不会提高,A错误;

B、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受其他因素影响,如肾上腺素会升高血糖,B错误;

C、进食一段时间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特殊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导致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从而不能使血糖降低,因此继续分泌胰岛素,此时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C错误;

D、该症状是患者的免疫功能过强,属于自身免疫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特殊抗体的产生,缓解此症状,D正确。

12.抗生素P能有效抑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原因是具有与tRNA结构中“结合氨基酸部位”类似的结构。

在进行试管内翻译时,将足量抗生素P加到反应试管内,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A.试管内翻译的最终产物为不完整蛋白质

B.携带氨基酸的tRNA无法与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C.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

D.抗生素P与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结合

分析题意可知,由于“抗生素P具有与tRNA结构中结合氨基酸部位类似的结构”,因此它将影响氨基酸与tRNA之间正常的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步骤。

分析题意可知,抗生素P会与tRNA抢氨基酸,因此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合成的蛋白质不完整,A正确;

由题意可知,该抗生素不会影响tRNA与mRNA中的位点结合,B错误;

抗生素P并不影响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C错误;

抗生素P不能与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结合,D错误,故选A项。

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翻译过程进行有关判断,着重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1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两个猴面花姐妹种—粉龙头(花瓣呈粉红色)和红龙头(花瓣呈红色)。

它们起源于一个粉色花的祖先种,两者分布区重叠,前者(粉龙头)由黄蜂投粉,后者(红龙头)由蜂鸟投粉。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是因长期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

B.两者虽然分布区重叠,但因授粉方式不同,因此不存在种间竞争

C.粉龙头猴面花种群的突变对红龙头猴面花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

D.两者分布区重叠导致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相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A、两种花分布区重叠,不是长期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两个物种,A错误;

B、两者虽然分布区重叠,存在对生存资源(空间资源、营养等)的竞争,B错误;

C、变异是自然发生的,一个种群发生的突变对另一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

正确;

D、尽管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分布区重叠,但由题干信息知,两者传粉动物不同,说明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不相同,D错误;

14.根据作用效果,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递质(如5-羟色胺)。

如图是递质在突触处传递信息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合成于核糖体,贮存于突触小泡,以胞吐形式释放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的同时伴随着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D.神经递质作用后,若不能被清除,则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A、神经递质大多为非蛋白质,合成场所不在核糖体,A错误;

B、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会使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C、神经递质在突触后膜上起作用,引起电位变化,信号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C正确;

D、神经递质若不能被清除,可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D错误。

15.某地区为保护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恢复力稳定性可能降低

B.在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C.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D.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来调查演替过程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1、群落的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群落演替时其优势种不断变换,生物多样性也不断增加。

2、生物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3、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A、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A正确;

B、在耕地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正确;

C、耕地土壤中含有种子繁殖体,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C正确;

D、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16.各种育种方式,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农5号大豆和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B.三倍体无子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但仍属可遗传变异

C.利用诱变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D.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种子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

【答案】ACD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A、黑农5号大豆是诱变育种的结果,其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

转基因抗虫棉是基因工程育种的结果,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

B、三倍体无籽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仍属可遗传变异,B正确;

C、利用诱变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

D、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结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D错误。

故选ACD。

17.科研人员对小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间点褪黑素(机体内部感知外界环境昼夜光周期变化的信号激素)含量进行研究。

实验中,长光照组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